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487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48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个时代的有钱人还不像几年、十几后那么迷恋和推崇四合院的生活方式及尊贵地位,和没有上下水、暖气、空调、车库的老院子相比,人们还是青睐于更加贴近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新式单元楼或别墅,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这价格当然也就炒不起来。

    有鉴于此,就面前这套四合院的成色而言,对于这个报价,杨昆还是比较满意的。

    抛开四合院本身巨大的增值空间不说,即便这里不幸被圈入旧城改造的范围,光是从政府手里得到的拆迁补偿款,就足够赚上好几倍的了。

    说句题外话,对于这场刚刚拉开序幕的旧城改造大潮,从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像杨昆这样想从中分一杯羹的新晋房地产开发商,像那些致富无望、温饱度日的普通百姓,凭着薄田半亩、陋室数间而一跃成为百万、千万元户的例子比比皆是,至于那些钉子户神马的,也不是不欢迎拆迁,只是上面给出的补偿条件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或者说贪欲而已。

    虽然按昆哥考虑的标准,这个价格已经够着便宜了,不过本着省了就是赚了的原则,他开始习惯性地讨价还价:“120万?大哥你跟我开玩笑么,这破地方哪能值这么多,您瞅这院墙,都开缝了,这地基也塌陷得厉害,还有这房顶,得有一多半屋子漏雨吧?就凭这成色,您怎么着也得给打个6折不是?”

    那位也不含糊:“哥们你这话可就显得没诚意了,瞧你这派头像是个生意人,应该懂得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凭这套院子的成色,它就值这个价!再好的不是没有,像是菊儿胡同,还有南池子那边,人家那是特地从清华请了专家、教授重新改造过的,平房改楼房,冬暖夏凉、厨卫俱全还带地下车库,可这价格嘛……”

    贩子a也在旁边帮腔:“谁说不是呢,再者您这都开上宝马了,这一套院子还没您这车贵呢,至于跟咱们争这仨瓜俩枣的?”

    “哥们做事一向是该花的地方不吝啬,该省的地方不浪费!”杨昆丝毫不为对方的一唱一和所动,“实话不瞒您二位,我买这地方是打算用来开公司的,可这院子破败成这德性,胡同更是窄得连车都开不进来,连厕所都是旱厕,这冬天冷、夏天热的,时间一长,不得把客户全给赶跑了?要照你说的样式翻修改造吧,估计这费用得比买院子还贵,左右不合适不是?对了,您说的清华那专门翻修古建筑的专家叫嘛来着,说不定以后还用得上人家呢……”

    扯了好一阵子嘴皮子,最终价格敲定在118万。

    去往房管部门的路上,俩二道贩子的闲聊引起了杨昆的注意:“六子,听说你们街道的回迁房开始分了,你没囤几套在手里?”

    “囤了两套,也不为转手,就是自个住,图的就是离单位近点……”

    杨昆顿时联想到了给陈静买房的事上。

    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课程安排要宽松得多,等影视公司的框架建起来,业务也逐渐发展起来之后,她更多的时间是在这边办公,为什么不在这附近给她寻觅个住处呢?

    在脑子里搜索最近一段时间收集的房源信息,离西四北最近的,当数刚开盘不久的御桃园了。

    等四合院的房主过来办了过户手续,房款两清之后,杨昆就拉着陈静,直奔御桃园看房。

    作为京城最早的甲级小区之一,御桃园位于西内大街,西、北二环交叉处,紧邻西直门,距京城火车站不过一步之遥,步行到新入手的四合院也不过几分钟路程,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虽说离陈静准备报考的中传远了些,有私车代步也不会太麻烦。

    最为难得的是,小区主打的户型居然是这个时代相当罕见的复式结构,除底下三层是普通单元房外,四、五层上下打通,南北两侧通透且各带露台,在90年代中期的京城来说,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标志性住宅了。

    陈静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

    听杨昆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来两套”,那位面带职业性微笑实则没拿他们当回事的售楼小姐差点没闪脱下巴。

    以她的职业习惯而言,首先欢迎的当属具备实际购买力的中年大叔,其次是年轻漂亮的女人,当然最欢迎的还是带着漂亮女人的中年大叔。

    像他们这样一男一女的年轻情侣组合,虽然购买意愿爆表,支付能力却无法保障,是以那位售楼小姐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提醒了一句:“先生,按我们5888元一平米的售价,这一套复式单元的总价接近130万元……”

    杨昆直接掏出了支票本。

    陈静也觉得他有点挥霍无度,“一套就够用了,买那么多干嘛?”

    杨昆说:“你一套,傅姐一套,咱们一碗水端平,谁也不吃亏。”

    转过天,到工商部门办理过营业地址变更手续,杨昆又找来帮他装修汇园公寓的那家设计室,将四合院连同新入手的两套复式单元的装修工作全盘交给对方负责,酒吧的装修进程则丢给安迪去跟进,他和陈静则赶在周五下午驱车回了老家。

    本打算把买房的消息告诉傅青梅,顺便从她那捞点“犒赏”,但令杨昆意外的是,傅女王居然不在易阳。

    给傅青梅打个传呼,她没回电话,只是回了个传呼给他:“考察项目中,勿扰!”

    (人到中年,家事缠身,外甥女今天结婚,前前后后在姐姐家忙了好几天,累得跟狗似的,也是没办法。)

第944章 :不堪重负() 
杨昆觉得纳闷,前几次通电话时也没听她说想上什么新项目啊,有什么可考察的?

    问老妈时,刘素芬只说傅青梅出去考察、学习了,具体去哪却说不上来,问陈静时就是一句话:“不知道!”

    察颜观色,杨昆就觉得她们很可能有事瞒着自己。

    难得回一次家,这段时间积压未决的公事不少,想着反正那么大个人也丢不了,杨昆就暂时把傅女王的下落抛到了脑后,连夜驾车陪陈静到文定市拜会她父母。

    按照机关惯例,虽然陈树德已经不在易阳主持工作了,陈家在易阳那套小院也还是划归其家人使用,只要陈家不主动提出往外腾,也没有人会不开眼到催促他们搬家。

    同样道理,前任文定市委书记所居住的“书记楼”也依然予以保留,同时由于临时换将的原因,新的书记楼还没整理好,陈树德夫妻便暂时居住在文定市一招专供领导使用的行政套间里,秘书和司机都是新配的,也是临时用着看看,不合心意再换。

    抵达文定时已是夜里9点半多,陈树德仍在批阅公文,看到杨昆和女儿联袂来访,很高兴,特意吩咐厨房做了夜宵,又开了瓶酒,一老一少把酒夜谈。

    谈及调任之后的工作情况,陈书记的语气中颇多感慨:“初来乍到,想打开局面,不容易啊!”

    杨昆大致能理解他的意思。

    以当前国内的大气候来看,经济发展是主题,上面选择陈树德来接替原文定市委书记的工作,主要还是看中了他在易阳当政几年特别是近一年多来在发展地方经济方面做出的成绩,这其中多少也有杨昆的一些贡献。

    表面上看起来,文定地处燕、晋两省交界,是晋省煤、铁资源进入燕南的必经要道,自身的地下矿藏也相当丰富,同时拥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以陈树德的施政能力应该不难出成绩,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虽说树挪死,人挪活,但就政界而言,上至省部、下至区县,派系林立、利益交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像陈树德这样突击提拔、迁调的干部,初来乍到,难免也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地方保守势力的掣肘,骑墙派的阳奉阴违,都足以令他政令难通、举步维艰。

    抛开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不提,文定市辖下的各工商企业的现状同样不容乐观,国企不景气,民企不听话,这也是当前国内企业的通病。

    摆在陈树德面前的首要难题,是曾经的明星企业、纳税大户,文定市第一轧钢厂。

    文定一轧筹建于80年代初,由文定市政府出地、津铁集团出钱出设备,分别占股30%、70%,作为津铁集团的附属加工企业,该厂拥有一条年设计产能为12万吨的复二重线材轧制生产线,也就是俗称的“普线”,通过来料加工的方式为津铁集团轧制6。5mm-8mm普线,正常开工的情况下,年营业收入可达到4000余万元,除养活全厂的400余名干部职工外,还带动了一大批关联企业,在文定市的工业结构布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我国特殊条件下存在的一种轧制形式,复二重轧机具有投资少,上马快,布置集中,技术便于掌握,线材易于拉拨加工等优点,其缺点也是同样鲜明,和邺钢二线材采用的高速线材轧制方式相比,复二重轧线速度慢、产量低、单位生产成本高、多盘多头的捆扎方式致使加工不便等等,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属于必将被历史淘汰的角色。

    当然,这些都是站在杨昆这个后来人的角度来考虑的,仅就90年代中期而言,采用摩根技术的高速轧机在国内的普及程度还不像2000年后那样呈爆炸式增长,国内也仅有京钢、沪钢、长钢、邺钢等少数几家国有大型、特大型钢企拥有不超过10条高速线材轧制线,其中还有一半以上是从国外引进的二手设备,在高线技术国产化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普线轧制技术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生存空间,导致文定一轧每况愈下的真正罪魁祸首,在于普线轧制技术自身的高危险性所带来的工伤事故损失,以及必要的善后工作的投入。

    所谓“高线”、“普线”的区别,从字面上理解在于双方轧制速度上差异,就技术本身而言,加热、传送以及初轧、中轧等工段的技术和设备其实是大同小异,最大的区别在于精轧也就是成型区,和高速线材采用的全封闭式顶交或侧交无扭轧机相比,复二冲轧机的开放式布置和轧制方式决定着其安生性上的先天不足,温度超过1100摄氏度、出口速度超过每秒20米的红钢一旦失控,沾之则伤、碰之则亡,极难幸免。

    据不完全统计,文定一轧自建成开工至今的十余年里,平均每年都要发生一两起重大生产事故,累计共导致6人死亡、14人终身残疾、7人不同程度的大面积烧伤,该厂为此承担的伤亡抚恤金、伤残及生活补助等支出在企业经营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亦逐年增加,近年来更是已经增长到了不堪重负的程度。

    有鉴于利润的逐年下降,一轧的大股东津铁集团的领导层一直有意从该厂抽资撤股,甚至将其永久关停,但对于文定市政府来说,一轧的倒掉意味着数百名工人下岗、数百个家庭的衣食无着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治安等社会问题,双方反复扯皮的结果,津铁方面表面上打消了撤股停产的念头,却暗中凭借手中的资源优势,在钢坯供应、加工费返还等环节上予以诸多限制,导致文定一轧连月来开工率严重不足,人心思动,已经陷入破产清算的边缘。

    为挽大厦于将倾,在咨询过不少业内专家的意见之后,陈树德就打算找一家有能力也有担当的企业,来承包市一轧甚至全盘接手津铁集团在其中所占的股份。

    在他看来,自己这个未来女婿有财力也有能力,加上他本身就做着线材生意,产品适销对路,无疑是作为“接盘侠”的最佳人选。

第945章 :短期承包() 
面对陈书记提出的承包或入股方案,杨昆一时陷入了踌躇之中。

    站在纯商业运作的角度来考虑,承包文定一轧的确是个不错的想法。

    就当前的线材出厂价来看,和成品钢坯的差价大概在600元左右,像高线的轧制成本可以控制在300-350元之间,普线相对更高一些,但也不会超过450元/吨。

    换句话说,承包文定一轧,自行购买钢坯,轧制成线材对外销售,即可以将这部分生产利润抓到自己手里,参考昆朋钢贸每月2万吨左右的销量,数字相当可观。

    就历史本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也的确有几位钢材销售商先后从承包该厂的过程中挣到了大钱,并成功地将文定一轧的寿命延长到了2000年左右,直到全国各地一窝蜂地上高线,线材产能呈爆炸式增长时,才因生产成本过高、缺乏竞争力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杨昆仔细盘算手头现有的资源,销路是最不用发愁的,以文定到易阳不过40公里的车程,这点运输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计,唯一需要解决的,是决定着轧线是否能满负荷运转的原料钢坯供应。

    这一点同样不成问题。

    就在上个月,邺钢筹建了将近一年的二炼钢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