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488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488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同样不成问题。

    就在上个月,邺钢筹建了将近一年的二炼钢终于投产,带给昆朋钢贸的不只是每月额外数千吨的生铁供应合同,还有上万吨的过剩钢坯产能,在邺钢上马新的轧钢项目之前,这多余的产能便只能以商品钢坯的形式对外销售,以杨昆和邺钢领导层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吃下这部分产能应该不难。

    既然产、供、销、运等关键环节都没问题,想要承包文定市一轧也就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障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杨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那就是在保持该厂现有管理结构和生产秩序的基础上,由昆朋钢贸出资承包其全部产量,并按市场行情支付相应的加工费用,至于具体的承包期限和费用标准,还要和一轧现领导层接触之后才能确定。

    换句话说,他只负责原料供应、运输和成品销售,不参与具体的生产管理,也不为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安全事故负责,典型的只出钱、不出力、更不担责任。

    对于这样的答复,陈树德并不是十分满意。

    站在主政者的角度,和治标不治本的短期承包相比,他更希望看到杨昆能出资买下津铁集团的部分乃至全部股权,以一个主人翁的姿态去管理、盘活被市委、市府寄予了厚望的一轧,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运输、燃煤供应、机加工等服务性行业。

    对于这一点,杨昆恕难从命。

    瓜分国有资产的前提是“低价”,平价甚至溢价入股的做法根本不值得考虑,何况是复二重这种即将面临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

    按有关机构给出的评估结果,文定市一轧现有净资产约为1800万元,这意味着他得掏出1200多万,才能从津铁集团手中接下这套烂摊子,并在三五年、至多七八年间彻底变成一堆无人问津的破铜烂铁。

    昆哥有钱不假,可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换成谁也不能硬逼着他拿真金白银打水漂玩,即使对方是他的未来老丈人亦不例外。

    为此,他不厌其烦地向陈树德剖析普线和高线在生产工艺、发展势头上的巨大差距,并指出:“作为一家来料加工企业,一轧向上没有高炉、炼钢等原料供应环节,向下没有自己固定的销售渠道和忠实的经销商群体支持,同时也不像邺钢、京钢那样有强大的资本实力支撑,被市场淘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看到陈树德紧锁的眉宇,以及陈静略带责备的眼神,杨昆犹豫了一会,终于忍不住把自己盘算已久的投资计划透露了出来:“在我看来,与其耗费巨资去挽救一家命不久矣的普线加工企业,倒不如自己投资上一条产能更高、成本更低、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速线材轧制线。”

    陈树德的眼睛顿时一亮,“你指的是邺钢二线材那样的生产线?”

    杨昆点点头,“甚至要更加先进。”

    陈树德沉吟片刻,问:“上这么一条生产线,投资恐怕不在小数?”

    杨昆说:“暂时只是一个想法,还没找相关的设计部门进行投资评估,保守的估计,在6000万以上。”

    以陈树德的老成持重,听到这个数字还是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6000万!你能拿出这么多?”

    杨昆不好意思地笑笑,“应该还用不着向银行伸手。”

    陈树德愕然回头,看着陈静笑道:“想不到我这未来女婿这么有钱?”

    陈静笑而不语,看向杨昆的眼神中却满是自豪,想想又觉得不解,问他:“既然你早有这方面的打算,为什么还要花钱承包文定一轧呢?”

    “筹建轧钢厂需要时间,从项目、土地审批到土建、设备安装调试再到投产、达产,至少需要8到10个月甚至更久,在此期间,不妨先靠承包市一轧来降低经营成本,多积累一些资金。”杨昆笑道:“还有一点不太正大光明的理由,你觉得现在的市一轧,什么东西最值钱,最值得保留?”

    陈静哪懂什么轧钢工艺,凝着眼眸想了想,试探着问:“厂房、设备还是地皮?”

    杨昆摇摇手指,“都不是,最值钱的,是人!”

    陈树德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杨昆之所以这么痛快地答应承包市一轧,除了谋求利润最大化以外,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借此方式稳定局面,保住一轧现有的几百名熟练轧钢工人不致分散、外流。

    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项目审批、设备采购、土建安装等环节都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最大的难题,在于各关键工种的人员配置,有市一轧现成的技术班底,再适当引进一批精通高速轧制工艺的专业人员,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新厂顺利投产、稳定达产。

    问起杨昆具体的筹建计划,他却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笼统地说了一句:“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

第946章 :停薪留职() 
见杨昆不想深谈,陈树德也没有催问他什么时候才是“最佳时机”。

    在他看来,自己这个未来女婿虑事有他自己的原则和标准,轻易不会被外人所左右,何况杨昆手头现有标准件商城和电镀中心等好几个项目要忙,怕是暂时分不出太多精力来运作这么大的投资项目。

    站在陈树德的角度来考虑,杨昆承诺出资承包文定一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今天这场谈话的目的,他向上面、对群众也有了交待,至于投资建新厂的事,暂时不急。

    作为文定市“代”市委书记,现在的他还处于权力交接和政治过度期,正式的任命要等到明年两会之后才能下来,届时,一座投资高达数千万元的新厂,将足以作为他正式上任的献礼,为他的任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却不知道,杨昆心里有他自己的小九九。

    昆哥当惯了甩手掌柜,只管指出大方向,具体的事务都是交给别人去操心,又哪有什么精力不足的顾虑了。

    之所以回答得这么笼统,是因为直到今晚之前,投资兴建轧钢厂的计划都只是存在于他脑子里的一个模糊的想法,见识过十几年后钢铁制造行业的萧条,他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将其付诸于实际。

    也正是基于这个想法,自杨昆重生至今,本着船小好掉头、本小好抽身的宗旨,他的生意重心一直局限于商业流通和服务性行业,轻易不愿插足投资高、见效慢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工业,唯一涉及生产研发的企业苹果电子也是全盘交给胡志高他们去运营。

    然而,随着财富的积累,个人境界的提升,杨昆看问题的眼光和方式也在不断转变。

    前次广告招标会上,胡志高在央视所受的礼遇,使他深刻地意识到,没有实体企业作为支撑,生意做得再大也只是无根飘萍,在房地产业随着相关国家政策的变化成为支柱性产业之前,投资一条他相对比较熟悉的高线生产线,无疑是赢得相应的社会地位与话语权的终南捷径。

    另外,在他规划并为之努力的标准件原料供应链中,高速线材厂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而且就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直到08年左右,只要经营得当,钢铁企业基本上不存在严重亏损的风险,换言之,他还有十余年的时间去筹划、运营、发展他的钢铁企业,同时借助他的先知先觉,也有把握在行业萧条期到来之前及早抽身。

    只是作为他重生以来所筹划的最大的单笔投资,他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商人重利轻义乃是天性,他在文定投资建厂的前提,是陈树德所能给予的政策方面的扶持。

    假如易阳现任领导层拎得清轻重,给出的优惠政策足以令他动心,他也不排除有把这座高速轧钢厂建在老家的可能。

    说白了,他这是一根胡萝卜两头钓,愿者上钩。

    谈到对易阳现任代县委书记吕士杰的印象,陈树德的回答也有些笼统:“我和这位吕书记接触不多,只知道他做事挺有魄力。”

    “有魄力”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胃口好”。

    从二叔等人口中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位吕书记甫一上任,提出的第一条施政纲领或者说口号,就是要加强路政、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县城环境,造福百姓。

    90年代,有几句流传很广的顺口溜,叫:农民怎么才能富,少生孩子多修路。

    到了官场,这句话又有了另外一层理解:领导怎么才能富,修桥铺路换干部。

    大搞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这位吕书记也在忙着“考察干部”。

    这开门三板斧,先砍到了易阳环保、林业、水利等相对冷门一些的单位领导头上。

    调任易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位吕书记就换了3个局长、2个书记,手段之强硬、作风之凌厉,直接打了那些骑墙派、观望派一个措手不及,也令工商、税务、财政、宣传等强势要害部门的领导干部们人人自危。

    能否保住自己的乌纱帽,那就要看个人“表现”了。

    如此大张旗鼓地搞“竞争上岗”,对于昆哥名下的产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最直观的表现,就在于昆朋精品批发的主要赢利点单位集中采购业务量的迅速缩水。

    傅青梅选择这个时间外出考察项目,未尝没有暂避其锋,静观事态发展的用意。

    另外,在标准件商城建设、电镀中心报批等项目上也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影响,最起码来自于政府层面的支持力度已经远远比不上陈树德当政时期。

    好在能坐到县委书记这个位置的没有蠢人,这位吕书记也熟知杨昆和陈树德之间的关系,不会贸然向他名下的产业伸手,但作为易阳新任父母官,身为易阳工商界新晋领军人物的杨昆居然迟迟不登门拜访,亦不免令其心生不满。

    杨昆当然不会意识不到这一点,但他也有自己的考虑。

    在易阳官场,他和陈静的关系不是秘密,身上打着如此鲜明的烙印,即便他再怎么委曲求全、主动示好,恐怕亦难讨得这位新书记的欢心,想达到和陈树德、刘运升那般推心置腹的程度更是痴心妄想。

    在昆哥看来,既然不能相交于心,倒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的好,凭借正处于仕途上升期的陈书记的支持,以及自身的产业规模和财力,他自信只要不轻易触碰到这位吕书记的逆鳞,便不会招致针对性的打压与报复。

    他选择这个关键时期抛出兴建轧钢厂的计划,除了财富积累这个原始动力外,也是想给自身的经济实力增加一个强有力的筹码。

    作为传统支柱性产业之一,上至国家部委、下至地方官员,对于钢铁制造企业的重视程度毋庸多言,投资兴建一家中型钢企,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成百数千个工作岗位和每年数以千万计的税收贡献。

第947章 :停薪留职() 
到了陈树德这个层次,平时想要找个能推心置腹谈话的对象殊为不易,和杨昆聊到兴起,一直聊到凌晨1点多,才吩咐服务人员带他回房休息。

    虽然彼此的关系已经被双方父母认可,但在领证、办酒之前,陈静总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地跟杨昆同宿一室,帮着收拾了碗筷,便跟着伍秀琴回了她的卧室。

    简单洗漱之后,杨昆正想上床睡觉,忽听有人敲门,拉开房门一看,却是陈静忸忸怩怩地站在门口,“我妈睡觉轻,嫌我打扰她休息,把我赶了出来”

    杨昆就有点忍俊不禁,“这算不算对哥们主动报效的一种犒赏”

    陈静羞得粉面飞红,推开他径直走进卧室,“我爸妈就在隔壁,你少动什么花花肠子”

    杨昆笑嘻嘻地跟进去,从背后揽住她柔软的腰肢,耳语道:“长者赐、不可辞,咱们动作轻一点就是”

    次日一早,辞别了陈树德夫妇,杨昆驾车载着陈静返回易阳,行至邺河市区时,陈静忽然问:“要不要先和你的小叶子妹妹见个面,认识一下”

    杨昆犹豫了片刻,一咬牙,“早晚也是个死,见就见”

    “王见王”的情形却不像他预想的那般火爆、惨烈。

    去年圣诞期间,杨昆受伤入院时,叶小换就在病房里见过陈静一面,后来也不止一次地在昆朋精品批发店里见过她和傅青梅、刘素芬对坐闲聊,对这位人美音甜、气质优雅的大姐姐印象颇佳,加之生性天真烂漫,听说陈静是杨昆特意请来替她保驾护航的专业人士,更是心生亲近之意。

    出于女性特有的敏锐直觉,以及自身坎坷的感情经历,徐丽娅却觉得陈静并不像杨昆私下里介绍的“高官子女到企业镀金”那么简单,同时也察觉到她和杨昆的眼神交流多有暧昧不明之处,只是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她并没有将心中疑虑诉之于众,反而摆足了为人父母的姿态,热情洋溢地和陈静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