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冢 >

第6部分

唐冢-第6部分

小说: 唐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才望施主听地仔细,可曾听懂否?”慧能大师问。

    “懂与不懂,有何分别呢?”许辰想了想答道。

    “哈哈哈,不错,不错。”慧能大师忽然大笑了起来。

    “施主是哪里人士?”

    “在下从小便是个孤儿……”说着,许辰便将昨晚对小女孩说过的话再说了一遍。

    “哦,原来如此,”慧能大师点了点头,“施主可曾读过书?”慧能看许辰,举止有礼,谈吐不凡,不像是个普通的乞儿。

    “爷爷曾教过我识字,也略微读过几本书”许辰字斟句酌的答道。

    “既然如此,那施主便留在寺中暂住几日吧。”现在是天宝四年,大唐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佛教也逐渐昌盛,各地寺庙接济三两游客倒也不算困难。

    “多谢大师,”许辰长舒了口气,虽然必定不会在这寺中久待,可是初来这个陌生世界,能有个栖身之所好好想想未来,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谈话进行到这里便就结束了,许辰拜别方丈后离开了竹苑。

    在斋堂吃过早饭后,许辰便在寺中逛着,想着刚才吃饭时并未见到这些天来给自己送饭的小女孩,后院的厢房也没有女客的住处,四下寻一遍无果后,刚想拦住一位僧人问问,便听到前院传来小女孩略显焦急的声音。

    “杜天,你这个混蛋,你快放开我!”

    许辰急忙地赶往前院,刚出天王殿便看见院中一位锦衣少年,大约十八九岁的样子,右手紧紧地抓住小女孩的手臂,一双眼睛贪婪的盯着小女孩的脸。

    “陆滢,识相的就从了我,不然有你的罪受。”锦衣少年威胁着说道。

    “休想”小女孩断然地拒绝了,着急着想从杜天的手中挣扎出来,同时举目四望,正好看到许辰从天王殿中走出,就准备喊叫。

    “杜天,放开我妹妹!”一位少年从山门外奔来,劈手将小女孩夺了回来,护在身后。紧接着又有三位少年跑进院中,围在杜天身旁。

    “呦,这不是陆大公子吗?怎么着,你以为这还是你的新吴县城,你还是县尊公子吗?”杜天阴阳怪气的说道。

    “你!”少年一时语结,脸色涨的通红,愤怒的指着杜天。

    杜天气定神闲地望着眼前的几位围着自己少年,忽然察觉到一道冷冷地目光正在盯着自己,杜天猛地抬头正好看见已经望向他处的许辰。

    几位少年也回头看看了,以为只是过路的香客,并未在意。

    领头的少年尚在愤怒中,“我今天非要教训教训你,让你以后还敢欺负我妹妹!”少年狠狠的说道并抬起了右手。

    少年身材高大,看上去虽然只是十四五岁样子却要比锦衣少年高出一个头,要真打起来,估计吃亏的还是脚步虚浮,早已被酒色掏空身子的杜天。

    “不可以,浩哥哥,不可以啊!”陆滢焦急的拉住了少年。

    原来这位少年便是陆滢的哥哥,陆浩。

    “浩哥哥,要是打了他,济病坊就不会再收留我们了。”陆滢飞快地说着。

    陆浩闻言,将抬起的手重重的放了下去。

    “哎,这就对嘛!还是陆姑娘明事理。”说着杜天胆气又壮了起来。

    “你可要想好了,跟着本少爷我,以后穿金戴银,不比当个乞丐要好得多。”杜天又色眯眯的看着陆滢。

    “你说呢?大舅哥!”见陆滢别过头去,杜天又看向了陆浩。

    “滚!”陆浩对着杜天大吼一声。

    “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告诉你,陆浩,别以为这个破寺庙能护你一辈子!”杜天复又威胁道。

    “杜天!你个臭小子又跑到外面来撒野来了!”一位身着绿袍的中年人从大殿内走出,对着杜天叫道。

    说着便走向了杜天,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刚才还盛气凌人的杜天,此刻便像见了猫的老鼠,蜷缩着脑袋。

    “说!我平时是怎么教你的?想学那强抢民女的恶霸是吧?”中年人气呼呼地说道。

    “给老子跪下认错!”中年人吼道。

    “我就不”杜天倔强的盯着中年人,放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

    “逆子!还敢顶嘴!”说着中年人一巴掌便扇了过去,这一巴掌的力度看来很大,杜天的半边脸立刻便通红通红的,嘴角还流出了血迹。

    杜天一时瘫坐在地上,有些懵了。

    “老夫教子无方,让陆姑娘受惊了,杜荣在这里给陆姑娘赔礼了!”说着杜荣竟深深地对着陆滢施了一礼。

    “杜…杜伯伯不用这样,滢儿没事的。”陆滢有些手足无措的答道。

    “果然不愧为县尊家的千金,知书达理,不像我这个逆子。”杜荣直起身子,捻着下巴上的短须,微笑着对着陆滢说道。

    “杜伯伯谬赞了”陆滢带着一丝羞涩对陆荣见了一礼。

    山门中,香客渐渐增多,杜荣与几位少年说过几句话后,便带着“逆子”杜天走了出去。

    “浩哥哥,怎么会来这里呢?”陆滢又变回了那活泼的性子,拉着陆浩的手问道。

    “哦,皮猴儿看见杜天鬼鬼祟祟的在寺外转,我料想那小子估计又会来找你麻烦,便带着大家一起来了。”陆浩宠溺的摸了摸陆滢的头。

    “哦”,“对了,浩哥哥,快过来,我给你介绍一个人。”陆滢转身看到许辰还站在殿门边,忙拉着陆浩跑了过来。

    “诺,这位就是‘哑巴哥哥’了,”陆滢指着许辰对陆浩说道。

    “我叫许辰,”说着向众人行了一礼。

    陆浩撇过头去,心想着妹妹这么多天来照顾这小子,刚才被人欺负,这小子居然无动于衷的站在一旁。心里对许辰便没了好感,只是碍于妹妹的面子答了一声“陆浩”。

    两位在以后的岁月里让他们的对手胆寒的人,此时便算是认识了。

    “原来你就是那个方丈大师从河里救回来的哑巴啊。话说你不是哑巴吗?怎么会说话了?”一位虎头虎脑的壮硕少年疑惑道。

    “小石头,辰哥哥不是哑巴,只是头疾未好,说不了话。”陆滢叽叽咋咋地对少年说道。

    许辰无奈地摇了摇头,紧抿着嘴,笑而不言。如此也好,倒无须解释了。

    陆浩听到小女孩对许辰的称呼后,眉头又是一皱。

    “浩哥哥,刚才那个杜伯伯看上去人挺好的啊,为什么他儿子杜天会那么坏呢?”陆滢歪着头对陆浩说道。

    “但愿吧”想起这个,陆浩的神情又凝重了起来,总觉得刚才发生的一切有些不对劲。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许辰说道。

    闻言,陆浩抬起头,第一次开始正视眼前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少年。

第三章 济病坊() 
众人一起聊过两句之后,便算是认识了。

    刚才那位虎头虎脑的壮硕少年,长着一张稚嫩的娃娃脸,身高比之许辰,陆浩也差不了多少,可是却被陆滢“小石头小石头”地叫着,却也不恼。

    后来许辰才知道他只有九岁,比之十岁的陆滢还要小。

    那位瘦的皮包骨的少年却有着一个非常“霸气”的名字,叫王铁牛。

    而另一位老实木讷的少年则叫做周康。

    当然这一切都是许辰从陆滢那没停过的小嘴里得来的。

    他们几位都是孤儿,现在住在离皇城寺不远的几间空置的民房内。那里便是崇仁坊用来安置这些乞丐弃儿的地方,唤作“济病坊”,由崇仁坊的坊正牵头坊内的富户设立的。

    而崇仁坊的坊正便是刚才那位“不错的”杜伯伯,杜荣。

    许辰以前上学的时候知道,从南朝开始官方便在城中设立类似现代“救助站”的机构,用以收留这些孤儿,弃婴以及鳏寡老人。

    加上佛教渐渐盛行,这一类的机构大多设立在城中的寺庙中,只不过这间皇城寺情况有些特殊,崇仁坊只好将“济病坊”设在离此不远的民房内。

    许辰和大伙多聊了几句,毕竟是身处陌生时空,和这些孤儿到生出些许同病相怜的感觉。

    可是,陆浩显然不想自己的妹妹和这个陌生男子多呆,便匆匆拉着陆滢和众人离去了。

    “看来每个有妹妹的哥哥都是一样的啊。”许辰无奈的笑了笑。

    皇城寺所在的崇仁坊便是九百多年前西汉大将灌婴受汉高祖刘邦“昌大南疆”命在此修建的“灌城”遗址。街头巷尾总能找到一些千年岁月的痕迹。

    可惜,此时还没兴起“旅游业”这么个第三产业,再说了“灌城”遗址说白了也就剩下几块土砖,土砖也不能当饭吃啊。

    更惨的是唐初的时候豫章城西移,于原灌城的西北方向筑建了洪都城,城墙材料也改土石为青天砖。先前设于灌城的县署衙门也于贞观十年迁至新城。

    崇仁坊这个名字还是前朝遗留下来的,可以说自唐以来,崇仁坊的地位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啊。到了现在,这里已经彻底沦为东湖上的渔户们用来装卸、转运活鱼的集市,美其名曰“东城鱼市”。要不是开元以来天下承平,豫章城又扩建了几次,这里恐怕都算不得“东城”了。

    就连螃蟹都要从十八文一斤的篓子往二十八文一斤的篓子里爬,何况是人呢。

    而崇仁坊的坊正杜荣显然是这么一位有上进心的人,话说这杜荣祖上就是东湖上打鱼的渔户,在他爷爷那辈时也不知是哪辈的祖宗坟头冒了青烟,在他一次入湖打鱼的时候一网下去,鱼虾中竟然有一只大蚌。破开一看竟寻到一颗硕大的湖珠。

    话说这东湖也只是个不大不小的内陆湖,出现这么大珍珠的概率比之现代中个五百万,只小不大。

    杜荣的爷爷也算是个精明的人,懂得“财不露白”的道理。不动神色的回了家,之后借口去城中卖鱼,迅速来到珠宝店,将珠子卖了。

    虽然被无良的奸商狠狠地刮了一下,但他知道自己一个小小的渔夫是决计保不住这东西的,说不定还会引来灭门之祸。

    讨价还价片刻后,杜荣的爷爷便将珠子换成了满满一袋的银钱。并且迅速来到牙行,买房置地,在衙门里登记造册后心里才终于踏实了下来。

    不得不说,杜荣的爷爷是个人物,不到半天的时间便将一件有可能引来塌天大祸的宝贝变现成实实在在的房产田地,在那些大人物还没反应过来之前便将自己摘了出去。

    这份决心、魄力一点也不像个没见识的乡下汉子。

    果不其然,在接下的岁月里,杜荣的爷爷靠着这次积下的本钱,在商海拼搏了一生,家业越置越大。

    虽然经杜荣他爸这个二世祖败了几十年,传到杜荣手里依然丰厚。

    且这个杜荣也不是等闲之辈,读过几年书的他深深地意识到权力的重要性,花费大量家财坐上了这个崇仁坊的坊正。虽然只是个偏僻的坊,但好歹是个起点不是。

    杜荣现在最大的心愿便是能运作到城中心的进贤坊去当个坊正,进贤坊如今的坊正前两天刚刚去世,儿子也是个平庸无能之辈。而且城内几个坊正、副坊正里面只有他的资历最高,加上最近他手中又多了个底牌。

    可以说,进贤坊新坊正一位他是势在必得。

    想着去了进贤坊后,县衙就在进贤坊,以后可以和县尊大人多多亲近,就算不能再进一步,也能多捞些钱财。

    此刻,杜荣正在自家的书房对着贡台虔诚地跪拜,台上摆的不是像寻常人家一样的神佛,而是一个脸盆大小的铜铸金身的大蚌。

    此刻的杜荣拜地可是比以前认真仔细多了。

    话说当年杜荣爷爷因大蚌壳而发家,此后打鱼的行当也没丢弃,不过从此杜家的渔夫只打蚌壳,而且每只蚌壳在卖出去以前,都会被杜家派专人一一破开,检查完之后再卖。

    这种守株待兔的法子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也收获过几颗不大的珠子,但是都不值什么钱。

    也是前两日,杜荣去码头查货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只硕大的蚌壳。

    回家破开一看,顿时满屋都是珠光宝气,只见一大一小两颗湖珠静静地躺在蚌中。

    宝珠端的是洁如美玉,滑如凝脂,在灯光的照射下,屋子里如梦幻仙境般。

    杜荣也是个果断的人,平静下来后,一丝狂喜涌上心头。

    杜荣听说豫章郡太守的生辰马上就要到了,而最近县尊大人为了给太守大人的生辰礼物愁白了好几根头发。

    现在,这太守的生辰礼物算是有着落了。到时候将这两颗明珠送与县尊,一颗小的留给县尊自己,大的再由县尊送与太守大人。

    如此一来,自己帮县尊在太守大人面前讨了好,一个小小的进贤坊坊正还不是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