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82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82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屈起两根手指,在那份新鲜出炉的意向书上面敲了敲,问:“既然已经跟那边定了,怎么又跑我这边来谈租金,难道你想同时开两家店?”

    虽然实情如此,不过杨昆并不打算把自己的全盘计划透露给对方,一来是想借公安局的租金数字来撬这边的价位,二来不想给对方留下财大气粗的印象。

    做生意,不能只讲面子,为了节约成本,适当的时候也得学会自曝其短。

    他说:“初步意向,还没有决定下来,做个小生意不容易,总得多方面考虑,不瞒李经理说,我手头资金有限,假如这边能谈下来,那边随时可以推托掉。”

    李国元沉吟半晌,问:“说说你的条件。”

    杨昆看着他,说:“比照这两家的水平,我说个公道价,房租一年2万5,起租期限可以按你们的规定来,但只能一年一交。”

    李国元果断摇头,“不可能。”

    一年2万5,开什么玩笑?

    这点钱连建筑公司一个季度的基本工资都不够。

    他四处烧香拜佛,借了一屁股账,好不容易把这幢办公大楼建起来,除了想给领导们留个经营有方、业务繁荣的好印象外,不就指望着楼下的店面能多少缓解一下资金压力么?

    他说:“万5太低了,别说我,换谁也接受不了。”

    杨昆说:“小本生意,再高的话,我也接受不了。”

    李国元说:“生意不管大小,都要讲信誉,讲诚意,就你给出的这个价格,太没诚意。”

    杨昆知道,像他这种半官半商的人物,既有官僚的作派,又有商人的市侩,实际上最难打交道,不过他不急,反正有的是备选方案,大不了另外选址。

    所以他丝毫没跟对方客气,针锋相对地说:“同理,我也没看到李经理的诚意在哪。”

第144章 :欲擒故纵() 
李国元心底泛起一丝怒气,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建筑公司再不景气,也是堂堂正正的县属企业单位,你一个小小的个体户居然指着老子鼻子要诚意,凭什么?

    生气归生气,看在钱的份上,李经理还是理智地压下心头怒火,说:“租金方面,在我的权限以内,可以适当给你让出一部分,一年4万5,但必须一次缴清三年的费用。”

    杨昆摇头,说:“就是万5,我可以再让一步,一次性缴够三年。”

    李国元也摇头,说:“最低4万,再低就没得谈了。”

    杨昆很干脆地站了起来,在对方的注视下,收起两份协议的复印件,说:“不好意思,耽误李经理时间了。”

    李国元懵了。

    这就走了?

    商业谈判,说白了就是坐地起价,就地还钱,怎么才谈了一个回合,对方就直接拍屁股走人,难道是以退为进?

    疑惑不解地看着杨昆拉开办公室的门,李国元正想出言拘留,却见他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李经理暗自冷笑,果然是欲擒故纵!

    看到李国元脸上稍纵即逝的得意神情,杨昆不以为意地笑笑,说:“刚才忘了件事,我的饭店下月1号开业,李经理于百忙之中能抽出点时间的话,还请不吝赏光。”

    这一下出乎意料,李国元错愕之余,下意识地答了句:“一定,一定。”

    杨昆朝他点头示意了一下,转身走出办公室,顺手带上了门。

    看着微微颤动着的门框玻璃,李国元有些后悔。

    早知道这小子性子这么执拗,刚才就该直接把心理承受底限说出来,对方能不能接受是一回事,起码不会白白错过机会。

    年租金3万5,这个数字是他和郭副经理等人多方咨询、考察,并参考地段、人流量和消费能力之后得出的心理价位,和目前同档次的店面相比稍高一些,但也在一般人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

    尤其是考虑到未来几年易阳的城区规划,这个价位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作为建委直属的企业,李经理有他自己的消息来源和渠道,而且他相信,只要将自己接触到的一些涉密信息适当地透露一点出来,对方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当场拍板,租下这处极具升值潜力的店面。

    可对方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

    在商场和官面上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李经理的考虑不可谓不周全,3万5千元的年租金,恰好正是杨昆的心理承受上限。

    和农信社、公安局签订的两份租房协议都是友情价,本身价位就比市场行情低了不少,除了用作讨价还价的筹码外,并不具备决定性的参考价值。

    但他并不准备就此全盘接受对方的条件,即使比李国元更清楚易阳县城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趋势,也要尽可能地压缩成本,谋求利润最大化。

    他决定先晾一晾对方,冷处理几天再说。

    反正刚才已经摆明了态度,昆哥就是脚踩几只船,谁的船好,票价便宜,哥就上谁的船。

    南环路口又不是只有你建筑公司一家单位,计生委、粮食局,好几家单位的临街商用店面都在对外招租呢。

    何去何从,你李经理自己掂量着办。

    从建筑公司出来,杨昆赶到开发区的店面,和前来送货的几家供应商代表见面。

    第一次打交道,而且要的量不小,几家个体老板都挺重视,亲自跟着车来到易阳,现场考察一下用户的规模。

    两辆箱式冷藏运输车,一辆普通货车,并排停在饭店门口,虎子带着一帮小年轻,正和跟车的小工一起肩挑手抬地往下卸货。

    成陀的冻羊肉、冻牛肉、冻鸡腿,成麻袋的辣椒和花椒,成编织袋的大料、茴香、香草、香叶、丁香、孜然、草果等干香料……以及葱、姜、蒜和必不可少的郫县豆瓣酱。

    杨建军和何平拿着纸笔站在台秤前,一样一样地核对各自订单上的货物种类和数量。

    宋玉芳挽着李丽的胳膊在一旁看热闹,见到杨昆,有些不自然地错开了眼神。

    杨昆没在意,走到近前和几位小老板一一握手,问:“怎么不直接把车开到冷库门口?”

    杨建军说:“信用社的保安不让进大门。”

    几位老板对此表示理解,说:“金融系统,安全第一,应该的。”

    杨昆摇摇头,说:“要只是一锤子买卖也还罢了,以后隔三岔五过来送货,总不能回回都通过店面往里搬,客人们还吃不吃饭了?”

    找到门卫协商了一下,对方知道他和肖主任关系密切,倒没有多作刁难,顺利地把几辆货车放进了后院,同时建议他最好和肖主任沟通一下,给常来送货的几辆车办个通行证件,也省得他们为难。

    杨昆觉得这建议倒也中肯,当即找到肖主任,请他给门卫打过招呼,将几位供货商名下的送货车辆号码登记了下来。

    对于他这种体贴入微的做法,几位小老板交口称赞,都说在别的客户那里极少得到类似的待遇。

    杨昆谦逊地摆摆手,说:“开门做生意,总得尽可能地为客人提供方便。”

    这边的货刚卸了不到一半,那边厨具大世界的送货车也到了。

    刨肉机、冷藏展示柜、消毒柜、煤气灶、钢瓶,加上各种锅碗瓢勺,将6米多长的车斗塞得满满当当的。

    和跟车的副经理握手打过招呼,杨昆把刘学锋介绍给他,各种厨房电器的拆箱、检验、通电试运行及核对性能参数的工作,由小刘全权负责。

    一大群人直忙碌到将近下午1点,才算基本上理清头绪。

    食材和炊具虽然备齐了,但厨师和帮工还没到位,杨昆安排众人到常去的一家小饭店就餐,杨建军提前备足了现金,就在席间和各商户结清了货款,皆大欢喜。

    回到自家店里,杨建军朝侄子比了个手势,说:“账面上就剩下这个数,再不开张,或者开张以后生意不好,咱爷俩就准备喝西北风去吧。”

    杨昆笃定地笑笑,说:“您就瞧好吧。”

    (收到责编通知,本书周五上架,各位书友记得捧场哦。)

第145章 :伊人憔悴() 
转过天,27号一大早,杨昆再次乘车赶到市区。

    第一站,市印刷厂。

    隶属于邺河市轻工业局的印刷厂早倒闭了好几年,厂房和设备都承包给了个人使用,承包者也都是本厂的老职工,经营意识虽然尚有欠缺,印刷技术和工艺还算过硬。

    50张优惠卡,200份烫金封面的请柬,200本新春挂历,200本台历,1000张代金券,200本点餐单,以及一些宣传彩页,就花去他将近5000大元。

    这还只是第一批印刷品,等生意走上正轨,后续投入也不是个小数目。

    杨昆深知道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除了饭店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外,对于这些用来招徕人气、宣扬品牌的小物件,他向来不惜工本。

    请柬、挂历和台历自不用说,选择的是印刷厂能做出来的质量最好、成本最高的产品,连那些面值58元的代金券,也是做工精美,材质上佳,除可供多次使用外,还颇具观赏价值。

    而且与后世常见的消费满多少元才能使用的消费券不同,杨昆印制的这批代金券可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能直接用来付餐费的,换句话说,即使它的持有者一分钱也不消费,只要顾客提出要求,饭店就会无条件地为持有者退返58元现金。

    当然,这些价值近6万元的代金券不可能一次性全部送出去,而且怎么送,送给谁,送多少,也要根据送礼对象的职务和能力来定。

    另外一点花心思的地方在于火锅店专用点餐单。

    计划中要开分店有好几家,杨昆不可能为每家店都安排信得过的亲友管理,只能聘用或从员工中发掘专业的管理人才。

    整天面对数以万计的现金流水,谁也不敢保证没人会动什么歪念头。

    食材的成本可以藉由统一采购、配送来控制,员工工资和奖金的管理难度也不大,最容易做手脚的地方在于营收这一块。

    作为火锅连锁店的总经理,杨昆给二叔安排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中午开门营业之前,到各家分店核对头一天的营业收入。

    这种查询、核对工作的唯一依据,就是杨昆亲自设计的点餐单。

    一式三联,自带复写,第一联留存,第二联交柜台结账,第三联交制作间配菜,每份点餐单都有其唯一编号,由各店店长到总经理处签字申领,单据保存的完好性与其奖金直接挂钩,每作废一份单子,都需要由店长亲自注明原因并签字生效。

    在开业前期就把各项经营和财务审查、监督、奖惩措施落到实处,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有人从中渔利。

    随机抽取了几份样品,检查过后,杨昆满意地付清了尾款。

    厂方的售后服务意识还不错,听说他没开车来,主动提出帮他送货到家。

    从私人承包的印刷车间出来时,杨昆手里多了个纸袋,里面装着十几份由他亲手用楷书写就的请柬,以及一些台历、挂历等纪念品。

    第二站是卓越工作室。

    临近阳历年底,即将开业的商家不少,卓越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量相当大,杨昆推门进去的时候,檀雅卓和贾工都在外面忙,工作室里只有一名年轻的女孩子值班。

    杨昆没有多作停留,将两份请柬和几本台历交给值班的女孩,用工作室的电话和檀雅卓联系了一下,告诉她很快就有新工程上马,请对方提前预留出工期,便即告辞离开。

    第三站是梅之韵培训中心。

    在傅青梅的办公室给她打了个传呼,等了十几分钟,才见到她本人。

    和她握手时,杨昆一眼看到了她颈侧没有被长发完全掩盖住的淤痕,像是被人用手掐出来的。

    而且他注意到,她今天的妆有些浓,似乎在刻意掩盖脸上的憔悴。

    傅青梅也注意到了他眼神中的异样,却没有任何表示。

    彼此交情不深,杨昆也没有多嘴询问。

    “临时有事要处理,抱歉让你久等了。”她问:“见过你的员工了?”

    杨昆摇头,说:“没有,最后两天,不想让他们分心。”

    “那你这是……”

    杨昆从纸袋里取出一张请柬,朝她递了过去,“傅姐请过目。”

    看着请柬上漂亮的楷体字,傅青梅脸上露出略显疲惫的慵懒笑容,问:“你这趟过来,不会是专门给我送请柬的吧?”

    杨昆也笑了笑,说:“不止,还有檀工和另外几位朋友。”

    她朝他晃晃手里的东西,说:“看在你这么有诚意的份上,到时一定过去大吃你一顿。”

    杨昆说:“谢谢捧场。”

    傅青梅双臂环在胸前,双腿交叉而立,浅笑着问他:“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