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312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312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交易所和配资公司的人做背景,无疑更有说服力。

    与此同时,杨昆也在揣摩章亚琼的心理。

    像这种身居高位的女性,戒备心理通常都比较重,巴巴地找上门去跪舔,根本得不到对方的重视。

    杨昆就给她来个反其道而行之,将自己拔高到和其对等甚至隐隐高出一头的层次,占据会谈的主动权。

    利用对方的逆反心理,运用得当的话,不但不会令其觉得受到忽视和冷遇,反而会彻底勾起她的好奇心

    当然,在久经风浪的章总眼里,他这个逼装得并不算太成功,如果不是解伟和配资公司的人适时出现,成功地吸引了章亚琼的注意力,人家早就拂袖而去了。

    好在这么做也起到了一定效果,至少经过这么一出,章亚琼反而不急着走了,而是一边和胡志高小声攀谈,一边暗中打量、评估杨昆的表现。

    杨昆也是暗中抹了一把冷汗,打点精神,当着章亚琼的面,和四家配资公司签订了配资合同,并共同在解总出具的监管协议上签了字,前后只用了不到10分钟,正如他一向的做事风格一样,事先严密调查、慎密部署、慎重考虑、通盘计划,到真正付诸于行动时,却是雷厉风行,毫不拖泥带水。

    达成协议之后,四家配资公司共同承担了总计为5000万元人民币的配资任务,将于即日起,分2天、4次将该笔款项打入那家持有正规金融牌照的配资公司的股票账户,连同杨昆本人的2000万元保证金在内,供其本人操作,损益自负。

    按照杨昆的要求,双方最终取消了保证金亏损达到70%时强制平仓的限制,改为由交易所代为监管、冻结账户、终止全部交易,以确保配资人也就是杨昆的根本权益。

    涉及金额多达7000万元人民币的配资协议,就这样在一张普通的咖啡桌上签字生效了。

    杨昆收好自己那份合同,然后将自己的身份证和亲笔授权信交给邵兵,委托他连同卫双龙一起,和配资公司的人到银行、交易所办理转账手续。

    90年代,相关的手续办理起来非常繁琐,先要把杨昆那2000万保证金从刚刚开通的股票账户转回到银行个人户头里,再转进配资公司的银行账户,最后再转入该公司提供的股票交易账户,如数走完以上手续之后,杨昆还要和配资公司的法人代表及交易所的人一起亲自去趟银行,以冻结该股票交易账户。

    等到退市的时候,以上手续差不多还得如数再来一遭。

    完成了今天上午的主要任务,解伟和苗雅兰也和配资公司的代表们一同告辞,并提醒杨昆记得到交易所去走完那份监管协议的全部手续,以及入市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目送众人离开之后,杨昆回到原来的座位上,歉意地朝章亚琼笑了笑,说:“有劳章总久等了。”

    章亚琼的态度和刚才截然不同,微笑着答道:“没关系。”

    适才,将他沉稳、成熟、果断的表现尽收眼底,她对杨昆的印象在逐渐改观。

    再次坐到一起详谈时,渐渐地,她也感觉到了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一是眼神,二是气质。

    他看人的方式很奇怪,明明在直视着你,眼神却似乎没有焦点一般,给人一种仿佛能穿透身体,直视内心深处的错觉,却没有那种芒刺在背般的难受。

    他的气质也很特别。

    气质这个东西很奇妙,说不清、道不明,却真实存在。

    到了章亚琼这个层次,日常接触的几乎都是同行业中的成功人士,无论男女,都有各自独特的气质,杨昆给她的感觉却是最特殊的。

    他的眼神、他的笑容、他的举止,于青春飞扬中带着强烈的自信,却又夹杂着几分看破红尘般的沧桑,矛盾、对立而统一。

    这是个谜一样的小男人。

第614章 :班门弄斧() 
章亚琼可以肯定,也只有她这样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人,才能感受到他身上这种自我矛盾的独特气质,像刚才那位苗小姐,以及同样年轻得不像话的胡志高,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出来的。

    在职场打拼了这么多年,章亚琼不是那种沉不住气的人,不过杨昆今天的表现实在是太过于违背常识,出于强烈的好奇,她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冒昧地问一句,杨先生今年贵庚?”

    杨昆坦然答道:“十七,虚岁。”

    17岁……章亚琼沉默了。

    对于他这个年龄段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不是正应该在高中或中专课堂里没心没肺地学习、打闹么?

    她很想再问一句:你这么小,就敢拿2000万出来炒股,你家大人知道么?

    哦不对,现在已经不止2000万了。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朝杨昆随手放在桌上的合同瞟了一眼。

    杨昆猜到她的心思,直接把合同推到她面前,说:“昨天才听人介绍说有股票配资这个东西,就学着玩了一把,章总是生意上的大行家,不妨帮忙掌掌眼,看合同里有没有什么疏漏?”

    章亚琼暗忖,你都已经签字生效了,即便真找到什么疏漏,也是于事无补,不过人家这么大方,她也没理由客气,接过合同认真地翻阅起来。

    看到标的内容,她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

    7000万!

    以目前股市不瘟不火的表现,沪交所一天的成交量才多少钱,有没有2个亿?

    如此庞大的资金量,足以在短时间内将任何一支股票的价格推上云端,也能将其砸落深渊。

    她脑子里瞬间转过好几个念头,操纵股价,还是恶意收购?

    又或者……她微微眯起眼睛,问:“你有内幕消息?”

    在90年代的股市,内幕消息这个词还没有沦为笑话。

    内幕消息,有啊,哥是重生来的嘛……杨昆笑着摇摇头,“我一个平头老百姓,上哪打听什么内幕消息去。”

    对他的话,章亚琼将信将疑。

    看他的表情倒不似作伪,但要说他没有任何凭仗,就敢拿这么多钱往股市里砸,打死她都不信。

    在她看来,能做出这种不可以常理度之的疯狂举动的人,不是天才,就是疯子。

    左看右看,杨昆都不像个疯子。

    但要硬说他是天才,章亚琼也有点难以接受,顺着对方的语气问道:“没有内幕消息,就敢拿7000万入市操作,你怎么能料到股市一定会火?”

    杨昆笑了,他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而是朝马路对面的俄罗斯总领事馆大楼抬了抬下巴,反问道:“往前倒推5年,又有谁能料到,偌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会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看着章亚琼若有所思的样子,他继续说道:“说到预见性,股票也好、期货也罢,除了除了当庄家或是作弊,谁也没有稳赢的把握,说白了,干这一行就是赌博,既然是赌,那么在我看来,只要有一半以上的把握,就已经值得为之冒一把险了,话说回来,股市的这种不确定性,不正是其魅力所在么?”

    章亚琼仔细琢磨他话里的意思,问:“你看好vcd市场的未来发展,也是基于这种赌徒心理么?”

    “当然不是。”杨昆缓慢地摇头,“做实业和金融投机是两码事,这个道理,章总应该比我更清楚,我刚才说过,在国内市场,vcd必将会取代录像机,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对产品、技术、市场和国情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

    章亚琼说:“愿闻其详。”

    杨昆说:“说来话长。”

    章亚琼直接从包里拿出移动电话,通知自己的助理:“我这边临时有事要办,帮我取消上午的行程。”

    看她所用的电话比市面上常见的大哥大小巧得多,杨昆饶有兴趣地问:“沪宁开通gsm网络了?”

    有前面的惊艳之举作参照,对于他小小年纪怎么会知道尚处于试验阶段的数字通讯网络,章亚琼已经有点见怪不怪了,笑着摇摇头,“全国目前就海南一地开通了,沪宁的网络还在建设、试验当中,朋友给过我一张试验卡和配套的数字手机,只是目前该网络覆盖的范围太小,信号也不太好,用了没几天就还给人家了,这款爱立信7是市面上体积最小的模拟电话,携带起来稍微方便些。”

    稍微停顿了一下,她反问道:“杨先生对数字通讯也有研究?”

    见识过手机由模拟到数字,由2g到4g的演变历程,杨昆对她手里这台“小哥大”丝毫不感兴趣,他需要的,只是一个话题而已,“不敢称研究,只是对市面上的各种新生事物,多少都有点兴趣而已。”

    “章总是搞电子产品的,和传统的模拟信号调制手段相比,数字信号在编码、调制、压缩等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技术优势,您肯定比我要内行得多,我就不在您面前班门弄斧了。”

    杨昆先是小小地恭维了对方一把,然后接着说道:“凭借技术上的先进性及其越来越快的研发、更新速度,我敢断言,在未来三五年内,至少在国内市场,数字手……持电话必将全面取代现有的‘大哥大’,正如vcd必将全面取代录像机一样!”

    作为业内精英,相关的论调,在章亚琼听来已经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鲜感,但持类似论调的,不是业界的权威、巨头,就是专门研究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同样的话,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口中娓娓道来,甚至更大胆、更激进,也不免令人大为惊奇。

    惊艳之余,章亚琼也起了考较之意,顺着杨昆的语气问道:“这些想法是你个人总结出来的?”

    杨昆笑笑,说:“大势所趋而已,贵公司不也在加大相关产品的研发投入么?”

    章亚琼微微摇头,说:“起点不一样,对飞利浦而言,在现有产品链的基础上研发影碟机只是顺势而为,形容得粗俗一点,就是搂草打兔子,即便市场表现不好,也很容易调整产品线,你们却是白手起家,孤注一掷,一旦判断有误,那么后果……呵呵。”

第615章 :对赌协议() 
杨昆点点头,“没错,咱们小公司跟贵公司这种跨国巨头在实力上有着天壤之别,不过说到影碟机本身,我敢肯定,在国内vcd市场上,飞利浦一定斗不过本土企业!”

    章亚琼眼神一凛,“此话怎讲?”

    杨昆只说了一句话:“人力成本。”

    沉默了片刻,章亚琼说:“我们可以把产品线放到国内。”

    杨昆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作用有限,大公司有大公司的优势,小企业也有小企业的特长,即便拉近了生产成本,双方在经营上的灵活程度也无法相提并论,就vcd这种新兴产业而言,其市场发展的速度是此前的同类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咱们都是生意人,都知道商机稍纵即逝,一旦错过了,就再也追不回来。”

    看章亚琼的表情有些不忿,杨昆进一步解释道:“举例来说吧,作为一家小企业,产品的某个部件出现质量问题了怎么办,很简单,换家供应商就得;消费者不喜欢产品的外形,换个厂家重新开模就是;经销商不满意公司的优惠政策,打个电话就解决了,大企业做事有可能这么灵活多变么?”

    一边留意章亚琼的表情变化,杨昆继续侃侃而谈:“俗话说船大难调头,大公司规矩多,又特别珍惜羽毛,产品研发周期过长,从立项到研讨再到市场调查,再不厌其烦地试验、改进、选型,拿出产品之后还要考虑推广、做渠道、售后服务……我不是说这么做不好,但对于vcd这个项目来说,不太合适。”

    章亚琼有点好笑地问:“那依你的意思,我们要做影碟机的话,该怎么做才合适?”

    杨昆用力摇头,“不是怎么做才合适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应该做。”

    这话就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了。

    章亚琼的眼神有点冷,“照你这么说,包括三星、索尼这些传统电子巨头在内,大家在影碟机这个行业上的选择和尝试都是错的?”

    杨昆毫不避讳地点点头,“至少在目前来看,是这样。”

    章亚琼垂下眼神,问:“为什么?”

    杨昆说:“定位错误。”

    章亚琼说:“错在哪?”

    杨昆说:“自身、产品、市场,兼而有之。”

    章亚琼说:“说详细点。”

    杨昆说:“大公司真正的优势,在于技术上的领先性及其产品的高附加值,vcd虽然是一款划时代的视听产品,但要和cd、ld相比,其自身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组装的门槛更低,一个工人,一把螺丝刀,一天就能组装个十台八台,贵公司放着自己在技术研发上的优势不顾,偏去屈尊纡贵地干这些蓝领工人的活,不是舍本逐末么?”

    章亚琼的表情为之一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