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271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271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庆华皱了下眉头,“我把手底下的二十多号人全撒了出去,在周边明查暗访了好几天,这一带捞偏门的都查遍了,一无所获。”

    杨昆微微一笑,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冯庆华瞪了他一眼,“你小子也别在这打击人,我也不指望你能把这案子给破了,能提供点有价值的想法和思路就算你一大功,该争取的,我帮你跟线材厂的头头们争取,还有,省厅的专家和领导都在,说话注意点。”

    杨昆耸耸肩膀,“悉听尊便。”

    小声交谈了一会,见两位专家忙完了手头的活,抬头四下寻找,冯庆华挤回人群中间,低声询问了一句,两个人为难地摇了摇头。

    冯庆华考虑了一会,和那位领导模样的中年人耳语了几句,中年人点点头,吩咐现场围观的车间工人和保安各回工作岗位,只留他自已、两位专家和几名刑警到仓库里现场探讨案情。

    杨昆不动声色地跟着进门,走到原来存放硬质合金辊环、进口轴承等贵重备件的a区,站到冯庆华身后,仔细听大家谈论。

    两位专家中年长的那位翻看着手里的记事簿,为难地说:“案发时间过久,现场破坏严重,脚印、指纹、毛发之类有价值的线索不多,这里又没装安保监控,目前只能确定门锁是被人用外力强行破坏的,对于锁定嫌疑人能提供的参考意义不大,就看老赵他们那边有没有什么收获了……”

第529章 :大海捞针() 
一干刑侦专业人士就案情相互交换意见,讨论了一会,另外两位省城来的专家组成员也加入进来,议来议去,都觉得这案子有些棘手。

    没有线索,没有监控录像,没有目击者,无法确定是内部人员还是外来人员作案,亦或者是内外勾结,再加上二线材属于成品轧制车间,每天进出车间的人员数量多,成分复杂,除了车间自有的近千名工人外,还包括集团公司负责调配、发货的调度人员,经销商及帮其拉货的大车司机,各种备品备件的供应商……林林总总数千人,谁也脱不了嫌疑。

    省厅派来的四人专家小组的临时组长姓赵,是省厅刑事罪案调查处的副处长,综合了几位同僚的看法之后,向冯庆华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将现场采集到的毛发、指纹等样本带回省厅进行分析比对,不过考虑到庞大的人员基数,这方面的工作量相当大,短期内不会出结果,最终能否有收获也不敢保证;

    二是集中精干力量对有可能涉案的人员和案发期间进出厂区的车辆进行大规模排查、走访,由于牵涉面太广,这个工作量也不小,必要的时候,可以请省厅增派人手支援;

    三是从失窃财物的去向以及案犯可能的销赃渠道入手,逆向调查、推理。

    四是……

    冯庆华早已经就类似的摸排工作进行了相关布置,听这位赵处长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概括起来其实不过四个字,“大海捞针”,无非也都是些传统的侦破手段,没什么建设性可言。

    慎重地考虑了一会,他点点头,“感谢赵处长和各位专家的指导意见,咱们基层单位人力、设备有限,还得请各位省厅领导大力支持啊,另外,咱们是不是就这些情况向专案组的领导们汇报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

    杨昆在旁边听得真切,忍不住就想发笑,别看老冯面相憨厚,这太极推手玩得当真是炉火纯青。

    在场的都是老江湖、老社会,他能看出来的,别人自然也能看出来,省厅的几位来人只负责技术支持、侦破指导,案件能否顺利破获,和他们自身干系不大,对于老冯变相地推诿责任的说法不会有什么意见,那位肖厂长可就有点沉不住气了。

    邺钢实行产销分离,线材厂只管生产,不负责销售,作为二线材的生产厂长,肖厂长就是这里实质上的一把手,价值200多万的核心备件失窃,除了库管、保卫等工作人员之外,就以他要担的领导和监管责任最为重大,而且这批辊环能否顺利追回,还关系到检修结束后的投产问题,甚至能间接影响到他的职务和前途。

    涉及到切身利益,肖厂长对于案情侦破的渴望远比任何人来得热切。

    在他看来,这世界上就没有破不了案子,或早或晚,全在于办案人员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同罢了,冯副支队这么说,除了兴灾乐祸之外,也有故意夸大破案难度的嫌疑。

    说到兴灾乐祸,邺钢家大业大,效益好、员工收入高,自有的生活、服务设施相当完善,有句笑话形容得相当贴切,“作为邺钢人,生老病死基本上不用出大门”,因为有求于外单位、系统的事务不多,邺钢上下一向盛气凌人、我行我素惯了,偶尔遇到这种超出自身能力体系范围的突发事件,人家表面帮忙、暗中笑话也就不足为奇。

    就拿眼前这桩特大盗窃案来说,案情报到市公安局和市政府之后,有关领导相当重视,市委、市政府两位大老板亲自批示,迅速成立了以市局一把手挂衔、主管刑侦副局长带队的专案组,称得上是雷厉风行。

    可结果呢,除报案当天,专案组的几位正副组长过来看了看现场,说了几句鼓舞士气的场面话之外,这么多天过去,肖厂长压根没能再见到他们一面。

    所以,对于所谓的专案组,肖厂长基本上不抱什么信心案子破了,是领导指挥有方,破不了,是下属办事不力,这就是专案组存在的唯一用途,在他看来,能否破案的真正关键,还在负责具体侦办任务的冯副支队和他手下的这帮一线干警们身上。

    通过这几天的接触,肖厂长对冯副支队的性格和脾气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他的办事风格比较务实,之所以怀疑他在有意夸大破案难度,肖厂长有他自己的想法和依据。

    警察也是人,也要吃喝拉撒,办案也需要经费,人家来帮你们破案,这办案经费自然要你们来出,至于出多少、怎么个出法,人家警察同志总不好意思明码标价,将案情说得越夸张,破案的难度越高,你们掏起钱来也就越利索不是?

    虽然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不过肖厂长能在偌大的邺钢集团混到中层干部的职务,手底下又管着上千号工人,智商和情商自然是出类拔萃的,知道有求于人就不能吝啬花费,事实上,他也不在乎这点办案经费,只要能将冯副支队等人的办案积极性调动起来,甭管多少钱,只要对方敢要求,他就敢向总公司申请。

    只是眼下当着几位省厅来人的面,肖厂长却不好明着请冯副支队谈条件、提要求,看时间已近中午,就安排大家到邺钢内部招待所吃工作餐,在分配车辆的时候,他请几位省厅来人坐了自己的桑塔纳,自己钻进了冯庆华的切诺基。

    刚才讨论案情的时候,杨昆始终一言不发地站在老冯身后,老冯不主动介绍,肖厂长便下意识地把他当作了冯副支队手下的刑警,此时心里有话,不知道他和老冯的关系远近如何,便侧过身子,看着杨昆问道:“冯支队手下的得力干将差不多都认识了,这位小伙子还是头一次见,怎么称呼?”

    “刚才人多,就没给肖厂长引荐。”冯庆华拍拍杨昆的肩膀,介绍道:“我一个小兄弟,小杨,生意人,在社会上有点门道,我让他过来帮忙参谋一下,看能不能以旁观者的角度提供点想法。”

第530章 :排忧解难() 
这位肖厂长也是个人精,听冯庆华说杨昆“在社会上有点门道”,便猜他多半是混偏门的,看其面相年轻,心里更有些不以为然,只是看在冯庆华的面子上不便怠慢,热情地探身到前座和他握手,“感谢感谢,小杨是吧,有心了,有心了!”

    察颜观色,杨昆知道这位肖厂长多半误会了自己的身份,也不点破,随口客套了两句,便即闭口不语。

    冯庆华手底下的干警都被他撒出去摸排暗访,车上就只有他们三个人,肖厂长说话时便不再拐弯抹角:“冯支队,有这么个事,一直忘了跟你提,我琢磨着吧,大伙也为这件案子忙活了好几天,车费、油钱什么的也花费了不少,你看这办案经费……是不是……”

    冯庆华打了个哈哈,“兄弟单位,再说咱们也是职责所在,经费什么的都好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把这案子给破了,尽可能地帮贵厂挽回损失,肖厂长以为呢?”

    暗骂了声“老狐狸,占便宜还不忘卖乖”,肖厂长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那是当然,那是当然,不过老话说得好,将士用命,深可嘉尚,总不能让大伙饿着肚子办差不是?所以呢,大概需要多少经费,冯支队不妨给个数目,我也好提前向上面打报告。”

    冯庆华瞅瞅杨昆,见他向自己挤了挤眼睛,一付成竹在胸的样子,虽然把不准他究竟哪来的这份自信,不过以他对杨昆的了解,知道他绝不是那种乱放空炮的人,便顺着肖厂长的语气答道:“当着明人不说暗话,办案经费这东西,没个固定杠杆,案子破得越快,花费越少,拖得越久,越是劳民伤财,肖厂长说是不是这个理?”

    肖厂长连连点头,“没错,就是这个理。”

    “说出来不怕肖厂长笑话,兄弟水平有限,这案子的确是把我难住了,绝对没有谎报军情、骗粮骗饷的打算……”冯庆华透过后视镜,看看肖厂长脸上掩饰不住的失望,语气一转:“不过呢,昨夜跟我这个忘年交一块喝酒的时候,无意间提起这件事,你猜他怎么说?”

    肖厂长的眼睛顿时为之一亮。

    俗话说蛇有蛇道,鼠有鼠窝,警察办不了的案子,不代表别人办不了!

    他向前倾了倾身子,看着杨昆的侧脸,略显紧张地问:“听冯支队这意思,小杨你有把握破了这案子?”

    杨昆回头看了他一眼,笑道:“把握不大,倒是有点想法。”

    “有想法就好,有想法就好!”肖厂长兴奋地搓着手掌,“具体是什么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等了几秒钟,见杨昆只是笑而不语,肖厂长顿时明白过来,“瞧我,真是急糊涂了,二位放心,我老肖是明白人,费用上该怎么算,小杨你尽管划个道!”

    他这话可不是胡吹大气。

    轧钢轧的是什么?

    钢材?错了,轧的是钱!

    以二线材目前的产能和钢材价格来计算,年产18万吨成品线材,价值将近6个亿。

    身为邺钢高线厂一把手,肖厂长手中的权限相当大,这一年仅经他的手批出去的备件款,就数以千万计,价值200多万的辊环听着吓人,充其量也就是高线车间不到一年的正常消耗而已。

    相对而言,几万、几十万的办案经费,哪怕是几百万的备件款,和月产上万吨成品线材的价值相比又算个毛?

    杨昆笑着摆摆手,刚要答话,就被冯庆华抢过了话头:“肖厂长,我这位小兄弟跟你是头一回见面,你可能对他还不太了解,这小子跟咱们这些苦哈哈可不一样,你别看他年纪小,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民营企业家,百万富翁,请他办事的代价可不低哦。”

    “哦?”肖厂长这才意识到自己有点小觑这个年轻人了,上下打量了几眼,见他只穿了一身市面上常见的李宁运动服,看起来和一般富裕人家的小孩无异,不过其眉宇间那种成功者特有的自信,却是一般的年轻人很难具备的。

    杨昆笑着摇摇头,“肖厂长别听老冯瞎扯,什么民营企业家、百万富翁的,做点小生意,混口饭吃罢了,不过我这人懒得管闲事倒是真的,这次要不是看他为难,也不会特意跑这么一趟。”

    “理解,理解!”肖厂长慨然点头,“冯支队的为人,我也是佩服得很,小杨你给他帮忙,就是帮咱们二线村、帮我老肖排忧解难,这么说吧,只要能追回那批辊环……不对不对,只要有心帮忙,就是我肖英杰的朋友!”

    话说到这个份上,对于杨昆的用意和诉求,肖英杰自觉大概也能猜个差不多,“咱们以前接触不多,二位对我这个人也不太了解,我老肖不是那种知恩不报的人,咱别的本事没有,在邺钢这一亩三分地上倒还有几分薄面,以后但凡有能用得着的地方,小杨你尽管吱声!”

    杨昆和冯庆华相视一笑,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有了肖厂长这句承诺,他此行的目的算是基本达成了。

    邺钢是重工业生产企业,其主业是生产和销售钢材,和那位主管附属产业的顾培民顾副总相比,这位肖厂长的级别虽然低了些,和销售公司的联系却要紧密得多,其主管的二线材所生产的俗称“盘圆”的热轧无肋普碳钢筋也正是生产标准件所需的原材料,和老冯的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