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铁血军阀 >

第310部分

重生之铁血军阀-第310部分

小说: 重生之铁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午十分,在向阳川作战的苏军第2沿阿穆尔河步兵师撤出战场,王树常下令发起全面进攻,各旅奋起直追,顺利收复同江、抚远,苏军退回苏境,至此富锦之战暂告结束。

    ……

    收复抚远的消息传回沈阳,司令部里一阵欢腾,将领们激动的抱做一团,对于东北而言,真的太需要这场胜利了。

    “汉卿,我们打赢了,老帅泉下有知,定会欣慰的。”张作相喜出望外的对张学良说道。

    张学良心中狂喜,可面上却保持着镇定,以平淡的语气道:“这只是开始,命令部队严守边界,小心防范苏军的报复,将捷报向南京蒋主席汇报,对了,各国公使那里也告知一下。”

    张作相笑道:“经此一战后,苏军阿穆尔河舰队实力十去其八,再无实力向我进攻,总司令,我们可以把苏军沉舰打捞起来整修自用,这些沉舰可要比我们的船舰强多了。”

    张学良道:“这件事交给沈鸿烈去做,苏军舰队虽然损失不小,但是我们不能大意了,命令同江、富锦的守军加固炮兵阵地,沿河设立拦江铁锁和水雷,提防苏军再次来犯。”

    张作霖心中赞许,张学良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难能可贵。

    富锦之战胜利的消息如同清风一般刮过中国,国人已经厌烦了内战,这一场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得到了国人的赞许,各大报刊都正版报导富锦之战的全过程,总指挥张学良被冠以爱国将领之名,名震全国。

    而在东三省,有关富锦之战的报纸卖的脱销,当天便有数万青年踊跃参军,社会各界捐钱捐物,张学良在东三省的支持率上升到最高,东北的大老爷们提起张学良都是竖起大拇指,道:“是张大帅的种!”

第四百二十三章 斯大林的怒火() 
“拉平这个无能的坏蛋!他对远东局势判断的严重错误,致使伟大的苏联红军在帝国主义集团的代理人东北军面前失败,这是一件不可原谅!不能饶恕的事件,要立刻审查他,看看他是不是漏网的托洛茨基分子,是不是帝国主义隐藏在红军中的简单!”

    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里传来他的咆哮,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匆匆的进去,随即传来了更大声的咆哮声。

    “命令布柳赫尔同志,我要他立即发动西线攻势,将可恶的东北军消灭干净,让张学良这个小丑后悔和苏联为敌,躲在沈阳的阴暗角落里瑟瑟发抖!”

    斯大林咬着牙,双拳在办公桌上狠狠的敲击着,发出巨大砰砰声,处在办公室里的苏联军政高官静若寒暄,大气不敢出一个,他们太了解斯大林同志的脾气了,远东的战事不仅关乎苏联在中东路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关乎斯大林的权威,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绝不能容忍在中国一个军阀面前失败!

    “斯大林同志,这场战争东北军早有预谋,其故意向我舰队寻衅进攻,引诱我军追击,并放弃抚远、同江、三江口这些要隘,使我军轻敌大意,将我引诱到其预设战场后,趁夜布放水雷封锁海军退路,这时方才发起进攻,以庞大炮群轰击海军,并在天亮派出庞大机群向我舰队轰炸,还不忘派出战斗机拦击我空军,这一系列举动实在太反常了。”

    苏联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温斯里希特满怀疑虑的说道,远东情报部门收集的情报中,一切都显示东北军并没有充足准备的开战准备,包括张学良本人对战和都是在摇摆中,这也是两军没有发生正面军事冲突的原因,但出乎意料的是,张学良似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促成了对苏全面开战的决心,其在短时间内秘密聚集了大规模的兵力,并诱使苏联军队进入了他精心设计的埋伏当中,一战便扭转了双方在东线的实力对比,而阿穆尔河舰队更是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在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再威胁到东北军的水路。

    “反常?”

    斯大林皱起了浓眉,叼着烟斗的嘴巴抿了起来。

    “没错!斯大林同志,一个人的秉性是很难改变的,我们与东北军打了十几年的交道,从张作霖开始,到张学良,他们每个人的行事风格都是有迹可循,从张学良从军的表现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勇敢果断的人,其军事素养也十分有限,我不认为他有能力谋划这场战,我相信他背后一定隐藏着他人。”

    温斯里希特结合远东情报部门最新的分析,向斯大林解释道。

    “南京国民政府?”斯大林不难猜出张学良背后的推手,他深知张学良独自是不敢和苏联交恶的,中东路事变发展到现在的情况,离不开蒋介石背后的怂恿和推波助澜,这个反动分子一向视**如洪水猛兽,为了取悦帝国主义,他无恶不作。

    “据中国同志传回的情报,这里面似乎有一个人的影子。”温斯里希特停顿了一下,用新奇的语气说道:“这个人履历,斯大林同志你一定会感兴趣的,他就是中国现如今最年轻的上将,山东省主席李伯阳。”

    “这个名字很耳熟。”斯大林说,示意温斯里希特接着说。

    温斯里希特递上一份有关于李伯阳的文件,用推崇的语气说道:“李伯阳是中国安徽一个小军阀的私生子,他17岁南下广州参加黄埔军校,被称作黄埔三杰,另外两人现在都是中国**同志,李伯阳参与了黄埔建军的所有大的战事,从平定商团叛乱、东征陈炯明,到平定杨、刘叛乱,他已经是黄埔校军的团长,立下战功无数,但不知是何原因,据鲍罗廷同志的说法,是奉了蒋介石的命令去军阀潜伏,他接替了他军阀父亲的地盘,从一个小军阀做起,到北伐开始时,他已经是安徽省的省长,拥有数万精锐部队,是北洋军阀里最年轻的中将,后来他重新加入了北伐军,击败了孙传芳、张宗昌等军阀,直到去年二次北伐时,占据了山东省,还和日本人发生过一场激战,几乎消灭掉日军一个旅团……总之,他的经历很传奇。”

    听着温斯里希特娓娓道来,斯大林的对李伯阳越发好奇了,翻阅着文件的内容,漫不经心地问道:“那么,远东的事,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温斯里希特小心翼翼道:“有各种证据指向他是幕后促成东北军向我军开战的人。”

    “情报来源哪里?”

    斯大林皱了皱眉,没有武断相信温斯里希特的话,他需要的是切实可信的证据,而非猜测,李伯阳的经历固然精彩,但在斯大林这种执掌着亿万人国家的元首眼中,更相信年龄与能力成正比。

    “是**特科潜伏在国民党高层人员发回的情报,极为可靠,而且共产国际远东局佐尔格同志确认了情报的真实性,证实山东新一军方面,曾有两个旅以上的军队秘密调往东北,去向暂时不明。”温斯里希特言之确凿的说道,全苏联只有个位数的人知道共产国际对国民政府恐怖的渗透能力。

    斯大林这时才慎重的审视李伯阳这个人,远东局对李伯阳本人的资料准备的很充分,足足几十页字,这里不仅有他战史的分析,而且还有苏联军事顾问团的评价,其中属布柳赫尔的评价最高,称李伯阳是黄埔军校所有教官学生当中的佼佼者,军事素养出色,是最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具有指挥大军团作战的能力,这个评价可不低。

    斯大林看完资料,思绪放回到刚才的情报上面,眉头微微皱起,两个旅以上的军队进入东北,这个数量可大可小,这种情报水准令他十分不满,严肃的说道:“将这份情报转给布留赫尔同志,让他密切注意西线东北军的情况,我想这支军队有极大可能会在满洲里方向出现。”

    “斯大林同志,突然出现的新一军可能会影响接下来西线的战事,是否要重新修订作战计划,增强远东集团军实力。”共和国武装力量副总司令加米涅夫慎重的说道:“新一军行动不是孤立的,国民政府是否下定决心要在东北和我们交战,这个很关键。”

    “蒋介石?”

    斯大林轻蔑的一笑,就凭中国可怜的军事工业,根本没有和红军叫板的本钱,他相信蒋介石不会这么愚蠢,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时间上已经来不及重新制定军事部署,从莫斯科向远东调兵太漫长了,再等下去入了冬,远东的恶劣环境根本无法进行进攻作战,想到这里,斯大林用力的挥手,坚决的说道:“加米涅夫同志,你太多虑了,蒋介石在国内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主持的编遣会议得罪了中国所有的军阀,他们很快就会给蒋介石找麻烦,而且我们中国的同志,也是时候为共产国际效力了,我们可以援助他们在江西扩大攻势,使蒋介石没有力量插手东北的事务,接下来布柳赫尔同志将会给张学良上狠狠的一课,如何做一个乖巧的绵羊,而不是恶狗!”

    苏军将领们会心的笑了,斯大林的形容很贴切,张学良的东北军在中国可能算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但在苏联面前太弱小了,在所有人的看法里,苏联红军只需要动动小拇指头,便能使东北军付出惨痛代价。

    斯大林紧接着说道:“命令远东集团军立刻发起进攻,帝国主义在看苏联的笑话,把中东路夺回来,把满洲里和海拉尔变成一片废墟,让他们品尝到苏联人民的怒火!”

第四百二十四章 满洲里会战 1() 
??秋日的满洲里,云层低垂,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呼啸,一望无际的草原变得枯黄,草叶更显得荒凉,扬起的风沙漫无边际。按满洲里本地人的说法,满洲里的天气,冬天死拉冷,夏天死拉热,剩下春秋两季,则是大风死拉刮,往往持续整个季节,本地人习惯了还好,从未到过北地的新一军官兵就受不了了,早早的套上了棉衣。

    清晨时分,满洲里的街道显得格外宁静,沿街的房屋大多是俄罗斯风情的木刻楞房,从房檐到窗檐都画满了格式图案,看上去这里更像是苏联领土。城中的大半百姓都被陆续转移到海拉尔及周围城镇,城中平民人迹稀少,街道上多是巡逻的军警,各处都有街垒工事,大战在即的气氛一览无余。

    顶着呼啸的狂风,街道上还是有不少谋生的小贩,在沿街叫卖着,城内大军云集,又多是出手阔绰的大头兵,城内的饭馆铺面畸形的繁荣起来。

    “驾、驾!”

    一阵轻快的马蹄声由远而近,街道上的巡逻的士兵不约而同地往两边让开,只见到一队骑兵卷起一股黄尘风驰电掣来到司令部所在的道北四道街的胪滨县政府,一众将星闪耀的将军下马,马靴踩得蹬蹬响,快步进入了司令部内。

    会议室内将星云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坐在会议桌首位的李伯阳身上,李伯阳轻咳了一声,目光平和却不失威严的扫过所有将领,所有人不禁挺了挺腰杆,目光聚会在李伯阳脸上。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胡毓坤军长,这位是第4旅刘翼飞将军、第5旅董英斌将军、第15旅梁忠甲将军、第17旅韩光地将军、第18旅丁超将军、第23旅于学忠将军、第7旅刘乃昌将军,骑兵第2旅程致远将军。”

    介绍完东北军序列,李伯阳又为东北军将领介绍自己的部下:“这位是新一军副参谋长关传钧将军,现任西线军总参谋,这位是模范旅郭晋安将军、独立第1旅韩百航将军,独立第二旅刘赤忱将军,独立第3旅齐光远将军,独立第4旅李东阁将军。”

    双方将领互相敬礼,一一熟识后,作战会议正式开始了。

    “东线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这下该轮到咱们西线表现了,在座都是东北军和新一军的精兵强将,鼓舞士气的话我就不说了,就说一说接下来的部署。”

    李伯阳起身来到墙上悬挂着的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分别点在满洲里、海拉尔、扎赉诺尔三个地方,道:“此三地为西线互立并存的军事要地,苏军同时对三地发起进攻的可能性很小,最大的可能是选择其中一地作为突破口,我判断不外乎两种情形,第一种是纵深打击,即以部分兵力进攻满洲里,而主力直取海拉尔,切断我军退路,再从我军背后发起进攻。第二种是半纵深打击,即以部分兵力猛攻满洲里,而另一部分攻取扎赉诺尔,切断满洲里和海拉尔的联系,进而孤立我军。我们虽然现在还无法判断苏军的进攻方向,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如果分别在满洲里、扎赉诺尔、海拉尔派遣兵力防守,势必会分散我军兵力,给苏军各个击破的机会,犯了兵家大忌。因而我的作战部署是,纵深配置兵力,于满洲里、扎赉诺尔放置部分兵力节节阻击,缓敌攻势之余,将敌放进来打,而我军的主力部队潜藏在满洲里两翼的的霍尔津山和阿巴海图山,一旦放敌进入我纵深地带后,海拉尔的部队要死死顶住苏军的进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