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汉之魂 >

第8部分

明末汉之魂-第8部分

小说: 明末汉之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

    因为敌人骑马拉开距离射箭,黄汉可以用皮盾格挡,可以把敌人射来的箭射还回去,敌人是骑射哪有黄汉步射更加具备射程和威力,况且还可以连人带马一起射,目标大了,命中率注定要提高不少。

    冲上前去肉搏的黄汉还有一次远程攻击机会,这是大部分明军都掌握的技能——投枪。

    一般的投枪才二三斤重也叫做短矛,桦木杆材质顶端有铁质枪头,长度五尺左右,普通士兵可以投出三四十步远,要是骑兵借着马速冲刺投掷可达四十步开外。

    虽然超过十斤重八尺长的虎枪用作投枪有些大材小用,还扔不了太远,因为作为投掷兵器,它不太趁手不仅太重了还有些长,但是没有绝对的坏事,真的把虎枪投出去恐怕皮盾根本挡不住它的穿透力。

    以黄汉的力气投出虎枪应该在二十步内能够把一匹战马扎穿。

    黄汉为什么只换上了缴获自建奴的棉甲却没有把铁甲穿上,而是打包挑在虎枪上?

    那是因为一个人穿戴精铁盔甲太不方便,许多要紧固的位置没有人帮忙太容易脱落,穿了铁甲要上树可不太容易,所以黄汉还是暂时选择了棉甲。

    在官道上抓紧最后的一点天光争取多赶一段路的黄汉觉察到了异样,总有一种被窥视的感觉。没多久,黄汉就发现身后居然有人远远的跟着自己。

    是敌是友不难分析,身后之人不可能是建奴或者鞑子。

    因为建奴、鞑子就用不着靠双腿走路,他们都是骑马奔驰,洗劫了多地,现在连旗丁都有了马,拥有双马、三匹战马的披甲人屡见不鲜。

    至于是不是山贼也被黄汉否决了,在后金军川流不息的地方,山贼、马匪早就远遁,不可能会出现一个贼骨头不紧不慢跟在自己身后。

    况且崇祯初年的大明京畿之地,马匪、山贼还属于稀缺资源,总要等到崇祯十年之后才是遍地匪贼。

    跟着自己的有可能是一个老百姓,或许是他一个人赶路害怕,蓦然要求结伴而行又怕对方不是好人。

    他选择远远的跟着一个拎着大砍刀的壮汉,应该能够找到安全感。

第十二章:不再孤独() 
黄汉大步流星走过一断弯道停下了脚步。

    果不其然,片刻过后一个背着包袱的汉家少年出现在视野,黄汉一个人走了几天路都没有机会开口跟人说话,一直都是自言自语,再这样下去恐怕都魔怔了。

    黄汉决定主动叫上来人表明身份,表示愿意和他结伴而行。

    他大声道:“后面的小兄弟不要躲了,我早就看到你了,你应该是汉人吧?过来别怕!我不是坏人,是堂堂正正的汉人,老家就在永平府。”

    那个匆匆赶路的少年被吓了一跳,听清黄汉的话语后一丝犹豫都没有,赶紧跑了过来。

    他陪着笑脸道:“小的知道您是一条好汉,昨天您挥刀砍鞑子小的看见了,今天小的又亲眼看见您杀了那个建奴。”

    听了少年的话,黄汉一脑门子黑线,我日啊!难道这小子从昨天就一直跟着自己?自己居然没有任何察觉。

    这也太让人毛骨悚然了,万一他是敌人,夜晚趁着自己熟睡之时捅上一刀,自己岂不是死得不明不白。

    黄汉狐疑道:“你居然跟在我后面两天了?如何跟的?”

    “没有,没有,小的也是躲在林子里等那些建奴过完,那时根本没发现您也在,刚刚准备上路,就发现您跑出林子走在路上,因此就跟着您了。”

    “不对啊!你今天才看到我,为什么知道我昨天砍翻了两个鞑子?”

    少年的脸上浮现出悲愤之色,他强忍着快要夺眶而出的泪水道:“如果不是您杀了两个鞑子,引得另外几个鞑子都去追您了,小的有可能没有机会活着逃进林子里。”

    原来是昨天趁乱成功逃跑的汉民之中的一个,这解释可以接受。瞧这少年也就十五岁左右,看上去很壮实,一个人太孤单,黄汉动了收小弟的心思。

    黄汉早就想通了,既然来到明末乱世,总要有所作为,但是很明显靠自己一个人一柄刀有个屁用。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很经典,黄汉认为只要条件允许,有多少汉人他都愿意收留,只要有机会把千千万汉人拧成一股绳,肯定能够改变汉人屈辱的历史。

    要谋求发展,人是第一生产要素,种田、打仗、织布、搞养殖、开工厂等等离开人是万万不能的,没有人只能仰天长叹而已。

    黄汉一边走一边跟少年聊天,他问道:“小兄弟,你这是准备去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

    “小的没有家了,鞑子杀进村子,奶奶被杀了,母亲和两个妹妹眼看着跑不了,冲进了被点着的房子,爹爹想拼命被鞑子套住了,小的当时吓傻了,也被鞑子捆住了双手。”

    说到伤心处,少年泣不成声,他停了停,继续道:

    “昨天在进入林子时爹就偷偷的挣脱了捆绑,也悄悄的给小的解开了绳子,他叮嘱小的一定要趁乱往林子深处跑才有就会活命,可是他自己没能够跑得了……呜呜呜……”

    少年说不下去了,哭得撕心裂肺。

    黄汉平静的听着,心里在担心这一世的家人,如果后金军杀进永平府五里台村,父亲一定会奋起反抗,自己家人的命运恐怕和这少年家别无二致,整个村子被屠杀一空都极有可能。

    事不宜迟要尽快回家才行,可是一路上建奴、鞑子来来往往,实在没办法心无旁骛赶路啊!

    见少年人止住了悲伤,黄汉岔开话题问道:“小兄弟,你现在是准备去哪里呢?”

    “小的想去三屯营找官军。”

    “找官军干什么?”

    “从军杀敌为一家人报仇雪恨。”

    “我就是被打散的官军啊!而且是伍长,手下有四个兵都是好汉,他们临死前都在英勇奋战。”

    “您就是官军?您看看小的怎么样,可以从军吗?”

    “小兄弟,你从军的目的就是杀鞑子杀后金强盗对不对?”

    “正是,小的生无可念,如今只想着有机会为惨死的一家人报仇。”

    “我叫黄汉,你叫什么名字,家里以前是干什么的?”

    年轻人抱拳道:“见过黄汉大哥,小的叫做宋鹏飞,遵化十里铺人氏,家里是世袭马户,”

    大明相当重视养马,建立了诸多马政机构,开创性实行了种马和战备马制度,在建国初期卓有成效,后期就变成了养马专业户的沉重负担。

    马户们不仅仅要起早贪黑伺候马匹,还要应对不一而足的克扣和勒索,还要承担验收官吏的刁难。

    然而在明朝,老百姓容不得自由择业,马户和匠户、军户一样属于世袭,不干不行,而且除了科举可以改换门庭,否则子子孙孙都要替朝廷养马。

    世袭了几代的马户,瞧上去还不是一脸菜色,由此可见宋家养马还没有被拖累得食不果腹。

    黄汉疑惑道:“我听说马户日子过得艰难,太多人家因为把朝廷的马匹养死了无钱赔偿,逃入深山,瞧你的样子家里不像过得太差啊!”

    “唉!马户确实朝不保夕,小的祖辈一直是马头家境属于凤毛麟角。

    因为小的父亲懂相马又懂给牲口瞧病,也肯用心伺候马匹,因此我家养马小有名气。

    贴户们都愿意出钱粮让我家专心饲养马匹,我家送验的战马都是膘肥体壮能够一次性过关,故而得以温饱。”

    “那么想必你伺候战马也有一套了?”

    “小的是家中独子,从小就跟着父亲伺候马匹,熟悉马的性情。”

    骑兵爱战马,黄汉当然不例外,俩人一边走一边聊马经到是话语投机。

    黄汉认为自己捡到宝了,专业养马的需要溜马,人人都有精湛的骑术,宋鹏飞也是从小生活在马背上,骑术堪比蒙古人。

    走着走着,宋鹏飞貌似想到了什么,长叹一声道:“唉!可惜了建奴的那匹战马,小的当时也趴在沟里,发现马惊了的时候想赶上去拦住已经来不及了,眼睁睁看着它一溜烟跑远了。”

    “没事,路上来往的建奴、鞑子如此之多,咱们杀人夺马难道做不得?”黄汉说着,目光炯炯瞧着宋鹏飞。

    少年人没有露出恐惧之色,反而兴奋莫名,他道:“小的有一些蛮力,也不怕死,杀鞑子时您能不能带上小的?”

    “要不干脆你以后就跟着我吧,放心,我下辈子的人生目标就是跟后金军干仗不死不休,跟你从军的目的殊途同归。”

    转眼间就变成无家可归的孤儿,宋鹏飞正在迷茫以后何去何从,听黄汉说愿意收留自己大喜。

    他道:“小的已经亲眼瞧见大哥杀了三个后金军,如何不放心?大哥愿意收留,小的求之不得呢。”

    “痛快,咱们明天就找机会杀敌抢马,天天走路烦也烦死了。对了,你会使用什么兵器,会不会射箭?”

    宋鹏飞脸红了,道:“小的没有学过枪棒,也不会射箭。但是小的力气大,小的不怕死,小的骑术好。”

    “没什么,没有人生而知之,以后勤学苦练即可,但是以你现在的状况最好不要去跟后金军拼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练就杀敌技能后才不至于白白送死。”

    “哎,小的明白了。大哥,小的跟您学杀鞑子的本领,大哥愿意教吗?”

    “可以啊!只要你愿意学,我不但可以教你战斗技能,还能够教你识文断字教你读书。”

第十三章:杀敌() 
“大哥您还识文断字啊?小的当然乐意学,您以后就是小的师傅,恩师在上,受弟子一拜。”

    这年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读书真的是可望不可即,读书人地位高人一等,黄汉答应教宋鹏飞习文练武,当然让这个年轻人喜不自胜,他果断跪下拜师。

    黄汉本来准备收小弟,现在变成了收一个弟子,倒是殊途同归。

    他扶起宋鹏飞道:“好,我答应了,今天就收你为徒,以后你就是我的开山大弟子。哈哈哈……”

    黄汉有了伴儿心情舒畅,也不急着赶路,俩人通过了旷野再次进入一片树林就找了一个小山坳准备过夜。

    宋鹏飞解下一直背着的包袱,取出几块杂粮饼递给黄汉道:“师傅,您吃些干粮。这些粮食还是昨天从牛车上拿来的。”

    “好,我这里也有些食物,马肉虽然不好吃,但是抗饿,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定要多吃肉类。”

    有了两个人果然不一样,夜里可以轮番睡觉,比在树上过夜总是睡不踏实感觉好多了。

    第二天早上,黄汉调整了装备,除了仍然贴身穿着自己的明军制式棉甲,还加上了从建奴尸体上扒下来的棉甲,在两层棉甲外面罩上了铁甲。

    如此穿着保暖不成问题,防御力拿昨天相比提升了一个级别,如果建奴在三十步用步弓直射也未必能够穿透这三层甲。

    黄汉脑袋上戴上了用棉甲布料包裹的铁质头盔,斩马刀是他用了三四年的武器很趁手,用不着换成虎枪。

    那杆大概有十斤出头的虎枪就交给宋鹏飞练习刺杀,让这小子穿上了其余的两件棉甲,他没有头盔,只能用棉甲布来包裹头部。

    缴获的一双牛皮战靴还是半新,可惜太大了黄汉穿着不合脚,宋鹏飞的脚大伸进靴子里发现大小正合适。

    年轻人有可能这辈子没有穿过皮靴,走了几步后就乐开了花。

    黄汉把铁甲、头盔穿戴上,战靴给了宋鹏飞,包裹立刻空了,多了一人果然很好,最起码负重减少许多。

    宋鹏飞在收拾包裹时发现了用来捆绑的绳子原来是鞑子的套马索,马上熟练的挥舞起来,很明显这个牧马人以前也经常套马。

    黄汉把套马索给了宋鹏飞,还把一直没舍得扔掉的半截戚刀也丢给了他。

    这小子真的被仇恨刺激得有些疯狂,黄汉教了他军阵中枪刺基本动作后,就一直在用虎枪反复练习,黄汉告诉他,只要敢打敢拼,刺杀能够做到快、狠、准,对阵建奴白甲兵也有机会将他一枪扎死。

    黄汉现在可以算得上装备精良,绝对不逊色于建奴披甲人,身上三层甲,左手持皮盾,右手握斩马刀,腰里有顺刀,背上的褡裢里有复合弓和三支破甲锥羽箭。

    即便没有战马,黄汉也充满信心,最起码遇上一两个敌骑用不着往树林里奔逃。

    开山大弟子在勤练刺杀时,黄汉当然没有闲着,他要熟悉缴获的复合弓,选择了七十步距离的一棵大树做箭靶,也开始反复练习。

    因为舍不得让仅有的三支羽箭深入大树,免得由于多次使用导致箭头损毁,黄汉只能选择放弃近射,拉远距离练习远射,经过五次来回,十五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