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272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272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老冯的面子相比,这,才是杨昆肯帮忙的主要原因。

    至于在老冯和省厅专家眼里无比棘手的案情,在杨昆这位“先知”的眼里,实在没什么复杂、神秘可言。

    不是说他比这些刑侦专业人士的办案能力更强,老冯等人办案靠的是经验和专业技能,他靠的……只是脑子里的记忆。

    当然,在绝对不能暴露自己重生者的身份即使暴露了也没人会信的前提下,要想让这些靠证据和逻辑推理吃饭的家伙们信服,杨昆就不能信口胡扯一些自己有特异功能之类的狗血理由,要是要尽量以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把整个案情脉络忠实地还原出来。

    这倒是个问题。

第531章 :缩小范围() 
不但是肖英杰,就连冯庆华都很好奇,杨昆对于破案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

    从他本人来说,这案子不是没有侦破的可能,只是需要时间。

    现实生活中,警察办案远不像电影、电视剧里演得那么简单,几个俊男靓女到罪案现场摆个造型,会议室里争论一番,破案方向就出来了这些情节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为的是尽可能地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收视率,还有些过于狗血的剧情,根本就是那些脑残编剧和导演拍脑袋空想出来的。

    以冯庆华多年办案的经验,稍微复杂一些的案情,往往都是在大量摸排的基础上,从海量的信息和线索中抽丝剥茧、顺藤摸瓜,有时甚至是靠运气,才能从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确定正确的破案方向,进而锁定疑犯。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一件案子拖上十天半个月乃至半年、一年也很常见。

    因此,当肖英杰等邺钢领导问他能否赶在检修结束前破案时,习惯于用事实说话的他并没有给出任何肯定的答复。

    案子破了,怎么说都是,大话放到前面,万一到时破不了,这人可就丢大了。

    虽然杨昆是他见过的最有“天赋”的年轻人,有那么一段时间,他甚至动过劝他考警校、当警察的念头,不过听他的口气,要破获这件重大盗窃案似乎不费吹灰之力,也难免会令他产生强烈的怀疑。

    以杨昆察颜观色的本事,不难看出他眼神中的不信任,不过当着肖厂长的面,他也没跟老冯开玩笑,直接按自己的思路说道:“我刚才在仓库转了一圈,发现里面值钱的东西着实不少,像精轧机专用的进口轴承、油膜轴承,其单位价值就比碳化钨辊环高得多,也要轻便得多,这帮人放着别的贵重物品不拿,摆明了就是冲着这批辊环来的。”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早在案发当初,冯庆华和肖英杰等人就得出了类似的论断,包括省厅来的几位专家在内,大伙对疑犯作案的动机分析也是建立在这个共识之上,杨昆能意识到这一点也不足为奇,冯庆华点点头,“继续。”

    杨昆说:“所以我认为,破获这起案子的关键,就在于搞清那伙蟊贼的目的,也就是你们常说的作案动机,这就需要站到贼的视角来考虑问题,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把自己当成那伙贼来设想一下,我为什么要偷这些辊环,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把它们神不知鬼不觉地弄出厂区呢?”

    换位思考、心理分析,是刑侦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冯庆华在划定排查范围、查找销脏渠道等方面的安排,也是以此为依据进行的,类似的问题,早在他脑子里转过不知多少遍,顺口答道:“还能为什么,为了钱呗。”

    “对啊,偷也好、抢也罢,都是一个钱字闹的。”杨昆点点头,“不过有个问题,我把这批辊环偷到手以后,怎么才能把它们换成钱呢?”

    冯庆华挑挑眉头,“这个问题我早就咨询过肖厂长,对工艺上的事我不懂,还是请肖厂长来解答吧。”

    肖英杰正听得入神,听他提到自己的名字,稍微考虑了一下,说:“这批辊环都是开好槽的,不过各架次的孔形都是固定的,在同类型的精轧机上都能使用,国内目前有十几条高线,采用的大都是摩根技术的精轧机,像这些刚上机不久,还没怎么磨损过的辊环应该不缺人要。”

    杨昆摆摆手,“不会的,国有钢厂对于备品备件的采购有着严格的审批手续,哪怕他们卖得再便宜,换成是肖厂长自己,敢收这种来路不明的辊环么?”

    肖英杰眼睛一亮,似乎从杨昆的话里捕捉到了什么,“你的意思是……”

    杨昆点点头,“刀具。”

    肖英杰一拍大腿,“对啊,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看冯庆华一头雾水的样子,杨昆笑着问他:“昨晚上跟你提过的,碳化钨除了用作高速精轧机的辊环外,还能做成硬质合金刀具、模具、顶锤,价格比辊环还要高得多。”

    冯庆华“噢~”了一声,“我想起来了,卖银!”

    杨昆打了个哈哈,“国内能做辊环的企业就那么三两家,做合金刀具的可就多了去了,受生产工艺和技术所限,小厂货的质量比不上株硬这些正牌企业,但他们也有自身的优势,那就是价格,为了压缩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原材料采购方面,自然是越便宜越好。”

    肖英杰恍然大悟地点点头,“我说隔三岔五地就有人找上门来,抢着收购咱们高线厂退下来的那些废弃辊环呢,敢情都是派了这个用场。”

    杨昆笑笑,说:“上门收购的大都是些二道贩子,他们从高线厂收到这些废辊环之后,转手卖给那些刀具厂,破碎之后,往里面添加些廉价的合金摊薄成本,摇身一变就成了刀具、模具,回过头来再卖给钢厂或标准件加工企业获利。”

    一番话拨开满天迷雾,冯庆华的思路顿时变得清晰起来,“照这么说,只要将那些收购废旧辊环的二道贩子,或是那些刀具厂的业务代表跟近期出入过厂区的人员名单进行交叉对比,就不难锁定嫌疑人的身份了!”

    肖英杰却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咱们邺钢有六大型材分厂,轧辊开坯、修磨还有机加工,都要用到合金刀具,靠着邺钢吃饭的厂家不在少数,光厂区周围就有十几家刀具门市,要从中找出嫌疑人的难度似乎也不低?”

    这话就问到老冯最擅长的领域了,“也没那么难,从现场勘察的情况来看,疑犯对备件库里的地形很熟悉,肯定事先踩过点,另外,摆放失窃辊环的货架距仓库门口有段距离,这批辊环总重超过400公斤,单凭个人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一次性盗走,这就需要用到运输车辆,综合这两点,就能将可疑目标圈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

    (最近家里有点事,更新时间不太稳定,大家见谅。)

第532章 :各取所需() 
等冯庆华理清了案情脉络之后,离破案也就为期不远了。

    杨昆却并不感到满意。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想要让这位肖厂长真心诚意地帮忙,就得让他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这件案子的破获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他顺着冯庆华的语气补充道:“其实还可以把目标范围再缩小一些,这其中有个细节问题,那就是做贼心虚,不管那帮家伙多么得财迷心窍、胆大妄为,也不管他们事先谋划得多么周密,临动手时也会下意识地感到心虚,会想方设法地撇清自己和案件的关系,所以……”

    冯庆华一脚踩死了刹车,切诺基“嘎~”地一声停在了路边,他错愕地看着杨昆,接口说道:“所以,只要把备件库近期的来访纪录和案发当天的厂门的登记表作一个简单的对比,找到其中曾经到过或者经常出入备件库、唯独在案发那天进过大门却没敢在备件库露面的家伙……”

    杨昆耸耸肩膀,“八成就是他了。”

    肖英杰难以置信地摊开手,“就这么简单?”

    冯庆华郑而重之地点头,“表面上看起来再复杂的案情,揭开谜底之后都会显得出乎意料地简单,唯一的难处在于如何揭开这个谜底,臭小子,你不当警察实在是太可惜了。”

    杨昆毫无诚意地呵呵了一声,“承蒙夸奖。”

    见老冯一打方向盘就要掉头往回开,杨昆奇怪地问他:“干嘛去?”

    冯庆华说:“破案去啊。”

    杨昆朝不远处的邺钢第二招待所抬抬下巴,几位省厅来人正依次下车,“就这么把人家全晾在这?”

    冯庆华撇撇嘴,“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仗着自个是省厅出来的,一个个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正想找机会好好臊臊他们呢。”

    虽然知道他这话开玩笑的成分居多,杨昆还是善意地提醒道:“二位别怪我乱泼冷水啊,案发这么久,连人带车带那批辊环应该早就离开邺河市了,甚至很可能已经顺利地脱手了,接下来的任务可还需要人家配合、协调呢。”

    虽然急于追回那批失窃的备件,不过作为今天的东道主,肖英杰也不好意思连饭都不管,况且杨昆说得有道理,事已至此,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便顺水推舟地劝道:“小杨说的没错,案情已经有了眉目,就不差这十几二十分钟,先吃饭,吃饱了好干活嘛。”

    冯庆华刚上副支队长不久,跟外单位特别是上级机关的同僚协同办案的次数不多,一时间没想到这些细节,听杨昆稍一提醒,顿时反应过来,哈哈一笑,“我也是急得晕了头,好吧,先吃饭!”

    名义上说是工作餐,不过国人办事一向讲究场面,到了肖英杰这个级别,在内部餐厅招待客人只要签个字就行,兼且考虑到今天的主客是省厅来人,这顿午饭搞得相当丰盛,除了没上酒之外,该有的山珍海味一样都不少。

    席间的话题依然围绕着案情展开,冯庆华知道杨昆不喜欢出风头,就把刚才的对话适当修饰了一下,厚着脸皮将他的办案思路揽到了自己头上。

    对于他的想法,几位专家交口称赞。

    严格地说,这个思路也没脱出上午议定的办案大方向,唯一欠缺的,不过是大家对辊环的材质、用途不够了解而已。

    案情有了眉目,大伙就都没什么心情吃喝,草草填饱肚皮,驱车回到厂区,拿了二线材备件库近三个月之内的台账,到集团公司保卫处,和在该单位留存的门卫登记记录进行筛查、比对。

    邺钢占地甚广,仅生产区的面积就达上万亩地,除东邻的铁路线外,北、西、南各个方向共开有11座可供大型货运车辆进出的厂门,仅案发之日一天的出入登记表摞起来就有半尺多高,这个时代的电脑办公条件也不成熟,即使冯副支队一声令下,将手下的干警全部召集回来帮忙,也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才锁定疑犯位于邻市的一家民营硬质合金刀具生产厂设在邺钢厂区的办事处人员。

    邺钢在各个厂门、磅房处都装有监控录像,虽然受技术条件所限最多只能保持48小时,不过在案发当日,保卫科的主管就下令将各处门禁的录像带全部封存了起来,调取了相关的录像资料之后,冯副支队将从中截取到的三名疑犯的相片以及涉案车牌号码分发到刑侦、民警、交警等各部门,并亲自带队,前往疑犯租住的门店实施抓捕。

    杨昆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一干人扑到地头,反复搜查、寻访,才知道人家早在前天就退房走人了。

    这一下欲盖弥彰,疑犯的身份已经相当于板上钉钉了,事不宜迟,冯庆华立刻将情况上报专案组,请市局领导出面和邻市的兄弟单位沟通,同时请几位省厅专家向有关领导汇报,由省厅亲自派员督促案情的进展。

    接下来的几天里,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了回来:涉案车辆被邻市交警部门以违章的名义查扣,然后通过司机将剩下的两名同案犯一并抓捕归案,最后顺藤摸瓜,查封了4家收购赃物的刀具加工厂,并起获180余片尚未来得及被“毁尸灭迹”的辊环。

    在整个案件的侦破过程中,省厅那几位专家所提供的助力其实可有可无,但在最后的案情侦破报告会上,冯庆华也丝毫不吝赞誉之词,除了强调专家组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侦破指导工作的作用外,还特意请市局领导出来,向省厅发函致谢。

    花花轿子人抬人,大家皆大欢喜,各取所需,才是处世之道。

    当然,这里面已经没有杨昆什么事了,他要做的,就是等肖英杰兑现他的承诺。

    肖厂长倒是个信人,不等案情最终水落石出,便和杨昆定好时间,亲自出面将邺钢集团销售公司的几位正副经理约出来喝了个不醉无归。

    接下来的事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在肖厂长的极力争取下,销售公司的老总亲自拍板,将杨昆列入了一级经销商的名单中。

第533章 :公事公办() 
一级经销商是邺钢制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