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冢 >

第619部分

唐冢-第619部分

小说: 唐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那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功利。

    可当这些少年真的因为自己受伤乃至死亡时,许辰那颗普通人的心却又做不到视若无睹。

    慈不掌军、一将功成万骨枯、高处不胜寒……许辰从不认为这些词汇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当少年们将信任乃至生命交到自己手上的时候,过激的反应便更像是一种遮掩,遮掩许辰心中的慌乱和愧疚。

    他从未想过要当什么大人物,可又承担起了这么多人的期望乃至生死。

    这一个多月,在安静的牢房里,许辰不停地剖析、反问,自己对这些少年们的所作所为究竟是对是错。

    即便不提那些突然杀出来的“神仙妖怪”,哪怕最初时利用的成分也从未少过。

    当然,大可用脱贫致富、改变了少年们命运这些堂皇理由掩饰过去,可对于一个有着平等思维的现代人来讲,帮助改变生活乃至命运也依旧无法和性命划上等号。

    我确实帮这些少年改变了乞儿的命运,可就能心安理得让他们去给自己卖命吗?

    只有一颗普通人的心的许辰,始终无法说服自己。

    这些事,许辰到现在也没找到答案,不过既然自己将太多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强加给了少年们,那么现在这一切,是不是也算得上拨乱反正呢?

    心中甚至已渐渐生出独自面对“神仙妖怪”这种想法的许辰,倒也真不在乎队伍被万恶的封建社会腐蚀这点小事了……

    然而面对这些变化,终究还是有人会茫然。

    没在家里的石磊,此刻正跟几个少年在平康里的一家酒肆厮混。

    自打挑明不再限制这帮小子的正常需求后,少年们也就没有学那道学先生,仗着年少多金身体好,早已成了长安风月场上的一股泥石流。

    可小石头毕竟年幼,以往这种场所他是不怎么感兴趣的,当然如今也谈不上有兴趣,只是更不愿意待在那个已经不一样的家里罢了。

    “我说石头,这么多美娇娘,你怎么光看不动手啊?”

    唐时风气自不必说,酒宴上哪怕皇帝都会放浪形骸,更别提这风月场所了。

    几个少年,左拥右抱,身上衣物早已凌乱不堪,有那猴急的更是已经提枪上马,唯有小石头,依旧只是沉闷喝酒。

    “你小子说什么醉话!”对面一少年玩了个皮杯儿后,笑着冲刚才喊话的少年道:“石头才多大?要是让二哥知道你撺掇石头破身,你那三条腿还想不想要了?”

    “哈哈!”那少年打了个哈哈,“其实也不小了!”

    说完又将脑袋埋进了身旁的雪白胸脯里……

    坐在一旁的石磊倒没有什么眼不见为净的想法,许辰从来都没有给少年们灌输道学思想,至于陆浩更是以身作则,早就在花丛中荡漾开了。

    虽说眼前的画面有些少儿不宜,但许辰还真没有在这方面强调什么。

    至于石磊自身,大概是年龄的原因,即便看着这些画面,身体也没有多大反应,心中生不出腻歪之类的想法。

    石磊,只是有些无聊。

    小孩子总是不喜欢规矩的,虽说二嫂也没像对其他人一样对自己有太多的要求,但原本无拘无束的家里突然变得森严起来,还是小孩子的石磊,难免就会变得不适应。

    毕竟,原本的他,只是个孤儿、乞丐……

    少年们欢闹处的隔壁,一名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的男子脸上挂满了疲惫。

    “家主,隔壁便是那帮少年人了!”

    “哦……”

第一百八十五章 杨党初成()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天高辰远”,不定期分享荒时还能看下的书,也有一些对电影、电视的看法,喜欢就姑且看看,不喜欢可以直接取关!

    【另外,再推荐下我的新书《大厦将倾》,个人觉得,还是可以一看的!

    杨国忠一离开皇宫,当即便拖住了传旨太监,一边借着答谢的名义请客吃酒,一边派人出城,快马加鞭往南去追章仇兼琼二人。

    传旨这活计,内务省自有一套规程,除了需要即刻传达的口谕外,一般正式的圣旨对于传达的时间没有硬性的规定,官职升降的旨意更是只需在期限上限内送达即可。

    这一遭的传旨对象又不在京城,算得上外出公干,归期就更说不准了。那传旨太监便是醒来时已到了次日晌午,心中也并不着急。

    “吴公公,罪过,罪过啊!”杨国忠早就派人盯住了这里,传旨太监一醒便恰到好处的出现了。

    “杨大人何出此言?”这传旨太监也是机灵人,眼见杨国忠一下子由度支郎升至三品太府卿,俨然朝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哪敢怠慢?

    “唉……”杨国忠垂首叹息,一脸的惶恐:“在下刚得到消息,那鲜于仲通昨日竟已随章仇大人南下而去,这……”

    “唉……下官竟在圣上面前胡乱妄言,实是欺君大罪啊!”

    “额……”

    吴太监本能觉得此中必有蹊跷,然而细细想后,于己而言倒也没有什么风险,欺上瞒下这种事太监们干的多了,眼下不过就是含糊一二便可,却能卖杨国忠一个好,这笔买卖倒也划算的很。

    吴太监在宫中算不得什么大人物,且不说如实上报后,杨国忠会不会受到惩处,便是让杨国忠家破人亡了,又对他有何好处呢?

    思量一番后,吴太监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杨大人多虑了!那鲜于大人也是手脚俱全的,总不能未卜先知,知道咱家今日会去找他……”吴太监笑面佛一般看着杨国忠。

    “既然两位大人都在一块儿,倒也省了咱家的事儿!”

    杨国忠立即换上一副大喜过望的表情,连连歉意道:“都是杨某思虑不周,劳烦公公……”

    一边说着话,一边作揖,乘着弯腰的功夫,一袋金叶子便从袖中递了过去,那吴太监脸上的笑容立即便和煦了许多。

    “那就不打扰杨大人了!”吴太监道:“咱家这便出城传旨去了。”

    “有劳公公!”杨国忠亲自将人送至大门处,又让人备好了车马、仆役,连带从宫中跟出来的两个小太监,一行人浩浩荡荡朝南门行去。

    大约再过了半日,杨国忠提前派出的人便已追上了章仇兼琼二人,一番交待后,大喜过望的二人立即轻车简从,只带了三两随从便掉头北反。

    好在章仇兼琼此次入京只是述职,并未带上家眷,那几车准备带回蜀中的长安特产只需让剩下的仆人随意处理一番便可。

    至于鲜于仲通倒是在长安买了好几个妖娆的胡姬,但比起升官进爵来,几个胡姬又算得了什么?

    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鲜于仲通直接让人将胡姬勒死后就近埋入荒野,几个不算心腹的随从也被其派心腹送回蜀中。

    欺君之事可大可小,杨国忠既冒险说谎,这二人得了天大好处自不会留下把柄。

    一行人快马加鞭往北而反,便是入夜也不曾休息。

    隔日午后,风尘仆仆的二人便恰好让吴太监一行赶上了。

    两队人马相遇的地方也是二人精心计算过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论朝哪赶路都不可能在入夜之前赶到两头的镇子。

    只要不去集镇,就无人能道破二人具体行踪。

    原本传旨之时,一应礼仪都是相当规定的,但二人升官心切,竟催着吴太监就在野外宣旨。

    那吴太监心知二人和杨国忠之间定有猫腻,但那杨国忠备好的车马上竟还有一箱金银细软,吴太监便心领神会,佯装不知了。

    一行人在野外草草设了香烛台案,吴太监面南背北,章仇兼琼和鲜于仲通二人跪地叩首,一番宣旨后,章仇兼琼便成了新任的户部书,鲜于仲通则领了京兆府少尹之职。

    除了这两道认命外,另有严查此界科考弊案的旨意单独给了鲜于仲通。

    “科考弊案?”刚接到圣旨的鲜于仲通一脸的茫然。

    二人早已离京,对之后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此处不是说话之地!”章仇兼琼干了多年的节度使,对官场之事自然稳重的多,制止了一脸懵逼的鲜于仲通。

    “鲜于大人!”鉴于杨国忠的一番投入,吴太监除了忽视刚才鲜于仲通的马脚外,更是多提醒了一句:“此案颇为紧急,望鲜于大人尽快回京。”

    一旁的章仇兼琼双眼微眯,连忙对鲜于仲通道:“你即刻回京,吴公公这里本官自会招待周全。”

    章仇兼琼原本就是大官,此前鲜于仲通一直是以章仇府上门客自居,眼下二人虽说俱成了杨国忠麾下,但也要分出个上下尊卑来。对于章仇兼琼此番作派,鲜于仲通倒也有自知之明。

    “下官晓得了!”鲜于仲通抱拳后便转身上马,扬鞭离去。

    “公公一路劳累,不如咱们就在前方大道旁安营休息如何?”

    “客随主便,自然是章仇大人说了算!”

    “公公请!”

    ……

    不提一路悠然的章仇兼琼,日夜兼程的鲜于仲通终于在次日一早回到了长安城。

    一入长安,鲜于仲通也不去吏部回旨,更没去京兆府报到,直接便朝杨国忠府上而来。

    鲜于仲通却也不是空手而来,来杨府之前,鲜于仲通先让人去了长安的几处商铺,将钱货财务统统封存后又备上了一份厚厚的礼单,这才急匆匆赶来杨府。

    一见到杨国忠,鲜于仲通便大礼参拜:“多谢大人提携之恩!”

    鲜于仲通就是个蜀中商人,虽说生意已经做得颇大,但在这年代终归只是个末等人,虽说花大钱买了个散官的出身,但也就只能骗骗不懂事的百姓,对于那些士绅官宦来说,他鲜于仲通还远远不够格。

    可这一回竟得皇帝金口御赐,一上来就是京兆府少尹这等实权要职,说光宗耀祖都是轻的,简直就是一步登天啊!

    “唉……鲜于兄何至于此?”杨国忠连忙上去虚扶,但还是让鲜于仲通恭恭敬敬的叩了几个头。

    今非昔比,杨国忠可不再是当年那个蜀中泼皮,心眼变大的他有了更多的野望,眼前之人既因己得官,便没有再让人拉拢过去的道理。

    恩威并施的同时也要分清尊卑主次。

    “应当的!”鲜于仲通却觉一切都理所应当,当了这么多年的末等人,如今一步登天,其中滋味简直难以言表,对眼前这个曾寄身于自家府上的泼皮可再也不敢端主人的架子了。

    二人坐定后,杨国忠随意翻看了下鲜于仲通递来的礼单,脸上无动于衷,淡然道:“鲜于兄初入京城,无住宅,这些财货就拿去购置一处宅子吧。我现有俸禄,圣上赏赐又不少,手头还算宽裕。”

    杨国忠此前口呼鲜于仲通为“主人”,此次见面不觉就改了称呼。鲜于仲通未有不适之感,反倒觉得杨国忠呼己为兄,有些受宠若惊了。

    鲜于仲通见杨国忠推辞,哪里知道杨国忠替皇帝敛钱之际,他自己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呢?其日进斗金,岂会瞧得上鲜于仲通所赠小钱?

    可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鲜于仲通不明其意,心中大急,坚持要赠:“只是些许财物,聊表下官感激之情,还望大人切莫推辞!”

    杨国忠叹道:“国忠昔年困顿之时,得鲜于兄相助方得保全。若无鲜于兄相助,哪有国忠今日?也罢,我先收下此物,待兄离府时再转赠于兄,如此就为国忠的一点心意吧。”

    鲜于仲通见杨国忠坚持不受,心中感动,无奈应承。

    寒暄过后,二人方谈正事。

    “鲜于兄今后执掌京兆府,知道其中的奥妙吗?”杨国忠遂问道。

    “执掌?”鲜于仲通微愣,迟疑道:“京兆府有府尹萧炅,下官怎能……”

    杨国忠笑着摆摆手,神秘道:“萧炅当不了几天了!”

    “啊?”鲜于仲通大惊,忙问道:“难不成萧炅大人不得圣心……”

    “你就别瞎猜了!”杨国忠没有明言,为上者就该时不时表现出些许远见卓识,又不能让手下人轻易看透,如此权威才能树立。

    “京兆府知京中庶事,因京中达官贵人太多,最应小心谨慎。下官到任后,不敢肆意妄为,凡事还要到杨大人这里讨要主意。”杨国忠虽呼鲜于仲通为兄,鲜于仲通却不敢倚老卖老,老老实实以官职互称。

    哪知杨国忠摇摇头道:“错了!京中达官贵人虽多,哪一个敢在我杨国忠恩人头上撒野?鲜于兄,你勿复为虑,凡事就由国忠替你做主即可,不用怕他们。”

    经过前几日的面圣后,杨国忠也算看清了局势,皇帝显然有意提拔自己,为的自是驱虎吞狼。

    对于皇帝的用心,杨国忠可不会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