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324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324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静俏脸飞红,轻轻啐了他一口,“满嘴胡说八道,快滚你的吧!”

    次日上午,陈树德亲自给县中行的沈行长打电话,邀请他到自己的办公室面谈。

    沈行长赶到县委大院的时候,杨昆已经在钟秘书的小办公室等着了。

    有县委书记出面背书,接下来的工作就要简单得多。

    从陈书记的办公室出来,杨昆和沈行长一起回了中行,并打电话通知刘现奎,带钢贸公司的资质证明等相关材料,以及公司的公章、财务章、手章,过来办理申请银行承兑汇票的必要手续。

    刘现奎等人陪着银行的工作人员填写表格,杨昆则暂时借用了银行的办公电话,一刻不停地和邺钢、京钢、卧牛市钢厂的销售部门联系业务。

    由于涉及的资金过于庞大,即便有一把手亲自出面陪同办理,在一切手续从简的前提下,一干人等也一直忙到天黑,才理清了各种申请、审批表格,以昆朋钢铁贸易有限公司的名义,开具了19张面值为500万元、还款期限3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

    按照杨昆和各大钢厂协商的结果,这9500万元承兑汇票中,收款单位分别为邺河市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都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卧牛市钢铁厂,该付款项总额分别为5000万、3000万和1500万元,用途一栏则注明为货款。

    转过天,5月25日上午,杨昆亲自带着5000万元承兑汇票,到邺钢集团公司销售总公司,拜访邺钢副总兼销售公司总经理王国强。

第636章 :雪中送炭() 
虽然杨昆事先打过预防针,不过当一摞承兑汇票摆到面前时,王国强还是感动得无以复加。

    这哪是一向看他眼色行事的经销商啊,分明就是当代的及时雨嘛!

    受这波多年不遇的钢价暴跌牵累,王总在邺钢公司内部承受的压力也是前所未见,上司的质疑、同僚的排挤、下属的风言风语,都让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他如坐针毡。

    一连多日未见回款,集团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向邺钢供应生铁、焦炭、精矿粉、炉料等原材料的经销商先后中止了供应合同,堵着集团供应总公司的大门催讨货款,种种危机,已经让王国强脸上无光,假如真的走到被迫停产检修、停工待料的地步,他这个集团副总兼销售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也就岌岌可危了。

    杨昆这一出手就是5000万,虽然和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相比只是冰山一角,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给了那些质疑他工作能力、对国内钢铁市场形势不抱乐观的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话说回来,邺钢下属这么多经销商里,能一次拿出5000万货款来的,也是屈指可数。

    于是,在王总的心目中,杨昆这位刚入门不久、存在感一向不强的经销商的形象一下子变得高大上起来。

    被王国强拉着说了一大通客套话,搞得杨昆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如果不是风闻这位集团副总跟宣传科的某位女同志有点不清不楚,他忍不住都要怀疑对方的性取向了。

    本着花花轿子人抬人的原则,他也拉着王总的手,一脸崇敬地说了好些自己都觉得恶心的客套话。

    客套归客套,该争取的利益还是要争取的。

    看在他言而有信且解了自己燃眉之急的份上,王总表现得很慷慨,对于杨昆的要求,只要是自己能力和权限范围之内的,一概准允。

    按照他当初的许诺,在当前出厂价的基础上,给予每吨30元的价格优惠,具体表现到合同上,高线吨价2250元,普线吨价2160元,并且承担由邺钢到易阳每吨10元左右的短途运输费用。

    优惠到这种程度,杨昆还不知足。

    暂时抛开脸皮不要,他又翻起了上次王总许诺过的付一半、欠一半的旧账。

    王国强就是好一阵蛋疼,这都哪辈子的老黄历了,你还记得清清楚札,合辙你小子还想拿5000万当1个亿花是怎么着?

    看他一脸为难的样子,杨昆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说实在不行咱们就退一步,咱们签7500万的合同,一次付5000万,下欠2500万,一个月内付清尾款。

    王国强哭笑不得地告诉他:“不是我不答应,咱们开饭店的还怕大肚子汉?别说7500万,1个亿的合同我都敢跟你签,可我手头也没那么多现货啊!要不,我给你配2万吨螺纹钢?”

    听他这么一说,杨昆才反应过劲来,以现在的钢材价格,就凭他手头这5000万,差不多已经够把二线材库存的15000多吨高线、一线材库存的近万吨普线如数提空了,再想多要,人家也没货不是?

    至于2万吨螺纹钢神马的更是笑话,老子又不搞房地产,囤那么多螺纹在手里搞毛,等着生锈啊?

    想到这里,他也是好一阵蛋疼,尼玛这次玩得有点太大了。

    一计不成,他便退而求其次,“王总你看这样好不好,除了一线材、二线材的全部库存外,我再跟您预订线材厂下个月的总产量,货款方面,分10号、20号、30号三次支付,您意下如何?”

    王国强一琢磨,他的建议只是预签下个月的购销合同而已,和“付一半、欠一半”相比,欠账不还的风险要低得太多,而且有这份预售合同在手,他向集团老总汇报时也要硬气得多,便笑着一口答应下来。

    不过,当他听到杨昆的附带要求时,便有点笑不出来了。

    杨昆的要求很简单:敲死这份预售合同的价格,遇涨不涨、遇落不落。

    以当前的市场形势,乍一眼看起来,这份合同一签,杨昆要承担的风险远比钢厂大得多,毕竟实实在在的跌势摆在面前,谁也说不准究竟会跌到什么份上,什么时候才会止跌反涨。

    以邺钢线材厂的产量来看,一线材月产6000吨普线,二线材的高线月产量更在15000吨以上,2万多吨钢材,甭多,每吨跌个百儿八十的,个中差价可就是数以百万计。

    搞了这么多年销售,王国强不是恁事不懂的门外汉,见杨昆信心这么足,便猜他肯定有所倚仗。

    虽然搞不懂杨昆的信心来源于何处,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看好近期的市场形势,不过做生意讲究全盘考虑,哪怕只是存在于理论上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视,万一到时价格涨了,集团承受的损失大了,难免会有人拿这份合同来说事。

    到那时候,谁还会记得你王国强临危不惧,挽大厦于将倾时的决断?

    慎重考虑了一会,王国强徐徐开口道:“小杨,你应该知道,遇涨则涨、遇落则落是钢材销售的惯例,先不说你的提议合不合规矩,这其中蕴藏的经营风险也实在太高,就算我答应了,也怕上头的老总提意见不是?”

    杨昆知道他说的是实情,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您的意思呢?”

    王国强微微一笑,“你看这样好不好,合同上,咱们还是按老规矩来,到了具体执行的时候,价格跌了,当日改单,价格涨了的话……我给你延后三天执行,怎么样?”

    杨昆明白他的意思。

    按过往惯例以及今后若干年内的趋势来看,遇涨则涨、遇落则落是钢材销售行业中不成文的规定。

    不过老话说得好,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遇到钢材价格下跌的时候,钢厂往往上午宣布降价,却一直等到当晚零点之后也就是第二天才开始执行新价格,并在这段时间内尽可能地多给经销商发货,将这部分差价损失转嫁到经销商头上。

    反过来,钢价上涨时,则往往是前脚宣布调价,后脚就改提货单上的数量,根本不给经销商反应的时间。

    这也是钢厂折腾经销商惯用的伎俩之一。

第637章 :运输难题() 
王国强的建议,在于反其道而行之,慷公家之慨,以偿还杨昆雪中送炭的人情。

    按照杨昆的预测,三五天之内,最多一周,钢材的市场价格就将止跌反弹,价格上涨的幅度和频率虽然不像前几天的股市表现得那么离谱,却也是一天一变。

    杨昆也知道,在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王国强肯定顶不住来自于集团老总和同僚们的压力,强按着不给自己涨价。

    考虑到以上情况,假如王国强的承诺能够兑现到实处,假如钢材的价格每吨上涨50元,以邺钢一、二线材厂加起来600-700吨的日产量计算,三天就是2000吨,延迟涨价,这10来万的差价就相当于白捡的。

    所以人们常说,钢材销售的暴利,就来自于价格的暴涨暴跌。

    所以人们也说,经销商能不能挣钱,能不能挣大钱,全看他和钢厂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关系处得怎么样。

    王国强能挑明这一点,再考虑到国营大型钢企一向不拿经销商当人看的尿性,似乎已经不能要求更多了。

    杨昆却认为可以再争取一下。

    价格无法锁死,那就从货源上做做文章。

    买涨不买跌,是钢材贸易中的常态,等看到市场价格一天天往上蹿的时候,眼下那帮正在落力清仓的经销商们肯定会反过来去抱销售公司的大腿。

    实实在在的利益摆在面前,大伙肯定是各显神通,和杨昆相比,那帮同行们和邺钢打交道的时间要长得多,关系也要深得多,虽然杨昆和钢厂签订了预售合同,但他没有缴纳预付款,就不能阻止人家钢厂把货发给别人。

    于是,他和王国强磋商了一下,在预售合同中增加了一项条款,注明在6月1日至30日这个时间段里,在未和昆朋钢铁贸易有限公司协商的情况下,邺钢不得擅自将其预订的钢材转售他人。

    虽然王国强认为此项条款完全是多此一举,不过看杨昆坚持,他还是授意销售公司的业务员把它列入了合同。

    正式签章生效之后,王国强很高兴,吩咐业务员代杨昆办理财务入账手续,并通知库管、调度、门卫及靠邺钢吃饭的运输车队,尽快发货。

    在他的办公室对坐闲谈了一会,快到中午时,王国强主动邀请杨昆吃饭。

    对此,杨昆自然没理由拒绝。

    虽然对方口头上答应了诸多优惠条件,合同上也约定了相关内容,但人家是卖方,到时看到行情好得不像话,硬要耍赖提价,或是把货发给别的同行,他也没辙。

    以他曾经的工作经历来看,类似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举。

    因此,杨昆认为,除了以合同约束之外,最好还是从个人交情方面入手,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拉近和王国强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长期合同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他的建议下,王副总打电话邀来邺钢二线材也就是高线分厂的肖英杰,以及一线材的贺厂长,一行四人到邺钢一招推杯换盏了一番。

    从一见面开始,杨昆就在留意观察王国强的言行举止,试图从中找出其个人喜好及利益诉求。

    他注意到,王国强的座驾和驾、肖二位分厂厂长一样,都是桑塔纳,身为集团副总,档次似乎稍嫌低了些。

    他也捕捉到了王总看到他那部奥迪时,从其眼中一闪即逝的欣赏与艳羡。

    他自觉摸到了这位副总的脉门,脸上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来。

    第一次跟邺钢副总级的人物吃饭,杨昆没好意思留量,四个人一共喝了5瓶白酒,直到下午3点多才尽欢而散。

    头晕得厉害,杨昆就没敢马上开车回家,在一招开了个房间休息。

    睡到5点左右,收到邵兵打来的传呼,得知他已经和卧牛市钢铁厂谈好了合同。

    问过邵兵那边说话方便,杨昆就在电话里嘱咐他:“到了京城,等办完正事,到亚市提辆车,不要太扎眼的,中配的合资奥迪就行,谈妥价格以后通知我汇款。”

    叮嘱了几句出门在外,注意安全之类的细节,杨昆挂掉电话,打起精神,驾车返回易阳。

    车行至名阳村路口,远远地就看见运输钢材的大车自院门向南排成了一条长龙,粗略一数,总有三、四十辆之多。

    见他下车,刘现奎连忙摆脱司机们的围追堵截,跑过来提醒他:“杨总,一次来好几十辆车,咱们就一辆叉车,忙活不过来啊!”

    杨昆一拍脑门,百密一疏,把这个小细节给忘了。

    细节虽小,却往往能决定成败。

    他刚和邺钢订了16500多吨高线,8400多吨普线,加上邵兵刚和卧牛市钢铁厂订的7000吨普线,加一起就是3万多吨线材。

    这个时代的货车还不像几年后那样越做越大,越拉越多,成卷捆扎的线材又不像钢坯、板材那么有份量,一辆半挂满载不过30来吨,近3万吨线材,光从厂家运到易阳都是个大麻烦事。

    好在两家钢厂和易阳的距离都不算远,邺钢20公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