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264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264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色当前,什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统统去他大爷的!

    上楼之后,杨昆多了个心眼,怕陈静也在,就没有直接掏钥匙开门。

    听见门铃响,傅青梅过来给他开了门,“先去沙发上坐会,饭一会就好,饿的话茶几上有点心。”

    杨昆朝她身上瞅瞅,没穿外套,只系着条围裙,黑色紧身绒衣被丰腴的上身曲线撑得峰峦起伏,顺手拉上房门,探头在她唇上啄了一口,一边朝客厅、卫生间、厨房里探头探脑,一边笑嘻嘻地问:“几点到家的?”

    “中午就回来了,开了几个小时车,累得够呛,就先睡了一觉。”傅青梅撩了他一眼,“贼眼珠子瞎瞅什么呢,怕我背着你偷人还是怎么着?”

    杨昆倒不怕她背着自己偷人,就怕她硬往自己怀里塞人,跟着走进充作厨房的阳台,从身后揽住她弹软的腰肢,探头朝灶台上瞅了一眼,“哟,煎牛扒呢?”

    “在京城吃了几次,觉得味道还不错,就自己买了食谱和材料学着做……”傅青梅拍开他在自己胸前乱摸的爪子,嗔道:“瞎掏摸什么呢?”

    杨昆叼住她的耳垂,用舌尖温柔地撩拨着,一边上下其手,一边口齿不清地答道:“十来天没见,看你胖了还是瘦了。”

    傅青梅被他撩得情动,身子微微挣扭着,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腻声答道:“天天吃好的,喝好的,胖了好几斤呢……”

    “小腰还是这么细,小肚子还是这么平,也没见你胖到哪去。”听着她低语轻诉间透出的媚意,杨昆心头火起,伸手关掉灶火,一把将她打横抱了起来,小碎步走进卧室,“不行,我得好好替你检查检查,看这些肉都长到什么地方了。”

    晚饭之后,傅青梅收拾了碗碟,去卧室床头柜里拿了本存折出来,放到杨昆面前,“给你。”

    杨昆不解地看着她问:“什么?”

    傅青梅说:“车钱。”

    杨昆放下酒杯,拿过存折,翻开瞅了一眼,开玩笑道:“14万……还差一多半呢!”

    傅青梅撇撇嘴,“手头就这么多了,你先拿着,剩下的从我分红里慢慢扣。”

    杨昆伸手把她揽到怀里,轻轻吻着她的脸颊,说:“不是说好了车债肉偿的么?”

    她用手指勾起他的下巴,不怀好意地问:“那……做一次得算你多少钱才合适呢,嗯?”

    察觉到她语气中隐含的威胁,杨昆很理智地避开了这个话题,“那个,最近用钱的地方不太多,我的建议呢,你不妨拿这笔钱去做个投资,赚了算咱俩的,赔了嘛……也算咱俩的。”

    “投资?”傅青梅微微一怔,“投什么资?”

    杨昆说:“记得听你说过,以前买过股票?”

    从粤省回来那天,在徐丽娅的办公室等她回来时,他无意间从她办公桌上的一份财经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据可靠消息称,2月日下午,上交所国债期货市场出现异常交易现象,原因不明……”

    杨昆脑子里一下子跳出来个名词:“327国债”。

    前世的他过惯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花销没有节制,手头没有余钱,对股票证券什么一向兴趣不大,对于在国内证券市场上昙花一现的国债期货交易,更是陌生得很,之所以知道327国债,还是从黑老大刘汉被查的相关新闻中看到相关信息之后,一时兴起才去网上搜索了一番。

    对于327国债事件的起因,杨昆不感兴趣,他连股票涨跌停的概念都不懂,自然也看不明白什么固定利率、期货保证金、保值补贴之类的专有名词,令他感兴趣的,是那些通过此次事件完成原始积累的土豪们的名字,以及他们后来的下场。

    魏东,在327事件中赚了2个亿,传说中九芝堂、千金药业等药企的幕后操盘手,在股市上叱咤风云十余载,却于08年坠楼身亡,死因成迷;

    周正毅,堂堂沪上首富,最受香港媒体娱乐版欢迎的内陆富商,07年因虚开增值税票、挪用资金及行贿入狱;

    隐性富豪袁氏兄弟,因炒作期货和刘汉反目成仇,意欲买凶杀人未遂,却被凶手反过来勒索、要胁,不得已杀之灭口,花了将近500个亿也没能保得周全,四兄弟三死一缓,幕后是谁在推动、动作,可想而知;

    至于被大家视为“已经大得不可能再倒了”的刘汉……大家都知道了。

    通过权力寻租得来的巨大利益,必然会被更大的权力和法律所剥夺。

    权在、钱聚,权去、钱散,恋栈不去,必养虎为患。

    杨昆重生以来致力于发展实业,从来不碰股市,除了扬长避短的原因之外,也是考虑到了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风云人物的前车之鉴。

    唏嘘之余,他联想到了即将出台的对327国债事件的处置措施,以及今后国内长达12年之久的期货市场空白,以及国家下令关闭期货市场后,海量资金涌入股市,给持续低迷的股市带来的“千骑卷平岗,万股齐冲天”的井喷现象。

    大赌伤身,小赌怡情,杨昆自己不玩股票,却想劝傅青梅把她手里这十几万投进去,跟风蹭点红利,权当贴补家用。

第515章 :纸上谈兵() 
听到他劝自己买股票,傅青梅觉得奇怪,“怎么想起玩股票了,钱多烧得?”

    以92年后半年一直持续至今的大熊市来看,她这话绝对不是调侃。

    杨昆双手一摊,“我手头就那点闲钱,帮你买辆车,在粤东又撒出去小30万,这会兜里比脸还干净,想玩也没本儿。”

    傅青梅就捏着他的脸蛋子,眯着凤眼问:“股市水深,这两年也不知多少人在里面呛得半死不活的,你自己怕死不玩,却劝我进去趟水,就不怕我把这点老底赔个精光?”

    杨昆斜着眼睛看她,问:“就这么不相信我的眼光?”

    傅青梅拍开他在自己胸前肆虐的大手,“做生意的眼光还马马虎虎,只是你什么时候对股票也有研究了?”

    杨昆耸耸肩膀,“我哪有闲功夫去研究这玩意,只是觉得物极必反,股票市场低迷了这么久,也该是触底反弹的时候了,国家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它一直这么疲软下去不是?”

    傅青梅就咬着嘴唇吃吃地笑,抬腿跨坐到他身上,伸手向下探去,“让我看看你是不是还疲软着呢……”

    她的菲亚特coupe买来快半个月了还没上牌,杨昆正好打算给时风销售处配车,问过虎子这两天实在没空,就去银行取了一笔现金,和她一起去市里买车兼上牌。

    熟门熟路地找到上次提车的那家车行,依然是没现货。

    一来是急用,二来考虑到名阳村的路况,杨昆见店里那辆样车除了内饰、织物座椅因为试坐的人太多的缘故稍微脏了点,车况倒是完好,就决定把这辆车提回去用。

    既然是样车,该争取的折扣和优惠自然是不能少的。

    斤斤计较地跟老板砍了半天价,把老板气得都快跳起来了,“我说哥们,你这是买车还是挑毛病来了,好歹也是四个轱辘呢,我总不能当三马子车卖给你吧,再说你这又是奥迪又是跑车的,还在乎这千儿八百的?”

    杨昆笑嘻嘻地说:“省了就是赚了。”

    到市车管所找到那位领导,跑完手续,杨昆挑了俩车牌,“16888”、“15888”,连买车、缴附加费带选号,带来的25万元现金已经所剩无几了。

    就近找地方请那位领导吃过午饭,杨昆陪着傅青梅到市证券交易所开了户,在具体要买哪支股票时却犯了难。

    就近期的股市而言,给他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因为关闭国债期货引发的1995年5月18日的井喷牛市,一件为1996年初开始的绩优股长期牛市。

    但说到投资目标的选择杨昆自己没玩过股票,虽然了解未来的股市大势,对于单支股票的涨落却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

    很多人认为,知道市场大势就能稳赚不赔,但具体到实际操作,这点先知先觉也只能用来买股指期货,购买单支股票依然存在风险股指大涨、个股却因某件丑闻而大跌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至于波动更加剧烈、风险与收益更高的期货市场,再过几个月就关门大吉了,对于目前发展得顺风顺水的杨昆来说,除非被迫到穷途末路的地步,想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殊死一搏,否则根本不予考虑。

    自92年中激流勇退之后,傅青梅也有两年多没碰股票了,胡乱指了几支股票问杨昆的意见时,却是瞠目结舌地答不上来,催得急了,就是东拉西扯地胡侃一通,知道这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靠不住,便依着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把十几万元分别买了川长虹和深发展。

    作为“老八股”之一,深发展的鼎鼎大名,杨昆是再熟知不过的,看到川长虹,他的脑子里又条件反射般地跳出个名词:“长虹配股。”

    之所以会有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实在是因为这件事发生的日期太过特殊,95年8月15日,和5。18的股市井喷时间正好相反。

    反复琢磨,杨昆觉得她这点钱投到股市里所能溅起的水花应该还不至于影响到大势走向,便很理智地没有跳出来充事前诸葛亮,而是暗自叮嘱自己,回去就把这俩日期记到小本本上,到时好给她提个醒,以免乐极生悲。

    陪着傅女王在市里逛了半天商场,回到家时,还没来得及进门,杨晓丽告诉杨昆,他大舅刘家富不到中午就来了,一直在楼上坐到现在,没说什么事,也没让刘素芬给他打传呼。

    杨昆点点头,叫她给虎子打电话,通知他过来把车开走,自己上楼和大舅见面。

    刘家富是给刘彦波说情来了。

    被杨昆一脚踹到农用车销售处,刘彦波当时也没多想,反而有点沾沾自喜,觉得挂了个副经理的头衔,大小也算是个领导了,多少应该能当点家,总比跟着杨建军当司机,大事小情都要请示来得自由。

    哪知这一半天待下来,压根不是他想的那么回事。

    虎子手底下这帮半大小子都没上过什么学,在街面上混大的,言行举止粗俗的很,连虎子这个正牌经理也是大老粗一个,虽然知道刘彦波是杨昆表哥,可谁也没拿他当根葱,高兴了叫他声“刘经理”,忙得着急上火时可不管他是谁,呼来喝去还不算,杂七杂八的琐碎活都往他身上推。

    刘彦波的情商和社会经验是欠缺了些,人却不傻,很快就琢磨过味来,哦,合着这是拿我当小跑儿使唤呢!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两相一对比,在这边被虎子支得跟三孙子似的,还得跟买车的客户陪笑脸,虽然奖金订得比原来高了些,却哪有开着奔驰混吃混喝来得痛快?

    这么一比较,刘彦波在这就待不下去了,正打算找杨建军好好说说,看能不能再把自己调回来给他开车,却听说他扭脸又找了个司机,还是个外住户。

    刘彦波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好歹也算是自家亲戚,怎么在这叔侄俩眼里,自己还没个外人受重视呢?

    人性自私,这人的想法一钻进牛角尖,就很难看到自身能力和性格上的缺陷,琢磨来琢磨去,刘彦波就觉得委屈得不行,回到家就跟他老子商量:“名阳村那边条件太差,连饭都吃不好,你去跟我小姑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把我调回来,哪怕是到批发店里看个柜台也行啊?”

第516章 :产品研发() 
刘素芬是那种知足常乐的性子,除了副食批发外,对儿子名下的其它产业不太操心,也不怎么过问。

    听二哥说起,她才知道杨昆给刘彦波换了个差事。

    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不过她知道自己这个宝贝儿子做事一向有他的主意,在没问清原委之前,没有轻率答应二哥的要求,而是决定等杨昆回来再说。

    上楼之前,杨昆就大致猜到大舅是为什么来的了。

    打过招呼,他没有主动提及表哥的事,而是先问起大舅家的近况。

    在刘素芬的支持下,刘全富哥俩在村头合开了一家杂货店,虽然三柳庄加起来也没多少住户,不过有了成本价赊销的货源保障,小生意做得也算红火。

    或许是隔了一辈的原因,又或许出于对财富的敬畏,刘全富跟亲外甥说话时居然有些拘谨,叙了好一阵家长里短,才把话题拐到刘彦波的身上。

    身为晚辈,杨昆也不好当着大舅的面指摘表哥的不是,正待婉转地解释一番时,收到了粤东打来的传呼。

    看号码有些陌生,一时分不清是老林还是胡志高找他,担心对方久等,杨昆就跟大舅告了个罪,去自己的卧室回电话。

    接电话的是胡志高。

    他和陈胜在香港待了两天,分别拜访了德仪集团的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