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七零重生日常 >

第25部分

七零重生日常-第25部分

小说: 七零重生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过丈夫的零花钱之后,梁淑琴又拿了二十块毛票出来,准备留出来做平日的开销。

    梁淑琴把剩下的钱仔细的包好之后,对苏延卿说道:“等回头有空了,我把这钱拿去储蓄所存了。”

    他们着房子,又要漏雨又潮湿,放这么多钱在家里,还真不太安全。

    虽然现在把钱存在储蓄所,也没几个利息,不过至少安全,等之后做生意要用的时候,再拿存单去取就行了。

    苏延卿自然是没有意见的:“等两天地里的活做完之后,我陪你去趟县里。”

    想着今天晚上婆婆舍不得烧蜂窝煤的样子,梁淑琴无奈的叹了口气。

    现在她们手里有钱,也不敢光明正大的拿出来花。

    要想痛快的花钱,还是只有等他们到城里去之后,到时候吴秀芹见他们挣得到钱,想必也就不会再这样扣扣搜搜的了。

    想着之后的潇洒日子,梁淑琴就忍不住扳着手指头开始算,不过她算来算去,离他们去城里,都还要大半年的时间。

    在这大半年里,他们就只能夹着尾巴过日子了。

    然而梁淑琴她自己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天天不是寻思着超市事情,就是操心自己该怎么找理由给家里的人改善伙食。以至于让她几乎都忘记了,上辈子她还有个小儿子来着。

    在意识到自己的亲戚已经大半个月都没‘上门拜访’之后,梁淑琴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

    知道她又怀孕了之后,苏家一大家子都很高兴。

    就连吴秀芹,都想着反正已经有了苏博明,所以这次梁淑琴肚子里的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她都高兴。

    地里的活不多,加上梁淑琴月份还小,地里的活自然就不用她去了。

    加上有苏延卿这个‘知情者’时不时的掩护着梁淑琴开个小灶。

    这次怀小儿子的时候,梁淑琴过得可比上辈子滋润多了。

    这吃得不错,也没累到,梁淑琴很快就圆润了起来。

    不过梁淑琴也没有什么控制身材的想法,毕竟她身体不好,肠胃吸收功能也弱,上辈子一辈子都没胖过,压根就没有过减肥的概念。

    女人怀孕的时候时间是过得最快的,只觉得自己肚子一天天就大了,一两个月一眨眼就过去了。

    等梁淑琴肚子有七个月的时候,镇里县里已经有人开始做起小买卖了。

    一切改变都好像是悄悄发生的,以前镇上空空荡荡的街道,仿佛一夜之间就热闹起来。

    卖零嘴的、卖小吃的,都挑着担子,推着小车,走街串巷招揽生意。

    梁淑琴虽然大着肚子,但也没有歇着,从苏秀兰那里拿了做作业剩下的纸和笔,详细的画了烧烤架子,让苏延卿拿着钱她的花去县里找人做出来。

    没错,梁淑琴想了许久,觉得目前她还是卖烧烤最好。

    毕竟她超市里有那么多的原材料不是。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章啦【转圈圈】,女主做的生意是卖烧烤,这点小天使们肯定没有猜到吧!

第31章 第三十一章、() 
梁淑琴还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 才决定卖烧烤的。

    毕竟上辈子苏延卿和梁淑琴的大女婿张承安开的就是大排档。

    苏秀兰他们两口子也卖了十几年的烧烤。

    以前梁淑琴没事儿的时候,也会去帮着串一串蔬菜之类的; 这烧烤怎么烤好吃; 她还是知道的。

    超市里有那么多的肉类; 活鱼、活虾、鸡中翅、鸡翅尖也不缺。

    一下子省去掉这么多的成本,梁淑琴相信只要自家烧烤味道不错的话; 应该是能赚到钱的。

    梁淑琴也想做大生意; 不过她既没有手艺,也没有本钱。

    思来想去; 也只能先做着相对技术含量比较小的烧烤再看了。

    儿子媳妇要去城里做生意; 不只是吴秀芹; 就连一直都挺好说话的苏大友也是持反对态度的。

    苏大友十分不理解,地里的粮食收获过一季之后; 现在的日子已经比以前好过很多了。

    以前是大家都羡慕城里的人; 能吃公粮。

    现在土地承包到户之后,情况已然不一样了。

    多少农村有亲戚的城里人,厚着脸皮来找以前这些他们看不上的‘穷亲戚’打秋风。

    这大到仓里的粮食,小到田里的瓜果青菜; 只要那些城里的人来了,通通都不会放过; 不拿到自己拿不动的话; 绝对不会满足。

    “这好好的地不种,干嘛要非要挤到城里去?”

    苏延卿这近一年,没少听梁淑琴念叨着去城里的种种好处; 苏大有的话,一点都没有动摇到他的决心。

    “爸!您不知道,这种地只能够一家人的温饱,一年到头根本存不下多少钱。”

    苏大友听了儿子的话,气不打一处来:“这种地存不下钱,你们去城里就能挣到了?”

    在苏大友看来,自己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也没有过得比别人差,怎么儿子就觉得非要去城里才能活呢?

    苏延卿有些不服气:“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

    苏大友也来了火气:“我看你是心比天高。”

    眼看着爷俩要吵起来了,吴秀芹连忙出声打圆场。

    “小东啊,你爸说的对,我们只要把地侍弄好就行,你说你媳妇现在还大着肚子,没两个月就要生了,你说你们干啥非要现在急着进城?”

    这些问题,苏延卿和梁淑琴私下早已经谈过了。

    “这现在大家都在做生意,我们要是去的晚了,不就更加难以在城里立足了吗?”

    梁淑琴拿出商量的态度问道:

    “爸,妈,横竖现在地里的活已经忙完了,你们就让我和小东进城试试,要是不成,我们就回来行吗?”

    实际上若非必要,梁淑琴是打心里不想和公婆起争执。

    不过进城她肯定是要进的,只不过最好是能得到苏大友他们支持。

    毕竟上辈子梁淑琴也没在这个时候进城做过生意,不知道城里面的情况是怎么个样子。

    梁淑琴他们住的地方和卖烧烤的门面都没找好,也不方便带着三个孩子一起去。

    这要让公婆帮着带孩子,自然是要让他们心甘情愿,不然对谁都不好。

    见儿媳妇都说了软话了,苏大友的态度也跟着软了不少。

    他习惯性的吸了一口水烟,开口问道:“你们两口子真的想好了?这做生意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要本钱,还要会来事才能吃得开。”

    梁淑琴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这些我们都想过的,本钱我问我娘家借到了,这做生意的经验,摸索着总能学会的。”

    一听说儿媳妇连本钱都找娘家借好了,苏大友心里还有什么不明白。

    只怕两人想去城里做生意的心思,已经生出好久了。

    这孩子想要出去做自己的事,本钱都准备好,风险也明白了,苏大友这当人父母的,又还能说些什么呢?

    苏大友叹了叹气:“那你们就先去试试,要是不成,就还回来,毕竟家里有地有粮,怎么都饿不着你们。”

    苏大友开口答应了之后,吴秀芹那里自然没有再反对了。

    只不过想着儿媳妇进城了之后,家里大大小小的活又都落在了她身上,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痛快。

    要让婆婆帮着带孩子,梁淑琴自然多多少少也要表示一下。

    她当着大家的面,拿了五十块钱递给婆婆。

    “妈,秀兰秀梅和博明就麻烦您先带着呢,这点钱是我给你的家用钱。”

    吴秀芹并没有接这个钱,她看了梁淑琴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虽然我不知道你们借了多少钱,不过钱不是这么花的,你们要去城里,那城里什么东西都要花钱买,我们在家里住着,吃的地里都有,花不了几个钱。”

    看着儿媳妇,吴秀芹心里有些担心,怕她离家之后没自己看着了之后,不知道什么叫做勤俭持家。

    “虽然说穷家富路,不过我们家就这个情况,你们到了城里之后,也不能大手大脚的花钱,还是要想着节俭的过日子。”

    吴秀芹这一番话,说得还真是出乎梁淑琴的意料。

    原本梁淑琴以为自家婆婆是的唯利是图的小老太太,没想到这次她还挺明理的。

    既然吴秀芹执意不要,梁淑琴也没坚持着一定要给。

    毕竟城里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她也不知道,身上多揣一点钱,总归是要放心些。

    至于公婆这里,等之后他们挣了钱,再多给点就是了。

    经过这番讨论之后,苏延卿两口子进城的事就算是定了下来。

    知道爸妈要去城里之后,已经大姑娘的苏秀兰难得的展现出了她作为小孩子的一面,变得粘人得不行。

    晚上苏延卿想让几个孩子回去和她们奶奶睡的时候,才发现原本听话的两个人,今天竟然闹着要留下来和他们一起睡。

    梁淑琴心也舍不得几个孩子,拍着胸口向她们承诺了,等他们在城里找好住的地方之后,就回来接几个孩子。

    进城之前梁淑琴担心手边的钱不够用,又让苏延卿偷偷去县里买了两次东西,换了一千三百来块钱。

    之后就是进城之前的准备工作,烧烤架子要求太过复杂,县里的铁匠都不愿意做,只能进城了之后再花钱找人做。

    不过着串烧烤的竹签子,在家里就能做出来。

    苏家后面就是一片竹林,分地的时候竹林也是分了的,苏家自己就有三丛竹子。

    趁着还没有进城,苏延卿和苏大友抽空按着梁淑琴的意思削了五六千根竹签子备用。

    其它做烧烤要用到的佐料,县城里也找不齐,梁淑琴想着他们要去的省城比县城繁华那么多,应该能够买到。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梁淑琴两口子背着简单收拾出来的衣服被子,告别了依依不舍孩子和父母,踏上了进城的路。

    梁淑琴他们所在的省城,作为后世的主要经济发展区,现在已经稍显大城市的雏形。

    两口子找门面和住处的时候并不顺利,拜现在做生意的热潮影响,来省城做生意的人多了不少。

    省城现在地段稍微好一点的门面,一个月的租金就贵得不行。

    一时没有合适的门面,梁淑琴他们也不急。

    梁淑琴大着肚子不好太劳累,只上午到处逛逛看看门面,下午就回他们暂住的招待所休息。

    相比之下,苏延卿就要累上许多。

    这烧烤架子要找人做,梁淑琴列的一长串调料清单要买,除此之外,他还要到处找地方寻摸品质好耐烧的木炭,一天那是忙的团团转。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在省城转了五六天之后,总算让梁淑琴他们找到了两个合适卖烧烤的门面。

    不过这两个门面,一个在以后的省城人流量中心,一个人月房租三十块。

    另一个在省城比较偏远点的地区,不过旁边就是工业区,大大小小的工厂有七八家。

    工厂里年轻人多,又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领,工人一向都是舍得吃穿的代表。

    不用想都知道,烧烤店要是开在工厂旁边,生意指定差不了。

    不过也不是梁淑琴一个做饮食的人这么想,其他做吃食的心里也有数,所以这个门面房租也不便宜,一个月光是房租就要四十六块。

    苏延卿对比过两个门市的优劣势之后,开口说道:“要不我们租第一个吧,光是房租就便宜不少了。”

    梁淑琴摇了摇头,不太赞同:“不行,我觉得还是要租第二个,虽然房租贵是贵了一点,但是消费人群多啊!”

    苏延卿听见媳妇说出一个自己以前没听说过的词语,有些纳闷的问:“消费人群是个什么意思?”

    梁淑琴没什么耐心的摆了摆手:“你傻不傻呀,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能够消费得起我们烧烤的人。”

    苏延卿摸了摸脑袋,弱弱的说道:“可是我们的烧烤卖得又不贵,应该谁都买得起吧?”

    虽然坛子还没支开,梁淑琴去菜市场转过几次之后,已经定好烧烤的价格了。

    素的烧烤一毛钱一串,荤的烧烤从猪牛肉到鸡翅大虾,两毛到六毛不等。。

    其它时令性的菜品,比如水煮花生、炒田螺,或者烤茄子这一类的,就到时候依照市场价格而定。

    既然梁淑琴都决定要租第二个门市了,苏延卿自然不会反对。

    两人很快就去找房东说定了租门面的事。:

    商量的时候,梁淑琴执意要签个合同,要求一下签三年合同。

    在这三年之内,房东不能把这门面转租给别人。

    一听这要求,房东就不乐意了:“这哪有你们这样租房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