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冢 >

第513部分

唐冢-第513部分

小说: 唐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为重要的是,圣上心态的变化!

    尽管不愿承认,但圣上真的老了!如今的圣上已经不是当年那意气风发的李三郎了!比起纵横捭阖、制衡百官,他更想轻歌曼舞、纸醉金迷,盛世繁华自然要比勾心斗角来得有趣。

    如今的圣上已经没有足够的豪情和心力去和大半的朝臣开战了……

    这些变化,很多人早已察觉,只是人心大多憧憬着对己有利的局面,便是有清醒者也迷信于自身的实力,自信足以掌控一切。

    如今看来,比起李林甫,自己终究还是差了一点,自己这些天的忙碌看似沉着,其实带着不少的无奈,远没有李林甫那般从容。

    不过好在,李林甫只是孤身一人,没有一个如此妖孽的弟子……

    想着这些,徐番快步向兴庆宫走去,如今的关键在于如何说服圣上,平息这头巨兽因威严被冒犯而生出的怒火。

    身为宰辅,这些事本就是自己该做的!何况这样的局面正合当初什么也不变的预想,简直再好不过了!

    兴庆宫内,玄宗皇帝李隆基神色焦急,正于大殿中快步走着,一边走一边骂声连连。

    “这帮该死的将门,竟敢阳奉阴违,不奉昭令,来日朕定要你们尸骨无存!”

    迎着骂声,徐番走了进来。

    “你怎么来了?”李隆基微微皱眉,神色不耐。

    徐番暗叹一声:“到底是老了,当年的从容再也看不见了!”

    上前见礼之后,徐番没有多说,直接从袖中抽出一卷地图,于李隆基身前展开,却是一张详实的长安地图。

    “圣上请看!”徐番指着地图上点点猩红说道:“这些便是此刻在城中作乱的兵卒所在!如今这些乱军已被人困住,无法汇集一处,正是分而歼之的好时候!”

    徐番深谙劝谏之道,如今这种时候,李隆基好似一只暴怒的狮子,只能先顺着他的心意说话,任何忤逆违抗的言语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好!”果然,一听乱军受挫,李隆基龙颜大悦,凑上前来问道:“是何人出手平乱?”

    “回圣上,是臣的学生!”徐番回道:“月前刚被册封为琉球节度使的许辰!”

    “你的学生?”李隆基眯着眼,问道:“是你让他来的?”

    徐番坦然回道:“是的!年关将近,我便让他来长安一道过年,吏部准他进京述职的命令一月前便已发出。”

    “他带了多少人?”李隆基面无表情问道。

    “三百家将!”徐番答道。

    “这怎么可能?”一旁的高力士凑了过来,断然道:“这有十几处地方,三百人分下来每处不过一二十人,怎么可能拦得住上千人马?”

    徐番平淡回道:“臣不知内卫是否有消息传来,但决定南边叛乱胜局的漳州之战其实是我这不成器的弟子打的,叛军的水师也是被他击溃之后才遇上了吴尊。”

    这种时候没必要隐瞒,况且任谁也无法仅凭三言两语便猜出那些惊世骇俗的东西。

    “那也不行!”高力士明白徐番的意思,若乱军真的受阻自然是歼敌的好时候,只是单凭徐番三言两语便要他把手头上仅有的兵马派出去,这个风险他不能冒!

    这种时候,他和皇帝谁都不能信,也不会信!

    “无需全军出动,派些人去表个态就行!”徐番早知如此,平淡说道。

    “表态?”高力士满脸疑惑。

    徐番笑笑,望着李隆基说道:“陛下派人去后,局势自然就变了,到时那些观望的将门自然也就会出手了!”

    二人皆楞,高力士继而笑道:“怎么可能?就凭这能让他们出手?”

    “光是这些自然不够!”徐番点头,朝着李隆基拜道:“臣恳请圣上下旨褒奖太子殿下,并赐其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之权!”

    一语皆惊!

    李隆基满脸通红,已是怒急,低吼道:“徐番,你在说什么?”

    徐番目光清澈,语气淡然,又把话说了一遍。

    李隆基怒吃人般的目光射来,吼道:“好你个徐番,朕待你不薄,你竟也要反了吗?”

    徐番坦然而视,难掩失望之色,轻轻一叹,继而双目一凝,厉声喝道:“李三郎!当年的豪情胆略都去哪了?”

    一声怒吼,带着挥之不去的失望。

    惊怒交加,李隆基一时间忘了言语。

    徐番的声音依旧平缓,却带了一丝无奈的疲惫。

    “局势之所以会到今天这种地步,在太子和军方的牵扯,那断了它就是!太子苦心经营十余年,如今其势已成,圣上您确定要换一个吗?如今国事蜩螗,朝野上下经得起这样的波折吗?即便换一个太子,又有谁能做的比如今这个更好呢?这天下……不是您一个人的天下啊!”

    这些话,说出来很放肆,早已越过了身为臣子的底线,却是站在相等的地位上、以朋友的身份说的。

    李隆基依旧愤怒,但终究感受到了徐番心中的那份坦荡,也听出了其公忠体国的赤诚,一时间沉默了下来。

    “王忠嗣请战,愿领河西河东两镇兵马进攻石堡城,他想……他想有个将军该有的归宿……”

    徐番的声音头一次有了波动,变得低沉,王忠嗣的事谈不上无辜,牵扯进皇权交接这种事里的人没有善恶对错之分,只是选择而已。

    但王忠嗣如今这样的选择多少带着一丝悲凉,兔死狐悲说不上,只是源于心中那不多的善良而生出的感慨。

    李隆基自然不是蠢人,怒火被徐番平缓低沉的语调感染变得不再躁动之后,只是略加思索便明白了徐番的意思。

    那石堡城前两年便让李隆基念念不忘,让王忠嗣带着他的人去攻石堡城,若胜也是惨胜,到时两镇兵马损耗严重,有的是手段收拾他们,若败……那便连收拾的理由也不用想了。

    而太子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地步,靠的就是王忠嗣在军方的影响力,若王忠嗣和他的兵马在国战中受损,或者只需以国战的名义征发出去,身边只剩下一帮文官的太子就像没了爪牙的老虎,自然有的是办法收拾、敲打。

    至于换一个太子……太麻烦了!

    即便怒火尤存,想到换太子所带来的影响,李隆基依旧一阵头大,若是手上兵马足够,学太宗那样直接碾压过去倒也省事,可他却没有这个条件。

    徐徐图之、步步为营,不仅麻烦,更显懦弱!

    与其如此,倒不如给这逆子一些华而不实的荣耀,再慢慢削其党羽,就由着他一人在空荡的金殿上被人冷落、受尽凌辱,岂不更为解气?

    李隆基真的老了,锐气全无,即便报复也来得如此被动,倒像个躲在背后扎小人的妇人……

    最先感受到这些变化的自然是最了解他的人!

    高力士望着陷入沉思、眉头渐渐舒缓的李隆基,脸上无喜无悲。

    倒是大殿门口,一位面白无须的老太监从靠近门口的位置向后退了几步,拦住了一名端着茶盏的小太监。

    “干爹,您……”

    “你去吧,东西我送进去!”

第四十七章 接旨() 
老太监进殿才一小会儿便又退了出来,神色略显焦急,四下张望,快走两步,冲殿前石阶下站着的那小太监招了招手。

    “干爹!”那小太监提着长袍下摆,小跑过来。

    老太监凑到小太监耳边,轻声道:“你现在马上去一趟……就说……送完信……那间屋子就封了吧!”

    小太监目露惊光,却依旧机灵,听完吩咐便点头走了。

    望着小太监离去的背影,老太监微微松了口气,目光中有忐忑过后的庆幸,更多的却是惋惜。

    “崔尚宫!”身后传来的声音让老太监陡然一惊。

    身子略带僵硬回头,却见孙德胜快步走来。

    “孙……孙尚宫!”崔太监的声音有些慌乱。

    “圣人在里头吗?”孙德胜指了指兴庆殿问道。

    “在在在!正和徐相议事,老祖宗也在!”崔太监连忙回道。

    “哦,那你这是?”孙德胜指了指崔太监手上的托盘。

    “哦!刚送了些茶水进去,小的们手脚没个轻重,怕扰了圣人。”说着忽而拍了拍额头:“你瞧我,都忘了!我那还有点事,先走了!”

    孙德胜看了看崔太监略显匆忙的背影,又转头远远地瞧了瞧那正一路飞奔的小太监,嘴角微微扬起。

    当徐番离开兴庆宫的时候,身后跟着五百羽林卫。

    回到政事堂,见了许辰,徐番肃然道:“这些人交给你了,不得有丝毫闪失!”

    “放心!”许辰点头,又说道:“那些士兵我来负责,太子那里……”

    “圣旨我会让人去传,你只需手尾干净点……”徐番白了他一眼,说道:“就能瞒上一阵子!”

    “嘿嘿!”许辰傻笑两声。

    再一次回到朱雀门前,守门的依旧是那两名将领,神情各有不同。

    有李隆基亲笔谕旨,宫门很快开了,千呼万唤的羽林卫终于出来了!

    一出宫门,许辰便领着人朝最近的一处火光冲去。

    大约一刻钟后,中书省的宣旨太监随着一队羽林卫也出了朱雀门,向东而去。

    崇义坊,那处不显眼的宅子此刻变得不再低调,传递信息的人往来不绝。

    “快看!那……那是……羽林卫?”大门前的下人瞧见一队兵马自巷口冲来,顿时有些惊慌。

    很快便有报信的人将兵马来袭的消息传到李亨这里。

    “这……羽林卫?他们怎么会知道殿下在此?有内奸?”

    “瞎咋呼啥!有内卫在,长安城里有什么事他们不知道?”

    “殿下,来者不善,如今战局又……要不然还是先避一避吧?”

    “说的不错!殿下当以大局为重!”

    ……

    吵吵闹闹,方才还有条不紊的局面随着一队羽林卫的到来变得有些慌乱。

    李亨安静地坐着,眉头皱了起来,冲着那门房沉声说道:“他们来了多少人?”

    话一出口,屋子里的嘈杂这才熄了下去。

    “好……好像只有十……十来个!”那门房也知办了错事,脑袋低了下去。

    李亨脸色阴沉,冷冷出声:“去!看看他们要做什么!”

    “是……是!”

    忐忑的等待没有维持太久,当门房将宣旨太监到来的消息说出口后,屋子里变得越发安静了。

    “传旨?”李亨明显楞了一下:“这种时候……”

    想了一阵,李亨终究点头:“让他们进来吧!”

    “不行!”有幕僚长身而立,拱手道:“殿下三思!当虑扶苏旧事!”

    “扶苏?”李亨缓缓转头,看了他一眼:“呵呵,圣上还没死呢!”

    那幕僚坚定摇头:“焉知不是小人擅权,殿下身负大任,怎可如此轻率?”

    李亨眼睑微垂,淡淡开口:“你知道他要说什么?”

    “这……不知!”

    “不知道?呵,我还以为你早就知道了呢!”

    “殿下!我……”

    李亨转过头去,看着跪地的门房,依旧平淡说道:“让他进来!”

    传旨太监很快到来,没有多说一句,径直将黄色的绢布展开,无视端坐不起的李亨,高声宣读着。

    “皇太子亨,忠孝勇恭、温良俭让……朕心甚慰!特赐明珠十斛、蜀锦百匹……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殿下!”传旨太监犹自念着,方才那位幕僚却猛地站了起来,冲李亨大叫道:“殿下,不可啊!这是缓兵之计!殿下万万不可中计啊!他们现在用这招,正说明他们黔驴技穷,无计可施了啊!殿下!”

    传旨太监旁若无人地收了圣旨,向着李亨微微躬身,语气平淡道:“圣上听闻殿下偶然风寒,特准殿下休假半月,待康复之后再回东宫!”

    “殿下,事已至此,那还有回头路?毕其功于一役啊!殿下!”

    李亨无视此人,反倒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身前躬身而立的传旨太监。

    “你叫什么?在何处当差?看着有些眼生。”

    传旨太监的身子更低了些。

    “小的刚入宫三年,在中书省当差,贱名不敢污了殿下的贵耳!”

    “无妨,只要说真话就好!”说着,李亨指了指自己的耳朵,轻笑道:“我这双耳朵,就快听不到真话了!”

    传旨太监沉默片刻,恭敬回道:“小的姓康,名明宇。”

    “嗯?好名字!”李亨笑了起来,赞道:“像是个读了书的人!”

    “小的入宫后跟着老祖宗读了几天书!”康明宇回道。

    “读书好!读了书明白事!尤其是你们,不读点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