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冢 >

第342部分

唐冢-第342部分

小说: 唐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克江不觉有他,然坐下之后却还是留了个心眼,对黑脸少年端上来的茶,张克江只是笑笑,将其搁在案几之上,不曾饮下一口。

    “不知杨兄何时会来?”等了一阵子,张克江渐感不耐,遂开口问道。

    哪知黑脸少年却站在原地,神情低落的轻声道:“何时?我也想知道少主何时才能回来……”

    “什么?”

    都是高手,黑脸少年的声音不大,然而张克江又岂能听不到。

    惊立而起的张克江正要动作,哪知眼前却突然一暗!

    “你……”

    话未说出,张克江便栽倒在地。1058

第一百二十九章 没有许辰的世界(一)() 
【抱歉,前文写到少年们的新基地在琉球岛东南部,主要是出于隐蔽性的考虑,没注意夏季多台风的问题,想了想还是改成西北部了。前文已改。】

    琉球岛西北部大致是后世基隆港附近的近海平原上,这一个多月以来,原本平静的土地渐渐变得嘈杂。

    随着一艘艘巨舰的到来,大约近万名大唐百姓,便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生活。

    原本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一座城池已初具轮廓,依旧是星型建筑,依山傍水。水泥浇筑的城墙上贴了一层青色的石板,看上去便和寻常的青石城墙没有两样,然坚固程度却天差地别。

    城池内街道宽阔,依旧是水泥路面上铺着青石板,效果未必最好,然而少年们的目的本就不在于此。

    道路的两侧是两排深达近丈的排水沟,沿海平原雨水充足,总需未雨绸缪才好。排水沟旁种植着从山间移来的杉树,郁郁葱葱。

    临着道路,清一色的红砖平楼正拔地而起。沿街的房子被人们自发的改造成了许多商铺,少年们也没有禁止,近万人的聚集点,早已是一座城市的雏形。城市中该出现的功能区总会自发的形成,少年们只需加以引导便可。

    城市的西南方不远,有着一片山脉,山间同样在兴建着一些建筑,少年们要紧的作坊自然藏在这山林之中。

    群山上,老林密布,是最好的木材产地。

    砍下的圆木运到附近的加工厂稍作加工后,便会就地装入铁皮厢车内,厢车底部装着四个大铁轮,两根铁轨从山林中一直延伸到海边的船厂。

    此处的船厂,规模比在升州时还要大上许多。一处凹进陆地的海湾成了天然的良港,船厂和码头分立海湾的两侧,一条宽阔的大道从海边一直通到城门楼下。

    山间的木材工地上,一颗颗被钢锯锯断的大树正在此处被刨削成浑圆的木料。几乎工人们每削好一根木材便会有人走上前来,给木材一头套好一个铁圈,随着纤夫的号子声,木材沿着一个水泥筑成的斜坡,被人拉到等在一旁的铁皮厢车上。

    厢车满载之后,一侧的铁板被人立起,卡住闸门之后,厢车便要出发了。

    山头上的瞭望塔内,一名大汉手里抓着宝贝似的望远镜,顺着船厂到山间的铁轨一路望来,只有确切的瞧见沿途顺畅,空无一人,才会抓过身边吊着的撞柱,用力的撞向瞭望塔上的铜钟,并伴随着一声有力的叫喊:“路顺喽!发车啦!”

    也只有听到这声钟响和瞭望手的叫喊,装满了木材的铁皮厢车上,车夫才会松开刹车,沉重的厢车借着惯性这才会缓缓前行,速度逐渐加快,到了山脚便风驰电掣一般。

    “头儿,借我看看呗!”

    瞭望塔上,刚送走一辆厢车的汉子正在休息,身旁一名年少些的少年人便悻悻的凑过来笑道。

    “滚犊子!这宝贝是你能看的吗?蹭坏了一点,仔细你的皮!”

    汉子瞪大了双眼,气汹汹的骂道。

    “哼!不看就不看!你当小爷我稀罕啊!”少年人仰着头,一脸的不屑,只是眼角却一直盯着那被汉子揣在兜里的望远镜。

    自打得到这望远镜后,汉子便片刻不离身,回家特意让婆姨寻了块绸缎的边角料,缝了个袋子挂在脖子上,吃饭睡觉都不肯离身。

    按掌柜的话说,这宝贝可是军中将军们才能用的东西,寻常人碰都碰不得。

    “你小子要想使这东西也行,去当兵啊!只要有幸当了那啥子‘瞭望手’,人人都有一个!”大汉貌似眯着眼打盹,实则一直都在留心自家的这个远亲。

    “啊?当兵?”少年人听了立马把头摇的跟波浪似的,满脸愁苦的说道:“听铁蛋哥说当了兵还得读书识字,那些个爬虫样的东西,我哪记得住啊!不去!不去!”

    “出息!”汉子从摇椅上直起身来,一巴掌扇过去,骂道:“你铁蛋哥以前也没上过学,如今当了两月的兵,都能认识好几百个字了。比那老陈秀才还要有文化,前些天还给俺寄了封信回来呢,都是铁蛋自己亲手写的!”

    “你咋就学不会了?”骂完之后,汉子又向往常一样,温言的劝说道:“当了兵不仅每月都有钱拿,还能分房分地,到时候你也分个十几亩地,过两年娶个媳妇生个娃,你们家也算有后了,俺也能对得起你那死去的父亲……”

    少年人低下头去,似在沉思。少年人哪有不好风光的?想着铁蛋哥穿着铠甲挎着大马衣锦还乡的那天,自己羡慕的一整晚都没睡着。

    “只是……当兵要识字啊!俺能行嘛……”

    如今愿意跟着许辰他们来到这蛮荒之地的百姓,除了当初随着一道从豫章出来,依旧愿意留下的三千多人外,无一不是糟了兵灾家中又无田地的难民。也只有这些彻底的无产阶级才愿随着少年们漂洋过海,来个陌生的地方安家。

    这些难民几乎都有亲戚侄子在许辰手下当兵,许辰给每一名士兵的高待遇几乎让这些难民们目瞪口呆。这才去了军营两个月,每月发回家里来的俸禄和所谓的“津贴”就有好几十贯,加上当初发的十贯安家费,都够他们在大唐任何一座城市置办一间宅子,干些小买卖了。

    更别提只要愿意来琉球的人,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座好大的院子,和按人头分到的一块田地。汉子的家如今还在施工,汉子特意去看过,那三亩地大小的地基是怎么也骗不了人的,更别说城外那几十亩肥的流油的耕地了。

    汉子现在有些后悔,当初就该拉着大哥、爹娘一道来的,那可就能多得上百亩地啊!

    可惜爹娘想不开,老是惦记着淮南老家的那几亩山地,指望官军赶跑叛军后再回家乡把那家业找回来。自家的那大嫂又是个势力的性子,三天两头的挤兑自家两口子,家里的婆娘的又是个软弱的人,就算回老家了,爹娘过世后,那几亩山地也轮不到他。

    还好自家的大儿子铁蛋争气,被小将军看上了,不仅当了兵,还给分了房分了地。

    想想那天自己跑回难民堆里,把五贯铜钱交到爹娘手上,劝说二老随自己一道来琉球的时候。那势力的嫂子竟说自己是在贪图家业想拐跑爹娘,还说自己这钱来得不干不净,说什么从来就没听过当兵能发十贯钱的,更别提分房分地了!

    自己好心好意的一番劝说,那婆娘竟然跑去找了一大帮子难民赶跑自己,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活该受一辈子的穷!

    也不看看那难民堆里过的那是人的日子吗?清水汤上漂了几粒米,一天还就一碗,没饿死真算那婆娘命大!再看看人小将军给立的营地,简直比县里的酒楼还要干净,雪白的床单自己就在成亲的那天才见过。更别提每天干饭鱼肉管饱,就是瓜果,时不时的也能尝尝鲜,县太爷过的都没这么好吧?

    可惜那天去找爹娘的时候忘了带些饭菜去,害得还让爹娘骂了自己一顿,说自己在发失心疯,火急火燎的把五贯铜钱还了回来,让自己赶紧把钱还回去,莫要惹了官司。

    最可笑的是,钱回到自己手上的时候,竟然还少了几百文!不用问也知道是谁干的。

    可怜自己那两个侄子,饿的只剩一层皮了。本想第二天带着吃食再去一趟的,却没不想找了半天都没找到人,后来才知道爹娘被大嫂带去别的地方了。

    唉……自己在这过上了好日子,儿子也有出息了。几十亩地种都种不过来,本想招几个佃户自家也过过地主老财的瘾,哪晓得人家家里的地比自家还要多!也是,听说这岛大着呢!足有半个淮南道那么大,才住了这一万人,哪会缺少地呢?现如今都没人种地了,全叫小将军的掌柜们租了去,说是统一管理,每家每户只管月月拿租子就是了!人家小将军是厚道人啊!明明岛上还有那么多的荒地,也不去开垦,宁愿花钱租自家的地,凭白多给一份租子。

    现如今,所有的人都被招进了各种作坊,在里头干活,管吃管住不说,还又多拿了一份工钱!这日子甭提有多美了!

    刚来这里的时候,还有好些人担心离了大唐不就成了逃民吗?官府对待逃民可是要抓回去坐牢的!那这好日子不就到头了吗?后来才知道,原来许小将军竟然是当朝宰相的弟子,把难民迁到这里也是领了朝廷命令的。自己还是大唐的百姓!

    “唉……真该把爹娘一道带来的!也不晓得他们去了哪?听说扬州那边的叛军已经被官军打败了,估计爹娘该是回乡了吧!到时候托掌柜的给捎封信回去,怎么着也该把爹娘请来享几天福了……”

    “实在不行俺就向掌柜的请个假,搭上大船亲自回家一趟,到时候花钱雇上几个随从,骑匹高头大马,风风光光的回乡,俺就不信,爹娘还能不信!”

    汉子正在遐想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却听到瞭望塔下方传来熟悉的钟声,汉子条件反射般立起身来,抓着望远镜又一次观察起来……1058

第一百三十章 没有许辰的世界(二)() 
【不要怀疑此处叛军水师的战果,不说西方列强是怎样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国门,就说明中期的倭寇之乱,也能看出当陆地政权没有强力水军的时候,面对从海上来的敌人,几乎没有丝毫的抵抗力。】

    “铛铛铛”的声音不绝于耳,却见那两条铁轨之上,四轮的铁皮厢车装满了木料正从山间借着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一路下滑。

    做了无数次的实验,翻了数不清的车,总算计算出了最佳的载重量,当铁皮厢车的动能用尽时,便恰好停到了船厂的卸货区,技术最熟练的厢车车夫甚至连一次刹车都不用拉。

    木料运到卸货区,厢车上的车夫只需拉开闸门,厢车一侧的铁板便会落下,车上的木材随即滚落在地。

    卸货完毕,车夫便会从卸货区的马厮内取出两匹快马,转到厢车的尾部,套上绳索后,便架着马,拉着空车朝山间的木材工地跑去。

    许辰一直想要铺设的铁轨终于在这远离大陆的海岛上初现人间。铁轨与钢轮间的摩擦力小,运货速度远不是马车能比,铁轨的两边隔着一里地,拉上了两道高达三丈的铁丝网,以防人畜临近铁轨。

    木料卸货区离城市不远,许多马车便等在一旁,一待铁皮厢车卸完货,便赶忙跑上前去,在伙计的指引下,将木材一根根的抬上马车。

    如今城里正是大兴土木的时候,尽管多用水泥砖石,然而木材却是怎么也不够用的。

    每一车从山上运下来的木材一般分给船厂造船,一般由马车拉回城中。

    房子虽然全部由少年们负责,但各家各户的装潢却还是要自己花钱请人、购买材料。毕竟许辰建造的不是乌托邦,不可能全部按需供给。

    陆浩刚巡视完码头和船厂的建设,身后跟着船厂之主江流以及负责督造整座城池的穆春。

    几人出了船厂,信步朝卸货区走来。

    “老江,船厂什么时候能够投入使用,下一批战船最快什么时候能够下水?现在对岸的局势不太安稳,叛军水师已经开始大规模袭扰东南沿海,可朝廷的水师还在编练中,根本没有力量抵挡。”

    “大哥虽然让我们不急着动手,可也不能眼看着百姓们被叛军糟蹋,时不时打着官军的旗号偷袭两把,也不会妨碍到大哥的布局。再说郑泰那小子整天闲在码头上也不是个事,找点事给他,就当练兵了吧!”

    陆浩对最近的局势有所了解,叛军水师出动之后,造成的危害几乎全被大哥猜中,面对糟糕的局势,陆浩也顾不得大哥的命令,只想派些人出去灭一灭叛军的风头。

    自叛军拿下泉州已过了两月,南下建州的叛军精锐被当地的府军堵在建州城下,数月不得寸进,如今只拿下了建州北部三县。

    此时叛军势头已老,回到泉州的李易只能下令前线停止进攻。停下作战的叛军高层一回到泉州城便开始疯狂的争权夺利,一些头脑发热的家伙更是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