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

第423部分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第423部分

小说: 重启黄金年代(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哥,这事儿你就甭惦念了。”李宪哼哼一笑,端起了酒杯,“我李宪看中的东西,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拿不去!”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那刘备本是靖王的后,汉帝玄孙一脉留。

    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

    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咽喉。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

    他四弟子龙常山将,盖世英雄冠九州,长坂坡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

    这班武将哪国有,且不说还有那诸葛,用,计,谋!”

    包厢外头,那台上老生或许也觉得不能整场划水砸自己个招牌,得抖落出点儿真功夫,撑撑面。一折子《甘露寺》,终于在精彩的地儿,唱出了彩。

    “好!”

    大厅之中,被那老生颇有功底的唱腔感染,食客们哄然叫到。

第671章:颠覆商业广告() 
跟陈冬升和李诚儒许久未见,各自谈起最近一段时间的际遇,再东扯西扯的聊了起来,一顿饭就吃了三个多小时,酒也喝了不少。

    之前在邦业的时候,跟大宅子里边儿待着,和老朱,朱峰以及干休所一群老头没事儿就喝两口,可是自打到了冰城,李宪除了一些场合之外,基本是滴酒不沾。

    酒量这东西就跟跑步是一个道理;天天晨跑锻炼的,运动会上跑个八千一万米基本没啥压力,可是你要让一个天天宅在家里的肥宅去跑半程马拉松,那肯定是累的要死要活。

    从饭店往出走的时候,李宪走路都有点儿飘。

    门口,陈冬升拦住了喝了酒有点儿颠儿,非要坚持开车去送的李诚儒,掺住了李宪的胳膊。

    “宪子,没事儿吧?”

    李宪忙摆了摆手。

    虽然喝多也吐,骑摩托也上树,不过李宪喝多了的状态始终还行。别人是越喝多越懵逼越膨胀,他这是喝的越多心里边越明白,就是身子不听使唤。

    “没事儿陈哥,我这不要紧。你把儒哥送回去,我自己打个车回去就成。”

    陈冬升现在拍卖行做的风生水起,全国各地的走,全国各地的喝,酒量是彻底练出来了。虽然也是脸红脖子粗,但是状态明显比李宪要好得多。

    李诚儒就不成了,前一刻还舞舞玄玄的要去开车呢。出了饭店门几分钟的功夫,开始扶着人饭店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开始“啊喔额”,对着台阶浇灌肥料了就。

    见他这样,陈冬升无奈,只好点了点头。不过临转身的时候,拍了拍李宪的后背,道:“那行宪子,这两天你先忙你的事儿,中策的事情你也先不用着急。回头我攒个局,把几个兄弟朋友都叫上,你认识认识,到时候看看他们那有没有什么办法。”

    李宪微微一笑。

    陈冬升的意思他知道,无非就是想让他多交往一些人脉,看看能不能跟中策那头搭上话,把这事儿给圆了。

    陈冬升的那些人脉,他现在结识的没多少。可李宪什么人?

    是打后面回来的啊。

    知道陈冬升现在的圈子无非也就是田源,毛振华和已经和自己有过交往的冯伦那些人。

    这些人现在大多数还在发展阶段,自己的麻烦都一大堆不说,自己这个龙江的地头蛇都搞定不了的事儿,指望着这群人?

    想想李宪都觉得不太可能。

    再者说,对于陈冬升的这个圈子,他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巨牛逼。你看看,又是中国证券第一人,又是中国第一信用担保公司创始人,又是后来中国数一数二的地产商的。

    可是后来细一想,他觉得其实也没啥意思。

    92年左右下海的这批商人,之前混的好的如田源,那都是计委的实权司长。中不溜的像陈冬升也是中央处级部门的主任,就算是差一些的,像后来成立了中诚证券信托的毛振华,都是从国务院研究中心退下来的。就这,这个26岁就在海南当了省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的货后来还抱怨说“要是给自己一个县高官都不下海”呢——一副小媳妇被逼无奈的样子,典型的得了便宜又卖乖。

    可以说,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靠着各自在体制内的人脉资源,政府资源和信息资源起来的。属于是仗着“双轨制经济”的余威,抢占了“市场制经济”滩头的那一批人。

    以从商前的身份定位,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

    而从经商的风格上说,李宪和陈冬升的这个圈子也是格格不入。这些后来的大佬,从一开始就站在各种资源,再不济是信息资源的制高点上,知道90年代的中国有什么,没有什么,需要什么,什么东西在十年后二十年后能成。

    所以打一开始就嚷嚷着产业报国,要搞就搞中国的行业第一。

    李宪不一样,他的优势不在于资源,而在于一个重生者的见识。所以就注定要走一种短平快,不断寻找商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对未来大势的把握,用一个倒爷的手法结合实业来稳定扩大财富。他不一定要把自己的每一门生意都做到全国第一,但是只要每一门生意都赚钱,然后攒足了资本,在千禧年之后坐在互联网经济的班车前边,以一个投资者的身份当个东方巴菲特,当个首富也绰绰有余了。

    不说道不同不相与谋吧,至少已经知道了自己定位的李宪对这个圈子,并不抱有强烈的融合意愿。

    但是生意场上就是这么回事儿。

    多一方人脉,谁也不知道日后对自己有什么助力。

    顺口答应了下来改日再约,拍了拍陈冬升后背,令其去照顾那边儿已经快把昨天隔夜饭都吐出来的李诚儒,李宪晃晃荡荡的挥了挥手,在饭店门前拦了台出租车,直接杀回了酒店。

    。。。。。。

    第二天一大早,新北的人就去了央视那边,不过宿醉之后的李宪是实在懒得动,自己留在了酒店之中睡回笼觉。

    中午的时候,刘敏彤把电话打了过来。

    广告策划方案经过昨天下午的探讨就已经基本定了下来,仗着新北和央视的合作关系,又有谭稀松这个广告部一把手的金口玉言,经过一上午的磋商,那头已经定下来将《新闻三十分》午间时段,也就是十二点半过后的二十秒抽出来,安排给新北集团做广告时间。

    按照央视现在的广告价格,投放一个月就是四百五十万,优惠之后价格定在了叁佰贰拾万。

    对于这个价格,李宪基本满意,当即也就让那边儿签了合同。

    签订了合同,剩下来的事儿就是拍广告片了。

    《给妈妈洗脚》这广告在拍摄上基本没有难度,按照李宪的理解,随便找个二三线的演员,找个萌萌哒的小孩儿,再把已经刻在脑海之中的段bgm复刻出来,就算是万事大吉。

    这事儿他都懒得参与,于是就一股脑的推给了刘敏彤那边儿。

    接下来的几天,李宪一面等着广告成片,一面和跟剧组请了假的李诚儒在大京城溜开了。作为一个伪古董玩家,倒是和李诚儒见天儿的流连与潘家园左近。

    直到了六月二十一号,央视那边儿的广告片终于搞定。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这个广告片找了演员李歌和后来在家有儿女中饰演夏雨的尤浩然。李歌倒是没什么,不过当时年仅三岁的尤浩然却是凭借在这个广告中萌出一脸血的形象从此走上了演艺之路。

    只不过现在才九四年,尤浩然怕是连精子还没形成。所以在广告片中,央视广告部那头在京城铁路幼儿园里头找了个叫谢亚荀的小孩儿,另外找来了凭借《人生有情》与《和百万富翁同行》这两部电视剧小有名气的女演员杨晓雯饰演母亲角色。

    虽然演员不一样了,但是成片效果却丝毫未受影响。

    对于广告片,李宪很满意。

    “李董,那你看,广告片就这么定下来了?”

    央视广告部,全权负责这一次新北广告投放的一个策划见李宪看到成片之后面露赞许,试探着问到。

    让刘敏彤将广告片的带子又重放了一遍,见没有问题,李宪大手一挥:“成!”

    “那个,广告词,就按之前的定?李董,其实广告的时长有,你们完全可以把保健品的一些产品信息稍微渗透一下。”

    李宪晃了晃脑袋。

    “公益广告嘛,一定要有公益广告的样子。就这么放!”

    “那成、”

    见李宪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那策划脑袋一波浪,吩咐手下的人,执行了。

    次日。

    在新闻三十分之后,一条别开生面,足以改变后来人们对企业广告认知的“公益广告”,出现在了千家万户的电视机荧幕之上!

第672章:市民赵春花的幸福生活() 
六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北冷机电厂附属小学的赵春花并没有闲着。早上六点多钟,为一家老小做好了早饭的赵春花就骑着自行车,奔赴到了距离自家七八公里之外的东交民巷附近给两个高二的孩子辅导语文。

    一节课一个小时,两块五毛钱。一上午三份,辅导完后就是一点多钟,那也不能歇着。为了解决午饭的问题,下午还得到琉璃厂那边儿的姑姑家里边,给自己正在上高二的堂妹免费做家教。

    为的就是能剩下中午在外面的一顿饭钱。

    没办法,现在什么都在涨价。一份素材盒饭已经涨到了三块钱,就算是一碗稀了光汤的小米粥加两张葱花饼,也得一块二了。可是北冷附属小学的工资,倒是已经有三个月没发。

    其实她还好些,作为北冷厂的附属单位,厂里对学校和医院的职工还算是客气。同在北冷机电厂做钳工的丈夫,更是从去年年底就已经断了顿儿。

    今年京城格外的旱,开春以来就没下过一场正儿八经的大雨。六月天里,太阳周围连一片云彩都没有,一百万条阳光打在人后背上就跟泼了辣椒水,额头上的汗渗进眼睛里,又像是伤口上被抹了层盐。

    听着自行车链子嘎拉拉的乱响,赵春花的神识有些飘忽。

    1982年,高中毕业的赵春花进入北冷厂。那个时候的北冷是国内四大国营冷冻机厂之一,这个在解放前就已经存在的厂子,建国前像什么汽车吊车,厂子里都做过。到了解放后,专门生产大型空调和制冷机。

    那个时候的国营大厂可是年轻人就业的首选,当时工厂招工一点儿不夸张的说就跟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一个样一个样的。赵春花在140多个人里边儿考了第三,都差点儿没进来,最后还是因为自己是前三甲里边儿唯一的一个女同志,外加上长得俊,占了性别优势和形象加分才挤进来的。

    这可一点儿不夸张。

    在人生的第三个十年里边儿,这一直是赵春花最值得炫耀的事情。

    跟赵春花一起参加考试并取得了第二名的一男同学,就是因为人太瘦,不足一百斤,进不了重工业大厂只能服从分配被商业局接收,后来骑着自行车市场里边挨个收费去了。

    刚进厂附小那会儿,莫说人的待遇好的像是做梦,就连赵春花家里边儿的鸡都享受着福利——鸡饲料就是工厂食堂的剩饭。

    那个时候多好啊?

    一大家子的生活,从摇篮到坟墓,吃喝拉撒工厂全包了。跟自己在场子里边儿当时已经做到了四级钳工,带了两个徒弟的丈夫,一天三顿都不用起伙,全是食堂里边儿吃。就连夜宵都是厂里边儿带回来的晚饭!

    “小赵啊,好好干,安心干!打现在起,你全家父母孩子的事情,厂子就开始负责了!结婚有房子住,生孩子免费入托,家里边儿老人免费看病治病!厂子对你们负责,你也要充分的发挥主人翁责任”

    脚下的自行车链条愈发沉重,恍惚之中,自己进厂第一天领导对自己的训诫,仿佛又回荡在耳边。

    “滴!滴滴!”

    正在赵春花出神的时候,耳畔一阵急促的汽车喇叭炸响。

    “看着点儿啊!丫骑自行车的不靠边,特么找淬啊你?”差点儿就怼上自己的红色小轿车的窗子摇了下来,一个带着棕色蛤蟆镜,躺着卷发的小青年甩了一句过来。

    看着青年和副驾驶上那打扮时髦,皱着眉头满脸不满的女郎,赵春花忍着气儿,推着自行车走到了一旁。

    时代在变。

    就如同自打九零年之后,南方一大批一大批的民营小企业崛起,生产出来的小型空调冰柜又便宜又秀气,北冷厂从订单排满整年加班加点,变成了上两个月休两个月,自己丈夫排班儿得给组长送礼,就这还只能拿着基本工资,到最后索性基本工资都开不出来了一样。

    工人,乎已经不再是这个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