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初当王爷 >

第97部分

回到明初当王爷-第97部分

小说: 回到明初当王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振就在这三清观见到了太多受苦受难的百姓,见到了太多孤苦无依的老人,见到了太多眼神迷茫,不知道父母为何物的孩童,所以哪怕有一天条件好一些了,他也坚持住在这里,目的很简单,就是不能让自己忘记本心。

    众人的笑声渐渐敛去,皆望向眼神迷离的朱振。神

    游已久,眼神里闪过无数百姓艰难生存的画面的朱振终于回过神来,有些惭愧的望着众人期许的目光。大

    家对于对于朱振这爱走神的毛病早就习惯了,甚至大家有些爱上了朱振爱走神的毛病,因为朱振每一次走神,似乎都能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东西。

    朱振知晓大家眼神里期待什么,眼下的胜利只是解决了一时的麻烦,大家既然选择追随自己,肯定是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男

    子汉,大丈夫,自然当持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虽然大家说出来理想不尽相同,但是大家既然愿意不顾安危,追随朱振或者从应天,或者从姑苏,不远万里而来,他肯定有个奔头。浪

    费时间,浪费生命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去做。

    前些时日,大家都是闷头做事,好多人根本不知道去做些什么,甚至不少武人感觉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身子全都要生锈了。所

    以思想需要统一,对于未来该怎么走,大家需要他这个领头人提纲挈领。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任

    何团队如何没有属于自己的纲领,只会跟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而

    且还不知道为什么撞。可

    能若是不小心战死了,内心连点儿归属感都没有。好

    在若是让朱振谋取天下,对他而言是个难题,可是说起治理一方,成就一番事业,此时的朱振,早就不是当初从飞机上掉下来,对这个动荡的国家两眼一抹黑的傻小子了。

    熟读毛选的他,又经过了叶兑先生日夜调教的他,在姑苏又经历了种种磨难的他,见识了姑苏半个混乱官场的他,亲身经营过庞大的药材生意的他,亲自领兵打仗过的他,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亲自主持了许多事情之后,他还是有发言权的。

    “我知道大家最近的思想很混乱,不知道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干。今天借着大胜之机,我跟大家好好聊一聊,也好让大家有个奔头。”朱

    振吩咐宛娘给大家一人倒了一杯清茶,朱振如今虽然做了盱眙县男,又获得了当年韩徵与盱眙当地的士绅家族为了对抗北元准备的大量物资,可是生活依然不追求奢侈。

    上行下效,从叶兑先生到一个军中百户,日子也并没有什么变化。

    朱振从椅子上走下来,跟个慵懒的年轻人一样,身子懒洋洋的躺在墙壁之上,“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要走神吗?大家又知道我为什么会坚持要住在这三清观吗?”众

    人对朱振这莫名其妙的问题都表示非常的不解,眼神格外的疑惑。

    “因为我要时刻提醒我自己,我是为了拯救泗州的最底层百姓来的,我希望大家的目的跟我一样。”朱

    振一句话给这次会议的议题定下了基调,众人精神不由的一震,朱振之前多跟叶兑老先生私底下谈论了许多次,但是却很少在明面上跟大家提起此事。

    众人之前只是感觉朱振的行事,与很贵族不一样,平易近人不说,自己也不搞什么浮华奢侈的东西,甚至愿意将钱财花在那些贫苦的百姓身上。

    不少人暗地里以为朱振是收买人心,目的是博取富贵。之前刘邦不就是这样干的吗?豪宅美女都送给手下,最后自己夺取了江山。这种事情别人或许不理解,但是在场众人却没有看不透的。

    只是他们想不到,朱振是穿越来的,他的追求跟一般人就是不一样。如

    今朱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反而很多人更加不理解了。

    韩徵率先发问,“主家,自古以来都是读书人替圣人教化天下,而执政者想要管理好天下,管理好读书人就行了。您若是想要在泗州有一番作为,何不直接拉拢读书人呢?”韩

    徵所言,典型的读书人思维。而这种做法,恰恰是朱元璋在做的,而且还颇有成效。朱

    元璋为什么能够在应天干的风生水起,就是他拉拢了刘基、宋濂等一干有能力,有影响力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在北元朝廷郁郁不得志,而朱元璋的尊重让他们有了一种实现人生的价值感,他们以及他们的追随者鞍前马后,为了朱元璋的政权劳心劳力,自然让朱元璋的政权焕发出勃勃生机。在

    众人看来,朱振想要在泗州有一番作为,最简单的做法,便是拉拢像是韩徵这样的读书人,只要他们愿意追随朱振,那么朱振想在泗州不崛起都难。

    见众人不论什么身份和地位都似乎非常认可韩徵的想法,朱振并没有直接回应韩徵,而是摇摇头笑着说道:“国公待我恩重如山,那么我驻守泗州,便应当为国公的大业为重。而主公的大业是什么呢?宋濂先生曾经说过,我辈追随主上,愿主上能知民生之多艰,晓天下之残破。驱除北元之残虐,恢复我汉人之衣冠。所以我辈于泗州的目的便应当与主公一样,驱除鞑辱,恢复华夏衣冠,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众

    人沉默不语。让

    百姓过上好日子,说的简单,可是做起来真的太难了。元朝虽然动荡,但是也有几十年的太平光景,可是太平时百姓过得又是什么日子?大

    家心里清清楚楚,百姓也是衣衫褴褛,饥不果腹。朱

    振想解救最低层的百姓,在大家看来实在是太难了。而且解救百姓,真的对这江山有帮助吗?朱

    振似乎理解众人的疑虑,起身之后慢悠悠的走在会议室里,沉吟着说道:“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自陆秀夫懈幼帝崖山跳海而亡,我华夏儿女,与北元此起彼伏的斗争可谓数不胜数?为什么都失败了呢?”说

    大道理常茂不懂,可是说起斗争,常茂却有着丰富的经验,起身愤怒道:“还不是元人战力彪悍,又有无数卖国求荣的帮扶,才导致我们的反抗屡屡失败!”朱

    振笑道:“那为什么国公身处四战之地,南北有元朝达鲁花赤(镇守官)的威胁,左右有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威逼,主公却越战越强呢?”韩

    徵想说,有我们读书人帮着,自然百战百胜,却不料常茂生生打断了自己,声音粗犷洪亮,“这。当然是我们能打了。”

    叶兑摇头讽刺道:“能打?自古论能征善战,力战山河之辈,谁又能出项羽其右?他不也败了。”

    刘青山看着常茂吃瘪,坐在椅子上呵呵发笑,被常茂在发冠上拍了一巴掌,撅着嘴道:“笑什么笑,说的跟你听懂了一样。”

    虎二正襟危坐,不愿意与这二人嬉闹,其实却能看得出朱振几句话,就已经说的他一头雾水,随时能云游至周公住处。

    若周公家养的是女儿,怕是多半要遭了他的毒手。

    至于张大舍则听得津津有味,见朱振发言,叶兑先生反驳常茂,不由得引起他的深思,之前自己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看

    来,自己读书确实没有到了经世致用的地步,根本没理会当前国家出现的根本问题。韩

    徵则低头沉吟,他接受的是儒家的正统教育,之所以反抗元廷,那是因为华夷之辨。同时也希望作为读书人,可以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至于更深层次的东西,却不是他能理解的。不过韩徵并不迂腐,又心地善良,朱振说他是为了解救百姓而来,他倒不是不能接受。朱

    振解释说道:“自北元问鼎天下以来,我华夏的反抗之所以屡战屡败,最根本的原因便是,不能将华夏整盘力量团结起来,或者穷人盲目造反,或者富人为了利益不受损,盲目的反抗,大家各自为战,自然被北元各个击破。”“

    我们泗州地小,自然不可能与国公那般,组建百万大军,南征北战,但是也要在泗州做出一番事业来。而想要做一番事业,我们面对的敌人非常多,北元的残余势力是我们的敌人,泗州的各大欺压百姓的家族是我们的敌人,时常来泗州劫掠的倭寇是我们的敌人,占山为王的匪寇是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敌人数不胜数。”

    众人听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朱

    振继续说:“那谁又是我们的朋友呢?我们先看一下泗州的社会构成。豪族士绅,大家要明白,这是阶层有两个重要要素,豪族和士绅,这部分人心里是倒向北元的,因为在北元的江山下,他们日子过得非常逍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欺压百姓,大家莫要以为他们镇压民乱,就是我们应该合作的对象。其实相反,百姓们之所以成为流民,之所以有民乱,就是因为他们巧取豪夺,剥削百姓,百姓无路可走,才逼得百姓造反,所以若论可恨,这群北元的狗腿子最为可恨。所以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敌人。”其

    次是中型士绅。这群人怎么说呢?他们之所以过着富贵的日子,大多数是祖祖辈辈辛苦积攒下来的家业,其中势必做过欺压百姓的事情。不过他们面对北元朝廷的欺压和剥削,肯定是痛苦的。他们反抗北元朝廷,反抗豪族的掠夺也是非常的迫切的。小

    商旅,小地主,家中略有余财的读书人。这种人生活其实颇为不易,他们有野心做一番事业,但是在这战乱之中,却又如临薄冰的活着,任何动荡都有可能让他们妻离子散。所以他们惧怕流民,惧怕普通百姓,惧怕战乱。同时他们又痛恨北元朝廷,痛恨张士诚,痛恨土匪,泗州的豪族,因为这些大势力都是欺压他们的人。所以他们属于夹着尾巴活着的人,但是他们却极度希望国家统一,天下太平。最

    后说一下百姓和流民。他们大多数一无所有,或者略有薄田,在这灾荒和战乱动荡的年月,他们一无所有,吃饭都成了问题,今年是灾年,大家也看到了韩家庄的百姓连树皮都吃干净了,若是没有人帮他们,他们势必会活活饿死。

    起初,我们希望这些百姓跟我们走的时候,没有人依附。大家可能以为他们麻木了。其实大家错了,那是他们不敢相信我们。大家看到了,在大家被逼上绝路之后,他们与马匪的战斗,是如何的勇猛。

    所以不得不说,这些人其实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前提只要我们喂饱他们的肚子,给他们温暖的房屋,让他们的家人幸福快乐,他们就可以与我们战斗到底。

第一百三十八章 浓烟滚滚() 
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诸如韩徵和叶兑先生这般的读书人自然是听懂七七八八,至于张大舍虽然感觉朱振所得有些假大空,不过却也经历过辛苦日子,知道穷苦人的辛酸,当初朱振是如何帮助自己的,现在想来自己去如何帮助别人,也算是里所以当。至

    于虎二、常茂等武夫,却早就昏昏欲睡,但又不敢睡,哈气连天一副在地狱里苦熬的模样,朱振想笑,却又不能笑。

    这群武人虽然关于治国,脑子慢一些。但是你若是让他们知道为何而战,在将来定然也能少不了麻烦事。

    做事情,起先的时时候麻烦一些,未必不是好事。朱

    振对明朝的历史不甚理解,但是偶尔也能从乱七八糟的论坛上听了不少东西。追谁朱元璋打天下的武人,为什么鲜有好下场?

    皆因为他们大多数是一群只知道杀伐的武夫,上马提枪打仗都厉害的没边儿,但是与治国无益。对

    于帝国没有多大的帮助,而又是一颗随时可以爆炸的定时炸弹,以朱元璋的性子如何能留得住他们?现

    在教会他们一些道理,总比将来让他们死在屠刀下要强。说

    的久了,朱振也感觉有些口干舌燥,从腰间的兜囊里,掏出自己珍藏了许久的存货,当初在雁孤山与朱元璋对着抽了那么一通。

    谁也没有想到,香烟在应天成为极其时髦的产物。

    很多武夫便感觉不论是打仗后,亦或是饭后,吸上那么一根烟,极其自在。本

    来坊间没有这东西,但是神通广大的朱振早就打上了这门生意的主意,当初他还在姑苏搅动风云的时候,就暗中嘱咐虎二寻找西洋商人,让他们从吕宋搜罗烟草。如

    今朱振手里不仅有应天最大的绷带铺子,其开在应天的烟草作坊更是名扬江南。

    而如今这烟草作坊的主事之人,正是沈家的少公子,沈醉。

    自从沈醉追随朱振来了盱眙,各地的商会不远万里,追到深山里来,也想代理这香烟生意。

    到如今演化在政事堂开会的不论是士大夫和武将总是在会议间隙吞云吐雾一番,就连朱元璋经常要熬夜处理政务,也总是在疲惫之余吸上那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