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冢 >

第41部分

唐冢-第41部分

小说: 唐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乃至于最后导致了长山岛匪患的大规模爆发。

    许辰猜测在当初这场动乱的前后,暗地里绝对有附近官府和世家大族的身影,不然这场匪患绝不可能演变成数年之久的长期动乱。

    随着情报收集的越来越充足,许辰对于长山岛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当初制定的大体方针还是可以用的,这也是许辰早就预料到的,在制定方针的时候尽量制定一个宽松的策略,好为之后的调整留下空间,这也是许辰一贯的做法,也将伴随他的一生。

    许辰现在感觉自己有可能一不小心的就卷进了一个漩涡中,目前的情报十分有限,前途也显得有些渺茫,但是后退已经不可能,那么就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了,还好许辰也不是没做准备就来的。

    “抱歉,公子,师傅给我的几个暗线级别太低,这些东西还查不出来。”柴七歉意的说道。

    “算了,我也是随便问问,没指望你能做到,这个李伟居然能隐藏的这么深,又岂是等闲之辈。”许辰淡淡的说道。

    “公子,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柴七问道。

    “目前长山岛上明面上的势力有两家,一家是彭泽,耿燕秋为首的长山岛本土乡民,另一家便是李伟手底下的这些外来的江湖草莽。”许辰总结道,也只能说是明面上的,至于背地里到底有多少大鱼隐藏其中,目前许辰还不得而知。

    “乡民们战力虽低一些,但是十分抱团,加上无论是作战还是出行所必须的船只基本上都在乡民们手上,总体来说,长山岛的局势还是控制在彭泽手中的。至于这些江湖人士,功夫虽好,但是他们之间没多少信任,多是以利相聚的,这些人打打顺风仗还行,一旦形势变化,保住自己的小命才是他们的首选。”

    “为此,我们该区别对待这两伙人,对彭泽他们应以拉拢安抚为主,至于这个李伟,必须第一时间除去。”许辰定下了基本的调子。

    “柴七,你现在马上乘一艘快船上岛去联系你的暗线,把咱们的方略和他们详细说明,尤其是关于对那些本土乡民的安置措施,一定要让他们明白,让他们去岛上向那些乡民们散播,算是瓦解他们的第一步吧。”许辰吩咐道。

    “那些乡民会相信吗?他们当初可是对官府失去了信心的。”柴七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这也是许辰提倡的,充分发挥手下的能动性,那种只让属下执行,生怕下属动脑筋后会影响到自己地位的愚蠢领导做法,许辰是看不上的。许辰有这个自信,能让手下衷心的拥护。再者只要是人就难免会有失误,让多一些的人参与到计划制定中来,也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毕竟一人计短,多人计长嘛。

    “你说的不错!我这么做不是为了让他们马上相信然后就跑去头领那里逼宫劝降,这不可能!我这么做只是为了在他们心中埋下一个念头,一个可以放下手中的刀,重新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念头。这些人本质上都是些淳朴的乡民,不得已走上这条路,要是现在给他们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心动的,只要心思不那么坚定了,我们总会有机可趁的。”许辰耐心的解释道。

    驭下之道,宽严相济,像柴七这种人,一味的强硬只会让他心生反感,耐心的解释除了能让他更好的明白,执行计划外,还能获取他的忠诚,何乐而不为呢?

    “好的,公子。”

    应完这声后,柴七便从房间里消失了。

    夜已深了,二楼的酒宴也结束了,众人纷纷回到自己的房间,为明日的出行养足精神。

    离许辰的房间不远处的一个房间里,一个汉子对另一个汉子说道:“统领,人走了!”

    那个汉子转过头来,竟是王朔!

    “是个高手!”王朔静了片刻,接着说道:“看来咱们的这个小大人,也是深藏不露啊!”声音带着一丝玩味。

    “统领,这一回大人的命令咱们应该怎么去完成?”刚才的汉子再一次出声道。

    “这个,先不急,咱们还是先看看这个小许大人能做到哪一步,到时候再见机行事吧。”王朔说道。

    王朔他们此次前来自然是领了王冼的命令来的,当然表面上的命令是保护宣抚使大人,许辰的安全,但是背地里的一些专门的命令却是不为人所知的。

    同样的事,在另外一间房间内也在发生。

    “大哥,那个人走了,真是个夜行的高手啊!要不是小狗子的鼻子比狗还灵,还真发现不了他。”说话的人笑着拍了拍身旁的一个瘦弱少年,也是今天的功臣,小狗子。

    小狗子对着两人腼腆的笑笑。

    “大哥,你说这个小许大人他要干啥?”汉子忍了片刻,之后还是忍不住,出声问道。

    “我也不知道!”大汉沉默了一会儿,烛光映出他那张国字脸,正是豫章县的捕头,郝大志。

    “咱们这次的行动可以说是凶险万分,这个小许大人看上去也不是个等闲之辈,这样也好,最少咱们能安全一些。”郝大志斟酌的说道。

    他手底下的一帮兄弟里就他一个是筑了基的,而且自家的门派技艺更加擅长于跟踪潜行,以及刺探情报,分析敌情等方面,在正面打斗上的手段还没有逃跑的手段多。其他的兄弟本事倒是不小,可那都是查案破案的本事,要是放在这两军交战的场上,能站稳脚都不错了,哪能指望他们上阵杀敌啊!

    现在有这么一个主官,最少也能给自己一些安慰,能让自己多带几个兄弟安全回去。

    郝大志的门派本来是专门为军队培养优秀斥候的,只是后来受了朝争的牵连,门派势衰,早就和军方没了联系。传到郝大志这一代,便只能在衙门里当个不入流的捕头,维持生计。

    现在,更是连筑基药都凑不齐了,郝大志当年用完师傅积攒下来的筑基药后,这些年来虽然自己也一直在收集,可是那些昂贵的药物根本不是自己这个小小的捕头能够染指的。

    眼看自己就要人过中年了,可是还没为门派找好传人,要是门派传承断在自己手上,死后哪有脸去见师傅和历代先祖。

    这些年也遇见过几个资质不错的孩子,可无一不是因为还未凑足筑基药,生生的给耽误了。

    眼前的这个小狗子是自己前些年外出公干,在路边寻回来的。不但骨骼奇异,更兼六识灵敏,最适合传承自己门派的技艺了,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发现的最好的苗子,可是小狗子已经十一岁了,转眼便要过了筑基的年岁。再凑不齐筑基药,郝大志又要错过了,他不敢相信自己以后还能碰上这样好的苗子,这几年为了小狗子这事,郝大志头发都愁的发白了。

    这一次把他带出来也是存着能在长山岛上有些收获的心思,毕竟这伙水匪劫掠多年,没准就会有些存货。

    放下这些心思,怀揣着复兴师门的愿望,郝大志开始休息,为明日可能到来的大战做些准备。

    夜,静悄悄的,门池洲的这个小港湾也变的沉默起来。

    除了旁边船只里偶尔穿来的烛光,和水草荡里传来的几声虫鸣,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仿佛一切情绪都在酝酿,为了爆发的那一刻……

第四十四章 洪州船厂() 
【最近更新的这几章,里面关于鄱阳湖和长山岛周边的地名用的都是当代的,作者能力有限没有找到天宝年间的文献,只好出此下策,还望各位书友海涵!】

    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鄱阳湖上空的水雾,寂静了一夜的门池洲渐渐喧闹起来。

    虽说这几年来鄱阳湖上不太平,但是以湖为生的渔民们总是要过活的。太深的地方不敢去,就在周围的水域撒上几网,捕获一些鱼虾勉强过活下去还是可以的。

    说是商路断绝,其实也只是相对的。

    官军们之所以屡战屡败,除了轻敌和不识水情之外,最重要的是用于水战的船只十分的缺乏。大唐立国之初便是马上得来的天下,当初的统一战争中,长江以北的中原腹心之地,大半是秦王李世民领着天策府的一干武将打下来的。

    至于这大江以南的广袤水乡,却是在军神李靖的手中完成统一的。可惜,军神长于谋敌短于谋身,落得个凄凉的晚年。手里的几只曾经能争善战的水师也被逐一瓦解,留到现在的不过是几只用来运送下物资的船队罢了。

    海上贸易的兴起,导致船只的价格飞涨,本来,像是豫章郡的府军每年都会从洪州船厂直接领到几艘先进的战船。只是那些沿海的海商又怎会放过这些制造精良又有作战功能的大船呢?

    每年的几艘战船也只是在军方的账本上转了一圈,就落到了海商们的手中,至于军港中停泊的那几艘船,早就不知道是哪一年的古董了。

    每过些年头,豫章郡的府军都会跑到长山岛边上去转两圈,回来之后就会损毁许多船只。毕竟长山岛水匪的凶悍是世人皆知的,军方能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时常不忘为国收复失地,这种忠君爱国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当然了,这些爱国的将领们又怎么可以生活拮据呢?这样的话会让将士们寒心的。

    所以说,长山岛上的水匪能闯下今天的威名,这些将领们的确功不可没啊!

    将领们的好意,水匪们自然要收下,只是那些实力强悍的海商们,长山岛上的水匪们还没有那么好的牙口。那些巨大的船舰也不是自己的几艘小渔船能够抗衡的。

    所以,鄱阳湖上绝迹的也只是那些小的商旅,像那些海上巨无霸们,依旧是我行我素的游弋着。

    门池洲西北不过数百里的一处唤吴越镇的地方,也是赣水西边的那条支流注入鄱阳湖的地方。此时正人声鼎沸,水岸边,上百个巨大的船坞正在忙碌着,一根根巨木不停的运送过去,工人们像蚂蚁般不停的劳作着,一艘艘巨舰正在逐渐成型。

    这里便是这个时代的大唐,乃至于整个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造船厂,洪州船厂了。

    其实当初的洪州船厂没有这么大的规模,只是最近几十年里,海量的订单促使着船厂不断的扩大规模,渐渐的就形成了现在这般模样。

    当然,在工部的档案资料中,洪州船厂一直保留着一百年前的规模,这是所有东南籍官吏们心照不宣的结果。

    不是没有人动过将船厂据为己有的念头,而是不敢有!但凡有那种不识深浅或者别有用心的家伙,想要染指船厂,都会悄无声息的消失在世人面前。

    所有的官员们都在默默的为船厂保留着这个秘密,历任的豫章太守也无不是如此,哪怕是太原王家出身的王冼,也不敢去触碰这个禁脔。

    王冼的无为而治不是没有原因的,身为太原王氏这一代的长房嫡子,当初南下豫章的时候也是带着一股雄心来的。只是当他真的来到豫章城后,数次或明或暗的出手都被本地的世家大族势力轻易地瓦解。

    当他满怀郁闷的时候,一个曾经的好友出言指点了他,于是他便微服来这吴越镇走了一遭。

    当他看见那船坞中数之不尽的巨舰以及集镇里面密集的客商,那些挥金如土的客商拉来的是一船一船的珠宝香料,拉走的是一船一船的瓷器和茶叶。王冼可以十分肯定那一次的交易量足抵得上他们王家旗下所有店铺一年的销售量。

    他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切,因为在他的认知中,整个大唐都无法消耗掉这些货物。当他从往来的商人们口中得知南洋,天竺,大食这些以往只在典籍中出现的词汇时,他才开始相信真的有这么一些遍地财富的国度存在。

    他回去之后,立刻便将看到的一切向族中汇报,换来的却是一封措辞严厉的书信,家里的老人们不愿意相信也不可能相信他们眼中的南蛮子会有这样的成就。他们一致认为这一切不过是王冼的推托之词,堂堂太原王氏的长房嫡子,输给了人,这不不丢人,但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居然虚构出这么匪夷所思的一切,这就实在是太丢人了!

    是啊,堂堂的太原王氏,数千年来的骄傲早就成了套在王家头上的枷锁,限制了她的步伐。家里的老人每天都在盯着关中那已经开始贫瘠荒芜的土地,却不知道人家一船的收获就能抵得上数千亩土地辛辛苦苦一年的收成。

    想来堂堂的七宗五姓里面也就只有自己和卢家的两个小毛孩是明白的人吧。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除了造就了扬州富甲天下的辉煌,还成就了海商集团的强盛实力,这些新兴的家族掌握着巨额的财富,却十分的低调,不是深入接触到他们的人,是无法感受到他们的能量的。哪怕是那些毁在他们手上的官员,也绝计无法察觉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