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183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18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作平时,大家还需要通过接触、试探来揣摩对方的心意,现在有杨昆在中间牵线搭桥,捅破彼此间那层窗户纸就要容易得多。

    虽然双方有着共同的诉求,不过杨昆并不打算马上就去找刘副县长沟通此事。

    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越不会懂得珍惜。

    两家家长上午刚找到自己,下午就告诉他们事情摆平了,难免会让他们觉得这事难度太低,显不出昆哥的本事不说,反而有可能会引起他们的误解,认为他在中间未尽全力,没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进而心怀怨恨。

    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又不是没有。

    为免答复得太早,致使对方家长对事件处理结果的期望值进一步提升,杨昆决定先放两天,吊吊他们的胃口再说。

    他知道除了自己之外,他们肯定还会通过别的渠道打听事态的进展,越是让他们体会到事情的难办之处,这份人情就显得越厚重,日后的回报就越丰盛。

    何况他还有自己的事要办,总不能为了装好人、撑面子,连正事也给耽误了。

    回到医院,换上病号服,杨昆窝在病房里闭门不出,用电话遥控指挥市区分店的筹办进程。

    徐丽娅的办事效率很高,卓越工作室的平面效果图已经拿了出来,几家工程队也联系得差不多了,她准备明天过来一趟,和杨昆一起审定最终的装修方案和费用问题。

    三皮哥这边的进度也不慢,不过一半天的时间,就已向县工商局提出了餐饮公司的注册申请,对手头现有的三家火锅城和烧烤吧的整合工作也已进入实质性的资产评估阶段。

    卡在众人面前的最大难题,还是资金。

    刚刚凑足了邺钢大厦的房租,奥迪车抵押贷来的35万元也填了农行的窟窿,手头可抽调的资金有限,杨昆也不愿为了单纯地走验资程序再特意去筹措一大笔现金,餐饮公司的营业执照便暂时拿不下来。

    好在徐丽娅在市工商、卫生、消防等部门的人头还算熟,即便昆朋餐饮的投资方资质文件欠缺,相关的批文倒是可以继续往下进行。

    还有个可以预见的难题,就是装修进度。

    内部装修和外墙施工同步进行,就会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受整体工程进度的影响,对于能否保证在春节前一周内完工,谁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对于这一点,产权方表示问题不大。

    大厦本身的主体结构和上下水、电、中央空调均已验收完毕,所欠缺的,不过是外墙的表面处理工程,即便到时没能整体竣工,也有足够的把握将临街的前墙部分的进度赶清,不至于影响到饭店的正常营业。

    本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想法,对于产权方的表态,杨昆也没有尽信,而是在原定的节前推广计划的基础上,又准备了一套节后开业的宣传计划以应万全。

第350章 :一言而决() 
杨昆在中医院一连住了三天,除了偶尔用电话和王波、徐丽娅等人联系外,基本上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不是躺在病床上看电视,就是跑到隔壁找几个难友打牌。

    肩膀有伤,不能剧烈运动,例行的晨练便不得不再次降低强度,只能闲庭信步似地绕着医院慢跑几圈,老妈又每天变着法地给他做好吃的,运动量不足加上营养过剩,不过三五天时间,杨昆的体重就有显著增加的趋势。

    好在傅青梅每晚会偷偷过来帮他消耗一些多余的热量,只是杨昆左手不能发力,一些新奇有趣的花样就玩不出来,而且这婆娘警觉性太高,无论他如何地威逼利诱,总是不肯留下来过夜,未免让他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到了30号这天,岳援朝和李明义终于沉不住气了,过来给住院学生们续缴了一笔住院费,然后找到杨昆的单人病房,询问整件事的进展情况。

    杨昆将各方面的反应详细叙述了一遍,中间不免大大地添油加醋一番,着重强调了上级的重视程度、各经办人员的顾忌以及摆平这件事的整体难度,同时告诉二位心急如焚的父亲,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眼下就差最后一道关口还没跨过去云云。

    岳援朝和李明义也知道其中难处,有些想当然地误解了杨昆的意思,又拿出一个鼓囊囊的信封递给他,说:“一点小意思,昆少拿着请各位领导吃饭、喝茶,事成之后,另有重谢。”

    “我帮二位不是为了钱。”杨昆摆手不接,“说句不大中听的话,以我现在的收入水平,就是躺在病床上什么都不干,一天也有三万、五万的进账,我要是不愿意帮忙,二位就是花再大的代价,也不一定能请得动我办事。”

    岳援朝和李明义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点头,“这些情况,咱们多少也了解一些,知道昆少你急公好义,感恩的话不多说,从今往后,但凡有用得着咱们的地方,昆少尽管吩咐。”

    杨昆等的就是他们这句话,笑着谦逊了几句,说:“我不图钱,不代表别人也这么想,该请的客、该送的礼,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这二位也都是明白人,知道这个世道没有不花钱白使唤人的美事,请杨昆列了份该酬谢的人名单,执意将那个信封塞到枕头底下,才千恩万谢地去了。

    吃过晚饭,杨昆提前给刘运升打了个电话,然后开车到他家里见面。

    刘小亮的病早就好清了,前天还特地到医院看过杨昆,在家养了几天病,落下的功课比较多,晚上就留在学校补习,家里除了刘运升夫妻外还有位客人,是县教育局局长李毅刚。

    李毅刚似乎是刚和刘运升谈完事情,看见杨昆进门,礼貌地和他握手寒暄几句,便即提出告辞。

    刘运升在电话里听杨昆说过来意,笑着挽留道:“小杨这次过来也是替两个肇事学生求情来的,你是直管领导,不妨坐下来听听他的想法。”

    李毅刚知道刘副县长出席过喜羊羊勤政街分店的开业典礼,那天在病房门口,也听见刘副县长向陈书记和赵县介绍杨昆时所说的话,知道他们私交不错,也有心和这位易阳工商业的新贵多亲近亲近,便依言留了下来,说:“愿闻高见。”

    察颜观色,杨昆能猜到李局长应该跟刘副县长走得比较近,要不然的话,双方是直属领导关系,在正常工作时间少不了见面的机会,也用不着下班以后特意跑到家里来谈事情,便没有拐弯抹角地兜圈子,直接道明了来意。

    李毅刚从旁打量刘副县长的脸色,见他表情虽然严肃,眼神里却流露出一丝赞赏,知道杨昆的建议正中了他的下怀,对于李局长自己来说,尽量低调处理此事、将事态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扩大的做法,也正符合他的利益诉求。

    从个人情感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李毅刚从事了多年教育工作,在肇事学生和两名不务正业的社会混混之间,自然也更倾向于同情前者。

    所以,当刘运升就杨昆的建议象征性地征求李毅刚的意见时,李局长毫不犹豫地投了赞成票,当然,他给出的理由不是出于对自己官位、官声的考虑,而是站在全县教育事业的立场上,对整个事件的影响进行了一番深层次的剖析,并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对两个肇事学生的行为和悔过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谅解。

    最后,他总结道:“鉴于这两名学生还不满16周岁,没有达到负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我的看法是,可否免除刑事起诉,改以一定的劳动教养,略施惩戒,以达到治病救人的宗旨?”

    听完李毅刚的意见,刘运升思忖半晌,缓缓点了点头,“难得公、检、法的同志也和咱们的意见一致,那就这么办吧,明天抽个时间,咱们一块和学礼同志见个面,再交换一下具体意见。”

    纠缠得岳、李两家人寝食难安的天大难题,就此一言而决。

    作为主抓全县教育事业的行政领导,这起令整个教育系统面上无光的突发事件也是刘运升和李毅刚的一大块心病,能够以这种皆大欢喜的方式解决,对于他们来说也算是一大幸事,至于那俩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青皮混混的下场,自然没有谁会放在心上。

    压在众人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接下来的谈话气氛就轻松了许多,闲聊了一会,刘运升将话题引到了一中目前实行的教学制度上来,让杨昆以一个在校学生的角度,谈一谈封闭式教学的利弊所在。

    杨昆连连摆手,笑道:“刘叔叔这话可是问错人了,全一中谁都有资格谈论这个问题,唯独我这个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家伙没有。”

    刘运升和李毅刚相视愕然,这个话题也就一笑置之。

    份内的工作谈完,还意外地解决掉困扰了自己好几天的大难题,李局长今日此行所获颇丰,认为杨昆或许还有事要跟刘副县长谈,便不再多待,主动起身告辞。

    刘运升和杨昆将他送到门口,握手作别。

    李毅刚和杨昆接触不多,以前也只当他是个单纯的生意人,不过是因缘巧合开了几家生意红火的饭店罢了,今日一见,才知道这个年轻人居然能够影响到司法系统内几位正副职领导的想法,连刘副县长都相当重视他的意见,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握着杨昆的手,好生客套了一番才上车离开。

第351章 :指点迷津() 
送走李毅刚,刘运升谈兴不减,让赵秀芹帮二人沏了新茶,拉着杨昆坐在客厅里谈话。

    刚一进门的时候,杨昆就注意到茶几上摆着一张半卷的易阳县行政区域分划图,露出来的部分正是环城路以东、易阳河以北的开发区一带,猜到刘副县长最近大概正在为招商引资的事头疼,只是平时烦杂政务太多,才将工作带回家里来考虑、研究。

    正如他所料,刘运升确实正为如何积极引进重点投资项目而大伤脑筋。

    接手招商工作两个多月以来,他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也多方征求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意见,却始终摸索不出一条行之有效地解决方案来。

    早在杨昆第一次登门拜访时,刘运升就打算听听他作为一个纯粹的生意人的意见和看法,只是被儿子一打岔,爷俩为了上学到底有什么用的问题争论了半天,却把杨昆晾到了一边,今天难得大家兴致都不错,便旧事重提,指着地图问他:“能看出这里是什么位置吧?”

    杨昆笑了,说:“我的第一家火锅店就开在附近,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刘运升也自嘲地笑了笑,“和你店里的生意相比,开发区里的情况就显得有些惨不忍睹了,三通一平搞了好几年,相关的招商工作也一直在做,结果你大概也看到了,老百姓庄稼照种,牲口照放,管委会一帮大老爷们守着空荡荡的衙门口喝西北风,光领空饷没活干,上面管事的领导看见了,也觉得脸上无光。”

    杨昆人微言轻,对于县里的领导层贪功冒进的做法也没资格指手划脚,只是就事论事地说道:“万事开头难,国内经济形势正在逐年好转,何况现在换了刘叔叔主事,凭借您的过人能力和施政思路,相信过不了多久,这种不利局面便会得到扭转,一步一个台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刘运升摇头苦笑道:“你也别往叔叔脸上贴金了,个人吃几碗干饭个人清楚,我虽然比你痴长几岁,论能力和眼光却差得太远,搞经济更是门外汉,今天特意留你下来,就是想听听你这位商业奇才有什么高见。”

    杨昆连连摆手,谦逊道:“刘叔叔谬赞了,我一个小生意人,何德何能,敢当得起奇才这个称号,况且我搞的是餐饮和服务业,跟工业制造基本不沾边,怕是给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刘运升摆手示意他喝茶,说:“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杨昆啜了口清茶,趁机整理了一下思路,斟酌着说道:“倒是有个不成熟的看法,只是说出来有些伤人,还请刘叔叔不要怪罪在我个人看来,此前县里的招商工作有些过分盲目急进,实质上根本没找对路。”

    他前面口口声声强调说给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话一出口却是如此的“危言耸听”,刘运升不由得悚然一惊,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聚精会神地听他下面还有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出来。

    一句话就提起了刘副县长的兴趣,杨昆心下稍觉得意,脸上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用手指着茶几上的地图说道:“说到招商引资,一般人的观念中都存在一个思维误区,认为只有那些高技术含量、精密制造或尖端科技企业甚至外资才够资格作为引进对象,但我认为,不一定只有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本地道士照样会做法。”

    刘运升就觉得眼前一亮,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