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爱大明朝 >

第94部分

我爱大明朝-第94部分

小说: 我爱大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她才行跨过门槛,却又止住脚步,扭过头来,寒着脸面对着方程:“这事,你可不能对他说,知道没?”

    王副总兵若是知道突然出现了小王爷这么个“情敌”,会是个什么表现?

    吃醋是肯定的!

    那他会不会趁着小王爷还在副总兵衙门内,赶紧再将小王爷给狠揍一顿?小王爷肯定不会任由他胖揍——他可不是朱二小姐!

    俩男人为了一女人,往往和两条狗为了一条骨头——所产生的效果都是一样一样儿的:貌似都会“咬”得头破血流……

    哎呀!

    王副总兵同代王府小王爷若是互相“咬”起来,这个画面,简直是——太“唯美”了……

    小方程心底展开了无限“yy”,面上却又一本正经的应话:“标下,懂的……”

    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如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晶莹耀眼。只见日光惨白中带进一丝血般红的光波,放射出万道光芒。日光穿过树丛,透过晨雾密密斜斜地洒满了大地,天际像挂着一幅五彩缤纷的彩画,婀娜夺目。

    “你这——大人,当如何称呼?”小王爷迈着八字步,一摇一晃的跟在小方程的背后:他适才想唤“你这娘们”,可话到嘴边终究还是改成了“你这大人”——这娘们,貌似和那位朱姑娘之间的关系还不错,不能得罪她。

    “大人们都叫我小方程”,方程放缓了脚步——她对小王爷没什么恶感,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好感,只是小王爷来问,她便随口一答,“小王爷也可直接叫我小方程便是……”

    朱充耀点了点头,继而又出于好奇:“这王副总兵来大同赴任,怎的还带了锦衣卫?且这锦衣卫,怎的还是俩姑娘掌管着?”

    “小王爷吶,咱副总兵大人来这大同赴任,圣上可是重视得紧的。听说为了这事儿,圣上还同朝臣们吵翻了天”,小方程边行边说,“咱这一支锦衣卫,便是圣上遣了来,专候副总兵大人的调遣,用以刺探关外火筛的消息……”

    这王副总兵,既是这般深受“圣宠”,也难怪他敢以大军来“丈量土地”。

    “是以,我小方程虽不懂甚军国大事,但平心而论,副总兵衙门同代王府若是能和睦共处,绝计要好过两虎相争”,了句“实诚”话,“至于这支锦衣卫的人马,却怎的由我与朱二小姐掌管着,那可就是一言难尽了……”

    朱素嫃来大同,是为了能紧跟在王副总兵身边,她小方程呢?

    难道真是为了高皓明那句——“跟着哥去大同混,哥保你能于大同一带‘欺女霸男’,上街买东西不用给钱,看中什么直接拿便是”?

    肯定不是!

    高嫖嫖那厮,心底打着什么小算盘,精灵古怪的小方程会不知道?

    她这是在给高嫖嫖“机会”!

    再则,她在京城也是无亲无故,整日游手好闲瞎混胡捣,倒还不如跟去大同混个试百户当当——还有这么一“老痞子”罩着,岂不很好?

    有了王副总兵的同意,又有北镇抚大人的“全力配合”,她俩这大明史上首批女锦衣卫“指挥官”也就顺利的应运而生!

    可这其中的“曲折”,小方程又岂能三言两语的便道明白?

    见小方程似是不愿回答他的后一个问题,朱充耀也不再问,转而又淡淡的道:“可你二人终究是女流之辈,纵使能获得上官同意,但这锦衣卫的人,又岂是善男信女之辈?你二人能将他等震住?”

    小方程嗤之以鼻:“咱朱二小姐在京城的‘名声’,可是响当当的哩,这帮锦衣卫的丘八,一见是由她来做这锦衣卫百户,甭说是‘意见’,哪怕是个屁,都不敢多放一个了……”

    小王爷没去过京城(没有皇帝们的圣旨,他只能待在大同城内),自是不会知道大明京城内有着“朱素嫃”这么一号人物。

    他听得大为好奇:“听你左一个朱二小姐,右一个朱二小姐,她到底是京内哪家府上的名媛?既是京内名媛,却怎的又跑来大同做这锦衣卫百户了?她在京城的‘名声’,到底又是怎样一‘名声’?”

    小方程双眼一翻:“小王爷这问题可真多,我还是一个一个来回答你罢……”

    “首先吶,咱朱二小姐在京内的‘名声’,咳,她以专治各种不服而闻名于大明帝都,治的也都是小王爷这般的‘好人’吶……”

    ……

    小王爷面上直抽抽:难怪她敢那般毫无顾忌的对着本世子便是一顿狠揍——原来干的是“老本行”,轻车驾熟来着……

    “……大明保国公,小王爷当是知道的罢?她便是保国公府的朱二小姐……”

    保国公,小王爷肯定是知道的——前一两个月,还是他在大同将火筛给“赶跑”的咧!

    小王爷听到此处,却是一愣——她是保国公府的千金,老子是代王府的世子,这他娘的不正是“门当户对”了?

    可本世子已有了正室,若是要娶她做小妾,她当是不会乐意的了,难怪她要我“不得胡言乱语”——保国公府的千金,虽说嫁进的是代王府,可做的却是小妾,也着实是有些委屈她……

    什么叫“一厢情愿”?什么叫“你想多了”?——这就是!

    他正在浮想联翩,想入非非,甚至开始琢磨着要不要将府内“正妻”给休了,小方程却突然一脸神秘的冲着他笑:“至于朱二小姐为什么要来大同做这小小的锦衣卫百户,哈,她可是为了一个人来的哩,小王爷且猜上一猜,这大同城内,谁才值得她这般千里迢迢的跟来?”

    朱充耀心底一慌——原来她已心有所属,再联想到朱素嫃说的“咱既是这副总兵衙门的人,做的事儿,自该得为副总兵衙门考虑”,“这事,你可不能对他说”——这个“他”还能是谁?

    放眼整个大同,谁又能有这“身份”值得她“千里迢迢的跟来”?

    副总兵大人罢!

    见着小王爷恍然大悟的模样,小方程又行皱着双眉摇了摇头:“咱朱二小姐对副总兵大人,可真是用情极深,甭看她平时总爱拆副总兵大人的台,可背地里却什么都替副总兵大人操着心。副总兵大人近日为了你代王府的这么‘横插一脚’,正愁眉不展,朱二小姐也跟着闷闷不乐,好不容易见着或可让副总兵衙门与代王府和睦共处,副总兵大人也会因此而高兴几天哩……”

    “可你突然闹那么一出,副总兵大人若是知道,怕是会不怎么开心的了”,小方程又撇过了头,“副总兵大人若是不开心,咱朱二小姐自又得跟着不开心了……”r1148

第124章 一箭双雕(上)() 
txt_r;

    “朱二小姐同副总兵大人是两情相悦,小王爷您呐,也就别再来横插一脚了”,见着“燕思堂”就在眼前,小方程索性便止住脚步,“再说吧,朱二小姐可也不是你喜欢便能得到的哩……”

    这么句“朱二小姐可也不是你喜欢便能得到的”还好,她一这么说,倒还真引来了小王爷的白眼——老子想要的,什么时候是不能得到的了?

    保国公府朱二小姐又怎样?大同副总兵又怎样?

    说老子“得不到”,老子便他娘偏偏要“得到”……

    王副总兵若是知道他辛辛苦苦从“百媚楼”绑了小王爷回来,日后却成了他的情敌,他会怎么想?

    他肯定会很不愉快——稀里糊涂之下,竟就给自个儿挖了个坑……

    他这会儿正黑着脸坐在“燕思堂”内,听着晏劲松的“工作汇报”——“丈量田地”,才行开始,晏小个送来的这“信息”,便他娘的将王副总兵给吓了一跳》

    大同一地可耕地的七成掌握在代王府和豪绅手中,二成为军屯土地,平民百姓耕种的土地只有一成。

    代王府与豪绅手中的七成土地,都他娘是合法的?

    屁!

    元末天下大乱,人口急剧减少,大量土地抛荒,于是明朝初年就有了大量的官田,即把土地授予已在从事耕作的农户,每年国家收取税粮。甚至还有一部分土地被当作永不纳税的私田赐给农民。

    明初天下初定,朱元璋赏赐勋臣、公侯、丞相大量庄田,多者有一百顷,宗室赐田更多,按照洪武间的定制,郡王诸子也有定额赐田:“郡王诸子年及十五,每位拨给赐田六十顷,以为永业,并除租税。诸子所生之子,唯世守永业”,因为洪武年间宗室最多只到郡王这一代,所以定额赐田也只规定到郡王诸子为止。而赐给亲王的庄田可达一千顷之多。

    “大同一地的耕地,接近二十五万顷,光代王府便占了近十万顷,其他豪绅占了有七八万顷”,晏劲松也被这样的数据给吓了一跳:窥一斑而见全豹——大明的亲王与豪绅,所占有的田地,着实太多了些,“杨参将去了趟知府衙门,将大同田地状况探了个一清二楚,便拖我来问问大人,这‘丈量田地’的事儿,到底要不要将代王府也算在其中……”

    代王府的郡王及御赐将军、御赐都尉虽然多,可若是靠着赐田便能有着“近十万顷”的田地,那得出多少个郡王、将军与都尉?

    得出一百个亲王、一千个郡王……

    代王府有这么多亲王或是郡王?

    木有!

    在这样一天文数字眼前,代王府的“赐田”所得,只是一小部分——通过侵夺和投充等形式,取得更多的官民田地,依附其上的“大户人家”,也抢夺老百姓的产业,占为庄田。

    王副总兵原来没打算将代王府算在“丈量天地”的“目标人群”当中——一来,他当初认为“大户人家”们的田地,都加起来应当要比代王府的多,二来,能不直接与代王府产生冲突,便尽力这么干的好。

    可眼下才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了:代王府的田地比“大户人家”们多得多,“宰”了“大户人家”们之后,所取得的“肉”还不如“宰”了代王府一家的多;你王副总兵阴差阳错之下,竟又将代王府小王爷绑来了——这还不是直接冲突是什么?

    杨一清这只老狐狸——“拖我来问问大人,这‘丈量田地’的事儿,到底要不要将代王府也算在其中”,他的意思,无非便是——副总兵大人你反正已经与代王府产生直接冲突了,索性便他娘的破罐子破摔——趁着大军已动,小世子还在你手上,便将他代王府的田地,也来“丈一丈、量一量”算逑……

    减少了代王府的年俸收入,又他娘来丈量他家的地——让代王府将吃进肚里的骨头都他娘吐出来,代王府怕是会不大乐意咧……

    王副总兵这会儿想到的可不仅仅只是代王府“乐意不乐意”的问题,作为来自五百年后的人,他想到的是更“严重”的问题——大明农户的失地问题。

    大明前期,这个问题还不是很突出:一来宗室人口还不多,二来总人口也不很多,土地资源较富裕,三来朱元璋大杀功臣,赐出的庄田又被没收为官田。

    可到了弘治年间的大明中叶,大明农户的失地问题,便由此而可见一斑了:诸王无止境地扩充庄田,是导致大明农户失地的重要原因。

    “万恶”的封建社会中,失去土地的农户是社会最不稳定的因素——这是五百年后的基本常识。

    就是到了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中国社会,农民的失地也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耕者有其地”一直是被近代中国政治家视为解决中国问题的良方,伟大领袖某某某和某家王朝某某某不约而同地在五百年后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实行土地改革。虽然一个是采用强行剥夺的暴力方式,一个是采用政府赎买的和平方式,但都是要达到耕者有其地的目的。即使五百年后再过去一点点的社会,已然远远不是农业社会,中央政府仍然很重视这个问题,要求各地一定要妥善安排由于经济建设需要而失地的农民的生活,但有些地方还是出现了矛盾激化的情况,其原因就是当地干部漠视失地农民的生计。

    弘治年间的大明,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一些农民成为矿工或织工,但是大多数沦为无业流民,失地的农民最后推翻了明王朝——百余年后的李自成起义。

    不得不说,大明宗室的这番“王八蛋作为”,是导致大明灭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是以,现在王副总兵面临的问题,可不仅仅是他同代王府的“个人矛盾”,而是上升为事关大明生死存亡的“阶级矛盾”了——要不要趁着在大同“丈量田地”的这股风,缓和或一下大明的“阶级矛盾”?

    可这事关土地归属问题的“阶级矛盾”,欲行“缓和”起来,怕是有些难了——难不成向弘治皇帝建议实施“土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