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冢 >

第204部分

唐冢-第204部分

小说: 唐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家等三人还没有见识到合击之术的惊人威力,所以,便只是提高了戒备。

    万平二人,一个年迈,一个方才受了重伤,按理说实力不应比罗、黄二人强。只是,此时万平与上一代的“万安”本来苍白的脸上竟然浮现出了惊人的红润。

    二人看上去竟是在燃烧自己的生机,用来换取短暂的强大。

    “不好!”卢家老祖等三人一见,顿时大惊不已。

    万平两人明显就是要拼命了!

    “崔兄速来!”卢家老祖立刻大声呼救。

    只是崔瑞之离这边不近,而奋力前行的万平二人速度却快得惊人,转瞬之间便期近了三人。

    面对着二人的合击,卢家老祖勉强伸出木棍挡了一下,顿时二人的合击之力便全部落在了卢家老祖的身上,那根看上去平凡实则非同一般的细木棍这一回也染上了几处细小的裂纹。

    卢家老祖吐血倒飞,万平二人长驱直入,转瞬间又朝着李家、王家的两位老祖冲去。

    李、王二人看见这骇人的威力,哪里还敢硬接,慌忙间运转起内力,一左一右横移而开。

    陇西李氏的老祖成功的避开了,荣阳郑氏的老祖本也避开了万平二人,只是却在避却的途遇上一人。

    却是罗、黄两家的宗师重创对手后。罗家老祖留下来应付重伤的李家、王家两位老祖,而黄家的宗师却飞快地朝着万平这处战局飞掠而来,正巧遇上来闪避开的郑家老祖。

    黄家的宗师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丹田内力向着右腿涌去,一记鞭腿便狠狠地击在郑家老祖的腰间,顿时,郑家老祖便如击飞的沙袋般朝着一旁飞去。

    此刻,黄家的宗师到了,而刚才还在破烂马车上的崔瑞之也终于感到了。

    如今,双方完好无损的人,七宗五姓一方还剩崔瑞之与李家的老祖,而对上却是正在燃烧生机的万平二人以及一直在掩藏实力的黄家宗师。

    而另外的两处战局,罗家宗师应对重伤下的李家、王家老祖,一时僵持不下。无名青年那一边,正在使尽浑身解数应对崔明冲势大力沉的进攻,虽然屡陷险境但是却依旧能顽强的拖住崔明冲一时半刻。

    于是,从开战战斗至今,短短的盏茶工夫内,本来实力大大占优的七宗五姓一方竟然被打成了这种模样。

    如今,崔瑞之所在的这一出战局便成了决定此次胜负的关键。

    双方已经没有多余的话可说了。

    崔瑞之看了一眼李家老祖,李家老祖犹豫了片刻,依旧坚定地上前一步,随后崔瑞之冲着倒地的卢家老祖平淡的说道:“如果今天不想死在这里的话,把你全部的实力都用出来吧!”

    卢家老祖脸上顿时阴晴不定,看向崔瑞之的眼神带着深深地忌惮。

    只是卢家老祖也明白现状的严峻,只能站起身来,再次迎战对面的三人。

    李家老祖深深地看了仿佛没事人般的卢家老祖一眼,心便无法抑制的对其生出了一丝提放。

    “好了,现在三对三了!”崔瑞之此刻竟然还微微的冲着对面的三人笑了笑说道:“希望两位能够多撑一会儿!”

    万平二人同样微笑道:“放心,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于是,双方人再一次激战在一起……

    就在这平静地山谷不断响起爆裂的声响时,鄱阳湖上,一艘快船正飞快地驶向鄱阳湖汇入长江的湖口。

    万家家主万德昭此刻正端坐于船舱,双眼看向东方,那是宁静的山谷所在的方向。

    “安爷爷今年已经十了……小时候每次受老爷子罚的时候,平伯总喜欢给我塞几块糖吃……”万德昭语气低沉,双眼露出的是浓浓的伤感。

    一旁坐着的万安沉默的听着,这一刻,任何的言语都不能稍减这份沉重的离愁别绪。

    当快船驶出湖口,当万德昭的视线再也看不见东面的山陵时,万德昭收回了目光,闭着眼深深地呼出一口浊气,片刻后再次增开眼时,双目便没有了任何的情绪,只剩下了坚韧,以及冰冷,摄人心魄的冰冷。

    “既然他们七宗五姓想要这么多,那就该做好失去更多的准备!”万德昭冷漠的述说着,心的愤怒便用这种平静地方式开始宣泄。

    当然,这仅仅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开始!

    “皇甫惟明到哪了?”万德昭轻声问道。

    “已经进了关内道,不日就将抵达长安了。”万安回道。

    万德昭再次缓缓的闭上了双眼,出声道:“很好!一切就从这个人身上开始吧……”r1058(。'窝'。'窝')

第二百二十八章 决战…口腹蜜剑(上)() 
皇甫惟明,时任河西节度使,此次之所以返京,缘于他近来又与吐蕃对战一次,但却只是小胜。捷报传回京城,玄宗李隆基竟龙颜大悦,许是被近来世家门阀间的争斗扰的疲乏,遂下旨准皇甫惟明返京献俘,意欲借着献俘大典热闹喜庆一番。

    故此,献俘仪式便办的极为隆重,先由皇帝、百官携带俘虏前往太庙举行献捷仪式,玄宗皇帝在祖宗面前读献捷祭告,以将自己的功业告于先祖。随后銮驾回宫,百官集于勤政楼举行宣露布礼,并使天下知闻此捷。诸般仪式完成后,李隆基还要对参战将士封赏一番,同时赐宴皇甫惟明。

    从此回大典也能看出玄宗皇帝这些年来过于热衷这些风光之举,如此小胜,不免有些小题大做。

    赐宴之后,李隆基又将皇甫惟明留下单独叙话。少数民族杂居的西北终唐一朝都是各代君王最为介怀的地方,李隆基此时同样最为关注西北军事,其时突厥人已不足为患,唯吐蕃势大,李隆基就对吐蕃多有询问。

    皇甫惟明对答道:“请陛下放心,吐蕃内乱之后,至今未恢复元气。臣与王忠嗣常通声气,既内练兵阵,又协同防守,边防之事固若金汤,吐蕃人莫想攻进一步。其实吐蕃人现在并无侵扰之力,他们能够防好现有之地已属不易。”

    李隆基颔首道:“不错,你与忠嗣同进同退,使陇右与河西连成一体,如此两者叠加,其威力显赫啊。”

    “陛下,仅陇右与河西相协同还嫌单薄,若朔方能与此两镇相连,则可北镇突厥,又对吐蕃有泰山压顶之势。”皇甫惟明一脸坦诚的说道。

    闻言,玄宗皇帝深深看了他一眼,继而展颜一笑,说道:“好呀,河西与朔方相连,你可居中联络,使三镇协同防御嘛。”

    却不料皇甫惟明竟似完全没有看出皇帝笑容中隐藏的意思,接着说道:“陛下,臣的想法是,朔方节度使或由臣兼任,或由王忠嗣兼任,如此方能形成合力。”

    李隆基闻言沉默片刻,方才徐徐说道:“卿之心意,待朕与左右商议一番再定吧。对了,忠嗣许久未回京了,相对而言,陇右战事要比河西少一些,他莫非还是日日忙于练兵吗?”

    “回禀陛下,忠嗣不仅忙于日日练兵,他这些年还多了一项本事,即是善于选将,如今帐下猛将云集,臣自愧不如了。”

    李隆基闻言饶有兴趣,遂示意皇甫惟明细说一番。

    皇甫惟明如数家珍,一一说道:“忠嗣帐下,原来二将最为知名,其一为哥舒瀚,突厥人,先为忠嗣帐下衙将,后积功升为右武卫将军,此人文武双全;其二为李光弼,现为云麾将军,此人赏信罚明,有勇有谋,有古良将之风。后来安西副使高仙芝奉调入了陇右,其帐下也有二人,名封常清和郭子仪,这三个皆有勇略,忠嗣倚之甚重。如此一来,忠嗣帐下就有了‘五虎将’的名号。”

    李隆基道:“哥舒瀚、李光弼、高仙芝、郭子仪、封常清,是谓五虎将,朕记下他们的名字了。”又问道,“皇甫卿,你回京一次不易,这一次又立大功,可在京中多住一些日子再回。你若有何求,自可提出。”

    皇甫惟明躬身道:“陛下此次封赏甚厚,臣已感激涕零,再无所求了。陛下,臣有一建言,却未涉及军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卿言并无禁忌,朕准你大胆说来。”玄宗皇帝笑道。

    “陛下,李林甫自开元二十四年为相,至今已逾十年。陛下此前授相职,任期多为三年左右,臣等私下以为,李林甫此次为相的时候也太长了一些,不知圣虑有所思吗?”皇甫惟明直率的说道。

    李隆基的心中顿时晃过一丝不快,心想你身为边将,这中枢之事未免管的宽了些!于是,李隆基又寒声问道:“莫非这李林甫为相有何不妥之处吗?”

    皇甫惟明是个真性情的汉子,着实没有察觉到李隆基语气的变化,遂依旧坦诚的回答道:“臣久在边关,不知京中之事,难知李林甫有何不妥之事。臣之所以有此建言,只是将宰相之职前后相较,就觉得李林甫为相的时间太长了。”

    这个理由于皇甫惟明而言乃是他心中的真实想法,只是听在时刻浸淫于权谋之中的天子耳中,未免有些掩耳盗铃了。

    李隆基微笑了一下,说道:“贞观年间,那房杜贤相处宰相位一直到死,太宗皇帝却从未嫌过他们任期太长呀。”随后却目光灼灼的望着皇甫惟明,问道:“哦,你说李林甫为相不妥,可为朕荐人为相吗?”

    皇甫惟明久在军中,说话向来直来直去,今日的答对中玄宗皇帝看上去却又是那样的随和,之前的一番进谏之言也为让皇帝有丝毫的不快。于是从未猜到皇帝心思的皇甫惟明,下面的话便脱口而出,却不知竟已铸成大错,为随后的覆亡埋下了祸根。

    皇甫惟明说道:“臣以为刑部尚书韦坚可堪为任。”

    玄宗皇帝当然知道皇甫惟明与韦坚及李适之交好,皇甫惟明如此建言,即是让要他将李林甫罢相,如此一来李适之与韦坚就成了左右相,这私心未免过于明显了!

    李隆基心中暗笑一声:“不会玩这套就别来玩嘛!”

    李隆基未必没有想过皇甫惟明这么拙劣的计谋也许没有私心,只是他的真情真性,但是皇甫惟明身为边将,热心关注朝堂之事也就罢了,要是真如他建言的一样,朝中两位宰执皆为其好友,那他这个皇帝还能睡的安稳吗?

    当信任一个人的风险已经高到了可能危及其生死存亡之时,再选择相信的便不会有几人了。何况,多疑本就是帝王的天性。

    李隆基并未当场斥责皇甫惟明,仅淡淡地道了一句:“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皇甫惟明至始至终没有觉察出皇帝心思的转变,从大内退出后随即便进入李适之衙中,晚间又随李适之入其曲江别墅聚饮叙话,一切都仿佛老友久别重逢一般。当然,在皇甫惟明看来,一切本也只是如此简单。

    长安的达官贵人除了在城中各坊建宅居住外,还爱在四郊风景绝佳之地修宅建院,作为私人闲暇时游赏的去处。曲江两岸由于风景优美,便成了最佳选址之地。左相李适之的别墅建在曲江东岸的一个小山半腰间,面临池水,整栋楼宇掩映在树木花丛之中,实乃一个雅致的所在。

    接连两日,二人夜里或在宅中饮酒,或乘兴携手沿曲江两侧漫步徐行,皇甫惟明自然也就宿于此别墅中。

    他们不知道,黑暗中有着数双鹰隼般的眼睛,正在时刻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长安东市的一处普通的小院内,一路潜行,花费数日方才赶到长安的万德昭,此刻正在房中翻看着万安送来的情报。

    一旁的万安同时汇报道:“老爷,皇甫惟明入套了!如今正居住在李适之的别院内。”

    万德昭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以皇甫惟明这种坦率的性子,我们既然派了人向他控诉李林甫独断专行,这一回入朝面圣,便自然会找机会向皇帝进言的。”

    原来,早在万德昭动身之前便已经得知了玄宗皇帝准许皇甫惟明回京献俘的消息,于是反击的计划便早在许久前就已做好,从河西返回长安中间需要穿过茫茫戈壁,有足够的时间让万德昭施为。

    皇甫惟明虽然性情直率,但是人却不蠢笨,在李林甫没有任何错误的情形之下,凭空谏言罢黜当朝宰执,未免玩笑了点。

    只是万德昭的人让他相信了李林甫已经对他产生了忌惮,为此,这才决定先下手为强,只是这位在沙场上纵横捭阖的名将,对于这些权谋之事未免了解的少了很多。

    所以,才会在答对的时候才会单刀直入,一丝遮掩也无,用的却还是战场上长驱直入的法子。

    “这皇甫惟明也未免太冒失了些,竟然在答对的时候如此直截了当,真让人不知说什么好了。”万安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说完便看着万德昭。

    万安的这句玩笑之言实则是为了让疲惫多日的家主能够轻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