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184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184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运升就觉得眼前一亮,似乎有道灵光在脑中一闪即逝,沉下心去仔细回想时,一时间却捕捉不到较为清晰的概念,沉吟片刻,问道:“你的意思是……”

    “先说外来的和尚。”杨昆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伸手在地图上方划了个圈,反问道:“易阳县的整体情况,刘叔叔比我了解得要深刻、全面得多,那么在您看来,咱们县有什么能吸引外商、港商或是外地投资商的特长和优势?”

    “优势嘛,易阳地处四省交界处,交通发达算是一条,另外就是政策上的优惠,包括低廉的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生产企业税收减免政策以及……”

    这些天埋头研究招商工作,相关的条令和政策就早背得烂熟于胸,刘运升想也不想便顺口说了出来,照本宣科地说了几条,自己先哑然失笑起来,全国各地都在大搞招商引资,类似的优惠政策,大家都有,甚至比易阳做得更彻底、更到位。

    杨昆的问题,也正是令刘运升头疼的根源所在,没有沿海地区的地域优势,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没有成熟的消费市场,易阳县凭什么在周边省份、市县的围追堵截中脱颖而出,吸引大量优质企业入驻?

    看到他略显尴尬的表情,杨昆理解地笑了笑,说:“据我的不完全了解,咱们县现行的投资政策已经相当优厚,如果这样还吸引不来外地投资的话,县里想要完成招商任务,按照传统思路,恐怕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继续提高政策优惠幅度,要么降低招商门槛。”

    “这样做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再次提高优惠幅度,原本就比大白菜贵不了多少的地价、税收就相当于白送,从长远来看,与涸泽而渔、饮鸩止渴无异,对于易阳县经济的健康发展多有不利,而降低招商门槛,引进那些良莠不齐甚至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目标的生产企业,对易阳的整体环境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知道刘运升肯定也预见到了类似的情况,是以杨昆并没有过分强调这些弊端,而话风一转,问道:“同样的优惠政策,为什么只把目光局限于外地人身上呢,难道咱们易阳本地就缺乏值得大力扶持的企业,缺乏可以发展为县域经济支柱的产业?”

    刘运升的眼睛渐渐的眯了起来,看着杨昆问道:“你的意思是……”

    杨昆用左手按住地图一角,右手一拂,将整张地图展开,用食指指着环城路和易阳河的交叉处,沿河岸以北,向东划了条线,按地图比例估算,长度约在十华里左右。

    刘运升浓眉一挑,脱口问道:“标准件?”

第352章 :产业优势() 
杨昆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的小白牙,“没错,就是标准件。”

    他右手所指的区域,正是西起名阳村、东至朱庄村的“十里长廊”,也是日后全国最大的标准件产销基地的核心区域所在。

    昆哥看似随意地划出的一条虚线,代表的却是今后日渐兴隆的产业链条:数以万计的生产厂家和销售门店,行销全国的商品流通网络,产销量占据全国标准件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直接从业人员占到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涉及全县将近一半乡、镇、村、街以及居民间接从中获益,年利税总额占全县经济总收入的20%以上……

    在杨昆看业,发展潜力如此巨大的朝阳产业,难道还不值得当政者们大力提倡、扶持么?

    刘运升看待问题的眼光和角度要比杨昆高得多,一介平头百姓能想到的出路,他自然也能想到,甚至比他想得还要细致、周全。

    早在临危受命之初,刘副县长就考虑过本县的标准件产业,也曾不止一次地轻车简从,到名阳村、朱庄村一带实地考察,只是目光所及之处,狭小的门脸、破败的厂房、残缺不全的生产设备、大字不识的业主……一点现代化企业的影子都看不到,不免令他大失所望。

    当然,刘运升也并未因此而彻底失去信心,而是授意县工商联挑头,召集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主探讨标准件行业如何正规化、产业化发展等话题,鼓励大家到开发区内投资建厂,无奈这些业主们早习惯了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同时单体实力有限,资金不足,对开发区内的工业用地未免兴趣缺缺。

    多次尝试、努力尽皆一无所获后,刘运升对于扶持该行业的信心和热情才渐渐冷却,此时听杨昆旧话重提,不免有些啼笑皆非。

    听他说完前因后果,杨昆不禁哑然失笑。

    不可否认,论眼光、论能力、论大局观,刘副县长比自己高明得不是一点半点,他唯一比不上自己的地方,就在于对未来形势的先知先觉。

    所以,对于杨昆来说,刘副县长的种种顾虑都不是问题。

    眼下唯一需要克服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不透露自己重生者身份的基础上去说服对方。

    沉默了片刻,理顺思路之后,杨昆顺着刘运升的话头说道:“不可否认,目前易阳的标准件行业还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考虑到名阳村一带的个体标准件加工企业也不过才经历了不过十来年的发展历程,以80年代的生产技术和政策限制,能有今天的规模,已经殊为不易了。”

    “从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看,每一个新兴产业从萌芽状态到蓬勃发展,都要经历几个阶段。”他竖起一根手指,继续说道:“上一个十年,是易阳县标准件产业从无到有的第一个阶段。”

    停顿了片刻,杨昆又竖起第二根手指,“自1990年起,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本地的标准件产业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快速发展期,生产工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开始由上个阶段的烘炉加热、手工锻造,转向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开始向标准化、规模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转变,相关的生产加工企业、经销门店和从业人员也在迅速增加,整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随着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将迫使其中一批生产经营状况较好,实力较强的企业进行投资扩建,更新先进设备,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正因如此,这些目光长远、有长期发展目标和追求的企业,也迫切需要一个更优厚的发展环境。”

    “企业有需求、有野心,政府有资源、有条件,只要稍加沟通、引导、扶持,本县的标准件产业必将进入一个井喷式的蓬勃发展周期。”杨昆竖起第三根手指以强调他的语气,“我相信,只要政策到位、机制健全、发展有序,最迟到本世纪末,该产业就有望进入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市场成熟期,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据龙头地位也是指日可待!”

    “所以我认为……”杨昆摊开双手,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刘运升,问:“与其将金贵的地皮拿白菜价卖给外地企业,倒不如将相同的精力和政策提供给本地的标准件生产加工企业,大力扶持一批龙头、骨干、行业标兵出来,给同行业者带来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从而带动整个标准件产业及至全县的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

    看着杨昆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刘运升承认,自己有点被他勾勒出的宏观远景所打动,不过他生性务实,不会因为对方随手画出的饼而忽视挡在面前的墙,他端起茶杯,啜了一口已经微凉的茶汤,问道:“既然你认为标准件行业发展前景良好,那么,我想听听具体的理由。”

    “易阳县标准件产业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杨昆早已料到他会有此质疑,一口气列了几条理由出来:

    “一、本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二、本地标准件生产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群体规模庞大,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

    三、本县的标准件企业具有专业化、价格低、品种全等特点,与外地企业、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的竟争优势;

    四、市场优势明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名阳村至朱庄村一带的十里长街已经发展为目前北方最具规模的标准件市场,每天都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外地客商前来洽谈业务,易阳标准件市场的大名早已传遍大江南北;

    五、具有遍布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和灵活多变的生产机制,截至目前为止,已有数以万计的销售大军远赴全国各个市、县、乡、镇,他们不仅能把产品销售出去,而且能及时地反馈市场供求信息,引导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六、从大形势看,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努力、多方谈判,争取早日加入wto,这将给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非常有利的发展条件,为标准件生产企业出口创汇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七、随着时代发展,台湾、沪宁、江浙一带进行产业化调整,其标准件产业将日益萎缩,南资北上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就将为我县标准件行业招商引资带来新的机遇。”

第353章 :鸠占鹊巢() 
一口气数了七、八条产业优势,杨昆才缓了口气,问刘运升:“刘叔叔,您觉得这些理由够不够充分?”

    听他的口气,假如自己说不的话,恐怕他还会再罗列一大堆条件出来,刘运升好笑地摆摆手,“够是够了,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刚才我也说过,目前全县规模最大的标准件厂商,其销售额和净利润还比不上你其中一家火锅店,就算把政策和地皮都给他们,恐怕他们也没这个胃口能吞得下去。”

    杨昆摇头道:“按照目前开发区的规划,单块地皮动辄几十、上百亩,一般的小业主肯定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也没钱、没兴趣建那么大的厂房,为什么不化整为零呢?”

    “化整为零?”刘运升顿时恍然,“对啊,以前怎么没想到这点?”

    也不能怪他头脑僵化,实在是受工作环境所限,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杨昆这样的商人不同而已。

    接下来,二人开始就具体的操作手法进行磋商、研究。

    概括地说,就是改变过去求大,求强的想法,在银行贷款、税收、工商管理费用和手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扶持优质企业率先成长,带动其它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产生规模效益。

    这些其实也是今后十余年里易阳各届县领导的主要施政思路,杨昆所做的,不过是提前两年把它提到桌面上了而已。

    兹事体大,虽然刘运升现在主管招商工作,大主意也不是他能一言而决的,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还要经过两位大老板的首肯甚至要拿到常委会上讨论,不过至少让他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话越说越清,理越辩越明,一番深谈之后,刘运升只觉眼前越来越亮,颇有拨得云开见日出的感觉,浑身上下也为之神清气爽。

    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圈,他笑着问杨昆:“看你对这个行业研究得这么透彻,莫不是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杨昆笑着点头,说:“不瞒您说,我开饭店、搞批发、卖电器、摩托车,不过是在积累原始资本罢了,真正的长远目标、核心产业,还是要着眼于标准件这一支柱行业。”

    刘运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问:“有没有具体的目标?”

    杨昆缓缓摇头,说:“标准件涉及的面太广,栓、母、卡、钉……上百个品种,数千种规格,单做一种,规模太小,涉猎得再广,也无法面面俱到,而且这个行业属于慢热型,需要花费不小的气力培养客户和市场,一年半载的很难见效益。”

    顿了一下,他继续补充道:“我这人性子急,喜欢挣快钱,所以并不打算从标准件本身入手,而是准备在其上、下游及服务性产业上做做文章,例如钢材贸易、物流中介、广告推广这一类的。”

    刘运升赞许地点点头,用手指指他,笑道:“以前还以为你不过是运气好,今天才知道你所谋者大,年轻人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不简单,有什么需要叔叔帮忙的,尽管开口。”

    杨昆费了一晚上的口舌,连指点迷津带出谋划策,为的就是他这句承诺,也不好表现得受宠若惊,只是淡淡一笑,“眼下也只是空想,具体的发展计划,差不多要等到明年后半年才开始布局。”

    刘运升见时间不早了,便没再多问,吩咐赵秀芹帮他们煮挂面当夜宵。

    杨昆心里有事,婉言谢绝了对方的好意,告辞离开。

    刘运升一直将他送到车门前。

    发动车子,拐上大路之后,杨昆没回中医院,直奔傅青梅租住的小区。

    从今天下午开始,已经有部分轻伤学生先生办了出院,或返校上课,或回家静养,杨昆也不好意思再赖在高干病房不走,准备明天上午就办理出院手续。

    这样一来便少了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