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321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321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玉清前阵子刚帮他爱人跑完中高职称,当时也是费了好大气力,虽然现在的职位和影响力远比当时来得重要,却也不是举手之劳那么简单,他就建议杨昆直接去找李毅刚,李局长要是不肯帮忙,他再来想办法也不迟。

    听杨昆说完他的想法,李毅刚的表情很精彩,“以你昆少现在的身家,至于费这些手脚么,直接捐个百八十万出去,还怕砸不开大学的校门?”

    杨昆打了个哈哈,说:“倒不是舍不得,只是花钱上大学太没挑战性,说出去也丢份!”

    谈完自己的事,杨昆顺口提到韩志彬父亲的职称问题,李毅刚一口答应下来。

    职称和工资挂钩,涉及到的部门不少,除教育局之外,劳动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关系都要走到,对于无职无权的普通老师来说难比登天,在堂堂一局之长的眼里,却不过是打几个电话,吃顿饭的事。

    杨昆委婉地表示,不会请李局长白忙一场,事成之后必有酬谢,李毅刚连连摆手,“你昆少难得找我办点事,谈这个就太见外了。”

    这话倒不是矫情,以杨昆现在的影响力,即便李局长不帮忙,想帮忙的也大有人在。

    像他这种有实力更有潜力的生意人,即使不能交好,也万万不可得罪。

    体制中人的眼光和心思都很活泛,早在刚认识杨昆不久时,李毅刚就看好他和刘副县长的私交,为了借他的关系挽回易阳一中“12。25”事件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改善自己在刘副县长心目中的形象,李局长甚至不惜把原本由自己亲戚把持的县教育系统的耗材供应业务分润了一大块出来。

    官至一县教育局长,李毅刚不太奢求再次晋升的机会,只要能在这个位置上多坐几年,不被别人拱下来,他就心满意足了。

    还别说,这一宝算是押对了。

    受标准件行业的蓬勃发展影响,易阳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办得有声有色,临危受命的刘副县长在县政府领导班子里的地位和话语权也直线上升,进入县常委班子指日可待。

    有可靠消息称,杨昆在这其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况且他现在又进入了陈书记的视野,可谓风头正劲。

    杨昆心眼虽多,却多不过这种在体制中混迹多年的老油条,自然猜不到区区一件小事就能引起李局长诸多联想,很是感激了一番之后,约好改天一起吃饭,便起身告辞。

    从教育局出来,杨昆开车去了县中行。

    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中,中行的传统业务和强项在于外币外汇业务,直到从去年也就是94开始,人行才规定各大银行之间的业务可以交叉办理,易阳对外贸易不发达,再加上前几任行长的碌碌无为,中行易阳支行的经营情况很不乐观,存款上不去,贷款收不回来,呆账、坏账率高,职员收入也和其它同行差一大截。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现象,春节之后,上头特意从邻县调了位年富力强的副行长过来,接替身体欠佳的前行长,担任易阳中行的一把手。

    刚调过来的这位行长姓沈,今年刚满40岁,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向来以进取心强、勇于创新而著称,就任中行易阳支行行长一职之后,便在本单位内实行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将原来的十几个科室、70多名职员裁撤、合并为公司、现金两个分部,除进一步加强现金储蓄业务之外,还将目光瞄准了县委、县政府重点扶持的标准件行业。

    引入量化考核、竞争机制,全面采用公司化管理,对于90年代中期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件创新之举,但在杨昆看来,沈行长此举正契合了未来国有商业银行实现商业化机构改革的主流,也符合他的产业发展需求。

    简短接触了几次之后,杨昆就拍板把钢材贸易公司的基本户设在了县中行。

    这次找沈行长,是想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将票面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形容,就是银行替出票人做担保,不管该银行承兑汇票最后落到谁手里,等汇票到期就可以直接到银行换成现金。

    当然,汇票不到期也能提前兑现,不过要支付一笔相当可观的贴现利息,这部分利息属于银行方面的额外收入,和申请出具汇票时的手续费是两码事。

    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在向开户行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时,要按照出票人在开户行(即承兑行)信用等级的不同,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以保证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的正常承付。

    根据企业在开户银行信用等级的不同,银行要求企业缴纳的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的比例也各不相同,既有足额缴纳,也有按差额成数缴纳,对于符合规定的低风险担保客户,甚至可以免收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

    受上次配资炒股的启发,杨昆还想再玩一次借鸡下蛋。

第631章 :承兑汇票() 
要想借鸡下蛋,首先你自己得有鸡。

    两手空空地去借鸡,人家还怕落个鸡飞蛋打呢。

    杨昆的鸡,就是他手头掌握的大笔现金。

    在股市赚了5200万,加上原有的资金和贷款,目前可供他调用的现金已经超过了9500万。

    杨昆的目的,是把这9500万当成1亿9千万来花。

    这就需要用到银行承兑汇票。

    相对于贷款融资而言,用银行承兑汇票做生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一点,和贷款利息相比,银行出具承兑时收取的固定费率低到可以忽略不记,能够明显地降低财务费用。

    其次,从流通的意义来说,卖方向客户提供这种远期付款方式,可以增加其销售额,提高市场竞争力,买方则能以有限的资本购进更多货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流动资金的占用与需求,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最后,如果企业的授信等级够高,就可以在不按足额缴纳甚至不缴纳保证金的情况下,由银行为其出具一定金额的承兑汇票用于商业流通,只要在承兑期限之前及时补足保证金和利息即可。

    这种远期支付方式的基础,在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程度,这就要求出具汇票的企业或单位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良好的结算记录和结算信誉。

    这正是眼下的杨昆所最为欠缺的。

    作为一家刚注册不久的私企,昆朋钢铁贸易有限公司并不具备足够的信用额度。

    就其成立至今所发生过的全部业务来看,转账记录不过寥寥数笔,涉及金额不足百万,也没有任何的贷款和还贷纪录,支付能力和结算信誉什么的更是无从谈起,别说免保证金办理承兑汇票了,连差额办理的标准都达不到。

    换句话说,以贸易公司目前的信用等级,要办理9500万元的承兑汇票,就得老老实实地向银行缴纳同等金额的保证金,和拿现金流通相比,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赚些银行存款利息。

    杨昆当然看不上存款利息和承兑费用之间的那点差价,他就和沈行长商量,能不能先把承兑开出来,再想办法把这笔保证金调出来使用。

    和胡增海,曾芸相比,杨昆跟沈行长的私交还没铁到穿一条裤子的份上,这么做无疑有点交浅言深、强人所难的意思。

    不过也没办法,关系到近亿元的资金运作,曾芸的城信社实力不够,集体所有制金融单位的信用等级和支付能力也不怎么被人看好。

    另外,在筹建城市商业银行这个节骨眼上,杨昆也不想给她找太多麻烦。

    相对而言,县农行倒是有这份实力,可胡增海的胆子不够大,级别也不够高。

    再往上找,花费的代价又太大。

    沈行长年轻、有魄力、胆子也够大,可这毕竟涉及到违规放贷和资金挪用等原则问题,他也没敢马上表态,只是说此事关系重大,需要慎重考虑。

    当然,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讲原则固然不对,但在国内这个人情社会,过于讲原则,往往办不成事。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沈行长是倾向于相信杨昆这个人的,也愿意不惜代价地交好这个财雄势大的优质客户,倘若只是一两千万的额度,他绝对连眼都不带眨一下,可杨昆的胃口未免也太大了些,张嘴就是小一个亿,万一他存了骗贷的恶毒念头,把承兑高价贴息成现金,连保证金一块卷款跑路,到那时候,他沈玉福丢官罢职都是轻的。

    见沈行长为难,杨昆才明白过来,自己有些过于想当然了,既高估了自己的个人影响,也低估了这件事的操作难度。

    他就对沈行长说,实在难办就算了。

    沈玉福说,倒不是不能办,只是为了免除他的后顾之忧,最好找几位有足够份量的领导出面担保。

    杨昆直截了当地问他,刘副县长的份量够不够。

    沈行长犹豫了一会,说差点。

    杨昆咬咬牙,说:“我再想想办法。”

    谈事情占用的时间比较长,从沈行长的办公室告辞出来,差不多也到了下午下班时间。

    也没提前跟陈静打招呼,杨昆直接去电视台接她下班。

    见到他,陈静挺高兴,满心甜蜜地坐进车里,问他:“今天怎么这么主动,不怕别人传闲话?”

    杨昆说:“小半个月没见,一回来就忙得连轴转,我都快想死你了。”

    陈静侧着脑袋看他,“就想我一个?”

    杨昆握住她的手,说:“都想。”

    陈静在他手心轻轻掐了一下,“算你老实,今天晚上给你个表现的机会。”

    换作平时,听她这么暗示的话,杨昆早就直了,今天有心事,就没顺杆往上爬。

    陈静敏感地察觉到他的异样,问:“怎么了?”

    杨昆说:“发愁。”

    陈静抿嘴笑了笑,“愁什么,女人太多不好应付,还是钱挣得太多,不知道该怎么花才好?”

    杨昆朝她呲呲牙,说:“上次答应你爸当奸细,结果一晃十几天都没跟他老人家汇报,正愁着怎么跟老丈人交待呢。”

    陈静知道他在开玩笑,在他胳膊上轻轻捶了一拳,“讨厌你!”

    直接将车开到电力小区,傅青梅还没回来。

    防盗门关上的同时,两个人紧紧地拥吻到了一起。

    傅青梅进门时,陈静正紧紧地咬着一绺长发,像猫一样跪卧在沙发上,任凭杨昆在她身后纵横驰骋。

    傅青梅先是一愣,随即便抬手遮眼,夸张地叫道:“好你们两个,居然敢白昼宣淫,完了完了,这下肯定要长针眼了……”

    话音未落,便被杨昆偷偷摸到近前,拦腰一把抱了起来,几步回到沙发前,将她整个人打横扔了上去。

    陈静尖叫着躲到一边,见傅青梅挣扎着要跑,又返过身来帮杨昆剥她的衣服。

    三个人就在沙发上滚作一团。

    混战之后,陈静去厨房帮傅青梅准备晚餐,杨昆披着睡衣倚坐在沙发上,一边抽着事后烟,一边琢磨着该怎么跟她开口。

    如果可能的话,他委实不想在彼此的感情之间掺杂太多功利性的东西,可除了她那位县委书记老爸之外,眼下也确实找不出比刘运升更有资格出面背书的人选了。

第632章 :买你终身() 
杨昆考虑了一会,还没想出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傅青梅和陈静已经把饭菜端上了桌。

    小别胜新婚,适才正值情浓之际被傅青梅抓了个正着,陈静才暂时抛开矜持,和他们一起肆意放纵了一回,此时回想起来,俏脸还是一阵阵发烫,有意和傅青梅并肩坐到杨昆对面,不给他动手动脚的机会。

    看到她白玉无暇的脸颊上染着醉人的晕红,明媚的眸光中荡漾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意,杨昆心里忽然开朗起来,亲密恋人之间,何必找那么多额外的借口?

    正要开口时,就觉得小腿一凉,一只光溜溜、滑腻腻的脚丫顺着睡袍下摆伸了进来,一寸一寸地向上爬去。

    想起上次在广宗镇视察时和陈静的桌下交流,杨昆还以为是她在“故地重游”,瞅瞅正在帮她挟菜的傅青梅,悄悄伸手下去握住那只脚丫,在脚心轻轻挠了两下,见傅青梅眉稍一抖,筷子上的青椒脱手掉在桌上,才知道原来是她在暗自撩拨。

    陈静看看她,再看看杨昆,“怎么了?”

    傅青梅轻轻挣脱杨昆的掌握,却不肯收回脚丫,在他腿间轻拨慢弹,随口答了句:“没事。”

    被她示威性地夹了一下,杨昆没敢再挠她痒痒,强迫自己收敛心神,不去想桌下的旖旎风光,将下午跟沈行长谈承兑汇票受阻的经过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