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初当王爷 >

第222部分

回到明初当王爷-第222部分

小说: 回到明初当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话到嘴边儿,猛地将朱标推到一边儿,三两步便下了高台,正好来到朱振眼前。

    手中刀高高举起,大有朱振不躲开,便斩了朱振的道理。

    军中将校皆感慨万分,国公真是仁慈之主,尽管邵荣犯下如此错事,国公还如此包容,我等岂有不效死力的道理。

    怨只怨邵荣自己不争气,坏事做绝,把命丢了。

    朱振将常遇春死死的护在身后,很是光棍道:“国公心中有怒气,但是常遇春将军乃是国之干城,留有重用,不如先杀小子消消气,留常将军一命。”

    “恳请国公饶常将军一命。”

    常遇春在军中,素有残暴之名,几乎每次攻破一座城池,都要大杀特杀,被他屠杀的俘虏数不胜数。

    可是这只是让敌人记恨他,但是他的战友,没有不喜欢他的。

    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出朱元璋的手段,但是却几乎所有人都真心实意的跪下请求朱元璋留下常遇春。

    “你们这是陷我与不义之地啊!”

    朱元璋一脚踹到朱振,哐当一声将手中兵刃扔在地上,转身亲自帮士兵抬来的死不瞑目的邵荣合上了眼睛。

    “兄长,不是我不给你活路,实在是你的所作所为,触犯了众怒,你且在黄泉路上走好,希望你来世能生到富贵人家吧。”

    “常遇春!”

    朱元璋转身冷冷的看了常遇春一眼,“你可知罪?”

    常遇春单膝跪地,老老实实道:“末将知罪。”

    “好!你杀了某的兄弟,某现在恨不得亲手杀了你,为他报仇!可是某也知道,你是军中的悍将,杀了你便寒了弟兄们的心。

    但是这不代表你的过错就这样过去了,本公现在将你贬为军山卫副指挥使,以观后效,你可服气?”

    “末将心服口服!”

    常遇春再拜。

    朱振目瞪口呆的看着不远处一脸悲愤之气的朱元璋,“好你个朱重八,你他娘的算计到小爷头上了。”

    “盱眙县男朱振!”

    “末将在。”

    朱振赶忙上前几步,单膝跪地。

    “此次衡阳之战,你功劳不小,本公准备于吾皇请旨,敕封你为盱眙县公,实封八百户,并将本公的爱将常遇春暂与你管辖,你可愿意?”

    “卑职谢国公天恩。”

    朱振心中暗骂朱元璋混账王八蛋,但是身体和嘴却非常诚恳的感谢朱元璋。

    “行了,军山损失惨重,接下来的战事不用参与,即刻回盱眙修整,其他部队原地休整一天,即刻发兵扬州。

    ”

第三百零三章 坐镇淮安行省() 
朱元璋挥师扬州,准备与吕珍决战,而朱振却班师回了盱眙,同时还带着宋室敕封的盱眙县伯的圣旨以及大印。

    常遇春、常茂、常升三父子,傅子介,朱沐英,刘青山,数位大将随行,以及军山两千多精锐,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的卫戍部队,总数直接超过两万人浩浩荡荡。

    对于常遇春这员虎将,朱元璋还是非常爱惜的,虽然因为邵荣的事情处罚了他,但是却依然给了他两万的兵力,甚至连军山的兵马,他都可以染指。

    而朱振也不是没有收获,他的新爵位是盱眙县淮安省平章。

    所以朱振在回了盱眙之后,来不及与夫人们温存,便马不停蹄的赶往淮安。

    表面上朱振的权威和职务都似乎是降了,但是实际上却是升了,因为之前朱振的江南行省枢密副使,看似职务非常高,疆域非常广阔,但是实际上控制区域非常狭窄,只限于军山和盱眙一代,往外开拓就全都是北元或者朱元璋的实际控制区域。

    宋室的皇帝其实想的是朱振打通应天与宋室所在山东的通道,拓宽大宋的控制范围,但是朱振一直没有行动,这也导致大宋的影响力,一直没有办法到达应天,而朱元璋一直处于独立状态。

    这一次朱元璋投桃报李,将整个淮安给了朱振。

    第一算是对于朱振在衡阳之战的战功累累,二是答谢朱振整个军山系统对于应天对外战事的支持。

    淮安本身是张士诚的领地,但是刘青山配合邓愈大破张辰之后,淮安的兵力彻底被消耗一空,而邓愈又要投入到衡阳、扬州战场,淮安行省自然不在朱元璋的控制范围内,其实多少也有些做顺水人情,连带着让朱振从北方牵制张士诚的意思。

    这是大宋第二次置淮安行省,第一任平章赵均用的尸体早就凉透了。

    淮安的大老爷们在张士诚手下日子过得不错,张士诚的控制核心在平江(苏州、姑苏),对于淮安的控制力其实挺一般,如今张辰败北,更是连最后一分本钱都输光了。

    朱振入主淮安行省,张士诚连一点儿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现在的张士诚就剩下一个心思,保住扬州的兵马,继续做自己的逍遥王爷,当然此时张士诚也在做另外一件事情。

    他有一种不祥的预估,那就是扬州丢失之后,朱元璋的大军很有可能随后就到,所以他开始疯狂的加固平江城。

    张士诚对于未来的期望暂且不提,单说淮安。

    淮安的人们本以为就算是淮安爆发战事,跟他们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大家大可以继续过自己的逍遥日子,谁曾想到张辰败北之后,朱元璋立刻派了个强势人物朱振过来。

    想起朱振在盱眙诸多战绩,整个淮安颤抖一片,甚至富户家的孩子都不敢夜啼了,因为他们的父亲说,再敢哭,朱振就把你们抢走,晒成肉干,给那些穷鬼当饭吃。

    朱振对于朱元璋的行径明显不是很满意,因为盱眙附近州县,自己刚刚铺好基础,朱元璋便将自己迁走,明显有卸磨杀驴之嫌。

    但是朱元璋此时有意与元朝廷修好,减少北方的压力,将自己调走,也有配合元朝廷的意思。

    不过朱振也不是那种使性子的人物,除却保留了盱眙和军山之外,各地州县他一点儿都没有用。

    而且新到一地,朱振也不似之前那般小心谨慎,因为淮安被邓愈和刘青山一通折腾,早就没有了大规模的明面上的抵抗力量。

    所以他便遵循了太祖毛选的办法,乱世用重点。

    既然是乱世,便应该用治军的手段治民,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眼下淮安一团糟,只能用高压让百姓服从,只要以后,则借鉴军山的经验,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穿,赏罚分明,便可以彻底收纳人心。

    “传令,随行的官员,都来府上议事。”

    治理百姓,首先要治理官员,而要治理官员,首先要做到官员与自己同心同德。

    朱振一声令下,便将淮安自己带来的官吏,都召集起来,统一思想,分派任务。

    “是。”

    一声令下,传令官和皂吏各赴军营和官衙,首先行动的则是各路将领,军法无情,如今具体掌军的是传说中的怀远黑太岁常遇春,比朱振还严厉的活阎王,大家不想死的莫名其妙,行动都异常的迅速。

    “参拜平章!”

    “免礼!入座吧!”

    淮安知府衙门,如今成了淮安平章府,朱振高居主坐,神情冷峻,着实有了几分封疆大吏的味道。

    少了一只眼睛,却多了几分杀气的虎二,单手按住腰刀,冷漠的护卫在朱振身旁,一脸的杀气。

    行礼完毕,众人分文武坐在两旁,有常遇春、常茂、常升、傅子介、刘青山、范希尧,茹太素、沈醉、韩徵、叶兑也被朱振请了过来,希望发挥他治理民生上的才智。

    这些人入座之后,除了叶兑老爷子经验丰富之外,其他人在民政上都是新手,这让朱振这个平章府多少有些军政府的味道。

    “诸位,本平章奉吴国公之命,朱正淮安府,还希望大家同心同德,再创盱眙盛事。”

    首先说吴国公,而不提宋室皇帝,这是表明立场。

    其次朱振说话的时候,有意看了看常遇春,希望他能认清情况,不要因为自己是长辈,就心高气傲,不停管教,甚至影响大局的团结。

    “愿为平章效力。”

    “愿为平章效力。”

    平章府的声音算不得热烈,但是每个人说话的语气都很真诚,这里就算是与朱振没有太过共事经验的常遇春,也欠了朱振不少恩情。

    看着众人真诚的态度,朱振满意的点点头。

    淮安这个地方,从赵均用倒台之后,就一直格外平静,仿佛一潭死水,而朱振来了之后,明显不想继承这种平淡的日子。

    所以搞事情是必须的。

    “刘青山、朱沐英、常茂、傅子介听令,各带本部兵马,扫除淮安地界的山贼、倭寇、盗匪。

    另外,有豪强恶霸欺压百姓者,不需请令平章府,便可就地格杀。”

    朱振脑海里不由的想起了自己听父辈说过的严打之后大环境的变化。

    便忍不住说道:“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

    凡是跟平章府作对,凡是敢扰乱治安,凡是敢骚扰百姓者,一律格杀勿论。”

    一连三个凡是出口,整个平章府的空气似乎都冷了嫉妒,朱振的脸颊上更是杀意密布。

    如今可不是当初在军山,不敢随意树敌,每日担心被人进攻的日子,如今的淮安朱振最大,谁敢不服气,就是一个字杀。

    眼下的环境跟朱振当初刚到军山大为不同,所以朱振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办法。

    借鉴太祖建国后的做法,快刀斩乱麻,大力剿匪,扫除治下一切不稳定因素,恢复本地治安。

    人心思稳,只有地方安稳了,百姓才会诚心归附,淮安才能彻底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么好的办法,朱振自然要拿来使用。

    前世朱振在军队里的时候,便经常翻阅床头的那五本选集,谁曾想到今日竟然会派上大用场。

    连叶兑都连连点头,心中感慨朱振真有几分古之豪杰之相。

    “遵命!”

    诸位将领领命,抱拳行礼后躬身退出,点兵出发,身为武将,他们不太懂得安抚百姓该怎么玩儿,但是杀人放火,他么绝对是拿手好戏。

    而且平章也说了,宁可错杀一千,绝对不放过一个。

    常遇春一脸羡慕的看着大步流星离去的儿子,心里想着这么好的活,怎么没落在自己身上。

    大帐里,众人身上的寒气尚未散尽。

    朱振的第二道命令又下来了。

    “韩徵,韩家之前是本地的名门望族,对于当地的宗族势力自然比我要了解许多,现在就由你为使者,去通知当地的宗族势力,十五日之后,本平章要在淮安府大排宴宴,以庆上任,想要在我的地盘安稳过日子的,给我老老实实的过来。”

    说道这里,朱振摸了摸鼻子,脸色越发的深沉,“另外,明白的告诉他们,当初我作为使者出使平江的时候,路过张士诚的地盘,将各地的情况摸得很清楚,不要有侥幸心理,敢不来的,让他们自己掂量掂量。”

    “遵命!”

    之前韩徵的日子过得很辛苦,对于那些为富不仁的豪族,心里很是鄙视。

    如今朱振大摆鸿门宴,要为难淮安的豪族、宗族,这让他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快感。

    当然,也有丝丝的隐忧,因为淮安确实有不少书香世家,如今北元的势力虽然败退,但是他们依然以元人自居,他很担心朱振冒天下之大不韪,为难这些读书人。

    虽然韩徵平日里,比较偏向于法家那一套,但是对于读书人一向是比较宽宥的。

    “平章,为政之道,仁恕为先,你这么做,跟在军山的行事风格大相径庭,是不是有些过于刚猛了。”

    大帐里敢直刚朱振的,也只有茹太素了。

    一来是他的性格如此,敢直言进谏。

    二来,他跟朱振的关系,乃是家臣与主上的关系,自然不似其他人那般。

    “太素,你是正人君子,也陪我在军山施行仁政,但是却要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

    并不是所有时刻,所有地方,都能施行仁政的。”

    淮安富庶,豪族大族比比皆是。

    之前我就做过调查,这些人把持地方事务,阻扰官府政令,危害极大。

    为何赵均用任平章没有多久,就兵败身死?

    为何张士诚手下的张辰作用淮安诸地,却因为一次失败,一蹶不振?

    全都是因为地方不配合,权利不能下放,导致他们手中的权利成为空中楼阁。

    所以本平章必须改变这种局面,以严苛之法治理淮安,哪怕是大规模流血,也在所不惜,不然偌大个淮安行省是掌控不了的。

    提起之前的淮安来,朱振就一脸黑线,如果不是他们手腕不够硬,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