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462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462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助于前世的记忆,对于《宰相刘罗锅子》这部戏的收视率和预期利润,杨昆是有充分的信心的,和张导合作过之后,对他的品性也比较放心,但他在剧组里充当的角色只是演员,导演、制片则另有其人,所谓人心隔肚皮,和陌生人合作总是多担一分小心为好。

    欢哥虽然只是位音乐人,但他和影视圈合作多年,人脉关系深厚,见过的大事小情也多,他的意见对于杨昆来说可谓至关重要。

    再有一点,受传统文化氛围影响,类似于这样的宫廷剧,在京城老百姓中的受众面是最大的,依着那位制片人的意思,剧集拍出来以后,假如央视不好上的话,就打算先拿到京城电视台试播,有刘师母在台里这层关系,多少也能照拂一二。

    起初听他和赵导提起投资影视剧的打算时,欢哥还以为他只是兴之所致,随口那么一说,没想到转眼就已经提上日程,对他说干的就干的做法大感新奇:“上次还是客串插曲,这次怎么就突然改行当制片了?”

    瞧您这话问得,什么叫突然改行,人家明明早就对娱乐圈里的潜规则向往得不行不行的了……杨昆咳嗽了一声,正色道:“您也知道,我女朋友爱唱歌,上次帮赵导写那两首,到了没轮着她唱,气得好几天没搭理我,我就打算自个投资拍部戏,片头、片尾连插曲全交她一人唱,补偿她的同时也算了了这门官司,省得她一打电话就把这事翻出来唠叨。”

    欢哥哈哈大笑,“拍部戏少则百八十万,多则几百万,搞不好就有可能颗粒不收甚至血本无归,你这也算是一掷千金为红颜了。”

    提到上次听叶小换唱的那首《没那么简单》的小样,欢哥说:“她的先天条件相当不错,没有专业的声乐老师指导的话,很容易给耽误了,我的恩师古老师这些年一直在坚持办声乐培训班,当今乐坛不少得力唱将都是她培养出来的,如果你有意思,我可以帮你们从中引荐一下,利用假期时间到班里进修一番,对于你们的个人成长还是很帮助的。”

    古老师的大名,杨昆是早已如雷贯耳的,抛开是否支持叶小换进入娱乐圈的问题不谈,单从歌唱水平的提升来讲,能有机会得到这位大师级的音乐人指导,自然比跟着家里的普通声乐老师学习要强得多,而且他知道欢哥这番话纯粹是站在提携后进的立场上,不掺一点私心杂念,略为考虑了一会,说:“感谢刘老师的好意,我跟女朋友商量一下,改天给您答复。”

    从欢哥家出来,在车上给叶小换打了个电话,把这事一说,小妮子挺高兴,嘴上却不肯轻饶了他:“哼,算你有点良心,不过我警告你,别以为卖这点人情就能把上次忽悠我的事给清了,这次自己出钱拍电视剧,主题曲要是敢不给我唱,当心你的狗头!”

    杨昆哈哈一笑,说:“电视剧的事还没定下来呢,培训班也要等到你放寒假才能去,这段时间,你还是踏踏实实地上你的学,别忘了你明年也要提前参加高考的!”

    和孙研俩人轮流陪着她煲了会电话粥,结束通话之后,杨昆又分别和张导、制片人张国俊联系了一下,约好晚上见面,正式洽谈投资电视剧的具体事宜。

    国人一向喜欢在饭桌上谈事情,定好了饭店,杨昆考虑了几分钟,又给靳巧儿打了个传呼,把时间和地点通知了她。

    孙研就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说:“你对那位靳小姐倒真是仁至义尽呢。”

    杨昆打了个哈哈,“没听欢哥说么,拍影视剧不比别的行业,制片人和导演的权力相当大,手紧手松之间,这制作成本和费用可是天差地别,作为投资商,过度参与不合适,全盘放手不适合,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插手拍摄任务,只派一位全权代表到剧组里监督财务支出问题,可我手头又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硬着头皮亲自出马,安排这么一位自己人进去,多少也能从侧面上反映一些我注意不到也没时间去关注的问题。”

    孙研将信将疑地撇撇嘴巴,没再纠缠这个问题。

    当晚,杨昆设宴明珠海鲜酒楼,宴请张导夫妻、张国俊和几位剧本编辑,靳巧儿作陪。

    暂时先将剧本放到一边,杨昆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张国俊拿出来的投资预算和利润预期。

    靳巧儿那天的话并不全是开玩笑,90年代的艺人片酬还不像几年、十几年后那样高得离谱,现在拍电视剧,片酬只占预算的一部分,器材、车辆和场地的租赁与损耗也是大头。

    就拿手头这部清代宫廷戏来说,其中有不少皇宫里的戏份,这就需要租赁相应的场地来拍摄,关系够深的话,直接在故宫里拍也不是不可能,可考虑到拍摄周期和效率的话,那费用就远不是他们这个剧组能承受得了的,这年头又没有这个那个影视城,综合考虑成本的话,成德避暑山庄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最佳选择。

    翻翻演职员表,整个剧组连演员带导演、剧务、摄影、化妆、服装等算下来足有上百号人,这一天到晚人吃马嚼的不是个小数目,把得稍微松懈一点,光跑冒滴漏的部分就够养肥不少人了。

    在杨昆仔细审阅的同时,张国俊也在旁边小声帮他讲解,为表示诚意,他特意提醒杨昆,还有一块很重要的支出,就是用来和各家电视台领导联络感情用的“公关费用”,这部分费用可就不能白纸黑字地记到账面上了。

    杨昆自己就是生意人出身,对于名利场上的灰色地带比他了解得还要透彻得多,对于这种情况也早有心理准备,和预算相比,他更感兴趣的是赢利方式。

    对影视剧制作机构而言,其收入主要包括向电视台转让播映权、录音录像带出版以及境外发行等几方面,其中又以前者为大头,以国内的行情,差不多能占到整部戏收入的七成左右。

    说到播映权的转让,又有一轮播映权、二轮播映权即首播、重播之分,举例来说,假设为了拍这部戏总共投资了200万,有电视台看好这部戏,肯花150万买下它的首播权,这就相当于收回了75%的成本,等一轮播完,观众反响不错,又有两家电视台肯各自花50万买下它的重播权,从账面上来看,这部戏就算赢利了50万,重播的次数、台数越多,挣的钱也就越多。

    就当前国内电视台的工作模式来看,国产电视剧的播放还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状态,一部大火的电视剧同时在央视、省级卫视和各地方台播出的“千台一剧”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观众们眼里,这种情况相当令人反感甚至厌恶,但对于影视剧制作机构来说,这种乱象才是大赚特赚的保障。

    至于录像带的制作与销售方面,国内录像机保有率远远比不上欧美发达国家,vcd等数字化播映手段的兴起又给d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卖给电视台的收入相比,这一块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相对而言,国产电视剧特别是古装剧的海外销售情况反而不容忽视,毕竟这个年代的古装剧还不像十几年后那么粗制滥造,也不用像后世那样面临韩剧的激烈竞争,只要做到剧情新颖且情节紧凑,在港、台及东南亚华人圈里的收视率及受欢迎程度还是相当可观的。

    大致了解之后,杨昆合上手里的资料,对张国俊说:“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搞影视剧制作我是门外汉,彼此间有利益牵扯,不能全听张先生的一面之辞,所以我的意思,是想找一家律师事务所对这份协议进行公正,不敬之处,还请张先生莫怪。”

    张国俊连连点头,说“应该的。”

第899章 :尽欢而散() 
见他对大致条款没什么意见,张国俊就问他是打算以个人身份投资还是以公司名义。

    以公司的名义投资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来法律程度好走,二来可以有效规避个人所得税,三来可以自行申请影视剧制作许可,从而将影视剧制作、销售、海外发行等各个环节的利润尽数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然,拍影视剧就好比投资做生意,没有包赚不赔的道理,就杨昆了解的十几年后的情况来说,全国拥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的公司数以百计,其中只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公司在拍电视剧,而在这三分之一当中能够实现盈利的也不过占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绝大部分,能做到收支平衡,就可以躲在厕所里偷着乐了。

    之所以有很多公司还是愿意投资电视剧,其原因就在于电视剧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赌博的性质有些类似,押准了宝,一把就赚得盆满钵满、名气大躁,只要不是太败人品,偶尔拍上一两部烂剧也不缺买主;押错的话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将损失转嫁到投资商头上,换个名号,另找几个出钱的冤大头就能卷土重来。

    要说押宝,昆哥敢毫不谦虚地自夸一句:他老人家看中的戏,就没有不火的可能!

    基于这种先知先觉所带来的信息领先优势,等充分熟悉了这一行业的运作模式之后,他还打算把在座的几位业内资深人士也拉拢到自己麾下,至不济也要构建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把那些后世大卖特卖的热剧一部部地给它创作出来,结合他小本本上记着的一首首经典影视插曲,做到影视、音乐强强连手,独领风骚。

    最后,昆哥心里还揣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把签约艺人这一块也操作起来,把那些后世红极一时、现在却未出茅庐的女神们的经济合约统统攥在他老人家的手心里,想怎么捧就怎么捧,想怎么潜就怎么潜,真是想想就让人血脉贲张、鸡动难抑。

    好吧,理想虽然丰满,距离却太过遥远,还是先顾眼前吧……杨昆举起酒杯向张国俊示意,说:“另外有个不情之请,这次能下定决心投资这部戏,靳小姐的意见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为廖表谢意,能否请张先生和剧组商量一下,在剧中给她安排个合适的角色?”

    不用他说,大家也能猜到他的意思。

    上次在西餐厅,靳巧儿参与饭局还能说是适逢其会,这次杨昆又特意把她带了来,大家还能不明白其中的猫腻?

    在座的都是娱乐圈里的人精,对于圈子里那些不成文的规矩门清得很,对于杨昆的要求,也都觉得无可厚非,毕竟出钱的是大爷,别说安插一两个角色了,就是把整个剧组全安排成自己人,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至于杨昆为什么要这么卖力地捧她,大伙也都心知肚明。

    电影学院里的漂亮女生不计其数,演技好的一抓一大把,不让人家尝点甜头,人家凭什么专门找你拍戏?

    张国俊举起酒杯,和杨昆轻轻一碰,“这可巧了,戏里正好有这么个角色,挺适合靳小姐的形象和气质的。”

    虽然直到今晚的饭局之前,拍摄的资金还没能完全落实到位,剧组的组建工作却早已被提上日程,各主要角色也已基本定了下来。

    具体的角色安排,和杨昆的记忆相关无几,张导夫妻分别饰演剧中的皇帝和刘夫人,刘大学士和剧中最出彩的反面角色和胖子也都是由原来的演员出演,可以说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原著”的原汁原味。

    而张国俊所说的适合靳巧儿的这个角色,指的是剧中的女二号,刘夫人的贴身丫环,后来被刘大学士收为侧室的那位,是个精明俏丽的主儿,戏份虽然不多,却相当出彩,由靳巧儿来担扛演绎可谓再合适不过,只是这样一来,多少就有点对不起原来的那位演员了。

    担心这样安排会被杨昆认为自己轻视了他的意见,解释完角色定位之后,张国俊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了,杨老板难得开一次金口,就算没有合适的角色,哪怕临时改剧本,也得加这么一个角色出来,各位说是不是这么个意思?”

    张导是老好人脾气,虽然觉得他这话说得有些多余,恭维的痕迹重了些,却没好意思点破,只是笑呵呵地附和了一句“有道理,有道理”,他夫人却是心直口快的性子,凭借当初拍红楼时积攒下的名望和人气,这些年拍戏都是妥妥的女一号,见靳巧儿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女二号的戏份,多少觉得她有点投机取巧的嫌疑,跟着举起杯,笑眯眯地说:“巧儿妹妹这是遇上贵人了,拿奖、成名指日可待,姐姐敬你一杯,预祝你的演艺事业再上一层楼。”

    靳巧儿双手捧着酒杯,笑盈盈地站起来,说:“张导、邓姐还有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贵人呢,这杯酒,应该由我来敬大家才对。”

    她是个聪明人,不难听出邓姐话中隐含的讥讽之意,但她的态度也很明显,为了有戏拍、有钱赚,大家都在昧着良心做事,男人陪酒、女人陪睡,区别无非在于睡成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