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铁血军阀 >

第134部分

重生之铁血军阀-第134部分

小说: 重生之铁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松龄是奉军大将,张学良的心腹,众人都说知道。

    王金钰又道:“那诸位可知,奉军内部看似铁板一片,可实际上内部已然分崩离析。”

    众人都有些吃惊,孙传芳讶然道:“有张雨亭在,从未听说奉系有其他二号人物呀。”

    “馨帅有所不知。”

    王金钰正色道:“奉军确实以张大帅为首,可张大帅之下却有张学良这个少帅。我在奉天这三个月,暗中发现奉军内部已分成两派,老派自不必说,多是张大帅的拜把子兄弟,如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这些人在冯军中担任要职,可谓是奉军的根基。另一派则是新派,其人多是第一次直奉大战之后的后起之秀,新派分为‘士官’派与‘陆大’派,都是军校出身,士官派既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之人,以杨宇霆为首,而刚才奉系拟任的江苏、安徽督办,全在其中。陆大派,则是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和保定军校之人,以郭松龄为首。这两派又分别效忠于张作霖与张学良,这次奉军入关,就属陆大派出力最多,一路从山海关杀到秦皇岛。”

    如此一分析,众人明白了,原来这是皇帝党与太子党的矛盾,不过在座人并未有多少喜色,一来张学良声名不显,二来张作霖春秋正茂,在众人看来,尽管这种矛盾早晚会爆发,可一两年之内是等指望不上了。

    孙传芳敏锐的察觉到王金钰话中未言的一层含义,沉吟道:“你刚才先提起郭松龄……。”

    “没错,馨帅且听我细说。”

    王金钰意味深长地笑着道:“郭松龄与杨宇霆两人,俱是周瑜般人物,才略俱佳可偏偏不能容人。杨宇霆呢,恃才傲物,对张学良也不放在眼中,旁人称呼少帅,而他独称小六子,以父辈自居。而郭松龄呢,为人刚愎自用,心胸狭窄,对于张作霖的政策颇有抵触。而郭杨两人更是水火不相容,人前人后俱有恶言。”

    孙传芳心中一动,自古乱从内出,大将相恶是败亡前的征兆,他畅然大笑,霸气十足的环视众人道:“若如此,奉军必败我手了。”

第一百七十章 孙冯结盟() 
张家口赐儿山,这里是冯玉祥离京以后常住的地方,一间有士兵盖起的茅草屋,这里就是国民军中枢所在了。

    冯玉祥倒奉之后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本来去年‘天津会议’时张、段、冯三家有言在先,津浦路一线及长江下游各省归奉军,京汉线及京绥线方面给冯玉祥。

    可令冯玉祥没有想到的是,张作霖根本没有打算信守承诺,直系奔溃之后,奉军长驱入关,且疾驰京津,压迫国民军退出北京、保定、宣化等防地,不仅挥师南下连占江苏、安徽两省,而且还在4月召开军事会议,坚决反对国民军进河南,由此奉、冯两军在直鲁一带军事对峙。

    与冯玉祥满脑子的革命不同,别看张作霖是胡子出身,可他是旧中国传统的军人观念,底子是绿林豪侠,尤重‘忠义’两字,压根就瞧不起倒戈的冯玉祥。虽然倒直是必须,可对于这种反复无常的人物,则更为忌惮。

    而在两人之间,还发生了一件不可调和的矛盾。

    就在张作霖入京后,面对奉系的咄咄逼人,冯玉祥竟密谋再次发动政变,趁张作霖、张学良父子都在京,意图发动突袭乱枪打死张作霖父子。虽然最后政变没有发生,可这个消息第二日清早就传到顺王府的张作霖耳中。

    张作霖得知消息后大吃一惊,来不及向段祺瑞辞职,便匆匆调了铁甲火车,如临大敌的退往天津。回到天津后,张作霖破口大骂狗日的冯玉祥卑鄙无耻,由此仇怨结下。

    面对冯玉祥这种一而再的坏规矩的举动,段祺瑞也是又惊又怒,怒的是冯玉祥一再坏北洋规矩,根本没有把他这个执政放在眼里。惊的是冯玉祥反复成性,怕以后也会对自己下手,由此一来,原本冯玉祥请出的段祺瑞却并不亲近他,反而与奉系交情日深。

    这一日冯玉祥正在屋内看孙中山手写的《建国纲领》,便听外面参谋长曹浩森在门外报道:“总司令,孙传芳派人来见。”

    冯玉祥神色一动,看来奉军大军压境,孙传芳要有所动作了。

    “有请。”

    冯玉祥把《建国大纲》收到抽屉中,把身上的灰布二等兵军服整了整。

    不多时,一个四十来岁的儒雅中年人在曹浩森的引领下走了进来,这人冯玉祥也认得,孙传芳手下总参谋杨文恺,热情的上前迎了几步,大笑道:“建章兄,别来无恙呐。”

    杨文恺受宠若惊,笑语盈盈的作揖道:“总司令,多年不见,风采更胜从前呐。”

    冯玉祥哈哈一笑,拉着杨文恺往客厅而去,说是客厅实际上便是一张楠木桌,外加几个粗糙的椅子。

    入座之后,冯玉祥对曹浩森道:“看茶。”

    “是。”

    虽然曹浩森是国民军参谋长,可在家长作风的军中,丝毫没有参谋长架子,啪的立正便去沏茶。

    杨文恺看的惊奇,忙道:“不敢,不敢,怎敢劳烦曹参谋长……”

    不一会曹浩森沏回茶,冯玉祥亲自给杨文恺倒上茶,笑问道:“听闻建章老兄做了馨远的总参谋,怎么今日有时间来我这里?”

    杨文恺笑了笑没有回答,反而左右一看,敬佩道:“总司令所住草房,穿的是布衣,实在是令我等汗颜呐。”

    冯玉祥一笑,道:“西北不比你们东南富裕,我不忍惨剥百姓,自己艰苦一点不碍事。”

    “总司令为百姓着想,西北百姓有福气了。”杨文恺发自肺腑道。

    寒暄一阵,杨文恺直入话题,正色道:“总司令,我是肩负着馨帅的重托而来的。奉军入关以来,纵兵肆掠,东南经济凋敝,百姓苦不堪言,我家馨帅有感奉军有并吞东南之心,不忍江东百姓遭受荼毒;特派我至此,请总司令怜悯东南百姓,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冯玉祥颇为动容,无声叹道:“奉军横镇暴敛,我亦有所耳闻,可惜我身在西北,鞭长莫及呀。”

    “总司令,您虽不再东南,可大军却枕戈于直鲁,我家馨帅决心倒奉,奈何奉军势大,凭江浙之军不能稳胜,故而请总司令联手攻奉如何!”

    冯玉祥颇为动心,可倒奉兹事体大,他还没有下定决心。

    杨文恺目光炯炯道:“实不相瞒总司令,我家馨帅已联合东南五省,一旦倒奉,则有十数万大军可用,今与奉军势成水火,战所难免,馨帅愿与总司令义结金兰,共同倒奉。”

    冯玉祥一怔,杨文恺此举出乎他的意料,他很快回过神,和蔼的将兰谱结过,沉吟着道:“昔日刘关张兄弟结义,共抗黄巾,如今我与馨远结义,共抗奉张,也算佳话。”

    杨文恺听到冯玉祥此话,便知此行已经成功,抱拳道:“总司令,那便互换兰谱吧。”

    冯玉祥将孙传芳的兰谱收下:“拿纸笔来。”

    曹浩森忙取来纸笔,冯玉祥当场挥写兰谱,冯玉祥年44岁,为兄,孙传芳年41岁,为弟。写完之后,冯玉祥把自己的兰谱交给杨文恺,道:“今后俩家便是一家人了。”

    杨文恺郑重的将兰谱收入怀中,一躬到底道:“东南五省,以总司令马首是瞻。”

    冯玉祥哈哈一笑,摆手道:“言过了,言过了。”

    马首是瞻这种话,冯玉祥最是不信。

    既然结了盟,杨文恺直入主题道:“总司令,倒奉宜早不宜迟,我家馨帅谋划数月之内必有一击,敢请问贵军这边如何行事。”

    冯玉祥目中精光一闪,道:“馨远出兵攻打奉军,我极端占成。不过奉军现与我对峙,我不便与张作霖公开决裂。不过我可以保证,一旦馨远在江浙发动攻势,我在北方一定作于开战的姿态,牵制其北京、保定一线军队,使他们不能抽调队伍,南下增援。”

    “好,不须总司令真打,只要能牵制其五个师,我军必可击败奉军。”杨文恺信心十足道。

    其实此来孙传芳的目标就是冯玉祥按兵不动,若是冯玉祥真格的与奉军打起来,夺下的地盘必定有分歧,更何况冯玉祥北京政变被直系将领所不齿,结盟也只是权益之计。

    冯玉祥心中清楚孙传芳的需求,国民军对于东南没有需求,只要奉军在东南大败,他自然有办法对付奉系。

    盟约既定,宾客皆大欢喜,两人又细谈作战之间的细节及战后势力划分,等到了中午,冯玉祥特意请杨文恺用餐。

    午餐很简单,红烧肉几大盘、白米、馒头、咸菜。

    饭间,冯玉祥对杨文恺笑道:“建章兄,若非你来,我一月也难得开次荤呀。”

    杨文恺很清楚西北军的底细,凭西北贫瘠之地,想要养十数万大军,冯玉祥可谓是紧着裤腰带。

    杨文恺当即从怀中取出一张六国银行的汇票,面额二十万元,双手敬奉给冯玉祥道:“总司令,这是馨帅的一番心意。”

    冯玉祥看到汇票眼睛一亮,坦然的收下,抱拳道:“建章兄,你这二十万可算解了我燃眉之急了。”

    杨文恺不明所以,冯玉祥解释道:“西北粮草不能自给,前线的将士们早已经勒紧裤腰带了,本想等段执政拨款,可你也知道现在段执政做不得主,给不给钱还是张作霖说了算,有你这二十万元,我就不用看张作霖的脸色了。”

    杨文恺一怔,堂堂西北军苦是苦些,可要说勒紧裤腰带他说什么也不信,他与冯玉祥是故交,自然知道面前这个国民军总司令喜欢夸大其词,便笑了笑道:“总司令且忍耐些,待馨帅攻下宁沪,我再送上二十万军费,如何?”

    冯玉祥闻言喜道:“如此甚好。”

    吃完午饭后,冯玉祥又带着杨文恺参观了张家口的市容和附近的军营。只见张家口虽然驻着国民军数万大军,可民众面容安详,到处整齐清洁,一片繁华。

    到了军营中,军营岗哨森严,营中数千**着上身的官兵习练大刀,杨文恺观察到,虽然国民军生活清苦,可官兵共甘共苦,其军纪之严明,实力当时罕见。

    到了第二日,杨文恺联冯完毕,会同冯玉祥的代表段其澍又往开封,会见河南军务督办岳维峻,约定浙军进攻奉军之时,由国民第二军出兵山东,攻打张宗昌,切断津浦路。

    ……

    月明星稀,一伙衣装破烂的人马从南陵与铜陵交界的山坳间转了出来。

    这队人马有枪有炮,人数约莫两三千人,虽然风尘仆仆一脸疲倦,可行进中没有一丝吵杂,只听沿途只有粗重的喘息声以及行进中身上丁零当啷的声音。

    “报告司令,前头部队已经出山了。”

    一个青步军装的士兵背着步枪脚步飞快的跑来,气喘吁吁的敬了一个歪差的军礼。

    “他妈的,终于走出这个鸟不拉屎的地了。”

    说话的是新任皖南游击司令彭春华,这时的彭春华没有一丝司令样子,整个人灰头土脸,一双军靴也已经穿的破烂,探子来报时正双手撑着腰在山路旁喘息休息,骂骂咧咧几句,问道:“前面是哪里?”

    士兵道:“往西北是繁昌,往东南是南陵。”

    “又回南陵了。”

    彭春华眼皮子一跳,心中又生出了再打南陵的想法,不过现在部队刚从山里出来,人困马乏,又饥又渴,得先找一个地休整,便道:“命令先头部队往东南走,找一个村子修整一夜。”

    “是。”

    士兵又往前队传令。

第一百七十一章 彭屠子再现() 
夜色中周村显得格外静谧,村民们早已睡下,站在村子四周的哨兵也已经哈欠连连,连日的安逸日子使哨兵放松了警惕。

    夜色黑暗之中,在哨兵的视线之外,一支枪已经上膛的军队潜伏在村外的水稻田中,在高密的水稻掩护下,一切都没有人察觉。

    彭春华蹲在稻田间,举着望远镜把周村仔细的看了一遍,了解地形之后,他叫来冯守亭和马刘厚,命令道:“老二,你看到那座山没有,你打周村后路。老五,你带人沿河把守住,等下由我从村头向动手,一旦开了枪,不要放跑一个人。”

    冯守亭与马刘厚点头,两人俱带着手下钻入了青纱帐中。

    站在前村口的哨兵强打着精神,眼睛飘忽的扫视着周围的动静,就在他左右踱步正要回头时,忽然觉得眼前闪过一道白光,他来不及发出一点呼声,手指刚摸上了脖子上的冰凉异物,就颓然的栽倒。

    飞刀封喉,有这功夫的人都是土匪踩盘子望风的好手,飞刀极准的插入了哨兵的喉管,根本发不出一点声响。

    几乎在同一时间,戚子超部署在村子外的眀哨都被解决掉,得手之后的彭春华匪军脚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