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爱大明朝 >

第81部分

我爱大明朝-第81部分

小说: 我爱大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十三卫所。管辖范围:东至北京的居庸关;西起黄河转弯处的偏关,东西延绵千余公里,南北亦有数百公里。其范围之大,实属九边之首。大同分四道,辖九路,驻军最多时近十四万,战马五万余。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

    大同城呈方形,周围十三里,高四丈二尺,包砖,设四门,均有瓮城、吊桥、城壕。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四门均建城楼,四角有角楼,城正中有牌楼。不仅城防设计固若金汤,为军事重镇典范,而且整体布局如“凤凰单展翅”。

    “大同城也名凤凰城,这儿有个美丽传说”,平江伯去同陈石头说了王副总兵的“意思”,陈石头二话不说便应了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陈石头银子捞得够多,便将“人生理想”放在了“替先祖翻案”这么一“荣誉追求”上。他这会儿正坐在大同城副总兵衙门内,给王睿与朱素嫃这两“乖学生”介绍起了大同概况——这厮,虽是“海龟”,但一生走南闯北,对大明境内各名胜之地,竟比“土生土长”的王副总兵与朱二小姐还要熟悉。

    再则,陈石头虽只是挂着神机营火器司一不入流的官衔,但王副总兵却丁点儿都不敢怠慢他——这厮,不但富可敌国,“见识开阔,文化素养高”,而且掌握着制作“三眼火铳”与“开花弹”的技术,属于凤毛麟角的“高技术人才”。

    王副总兵恨不得将他当菩萨供着,是以,便教他直接住进了副总兵衙门。

    “天宫凌霄宝殿之上有只金色凤凰,一次跟随玉皇大帝去赴瑶池仙会,众仙酒醉之后,个个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尤其是八洞神仙将人间美景说得绘声绘色,十分动听,金凤听罢之后,便暗自思忖:‘我在天宫,法纪森严,孤单寂寞何日是了,何不趁此机会跟随八仙,去往人间一游!’想到此处,遂衔住张果老衣襟,张果老立即会意,他门悄悄离座来到暗处,金凤求张果老将她带到人间,张果老说:‘回到人间,倒也是件好事,我定鼎力成全。’金凤说:‘你看人间哪方宝地可以落脚?’张果老便告诉她:‘大同是块风水宝地,民俗敦厚,遍地梧桐。且我在恒山修身炼丹,你在大同落脚,相隔不远,有事也好互相照应?’”

    “且说玉皇大帝退朝之后,金色凤凰乘凌霄宝殿无人之际,摇身变作一只蜜蜂,躲过守门武士,逃出宝殿,立刻现出金凤原形展翅飞翔,迤逦来到大同,落在梧桐树上。次日,玉皇大帝早朝不见金色凤凰,急令二郎神杨戬四入捉拿,杨戬腾云驾雾来到大同上空,手拨祥云观察,发现金色凤凰,便喝令她立即回转天宫,金凤执意不从,杨戬便说:‘你私自出宫,违犯天条,若不回宫,要受责罚!’金凤哀求地说:‘我情愿受罚,也不回天宫去受孤单寂寞。’杨戬闻听此言,立即恼羞成怒,拈弓搭箭朝金凤猛射一箭,正中金凤右翅……”

    朱素嫃听得此处,不由瞄了一眼王睿——我这也是“私自出府”,当真是“情愿受罚,也不愿在京城受那相思之苦……”

    陈石头仍是在娓娓而道:“……金凤忍着疼痛,逃到浑源恒山,找到张果老后,服用止痛仙丹,病体立即痊愈。之后,由张果老分别给大明皇帝托梦,授意他们将大同城建成‘凤凰单展翅’形状,大明皇帝认为这是天意安排。于是,在洪武五年,令大将军徐达于辽金‘云中土城’旧址增筑大同城;景泰年间,令巡抚都御史年富于城北筑‘北小城’;天顺年间,令都御史巡抚韩雍于城东筑‘东小城’,于城南筑‘南小城’……”

    “神话传说”当然不能当真,“无神论者”王副总兵自是仅将这当做一“故事”来听,但大同城的设计布局,确是教他叹为观止,他来了大同好几日,对这大同的城防布置,也摸了个“**不离十”:“大同主城高大雄壮,东、南、北三座小城倚角相连,俗称东关、南关、北关,惟独没有西关。整个布局,高低错落有秩,疏密规整大方,确是犹如一只金色凤凰舒展单翅,昂首朝阳,养精蓄锐,造福一方……”

    王副总兵一抵大同,便令旗四出:着辖内十三卫参将来大同见他王副总兵大驾——“募兵”当即日进行,刻不容缓!

    因为,火筛随时都会南下!

    故此,十三卫参将未来齐之前,他才能得此空闲,陪着他“亲爱的”朱素嫃来听陈石头讲诉“遥远的神话故事”。

    陈石头也点了点头:“你能看出这大同的设计布局,也不算太蠢。大同南关为金凤之头,主城为金凤之身,北关为凤尾,东关为金凤展翅,城西为金凤合翅,因负箭伤而未伸展,城内建筑,酷似金色凤凰羽衣之灿烂辉煌。这种城堡建置之奇特布局,在大明境内实属罕见……”

    陈石头对王副总兵没什么好感——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的那一段“诏狱经历”,全拜王副总兵所赐。

    王副总兵砸了砸嘴,却不敢骂回去——紧接而来的教授大明边军怎样使用“三眼火铳”,得全赖着陈石头。

    正在一旁倒茶的刘皮皮听得津津有味,这会儿却突然摇头晃脑的念了起来:“大同古城,城楼环列,号角相闻;阁楼对称,遥相呼应;牌坊林立,争奇斗艳;宫府衙署,威武森严;代王府第,堂皇富贵;寺观庙宇,古朴庄严;亭台楼阁,接连不断;商肆柿栉比,车马如烟。真正乃是城高池深,雄伟壮观,固若金汤,壁垒森严,不仅堪称北疆锁钥,而且繁华富庶不下江南呐……”

    刘皮皮同王睿混得越来越熟,逐渐去了生疏感。

    他这一番话念下来,自是尽现其“才思敏捷”与“文采斐然”,不仅又惹来了王副总兵的“斜眼”,更引来了朱素嫃与陈石头的“讶然”。

    他口中所说的“代王府”,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改封为代王后,就藩大同所建的王府,金碧辉煌,豪华壮丽,廊庑连接,屋宇错落,殿宇深邃,回廊曲折,气势恢宏。

    代王朱桂之所以如此“牛气”,他的王府之所以这样奢华甚至有些僭越之嫌,一是因为他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代皇帝,与永乐皇帝是亲兄弟;二是他和永乐皇帝朱棣分别迎娶了开国大将徐达的次女和长女,哥儿俩还是“亲连襟”。

    “副总兵大人叻,十三卫参将都已聚齐,在侯着您老大驾呐!”王花花突然蹿了进来,目无表情、阴阳怪气。

    他还在北京城时,听说王睿将他擢为大同辖内正三品的参将,不由大为兴奋——一晚上将他老婆足足给折腾了九次,名副其实的做了一把“一夜九次郎”。

    他这人平时忙着搓麻将,忙着喝花酒,便将“历史、地理两门学科”给落下了——没怎么学好,直到了大同,一不小心瞅了一眼副总兵衙门内的大同镇军事布防地图,才他娘的给生生吓出了一身冷汗——搞了半天,王睿这厮却是将老子扔在了“狼窝”门前。

    可眼下已他娘的生米煮成熟饭,他王花花不干也得干了!

    若回京城,老子定得整死你!

    王花花的关系人脉尽在京城,他这几天一见着王睿,便会如此这般的“激励自己”——先他娘的好好干,争取早日再行“擢升”回京……

    王睿一喜,但见着王花花那张略带“幽怨的脸”,只得转而皮笑肉不笑:“杨一清,可真也来了?”

    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这么位牛掰轰轰,文能出主意,武能带兵打战的人物,王副总兵自是惦记着他——赴任大同前,便将他算计在了递给弘治的那道折子内。

    而他现在,却只是在“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负责陕西的司法工作与教育工作,还是个副职。

第109章 存在问题(上)() 
txt_r;

    虽说“历史伟人”杨一清,目前只是个从三品的副职,但他这从三品的副职可不见得会比正三品的参将武职差——大明士人地位要比武人地位高,这是“约定成俗”,是“不成文的‘潜规则’”!

    但杨一清一接了调令,不但没有“闹别扭,耍脾气”,且还是火急火燎的赶了过来。

    原因有二:首先,他真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全心全意只想为人民服务的人”,而且他“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性阔大”——文化知识高、灵活善变,更熟悉边事、生性豁达,亦即不怎么在乎世俗看法,对边疆战事感兴趣,且不是个斤斤计较的人;其次,对他的调令,是弘治直接下的,他敢“闹别扭,耍脾气”?

    “王副总兵需要的人,哪个敢不来?”杨一清不“闹别扭,耍脾气”,王花花却仍是在“闹别扭耍脾气”——他这话,明显有些酸溜溜……

    王睿的脸上,却突然荡开了一层微笑,暖暖如春风,他凑近王花花:“大同城内有个‘百媚楼’,你当教嫖兄弟领你去逛上一逛。我原是大同辖下的游击将军,也算是半个本地人,你去‘百媚楼’的花销,全记我账上,就当是我在尽一尽地主之谊……”

    屠千娇原是“百媚楼”的清倌头牌,王睿言及此处,不由暗暗想抽自个儿一巴掌——什么时候开始,竟喜欢来戳自个儿的伤疤了!

    王花花嗤之以鼻——就这样便想要来打发老子了?

    没门!

    他长鬓一甩,话也不回的便直朝“燕思堂”(议事堂)行去……

    王副总兵“大失所望”——狗还是改得了****的……

    他摇了摇头,只得紧随其后。

    才行行出十几步的王花花,却突然转过头来,拧着眉毛瞪着王睿:“我仔细想过了,有便宜不占便是在吃亏,你说话可得算话……”

    ……

    副总兵衙门坐北向南,规模宏大。主体建筑依次排在一条中轴线上,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两侧房舍、院落分布有序,布局严谨。

    三堂位于衙门大堂、二堂之后,是副总兵大人处理军务,接待官员、商议机密事件,处理军机的地方。三堂上房匾额是“燕思堂”表明这里是燕居憩息、详思熟虑之处,厅堂正中为主条案,两侧分列木桌,木椅,为待客、商议之用。

    王睿行入“燕思堂”时,厅堂内已坐满人:十三卫参将、四个游击将军、一个亲卫营指挥。大同镇近九万人马,便尽皆掌握在这帮人手内。

    朱素嫃也跟在王睿身后,她摇身一变成了锦衣卫北镇抚司内一女百户后,为人处事上也来了个一的大转变:终于收起了游手好闲的“终极太妹”嘴脸,转而变得有些知性成熟的“”味。

    这让王副总兵不由经常浮想联翩,满脸淫笑——要不要给她整套职业套装出来……

    相互见礼过后,王副总兵盯着一屋子的人:小部分他认识,大部分他都不认识,其中一人四十上下,端坐于众人当中,目不斜视,又灼灼生辉——好大的气场!

    这人当是杨一清无疑!

    王睿吸了口气,止住内心的波动——虽然你是“历史名人”,不过眼下老子才是你的上司,该你来巴结老子,而不是老子去巴结你……

    “今儿个,将大伙儿召集过来,首先,是想同大伙儿见个面……”王副总兵终于体验了一把做为“高级领导人”的快感——他坐在堂上唾沫横飞,却又毫无内容的鼓噪了大半个时辰,瞧着堂内一行众人仍是正襟危坐,才他娘满意的呷了口茶,准备进入正题……

    而堂内众人除了新调入的杨一清、王花花等人,其他十一卫参将,虽然面上仍是一副毕恭毕敬,认真倾听“领导训话”的表情,心理却又另是“一番风景”——“土鳖,看你能他娘蹦跶多久……”

    “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副总兵,大同副总兵一职,你他娘屁股能坐热了再来同老子们鼓噪罢……”

    “老子在大同干了两年参将,前后见识了五位副总兵,最长的干了十个月,最短的干了一月半,这乡巴佬能干多久……”

    ……

    大同镇的老参将们,不约而同的抱着这个想法,其道理却又都是源于同一个——火筛经常南下,大同镇的“副司令”,往往都是同他打上一战,便被撤职、降职,甚或来了之后没蹲上几天便想法设法疏通朝廷的关系,将自个儿给调离……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威宁伯之后,截止目前,便没人打赢过火筛……

    “此外,还有一事儿,也得同大伙儿说说”,大半个时辰的前奏,终于换来了王副总兵的正题,“大同边军眼下缺员严重,朝廷便思得一‘募兵’之法,着我来大同施行。而众同僚在实施这‘募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