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66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66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道:“回主子,奴才只知道明军出来了大股人马必须及时传递消息,至于他们为何出来了一会儿就回去了,奴才们实在说不好。”

    岳托道:“饶是如此,明军出来后立刻又回城去了,确实怪不到你们头上,你们冒死探报没有过错,记功一次,下去包扎伤口吧。”

    阿济格道:“难怪大汗总想着夺下遵化斩杀刘之纶和黄汉之流,经过今日之事足以证明这帮混账太坏了,本贝勒也是恨得牙痒痒!”

    莽古尔泰道:“不好,我们中计了!”

    阿济格问道:“五哥,我们至多白白布置一回,又不会有什么损失,说是中计好像言重了。”

    岳托道:“我们确实中计了,想来明军应该不知道我军的布置,他们其实也是来个虚晃一枪,而我们一听说遵化出来了一万左右人马,就急不可耐杀来了,如此这般正好暴露了我军意图,再要如此算计明军恐怕不可能了。”

    阿济格道:“娘的,是这个理啊!遵化城里的那帮尼堪真的狡猾狡猾的。”

    岳托道:“既然咱们已经暴露干脆大大方方现身,也催促经过遵化往北的喀喇沁、科尔沁人动作快些,这一次我大金军真的要撤走了,他们如果还磨磨蹭蹭被明军便宜了,白忙一场可怨不得别人。”

    阿济格无可奈何,只能派出一队信使追上红歹是汇报突袭失败的前因后果,下一步如何动作还要大汗下达最高指示。

    跟遵化驻军对峙了几天,红歹是发现刘之纶、黄汉等人非泛泛之辈,倒是没有对这一次用计抱有太大期望值,见到了失败的报告能够泰然处之。

    他命令阿济格等三个贝勒不要患得患失,早日追上主力一起班师回辽东,因为节气不等人,大金军也要回家种粮食。

    遵化城头明军将士们纷纷远眺建奴的千军万马人人乐不可支,心里庆幸还好没有利欲熏心去打后金军的运输队,万一被这许多真奴包圆儿了应该是十死无生。

    黄汉看到了来往奔驰的建奴骑兵直摇头,对身边的憨子道:“这些野蛮人不经逗啊!咱们才一个假动作他们就一一现行,道行太浅!”

    憨子道:“汉哥儿,你如此说是不是要让我夸你道行深啊?”

    “你要夸夸我也是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太肉麻,否则我会吐。”

    旁边的宋鹏飞凑趣道:“师傅神机妙算,师傅英明神武,师傅勇冠三军……”

    黄汉赶紧道:“打住、打住,否则师傅会一吐一大滩。”

    周围的“红旗军”战士都用崇拜的眼神瞧着自家主将,人人眼里冒着小星星。

    黄汉道:“带兵之人得知己知彼,得洞察入微,得如履薄冰,有的时候无法判断就需要明哲保身,以不变应万变。”

    憨子、宋鹏飞、杨大年、袁思明、杨汉威、杨国恩、黄四方、黄峰、王展鹏、赵坤等等黄汉身边的军官和战士都躬身施礼道:“卑职(小的)受教了。”

    黄汉道:“今天晚上的作文题目是如果被建奴截断了归路我军如何应对,总旗官以上级必须写满二百字,小旗官和战士们写一百字。”

    憨子哀叹一声,道:“又要写作文啊!汉哥儿,斩首功最多的人能不能给一些照顾?能不能不写什么劳什子作文啊?”

    黄汉道:“不许废话,要当将军封公封侯没文化怎么行,你要是有不会写的字尽管来问我,但是写不出两百字下一次出击不许你参加。”

    憨子最喜欢上阵杀敌,听黄汉说如果写不出作文就不许上阵顿时怂了。

第一百三十章:取经() 
“红旗军”战士当然不可能人人用毛笔写字,黄汉也从来没想过培养书法家。

    眼睁睁汉人最后一个江山社稷到了国破家亡的时候,书法家有个鸟用。

    黄汉是实用主义者,只要求麾下能写字,写出来的东西别人能够看明白就行。

    以前在九里台村家丁们就是使用木匠加工的铅笔写字,来到遵化,黄汉又让城里的木匠做了八千支铅笔。

    制作铅笔一点点都不复杂,这里有铅、有用来制作弓箭的鱼胶、有木头还有许多木匠,黄汉要做这一点点私活当然一句话就能够搞定。

    建奴骑兵有一万多在遵化城外游弋,“红旗军”战士不可能出城鏖战,黄汉利用这个时间每天给战士们上课,跟大家探讨这些天的得失,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军官。

    为什么野蛮人的队伍里不识字的名将层出不穷?

    那是因为这些人从小就打仗,他们运气好每一战都活下来了,他们无论是经历了失败还是打赢了对手都会积累了许多经验,久而久之一部分有天赋的文盲就往名将蜕变。

    而明军跟建奴交战之时大部分都是被敌人打了歼灭战,逃出生天的老兵少了,他们积累的经验也就随风而去。

    运气好的新兵蛋子好不容易熬成老兵,保不准又会死于哪一次建奴的歼灭战,因此导致明军中的名将死一个少一个后继无人。

    “红旗军”不断打仗,每一次的伤亡都可控,伤兵都得到良好的救治,存活率极高。

    因此诸多战士积累了许多临战经验,黄汉再给他们讲战例、讲兵法、教授他们算术和作文,假以时日“红旗军”里一定将星璀璨。

    多出成百上千跟建奴不共戴天又被民族主义教育熏陶的百战老兵为将,即便黄汉时运不济战死在哪一次战役里,这些将军的种子也会生根发芽最后根深叶茂。

    大明多了这许多将领总要比历史上好许多,说不定能够阻挡野蛮人入关来祸害汉文明二百余年。

    明军虚晃一枪就逗出了后金军伏兵一两万,避免了中敌军奸计导致城破人亡的惨剧发生,经过这一次的事例,遵化诸将对黄汉敬若神明。

    刘之纶当然更加高看黄汉和“红旗军”,他喜欢学习,总是想着自己也能够训练出如“红旗军”那样如臂使指的队伍,因此他隔三差五来“红旗军”驻地探查,目的只有一个——取经。

    刘之纶这个遵化最高官“红旗军”人人认识,由于他经常来南门因此黄汉也不行那些虚礼,刘之纶可以在“红旗军”营地自由地看他想看到的一切。

    这一天,刘之纶见到黄汉居然在南门翁城里支起一块黑色的木板,用一根石灰做的细棍子在上面写写画画,五六百“红旗军”战士盘腿坐在地上,手里还拿着一根小木棍在小本子上比划。

    翁城里只有黄汉的声音清晰可辨,听课的战士们都是全神贯注,等到黄汉开始讲故事之时才会不断爆发出笑声。

    刘之纶轻轻的走到一个“红旗军”战士面前,他要过战士手中的本子一看大吃一惊,问道:“这许多字都是你写的?你认得这些字吗?懂得这些字的意思吗?”

    那个战士骄傲道:“回大人,小的已经认识二百四十六个字,会默写、懂字的含义,小的还会组词造句。”

    刘之纶更加吃惊了,如此看来“红旗军”中岂不是已经不存在目不识丁之人?

    他拿起战士的铅笔尝试着在本子上写下了三五个字后,含笑点了点头。他乃是寒窗苦读十数载的贫困士子,如何不知道读书写字很费钱,现如今用这个木棍子写字会节约多少纸张多少笔墨钱?

    读书变得更加便宜了,岂不是让许多寒门学子减轻了负担,大明多了许多读书人自然有利于教化。

    刘之纶问那个兵丁道:“你们平时就是用这个小木棍写字吗?”

    “回大人,这不是小木棍,这是铅笔,里面有一根细细的铅棍,用铅笔写字比用毛笔方便多了,只要从怀里掏出来就可以写,还不会弄得满手乌黑。”

    “铅笔,不错不错,真的不错,此物问世乃是寒门学子的福音。”

    此时黄汉早就看见了刘之纶,他没有急着中断课程,而是遥遥向刘之纶拱了拱手算是见礼,继续讲今天最后的教学内容乘法口诀。

    刘之纶根本不以为意,他饶有兴致的站在一旁听课,发现这个翁城用来做大课堂传音效果太好。

    他虽然站在几百人身后,黄汉的声音还是清清楚楚送入耳中,“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

    黄汉居然在教一群大头兵乘法口诀,这些兵丁们也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跟在黄汉后面读得朗朗上口。

    要不是看见了眼前之人,会让人觉得是来到了某个书院或者私塾,可是哪个私塾会有这么大的教学场面?

    黄汉讲完今天的内容布置了作业宣布下课,宋鹏飞大叫道:“全体起立。”

    几百人齐刷刷站起身向黄汉鞠躬齐声道:“恭送师傅。”

    刘之纶再次震惊了,几百人不仅仅是黄汉的麾下、家丁,还是他的弟子,师徒关系在这个年代意味着什么,刘之纶当然深有体会。

    他暗自思量:怪不得“红旗军”能够如臂使指。这个教大头兵识字的办法好,不仅仅培养了人才,还增强了忠诚度和凝聚力,我也可以效仿。

    刘之纶迎上黄汉笑着恭维道:“黄将军如此带兵真的好新鲜,假以时日‘红旗军’定然是大明首屈一指的文明之师。”

    黄汉谦逊道:“刘大人过奖了,卑职班门弄斧尔。所教的不过是小道,登不得大雅之堂。”

    刘之纶笑了笑未置可否,他是靠熟读四书五经搏取的功名,如何不知黄汉教学的内容根本于科举无缘,当然不是正道。

    他谈起正题道:“黃将军,城外建奴又退了,而且几乎看不到运输物资的鞑子,本官以为这一次他们恐怕是真的走了。”

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额() 
黄汉道:“东奴大军不走又能奈我何?可惜我军只能看着他们裹挟大量汉民、携带诸多粮食、物资北归,却是无可奈何。”

    刘之纶问道:“我军不能尝试追击吗?”

    “建奴、鞑子的骑战技能确实不错,我们骑兵真的比不上,如果追击风险太大,搞不好就会被反噬,最好不要冒险。”

    “唉!那许多大明子民都会变成东奴的奴才,这样会大大增强敌人的实力。”

    “没办法,我们已经尽力了,已经解救了数万老百姓,刘大人莫要自责,毕竟你不能够左右全局。”

    “泱泱大国文明之邦,却被那些粗鄙野蛮人任意践踏,本官恨不能率领十万雄师去辽东把那些大明子民全部夺回来。”

    刘之纶这个三十出头的愤青有些异想天开,黄汉心里好笑,末代的大明被建奴吊打,从来没有主动发动过一次大规模攻击,朝廷即便能够给刘之纶十万人马,去了辽东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黄汉只能安慰道:“大人忧国忧民真乃是我辈楷模,不急我们还年轻,从你、我做起慢慢积累,总有一天会让建奴以牙还牙。”

    这时城外传来了喧哗之声,已经被提拔为总旗官的裴大能跑来回禀道:“大人,城外来了二百多青壮,他们都是遵化北的老百姓,其中还有十几个是双鱼村的,他们想请大人收留加入‘红旗军’。”

    还有几百人主动大老远跑来要求当兵,刘之纶觉得好新鲜,道:“哦?还有如此好事?黃将军,咱们一起看看去吧!”

    那是“红旗军”在遵化北打了胜仗后分给了老百姓四五千石麦子和许多物资,朴实的升斗小民对这支部队心向往之。

    乔大山等等十几个双鱼村的汉子准备投军去的消息很快在山里扩散,许多壮实、有武艺的青壮年都主动联络要求一起来寻“红旗军”。

    黄汉刚刚出现在城门楼子,乔大山、乔云松、李二小等等立刻带头跪下了,二百多壮汉知道是“红旗军”主将来了都纳头便拜。

    乔大山朗声道:“黄大人,小的一心向往‘红旗军’,今日带来了二百六十七个好汉,他们都是家世清白的厚道之人,人人有使不完的力气,一半人都习过枪棒,小的敢为每个人担保,恳请大人收留。”

    黄汉的永平府守备兵额早就严重超员,如今怎么可以当着刘之纶再次招手这许多兵丁。

    他道:“诸位老乡自愿加入‘红旗军’本官表示欢迎,怎奈我军早已齐装满员没有了兵额,诸位如果愿意,暂时作为随军杂役不知你们愿意否?”

    听说当不上威风凛凛的“红旗军”,乔云松、李二小等等年轻人无比失望。

    不死心的乔大山问道:“黄大人,不知这随军杂役是怎么个说法?”

    黄汉道:“每日管三餐饱饭,每一天给二十文劳动报酬,每天也要参加各种军事训练,‘红旗军’但有缺额优先从随军杂役中选拔战士。”

    兵额不足,搞预备役不行吗?黄汉反正现在比较富裕,这时趁热打铁收留一部分好汉儿随军,以战士的标准训练他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