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冢 >

第144部分

唐冢-第144部分

小说: 唐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时间紧迫,开阳,我也不久留了,这就去联系他们!”说完,中年人便站起身来,向着钱益拱手拜别。

    钱益见状,也站起身来相送。

    待钱益将中年人送出李林甫的府邸之后,随即便转身向李林甫的书房走去。

    书房内,李林甫躺在榻上,额头上盖着一面沾满了异香的湿巾,正悠悠然的闭着双目,神态难得的放松。

    “走了?”待钱益悄声进入书房,静立片刻之后,便听见榻上的李林甫问道。

    尽管李林甫依旧闭着双眼,钱益还是点了点头,方才恭敬的回道:“走了!”

    “开阳,本相这回这么做,你会不会觉得我李林甫忘恩负义啊?”李林甫随后又幽幽的说道。

    钱益闻言之后却没有丝毫的惊慌,与刚才在书房内的表现判若两人,竟然还微微一笑,回道:“相爷身为一朝宰辅,心忧天下,遵从圣意,乃是相爷的本分!而我钱益身为相爷的僚属,为相爷排忧解难也是我钱益的本分!”

    “本分?好一个本分!”李林甫依旧没有睁开双眼,只是口中喃喃道:“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本分,天下之人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钱益没有在接话,片刻之后,书房内便沉寂了下来。

    却说刚从李林甫府上出来的中年人,登上门口的马车后,便只是对着车夫说了一句:“去杨钊的府上!”

    随后,便不发一言了。

    只是,从中年人嘴角淡淡的冷笑却依旧能看出其内心的情绪并不如表面那么平静。

    “哼!钱开阳啊钱开阳!你把老子当成三岁娃娃了吗?看来在宰相府待久了,你是真把自己当成李林甫的一条狗了啊!”

    “既然你已经忘了江东钱氏的荣耀,那也别怪我不义了!”

    中年人心中如是冷笑道。

    马车在长安城宽阔的道路上缓缓的行驶着。

    自从八月杨玉环正式册封为贵妃之后,留在长安的杨家人便纷纷搬进了圣上御赐的豪宅里。

    其中,杨玉环的三哥杨钊的宅院便在靠近曲江池的一栋大宅院内。

    从李林甫的府邸赶到杨钊的宅院要穿过大半个长安城,中年人没有催促车夫,正好他也想借此时间好好的思考下,应该怎样才能说动杨钊这个泼皮无赖出身的当朝国舅。

    只是,让中年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悠闲的逛着长安城之时,有一个人已经先他一步赶到了曲江池的杨府……

第一百六十六章 廷议(二)()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自打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之后,杨门上下便沐浴在玄宗皇帝的浩荡皇恩中。()

    杨玉环的养父杨玄璬早年因养女之故,已从河南府士曹参军的位置升到国子监同业,一介从七品官员骤升为四品官员,可谓大讨便宜!然此时早已逝去,也就没有必要再升迁了。

    杨玉环亲生父母早亡,如今女儿成了贵妃,他们虽在墓中自然也要追赠一番以显荣耀。李隆基赠其父为兵部尚书,其母为凉国夫人。杨玉环之父生前不过官至蜀州司户,最多算个七品官员,如今夫妇二人在地下享受着正三品的秩级,可惜人鬼殊途,不过成为活在世上的家人的虚荣罢了。

    杨玉环还有一个亲叔叔杨玄珪在世,此时为光禄寺太官令,李隆基超擢其为光禄卿。

    杨玉环的亲哥哥杨铦,被任为殿中少监,是为四品职;其堂兄杨锜,即叔父杨玄珪的儿子现任侍御史,当杨玉环被册妃后的第二日,李隆基命杨锜娶了武惠妃的幼女太华公主,杨锜由此成为驸马都尉。

    而日后权倾天下的宰相杨国忠,此时应该还是称为杨钊的人,却只不过是金吾卫内的一个兵曹参军。

    但,杨钊官职虽然卑微,却极其善于钻营,自从进了金吾卫之后,杨钊便有了自由出入大内的权力,得到这个便利之后,杨钊充分发挥了他长袖善舞的交际能力。

    在宫内,经常假借问候之名接近贵妃,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同时和大内总管高力士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朝廷,则千方百计巴结大臣,朝中的大臣们眼见杨玉环如此受宠,自然也愿意和这个豪爽的国舅爷往来。

    为此,虽然杨钊如今品轶不高,但是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却要比杨玉环那几个亲哥哥大的多。

    加上经常出入禁内,得见天颜的机会比常人多得多,对玄宗皇帝的影响自然也要比普通的臣子大的多。

    所以,在这一次的斗争中,杨钊才会成为双方争夺的关键所在!

    马车缓缓而行,花了近一个时辰,终于来到了杨钊的府上。

    “老爷,江东钱氏家主钱孝憬在府门外求见!”杨钊的管家进来通报道。

    “哦?江东钱氏?”杨钊闻言,挥手示意正在给他更衣的婢子退下,口中诧异道。

    上元刚过,虽已算是春天,但是长安城积雪却没有丝毫要融化的样子,天气依旧寒冷,屋子地板下面的火龙烧的旺盛,褪去了身上裘衣的杨国忠,身上虽然只着一件绸子长衫,却也不会感到寒冷。

    杨钊身长七尺有余,身材修长,一张国字脸上蓄着三寸短须,一双丹凤眼中透出阵阵精光。

    “这个江东钱氏很大吗?”杨钊的这话却是对着屋内的另外一人说的。

    “很大!”答话的人是一位身穿藏青色儒衫的中年文士,姓汤名文博。

    名字是不错,可惜此人的文采却实在算不上高明,科举参加了多年,却依旧没有丝毫收获。正当杨钊发迹之时,此人便主动前来投靠,杨钊见这人读过书,加上自己身边连个读书识字的人都没有,便收下他当了一个幕僚。

    后来汤文博也为杨钊出过不少的主意,为杨钊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故深得杨钊信任。

    “多大?”杨钊眨巴着眼睛冲着汤文博问道。

    汤文博知道这是杨钊势利的老毛病又犯了,也没去介意,随后便回答道:“江东钱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吴越王钱鏐,如今的钱氏却是第六十世祖,在东汉历任东宫舍人,太子洗马,黄门侍郎,高密太守,徐衮二州刺史,越骑校尉右将军的钱京传下来的。”

    汤文博轻摇着脑袋,慢慢的吊着书袋,享受着杨钊崇拜的眼神,这是他最乐意干的事。

    “那就是有五百多年了!”

    杨钊的算术还是不错的!

    汤文博微微颔首。

    “那他今天来是为了干撒子?”杨钊歪着脑袋想了想,不自觉的便将蜀中方言说了出来。

    汤文博这回可不敢乱说了,便只是一脸神秘的冲着杨钊说道:“东主不妨去看看,说不定会有些特别的收获哦!”

    汤幕僚也不容易啊!一把年纪了还得装神弄鬼,不然手里的饭碗可就砸了!

    杨钊笑着用手点点他说道:“先生还是这般喜欢神神秘秘,让某家一阵好猜啊!”

    “好!那某家便去会会这个江东钱氏!”

    说完,杨钊便让侍奉的婢女给他再换了一套华服,去客厅会客去了……

    半个时辰之后,杨钊便回来了。

    一进屋门,杨钊便兴冲冲的对着汤文博说道:“先生真是神机妙算啊!”

    汤文博一听,心中暗喜,脸上却依旧保持着那副神秘的微笑,对着杨钊淡淡的说道:“东主,不知此人前来所为何事?”

    “哈哈!先生心中既已知晓,又何必再卖关子呢?”杨钊笑道。

    “我知晓个俅俅!”汤文博心中暗骂道,脸上却依旧是那副高深莫测的表情,平淡的对着杨钊说道:“在下不过是个下人,这些事自然还是要东主亲自来说才妥当!”

    “哈哈!”汤文博这话可算是大大的满足了杨钊的虚荣心,杨钊听完后,仰头大笑两声,这才对着汤文博说道:“先生猜的果然不错!这个钱孝憬的来意和之前王家的那位一样!”

    “都是为了邹润的那封折子来的!”

    汤文博点了点头,一副早有所料的模样,随即斟酌着开口说道:“那这个钱孝憬是为了……。”

    “没错!这个钱孝憬为的就是那个劳什子市舶司来的!不过他的目的可正巧和王家的那位相反,他想请我去向圣上建言不设市舶司,如果要收税的话还是让户部衙门来收!”杨钊不等汤文博把话说完,便一股儿脑的把事情交代了个清楚。

    这下倒省得汤大幕僚去瞎寻思了!

    “先生,你说咱们应该答应谁啊?”杨钊冲着汤文博问道,随即又自言自语道:“按说太原王家来的那位只是个晚辈,但是人家上千年的世家总是要比这才五百多年的底子厚不是?”

    “但是这姓钱的可真不愧是姓钱啊!先生你猜人家一出手给了多少?”杨钊满脸得意的看着汤文博,却见汤文博只是微微摇头,便伸出了右手在汤文博面前比划道:“足足五万贯啊!这还只是定金!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事成之后还有十五万贯!”

    “啧啧啧,好家伙!只不过是说几句话就能白捞二十万贯,这可比中个满堂彩还要赚得多啊!”杨钊满脸兴奋的说道。

    “先生,你说咱们该答应哪边呢?”杨钊眼见汤文博依旧不言不语,遂再次出声问道。

    汤文博伸手摸了摸下巴上那稀松的几根长毛,做出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开口幽幽的说道:“东主,咱们两边都应下来!”

    “啊?”杨钊惊讶的忙追问道:“这要怎么做啊?”

    汤文博却依旧不慌不忙,坚决要将神算的姿态做足,最后才缓缓开口道:“太原王家在长安的势力咱们可得罪不起,既然王家的家主长子亲自来了,咱们要是不帮他,吃罪了王家,东主以后在长安城可就难做了!”

    “但是那个姓钱的不一样啊!江东钱氏的势力大部分都在南方,隔着上千里呢!就算得罪了他们,东主身为当朝国舅还用怕他们吗?”

    杨钊闻言连连点头,随后又问道:“先生不是说,咱们两边都答应吗?这姓钱的送的五万贯某家这可收下来了,这要是还回去,这……”

    汤文博自然知道杨钊的德行,见状连忙开口宽慰道:“东主莫急!这钱是他心甘情愿送的,咱们哪还有还回去的道理。而且在下刚才说要应下两边,便是告诉东主,咱们可以答应两边,但是却只为王家人办事,至于这钱家人嘛……钱收到了就成!”

    “啊?这样……这样不妥吧?某家可是讲信誉的!”杨钊两只眼珠乱转,口是心非的说道。

    “你个泼皮要是还讲信誉,这天下早就大同了!”汤文博心中暗暗鄙视道。

    “唉!好吧!毕竟这王家咱们得罪不起啊!”杨钊一脸沉痛的做出了出卖钱家的决定。

    次日,也就是元月十七日,杨钊以给贵妃娘娘送些家乡土产为由进了皇宫大内,待了整整两个时辰才出来。

    再次日,元月十八日,结束了春节和上元节假期的百官们正式恢复工作,按照惯例,这一日也有一次大朝会,毕竟这么多天来无人理政,百官们也要借此了解下朝堂大事,皇帝也要做个新年动员之类的。

    所以,历年的这次大朝会开的时间都比较长,但是官员们好歹休息了半个多月,所以也不会觉得累,权当为接下来一年的工作热身了!

    但这次的大朝会却与众不同,因为基本上每一个人都知道将要发生的大事是什么!

    户部员外郎邹润在年前上的那道奏折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非但没有被人遗忘,反而愈演愈烈,所有人都能清晰的感觉到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一直在为提高阅读体验而努力;喜欢请与好友分享!

第一百六十七章 廷议(三)() 
金殿之上,玄宗皇帝李隆基于御座上落坐后,众臣随即山呼万岁,之后便分文武两列站好。

    “半月未见,诸位卿家这个年过得可还好?”李隆基看上去似乎精神头不错,新年的第一次朝会倒有些唠家常的味道。

    皇帝这话是对着百官问的,但是能站出来答话的自然便只有当朝左相李适之了!

    “全赖圣上隆恩,这一年我大唐四方安宁、府库充盈、国泰民安,这一切都是圣上的功劳!”

    毕竟是新年第一天上班,怎么也得说点喜庆的话不是?所以我们的左相大人便选择性的遗忘了今年在西边王忠嗣和皇甫惟明打的那几场“小仗”。

    谁说老实人不会拍马屁了?老实人拍起马屁来更加直白也更让人舒坦!

    “哈哈,适之你什么时候也学得这么油滑来了?”李隆基开怀大笑道,神态中却看不出丝毫的责备。

    李适之闻言微微躬身,脸上挂着矜持的微笑,算作是回应。

    寒暄客套的话说完了,虽然满朝堂的大臣就一个跟皇帝说了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