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323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32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树德没有计较他含糊不清的答复,只是笑眯眯地问:“挣了这么多钱,不打算给家乡父老办点好事、实事?”

    杨昆一下子明白过来。

    哦,合辙是想吃大户啊,吓死哥们了,还以为你急着想当哥们的老丈人了呢……

    他心里一宽,再说话就有了几分底气:“早就有这想法,只是目光短浅,一时不知该从何处着手,还请陈书记明示!”

    陈树德满意地点点头,说:“再有几个月就要举办太极拳联谊会,听运升同志说,你带头捐了5万元赞助,这件事就办得不错嘛!”

    听他这么一说,杨昆就知道这次不是十万八万能打得下来的,心里暗暗叫苦,脸上笑容灿烂,“应该多捐一点的,不过当时生意刚刚起步,手头的闲散资金也不是太多,没敢打肿脸充胖子,才随大溜捐了点。”

    他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来,兄弟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您老下手时多少也留点情面,二来,事情办得太出格得话,传扬出去太招人嫉恨。

    “也没打算让你太破费。”陈树德当然能听出他的言外之意,笑着揭开谜底:“有这么个事,你也知道,这届太极拳联谊会的规模要比前两届大得多,邀请的国际友人、国内来宾、上级领导也比以前更多、更有份量,咱们县的风貌和公众设施却偏于陈旧、落后,到时大伙一看,易阳连个像样的公众娱乐场所都没有,是不是太寒碜了点?”

    杨昆心里一动,“您的意思是?”

    陈树德笑得越发灿烂,“你觉得,咱们搞个太极文化主题广场怎么样?”

    杨昆一下子就明白了。

    陈书记这是想借太极拳联谊会的东风,做点门面上的政绩给上面看。

    像净菜加工这样的项目,耗时耗力,见效却慢,远不如一座文化广场或公园之类的公益设施来得直观。

    当然,对于广大城镇居民来说,有个宽敞、舒适、环境优雅的去处,可供茶余饭后消遣、健身使用,还是比较顺应民意的。

第634章 :文化广场() 
在杨昆的记忆中,这座文化广场是真实存在的,位置就在健康大街和环城路交叉口的西南角,喜羊羊开发区店的正对面,只是不叫太极文化广场,而是依地名之便叫做健康广场。

    杨昆微微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搜索这座文化广场的画面:各种小吃摊点上缭绕的青烟,儿童蹦床、迷你水上乐园、电动小火车上开心的笑声,每天傍晚停靠在便道上的各式车辆和主干道上拥堵的车流,以及必不可少的、广场舞大妈们矫健的身影。

    从“锵锵起锵起,锵锵锵锵起锵起”到“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酙满美酒把你留下来”,再到“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杨昆强行把各种令人血脉贲张的背景音乐赶出脑海,将“视线”从广场周边的商铺和店面延伸到一个又一个中高档住宅小区……

    短短数个呼吸之间,种种场景、画面、乐感在杨昆的脑中如电光火石般闪过,并迅速引申出一个疑问:这座广场不是直到97年的时候,为了迎接香港回归才落成并对民众开放的么?

    是早就有了意向,却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建成,还是由于自己的出现,催生了这座文化广场的提前问世?

    亦或,二者兼而有之?

    听陈树德介绍之后,杨昆才大致想通了个中原委。

    这方面的意向或者说想法是早有就的,只是受现实条件限制,始终只能停留在意识形态上。

    所谓的条件限制,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没钱。

    易阳是人口大县,财政供养人口超过2万,其中仅教师就占了六成多,赶上这几年国营企业不景气,经营有方的少,破产倒闭的多,县财政连年亏空,一直靠着本县农信、城信系统的贷款维持运转,典型的寅吃卯粮。

    就今年的整体经济形势来看,标准件行业的发展势头不错,其他行业的大小民企也办得有声有色,县财政收入较往年有所回升,但在积重难返的前提下,也只是稍微缓解了一下捉襟见肘的财政支出情况而已。

    这也是90年代初,各基层政府机构面临的通病。

    县财政紧张,遇到联谊会之类的计划外支出时,就要想方设法从民间筹集资金。

    杨昆曾听刘运升介绍过,举办上届联谊会时,县政府就曾“号召”全县中小学教师每人捐赠了30元工资,学生们视年级不同,也有2-5元不等的捐款任务,搞得全县师生、家长们怨声载道,有不少人就通过各种渠道向上面反映情况,险些闹得不可收拾。

    有了上次的前车之鉴,今年这届联谊会,筹委会就没敢再向广大师生们下手,而前段时间为了建体育场,已经号召民营企业搞过一次捐赠,再想搞文化广场这种见不到明显经济收益的项目,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再想贷款吧,县农信、城信系统都给压榨得差不多了,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又属于直管单位,不怎么买县里的账。

    和县财政的无底洞相比,人家更愿意把钱贷给杨昆这样的优质客户。

    陈树德正发愁没地方弄钱呢,听女儿说杨昆一次就准备从中行贷出小1个亿来,还想求自己出面担保,肯轻易放过他才怪。

    搞清他的用意后,杨昆就很想撒泡尿照照,看自个的头有没有这位便宜老丈人想像得那么大。

    冤归冤,该帮的还得帮。

    即便不看人家县委书记的金面,也要照顾到陈静的想法。

    大不了……就当花钱包小蜜了。

    打定主意之后,他赔着小心问:“陈书记,按您的意思,准备把这座广场建在哪,搞多大?”

    “位置暂时定在环城路和健康大街的十字路口,县农信社对面,你应该很熟悉?”陈树德的答复和杨昆预料的相差无几:“在没有确定资金来源之前,这还只是个初步意向,相关的拆迁、筹建费用,要等正式立项以后,请专业人士来核算。”

    杨昆听得直想翻白眼,好嘛,敢情八字还没一撇呢!

    暗自腹诽了一通,他斟酌着语句问道:“您说的这块地皮好像是保险公司的职工宿舍大院?”

    以这个时代的物价和人力成本,建座大型体育场的成本预算不过才百十来万,文化广场的地面设施不多,更是花不了几个钱,相关的拆迁安置费用却要高出不少。

    杨昆得试探一下,这位准泰山的胃口究竟有多大。

    陈树德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也不点破,顺口解释道:“这块地皮面积大约在50亩左右,保险公司只占了临路边的一小块地,后面的大院以前是交警队的停车场,自交警大队搬迁之后就一直荒弃到现在,至于保险公司,已经在南环路东面新建了办公楼和宿舍楼,再过半个月就可以交付使用,这一块的工作和费用轮不到你操心。”

    简单思索了一下,杨昆又问:“离联谊会召开还有不到三个半月,连拆带建,时间上会不会赶得紧了点?”

    “虽然保险公司还没搬走,不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先把围墙拆了,把施工队伍拉起来,把物料筹备起来,相关的图纸设计也可以同步进行,统筹安排嘛。”

    陈树德笑眯眯地说:“如果不是时间有限,也轮不到你来出这风头,即使不建文化广场,像这么优质的核心路段,只要县里把地皮腾出来,还怕没人抢着要?”

    杨昆郁闷得直咬牙,好嘛,敢情花了钱也落不了好。

    让你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还得对人家感恩戴德,这才叫为官之道。

    郁闷也没用,老头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根本没给他留太多选择的余地。

    其实认真想想,老头的想法倒不是什么坏事。

    一来,建座广场本身花不了多少钱,二来,从立项到审批再到设计、施工,中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量,不至于提前占用过多资金,不会过多影响到他的钢材生意,三来嘛,也有其附加的利益可以争取。

    杨昆之所以感到郁闷,只是觉得自己的意愿被老头强x了一下而已。

    这个场子,迟早得从他姑娘身上找回来。

第635章 :如愿以偿() 
从杨昆自身的角度来考虑的话,钱放在银行里只是账面上的数字,挣了钱,就要想办法花出去,流通和周转,才是货币本身价值的真实体现,哪怕一时半会找不到什么投资的好项目,拿来回报桑梓、搏个好名声也不错。

    当然,以杨昆办事的尿性,单纯的、没有回报的好事,他是万万不肯干的。

    他相中了广场周边的地皮。

    以后世的现实例子作参照,等广场建成之后,人气上来了,周边的地价和店租肯定会翻着跟头往上涨。

    杨昆虽然一向对囤地囤房不太感兴趣,不过都被人当成冤大头了,不顺便讨点好处回来,未免太对不起自己奸商的名头。

    一只老狐狸,一只小狐狸就开始对着地图指指点点,讨价还价。

    陈树德已经就具体的建设布局和相关人员交换过意见,考虑到该地块的实际占地面积,一致倾向于将广场建成半径200米左右的直角扇形,临十字路口的位置依地势建成直角,再在西南方的弧顶位置铺设一条可容4米宽的步行街。

    和杨昆的记忆相参照,这样的设计,基本上也就是后世那座健康广场的雏形。

    针对这个设想,杨昆表达了自己的诉求,那就是建广场的钱可以由他来出,但必须搭上弧形街西南侧,以及广场对面、健康大街北侧的临街商住两用宅基地。

    至于喜羊羊开发区店现在占据的广场东侧的临街店面,一少部分属于县农信社所有,另外一多半的产权在客运东站名下,根本轮不到他来染指。

    陈树德则表示,西侧、南侧的地皮可以谈,本身就是大院里的位置,只是健康大街北侧一带属于东大街居委会给居民预留的宅基地,要转到杨昆个人名下,操作起来难度不小,也怕激起民愤。

    杨昆委婉地表示,难度大小是您老人家要考虑的问题,这片地皮兄弟是势在必得,您老要不答应,我就在广场的面积上偷工减料,把这部分商铺和住宅的位置腾出来。

    好一番锱铢必较的交锋之后,杨昆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健康大街以北,和广场隔街相望的长200米、深15米的临街路段,加上广场西南方弧形地带的300多米路段,按单栋20米的幅宽估算,可以建成30多栋占地面积为300平米的独院小楼,这就是近百间临街店铺。

    想到日后疯涨的地价和店租,杨昆美得鼻涕泡都快冒出来了。

    不管以后的生意扩张到什么程度,单只这些店铺的租金,就足以保证一家子半生无忧了。

    当然,以陈树德的老谋深算,即便受时代背景所限,预测不到今后的商业地产发展形势,也是万万不肯让杨昆白占便宜的。

    作为两块商业地皮的交换条件,除了在原有设想的基础上,给广场增设一座直径40米左右的音乐喷泉之外,杨昆还被迫答应,以易阳的太极文化为背景,环喷泉建设一条半封闭的弧形文化长廊,供居民娱乐、休闲所用。

    如此一来,该文化广场的整体形象就上了一个档次,相应的设计、施工难度及建设费用也将大幅度提高,不过在杨昆看来,和整整两条街的商住两用宅基地相比,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谈到深夜,达成初步一致之后,杨昆才和陈树德握手言别。

    陈静平时的作息时间很固定,一般不会熬过晚上9点半以后,只是惦记着杨昆和她爸谈判的结果,便一直在客厅里看着电视硬撑,见一老一少满面笑容地走出书房,猜到事情应该比较乐观,才暗自松了口气,迎上去说:“爸你早点休息吧,我替你送送他。”

    若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陈树德微微颌首,“好吧。”

    并肩走出院门,陈静朝身后瞅瞅,低声问杨昆:“我爸答应了?”

    他点点头,“算是答应了吧,有点附带条件,不过也是好事。”

    能在生意上帮男友排忧解难,陈静很高兴,考虑到夜深人静,她没有多问,只是不无得意地负手而立,俏皮地问他:“你要怎么谢我?”

    借着尚未熄灭的路灯,看着她额前的发丝在午夜的微风中轻轻拂动,清澈如泉的眼眸中漾着令人心醉的情意,杨昆心里一荡,忍不住探过头,飞快地在她唇角啄了一下,低声说:“回头单独谢谢你,时间、地点、方式随你选,兄弟我保证不辞劳苦、任劳任怨、竭尽全力、埋头苦干、鞠躬尽瘁、精尽人……”

    陈静俏脸飞红,轻轻啐了他一口,“满嘴胡说八道,快滚你的吧!”

    次日上午,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