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暴明 >

第124部分

暴明-第124部分

小说: 暴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血军第一连的黄宇连长眼见从西北大街上冲出黑龙缇骑的骑兵,而且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黄宇连长立刻放下铜哨,大吼着下令:“第一第二连拒马阵型,上刺刀。”

    原本正在撤退的燧发枪第一连立刻转身站在前面,第二连就一分为二,左右各布置一半士兵。打十字街口都得严严实实的!第一第二连在十字街口处,变化阵型,而且匆匆上买五六式刺刀。

    说至此那时快,黄宇连长刚想对燧发枪第二连的连长说,叫他注意望楼。话音未落,却听到西北方破空呼啸,又有十几支箭射了过来。

    此刻铁血军第一第二连的战士们,已过了紧张期已经不那么紧张,把胳膊往脸上一摆,身上穿着半身鱼鳞甲精钢胸甲,他们不躲避弓箭的伤害,认为大明的三斗弓箭就是样子货。

    那黑龙缇骑用骑弓射出十几支箭,射了过来,十字街口处二百多铁血军居然没人受伤。

    十字街口处铁血军第一第二连因为人数偏少,因此方阵只是简单的列成每边纵深三列。第一列单腿跪在前面,将上了刺刀的步枪斜指向上。后面两列步枪平举。随时准备开火。

    这一系列的机动动作只用了不到两分钟,黑龙缇骑瞬间已经冲到了方阵前,骑兵全速冲击力量使得在上川岛受过步骑对抗训练的士兵们亦开始动摇起来,就在这危急的时候黄宇连长大喊一声:“标尺归零”他的用手一挥,随即他的长长哨一吹“开火”。

    “砰,砰,砰。。。。。。。。。。。。。。。。。。”

    铁血军第一第二连所发射的子弹声不绝余耳,方阵的边缘喷射出一道白色的烟幕,向前猛冲的黑龙缇骑瞬间就在弹雨下人仰马翻。犹如一股海浪猛得砸碎在礁石上,余下的骑兵不敢再往前冲,纷纷向方阵两边分开,企图从侧后包抄砍杀铁血军的士兵。十字街口处两边的两翼的铁血军士兵,抓住这个机会向阵前纵马掠过的骑兵不断开火,顶盔贯甲的骑兵在42年乙型燧发枪的轮番射击下伤亡惨重。不过几分钟功夫。方阵四周已经丢下了十多匹黑色的骏马和黑龙缇骑尸体。

    精锐的黑龙缇骑指挥官一看这样不行,就打马去到望楼下,准备分成两股从两翼包抄过来,这次精锐的黑龙缇骑冲击的速度很快,大约知道铁血军的42年乙型燧发枪射程远,所以每个人都是纵马快奔。希望用速度来抵消敌人的瞄准。

    十字街口处铁血军第一第二连的排枪再次响起,精锐的黑龙缇骑纷纷落马。这时候那个黑龙缇骑总旗突然调转马头,率领全部骑兵直冲十字街口处的方阵。

    原来那个黑龙缇骑总旗以为铁血军用得是以前鸟铳战法里的“三段击”,现在三排枪放完,敌人必然有个较长的装弹时间,他打算利用这个空隙撞开方阵。黑龙缇骑总旗这带着几个亲兵冲在最前面,准备不顾生死的直接撞击刺刀阵,杀开一条血路。

    但是铁血军第一第二连的排枪再次整齐的排射。黑龙缇骑总旗这带着几个亲兵冲在最前面,如同狂浪之于礁石,哗啦啦的浪潮被撞得粉碎。溃不成军的黑龙缇骑骑兵一看,总旗和他带的几个亲兵,都死于方阵前,余下的人无心再战,纷纷策马逃离了战场。

    这时候黄宇连长喊道:“标尺50米,随即他的长长哨一吹“开火”。

    ”吹,冲锋号,“

    “滴滴答答滴滴,”嘹喨的铁血军冲锋号一吹响,这帮血气方刚的铁血军士兵们,噢噢,叫着,他们是最喜欢,冲锋号的,因为不用遵守刻板的严酷的纪律。

    镇抚徐化站在望楼下,看着黑龙缇骑惨败,他自己的脸上肌肉抖动着。心腹总旗和镇抚徐化的亲兵跑过来,心急了了拖着徐化,就往南街的书庄内宅走。

    嘹喨的铁血军冲锋号一吹响,心腹总旗点燃了引线,“轰”一声巨响,书庄南街口的一座望楼,在数十步外的炸开无数纷飞的砖屑碎瓦,如雨点般洒向奔跑中的铁血军队列,砸在晃动的半番瓜盔上,响起密集的叮当声。

    “丢下火把,快速冲锋,杀呀!”黄宇连长挥舞着转轮手枪,叫喊着。

    不一会,黄宇连长带着铁血军士兵,就把书庄内宅都包围起来。宅内的镇抚徐化和他的亲信们知道这次凶多吉少,又依恃垣墙高厚,宅子坚固,把三眼筒抬枪和一门虎蹲炮拿来出来,一通胡放。真把黄宇连长带着铁血军士兵吓得够呛。黄宇连长于是把第一第二连往后撤了二十多米远,躲在民房旁边。

    书庄内宅四周都是临街,宅内有一两百人,其中黑龙缇骑也有一百二十多人,剩下的就是仆人和锦衣卫密探之内。只要一接近这大的三进宅院,镇抚徐化的人就从高处的三眼筒,抬枪和虎蹲炮如暴雨般的一样打得铁血军的士兵抬不起头。

    “杀呀,杀光!”“鸡犬不留!”“这边郁闷的铁血军战士个个都是面红耳赤,拿起42年乙型燧发枪瞄准了,打得书庄内宅的屋檐上瓦砾木片乱飞,血花四溅。只见屋檐上的黑龙缇骑使虎蹲炮的几个人,东倒西歪的跌了下去,有得直挺挺的摔了下去。这个场面引起街对面的铁血军士兵们一阵欢呼。

    天都光了,朱浩大少爷,去了书庄站在十字路口处的,残缺的望楼下。朱浩大少爷和少校苏明松用望远镜看着书庄内宅,有功的黄宇连长这是快步跑到朱浩的身边说。

    “团座,营长,要不要调一门轻炮过来,卑职以为,书庄内宅防御很严,一时半会那他不下!“

    朱浩大少爷和少校苏明松用望远镜也瞧见了,一旦围着书庄内宅的铁血军不断的齐射,把趴在屋檐上的黑龙缇骑的大多数人压得不敢露头,但是在厚墙后面的还是有人通过,厚墙的射孔不断的施放三眼筒和抬枪,弓箭。对铁血军来说威胁最大的倒是抬枪。抬枪比鸟枪弓箭的杀伤力强大得多,装填着很多蚕豆大小的铁子、铁钉和小石头子。朱浩大少爷那望远镜瞧着,内宅里面的抬枪象个超大号的******,一打一大片,使得铁血军战士一时半会也没办法接近书庄内宅大门。

    (。)

第一百七十七章 铁背山之疡() 
黄宇连长和其他各连连长快步跑向朱浩和苏明松的身边说。其中黄宇连长说要不要调一门轻炮过来,攻打书庄内宅的大门。苏明松说:“黄连长,不要着急,书庄内宅的锦衣卫,是剥了皮的蛤蟆,心不死,由得他们折腾,黄连长你率领士兵包围内宅,其他各连,清缴书庄。”

    苏明松喊了一句:“卫兵!。“

    “到,”

    “你去,三号高di,传到我的命令,叫轻炮连郑连长调两门轻炮过来!”

    “是,”苏明松的卫兵急匆匆骑马,往书庄外的小山包跑去。

    锦衣卫镇抚徐化在三进宅子的后堂呆坐,徐化以为他救过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命,骆养性也对他是当做铁血心腹,可惜。。。。。。,徐化叹了一口气暗自伤心。他徐化又一次尝到了带兵打仗失败的苦涩滋味。虽然徐化通过救过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命,在锦衣卫里平步青云坐上了锦衣卫镇抚的位置,在常人眼里是荣华富贵啊!但是徐化夜夜都在做噩梦,真的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噩梦陪徐化足足有二十几年了。

    在二十几年前,徐化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做为锦衣卫在关外的密谍参与了萨尔浒之战。回想起,那可真叫惨啊!

    “大帅,咱们走得太快了,只要能等等其他几路,又怎么会有现在的局面,”十七八岁血气方刚的徐化骑着马带着些怨气对世叔山海关总兵杜松讲。

    密密麻麻在,铁背山山脚据阵防守的大明士兵,都已经诚惶诚恐,筋疲力尽了。阵里边最显眼是一面一丈六的总兵大旗猎猎作响,只不过上面却沾染了些泥土污渍。

    山对面,能看到山顶和山坡上,后金的兵马一队接一队耀武扬威的,出现在据阵防守的大明士兵的眼前,后金的八色旗帜飘扬不停。大明的兵丁看着对面的山坡上,脸上都有掩饰不住的惊慌和愤怒,尽管这个时候天已经快黑了,什么都看不清楚。

    其实在这场萨尔浒之战,还没开打,大明的军队就失败了,其中后金的谍报工作出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军事装备上的巨大落差。

    当时后金的满洲兵盔甲精良,头盔、面具、护臂、护手,都是精铁所制,马匹的要害处都有精铁护具。但明兵盔甲却十分简陋,除了胸背有甲之外,其余部分全无保护。满清兵冲到近处,专射明兵的脸及胁,中箭必死。

    后任总兵熊廷弼在上书朝廷,曾痛心的陈述:“我兵……身无片甲,手无寸械,随营糜饷,装死扮活,不肯出战……军士所持弓皆断背断弦,所持箭皆无羽无镞,刀皆缺钝,枪皆顽秃。甚有全无一物而借他人以应点者。又皆空头赤体,无一盔甲遮蔽。……及战时闻风而逃,望阵而逃,惧战而逃。虽有孙吴军令,亦难禁止。“

    徐化骑着马斗气得怨言,山海关总兵杜松,苦笑着要下头,没有出声。杜松知道,督师杨镐分兵三路进军非常愚蠢,每一路的兵力都不如奴尔哈赤,而且奴方是骑兵为主占据机动优势。杜松无奈,留下两万人驻守萨尔浒,自领轻装一万人情急之下冒险打算偷袭,奴尔哈赤的老巢,但现在看来,又落入了奴尔哈赤的陷阱。

    杜松的家丁们没有人出声斥责,大家都知道这人是杜松的侄子,有抱怨的资格,而且大家也都想发出这句抱怨。

    骑在黄骠马坦露双臂的杜松,人称杜黑子。因其英勇,故颇得士卒拥护。野史上说杜松性情暴躁,有勇无谋,为一游击、参将还可。却不是那独领一路大军的角色。但客官们,外表木乃的杜松接替被免职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就是最好的证明,你能说,辽东总兵杜松是个二百五吗!扯淡!

    此刻,山海关总兵杜松,凝神看着对面的建州女真大军。这一天,开始的确很顺利,一路上接连拔下了两个寨子,刚要到疾行走凡城,在快到凡城的汗庭门户吉林峰,杜松发现附近的数百后金军正在汗庭门户吉林峰建造营寨。杜松一看,正是昨天锦衣卫的情报报至的正白旗的士卒。杜松当即大喜,他想等着河对面的随军火器到来,在发动进攻。那数百后金军就知道明军要来了,正白旗旗主得到了密探的报信,他们立刻退入吉林峰上密林躲避,而吉林峰地势险峻,不利大军展开。杜松只能咬牙迎战,加之杜松的随军火器大半留在河对岸,但多次进攻均告失败,凡城也越来越多人,杜松怀疑锦衣卫的情报有问题。战至酣时,又有数百后镶白旗的金骑兵突然从明军背后杀出,虽因人少,只是将杜松的明军攻势打退,但杀伤甚多。

    而此时那后金大汗奴儿哈赤则不曾耽搁,他听闻明军急攻汗庭门户吉林峰,立即率八旗主力前往救援,而在奴儿哈赤数年经营扩张之下(这得拜李成梁所赐,此人在奴力量少的时候,砌筑了一道城墙,让奴尔哈赤发展,而等奴尔哈赤吞并各部强大起来后,又以对方势大为由,拆除城墙将军民迁走),后金八旗早已不是明朝君臣想象中的仅“控弦三万余。”而是一只拥有二百二十个牛录,人数约在六万左右的大军。

    杜松的西路明军,谁也想不到会在,后金防守薄弱的吉林峰这里遇到了建州女真的大军,而且是几倍于他们的大军。

    杜松直到发现后金大军已经向自己而来,才连忙收拢部队,企图在附近设伏。而当明军正要进入伏击阵地之时,却遭到早就埋伏在此的后金军再次袭击,杜松的明军又败一阵,杜松不得已率军退到吉林峰铁背山山脚据阵防守。

    锦衣卫镇抚徐化回想一下,大明军队为什么在萨尔浒一域中,遭到惨败,后金谍探情报发挥了关键作用。努尔哈赤方面说,他对明朝军队的一举一动都非常清楚,知道抚顺一路进攻军队必走界凡城。努尔哈赤安排了四百名军人看守吉林峰,出此之外,还有一万五千名民夫在修补吉林峰建造营寨堡垒,此处的一万五千名民夫就是努尔哈赤埋下的伏笔,所以杜松是怎么进攻怎么失败。

    此刻,经过了一场伏击战,杜松手下的亲信将佐们立刻知道了建州女真的强悍和难缠,只能不住的收缩。杜松的士兵算的上是精锐,又败一阵后的士兵们,发觉眼下这个局面,已经是想走走不了了,他们也自然会诅咒咒骂督师杨镐,分什么三路兵,处处被动挨打。

    督师杨镐难道就是白痴嘛!那杜松刘挺李如柏都是白痴吗?这几个那一个不是身经百战的人物?原来不能全怪督师杨镐,他也是替罪羊。当时杨镐的战略部署全tm的写在了北京城里面的通告里面了,难怪后金对明军的情况掌握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