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寒门贵族 >

第93部分

重生之寒门贵族-第9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寒门贵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久没晒了,有些潮,还是睡我的床舒服点。”

    叶小换就伸小爪子掐他,“还说没动歪脑筋……”

    杨昆嘻嘻哈哈地求饶:“真没别的想法,就是想抱着你一起睡觉,绝对不动手动脚,我对天发誓。”

    嘴里信誓旦旦,脑子里想的却是后世流传的各种经典谎言。

    这一步得逞之后,下面应该是什么步骤来着?

    我就看看,绝对不碰……

    我就放在门口,绝对不进去……

    我就在里面放一会,绝对不乱动……

    杨昆又可耻地硬了。

    见他的眼珠子骨碌乱转,不等他将心底的想法付诸于行动,有所预感的叶小换就跳起来穿外套。

    杨昆按捺住心中的绮念,劝她:“还是在这睡吧,明天吃完早饭再回去,你要对我不放心,跟咱妈一块睡去。”

    叶小换摇摇头,说:“不是这个问题,我担心我妈。”

    杨昆拧着眉头说:“不至于吧?”

    叶小换叹了口气,说:“你不了解我妈那人,控制欲太强,尤其是……算了。”

    杨昆没辙,只好找了件去年的冬衣帮她披上,拿把伞将她送回了一中。

    次日凌晨,看外面雨势依然不小,杨昆难得地睡了个懒觉。

    先往店里打了个电话,知道昨晚的营业情况并未受天气影响,杨昆很满意。

    他叮嘱二叔说:“昨天忘了件事,免费送锅底的活动该停了,还有何平那边也别送啤酒了,适当的促销可以招徕人气,天天这样,就有点自跌身价的嫌疑。”

    结束通话后,杨昆按着叉簧想了想,拨通了曾芸办公室的号码。

    “喂,曾姐,是我。”

    在电话里,曾芸没跟他划清什么“工作时间”的界限,只是嗯了一声,不说话。

    沉默了几秒,杨昆问她:“昨天……你好像有事要跟我说?”

    曾芸在那边叹了口气,说:“是这样的……嗯,上面有消息传出来,市里打算以现有的城市信用社为骨架,搭建城市商业银行,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杨昆一愣,怎么,想学深发展?

    仔细回想了一下,前世的邺河市商业银行似乎要到2000年后才正式组建,现在才94年底,这是什么节奏?

    按照历史本来的轨迹,就算商业银行的筹建需要时间,至少也要到98、99年左右才立项吧,难道自己的小翅膀已经扇起了这么大的风浪?

    或者说,前世也有类似的提案,只是因为某种或某些不知名的原因而夭折,而自己对金融业所知太少,才没有听说过而已?

    稍微迷糊了一会,杨昆随即反应过来,自己完全没有为这些注定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伤脑筋的必要,无声地笑了笑,他问:“具体是怎么个情况?”

    曾芸说:“据……说,上面的意思,先选择几家资金较为雄厚、资产负债率良好的集体所有制金融性机构作为考察对象,从中选定一家作为试点,初步划定的考察范围包括市区、文定、易阳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城信社,当然,假如试运行情况良好,也不排除将其一齐并入商业银行的可能。”

    杨昆猜测,曾芸话中省略的消息来源很可能就是她先生,只是当着自己的面不愿意提到他的名字而已。

    好吧,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姐,你有什么想法?”

    对于他有些得寸进尺的亲昵称呼,曾芸并没有表示出明显的反感,只是简洁明要地说:“我想争一争。”

    杨昆问:“具体的考察标准是什么,时间呢?”

    曾芸说:“最后的结论还没出来,初步意向是考察六个月到一年,标准嘛:存贷款数量、资产负债比和不良贷款率。”

    杨昆笑了,说:“以我的个人信用,似乎不该被划到‘一逾两呆’的不良贷款范围以内吧?”

    曾芸没笑,说:“不是担心你赖账,是想让你帮我拉存款,毕竟这方面才是考察的重点。”

    杨昆脸色有点古怪,说:“就我手里这仨瓜俩枣,再加上认识那几个人,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曾芸说:“我知道,麻雀再小也是肉,我跟别的大储户也都打过招呼,多你一个不多。”

    杨昆心里顿时升起一股挫败感,问:“什么时候开始算数?”

    曾芸说:“今年正式核算完之后,大概元旦左右。”

    杨昆没胡吹什么大气,只是说:“我尽力。”

    曾芸没再多说,直接挂了电话。

    杨昆陷入了短暂的思考之中。

    在要不要帮她这个问题上,根本不用犹豫。

    即便不考虑个人感情因素好吧,他承认彼此之间除了互相满足外,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可言单只是念着她帮自己申请贷款的好,又或者为以后的商业利益着想,他也有义务尽力帮她争取这个机会。

    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帮。

    城信社的经营原则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名义上属于城镇居民筹资自建、民主自营的合作社性质的金融组织,实质上还要受人行的领导、管理、协调、监督和稽核。

    受业务经营范围限制,和传统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城信社自身的优势和竞争能力有限得很。

第167章 :游戏规则() 
即使和机构性质、类型和经营范围略为相似的农信社相比,从大的层面上看,城信社也并不占优。

    单一的农村信用社看起来比城信社规模要小,但人家针对的客户是广大农民兄弟,全县有多少个乡镇,就有多少家信用社,加一起的整体实力比城信社要强大得多。

    抛开这个问题不谈,单以赢利能力而论,即使放在20年后,国内银行业的利润仍有70%以上来自于存、放贷之间的利差。

    在金融衍生品赢利能力尚不明显的今天,这个比例更是无限接近于100%。

    信用社想要赢利,就要想办法多放贷,而放贷额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存款总量的限制。

    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核心意思其实就俩字:存款。

    曾芸虽然没有明说,但杨昆能猜到她的意思。

    她是想让自己把分店的营业收入也放到城信社的账上。

    而她之所以没有当面提出来,八成是怕他为难。

    农行的贷款就是她帮着联系的,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内情。

    按目前的相关规定,从哪个行贷款,其款项用途就要受该行的监管,相应的营业收入也要放到该行的账户上。

    电玩城的营收存在农信社,开发区火锅城和烧烤吧的营收放在城信社,就是这个道理。

    照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自己用农行的贷款筹办了分店,却把其营业收入放到城信社的账户上,就违背了游戏规则。

    违背甚至破坏规则的人,下场通常都不怎么好。

    除非自己的实力强硬到足以无视规则,甚至订立规则。

    但问题是,他有那个实力吗?

    杨昆自认为没有。

    至少眼下没有。

    所以他不得不遵守规则。

    不过这难不倒他。

    他还有备用方案。

    备用方案其实很简单,他要开的分店不是一家,而是两家。

    把勤政街店的基本户设到农行,南环路店的基本户设到城信社,既不得罪胡增海,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曾芸的存款压力,皆大欢喜。

    两家火锅城加上一家烧烤吧,加起来一年几百万的资金流,对于银行动辄以千万甚至以亿计的存款总额来说,只能算是九牛一毛而已。

    但这不是全部。

    对于杨昆来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挣钱,恐怕要算是最不成问题的问题了。

    其实也不仅限于重生者,对于任何具有一定的商业头脑和眼光的人来说,手里掌握的资源越多,做生意的难度也就越低。

    当你两手空空的时候,明知道一个生意项目有可能年营利达到10万元,你却在发愁,区区数万元的启动资金上哪搞,赔钱的机率有多高。

    当你手里的资金数以百万计的时候,面对同样的项目,你唯一想说的可能就是:“不就几万块钱么,拔根鸟毛的事,赔了也不在乎。”

    同样的道理,当你手里的资金达到8位数甚至9位数、10位数的时候,再面对这样的项目,你可能会说:“一年10万,那也叫挣钱?”

    说白了一句话,万事开头难。

    对于任何一个成功的商人来说,能将生意越做越大,最大的依仗不是过人的头脑和眼光,而是手里的资源。

    看到赚钱的项目,有的人是想做就能做,有的人是想做不能做,有的人是能做却不想做,有的人干脆连想都不敢想,区别就在于彼此掌握的资源不同。

    资源包括但不等同于资金,还包括政治资本、人脉关系、社交网络等等等等。

    杨昆自认为,凭借这段时间的高调亮相和主动出击,他已经初步掌握了一部分资源,以后要做的,就是如何利用好它们。

    所以,曾芸眼中的难题,对于先知先觉的杨昆来说,不是问题。

    到元旦还有将近两个月,加上至少半年的考察期,够宽裕了。

    考虑到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杨昆决定暂时抛开这些长远计划,把目光集中到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

    看看窗外细密的雨幕,觉得这种天气实在不适合徒步出行,他先给王波打了个传呼。

    过了20多分钟,三皮哥才回过电话来,“有屁快放,昨晚折腾到12点多才睡,这会正头疼着呢。”

    杨昆嘲笑他:“活该,谁让你不知死活地跑到隔壁拼酒去来着。”

    三皮哥笑骂道:“你大爷的,要不是替你小子撑场面,哥哥我能这么拼命?”

    杨昆说:“好人做到底,再替兄弟撑回场面呗,哦对了,这次也有你的份。”

    明知道他说的是开分店的事,王波还是在电话抱怨道:“咱俩到底谁是哥哥?又是接客又是陪酒,还特么得替你当司机,怎么感觉哥成了你的三~陪似的?”

    杨昆笑道:“不是你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前阵子你还对开饭店的事不感兴趣呢,怎么又上赶着找我入股来了呢?”

    王波顿了一下,总结道:“都是特么钱闹的!”

    知道三皮哥宿醉刚醒,杨昆也没催他,只说在家等他过来接,然后往农行信贷科办公室打电话,和胡增海约好半小时后见面。

    推开临街的窗户,呼吸着清冷的空气,一个考虑过好几次的念头又冒了出来。

    是不是该买辆车了?

    即使不为充场面,拿来代步也有用。

    买什么车?

    桑塔纳、捷达、富康……档次似乎有点低。

    要不,跟老林联系一下,托他的关系弄辆进口车?

    似乎是心有灵犀一般,脑子里刚想到林老板,呼机就震动起来,拿出来一看,正是粤东的区号。

    拿过电话拨号,响了没几声,通了。

    杨昆:“你好,是林老板?”

    “哈哈,小杨你好,怎么一下子就猜到是我的?”

    杨昆笑道:“我在粤东就俩朋友,一个是你,一个就是陈老板,猜上两次,总能猜对的。”

    林老板大笑,说:“有道理,有个消息告诉你,你说的那个扑克机,在港岛那边上市了,我托朋友照了几张照片,已经用挂号信寄了过去,你注意查收一下。”

    杨昆心里隐约的预感得到验证,大喜,“太好了,非常感谢,改天收到照片给你回复,另外有个想法,先跟你透露一下。”

第168章 :以小见大() 
林老板说:“小杨你又来了,有话尽管说嘛!”

    杨昆说:“我准备和朋友一起搞个家电卖场,还望林老板大力支持。”

    林老板连声笑道:“肯定的,你小杨做生意,我老林一向很支持的,何况还是我的主业,没得说,大家一起发财!”

    “对,一起发财!”杨昆附和着笑了几声,又说:“只是个想法,场地、资金、合作伙伴都还没落实,等具体的方案拿出来,再向你汇报,还有个小事想麻烦你一下,我想买部车,记得你上次说过有门路?”

    “门路当然有了,我自己那两部车都是水货来的嘛。”林老板笑呵呵地问他:“想买什么样的车子,美系、德系还是日系?”

    杨昆说:“德系的吧,右舵车还要改装,麻烦。”

    “德系车子不错,质量好,用材地道,就是没有日本车省油,喜欢哪个牌子,宝马还是奔驰?”

    杨昆打了个哈哈,说:“暂时不考虑那么高档的,就是拿来练练驾驶技术,中档车型就可以。”

    林老板说:“那好,我先帮你问问,改天给你答复。”

    十几分钟后,王波开着他老子那辆桑塔纳过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