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嫡女倾国 >

第31部分

重生之嫡女倾国-第31部分

小说: 重生之嫡女倾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上留了我侯爷身份,暂扣兵权。”温千山道。

    以伏褚一国之君的角度,温千山的作战经验在那儿放着,便是云国有天赋只得栽培的,真遇到情况了,也只有凭靠温千山才能有所抗衡。

    留着温千山侯爷的身份,进退皆有说法,这也是给伏褚出主意之人的聪明之处。

    理智如温千山,怎会不知伏褚为此的心思。

    伏褚做着二手准备,而温千山却用他的实际行动在表示着他辞官的决心,辞了府中的下人,卖了宅子,迁居城外。

    温清姿做惯了千金小姐,怎会甘心去城外小地方做她的平头百姓:“爹既然还是襄侯,住在京城也没有什么妨害。况且,况且我听说,城外都是些刁民住的地方,荒败得很,我不想去……”

    温清姿声音越说越低,一想到会住到城外那些**份的地方,不免话里哭腔。

    “爹,京城喧嚣,能过些安静平和的日子未尝不是福气。”温清玉道。

    历史之上的良将,一切尘埃落定后能得好归宿的有几个?而饶会的结局,便是连分辨的机会都没有落到便被送上了断头台。伴君如伴虎。

    伏褚能有这样打算,想来也是愈加看清伏褚的君王本质了。

    城外离了这政治漩涡的风头浪尖,生活也会安定很多,靠着襄侯府这些年来账房里攒的,生活下去不会成问题。

    温清姿听温清玉这样说,大有被拆了台的忿然不快,瞪着温清玉说不出话。

    “老爷三思,如今大局未定,朝中尚且需要老爷。”古氏劝道。

    自饷银寻回,云国内里干戈算是平息,稳定了边关将士,国库也没有损失。而蜀国经历了内乱,楚桓初登位,又是一番新局面需要打开。

    两国都没有得什么便宜。

    古氏不过是想用襄侯府为背景给温清许筹谋。

    温清姿见古氏如此说,也忘了早前对温清许的恨意了,只想着此刻可以挡着温千山的决定,连忙点头赞同:“是啊,”

    但这番话说的忧国忧民,晓以大义,扣住了温千山忠君爱国的心理。

    何氏沉默良久,方接过胧月递上的账本。轻轻放到了温千山眼前:“老爷,急流勇退谓之知机。”

    温千山望着眼前这个曾为他不顾性命、堪负鲜血的女子,一身墨绿,重担掌家责。凝视良久:“一切交由你一手办了。”

    淡淡一句话,一语落磬。

    “娘,你也劝劝爹,不然以后女儿便没有锦衣玉食了。”温清姿急了,拖着邵氏的手,几乎要哭了。

    邵氏不争不辩,只望着温千山:“只要是老爷说的,妾身都听。”

    旦要是有温千山的去处,邵氏便乐意跟着。终归已经为他做了妾,何妨再随他天涯。

    “有娘疼着你,你还是千金小姐。”邵氏轻轻抚了抚温清姿的手。

    温清姿眼中氤氲,邵氏疼着她,她如何不知?

    邵氏难得的服从,也是为了温千山。何氏看着邵氏,更从邵氏身上瞧清了当年那个身心里满满当当都是温千山的自己,只觉前尘过往如梦一般,面上虚无一笑,满是自嘲。

    袁氏从不是个发言的人,也没有勇气发表意见,她本就不是娇贵人家出来的大小姐,自然顺遂着府里的意思。唯有抱着温清浅听着众人说话,温清浅望着大厅里的众人满是无辜无邪,眨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纯净清澈。

    “离府的人,卖身与否都去账房拿三年的银子,从此你们与襄侯府主仆之情就尽了。”胧月拿起桌案上的账本,扬声道。

    大厅之中,声音又起。

    邵氏面上有些不耐,反身,凌厉的眼神扫着议论的众人:“忤逆老爷的意思,便是忤逆本夫人的意思。”

    邵氏一贯凌厉的眼神手段这么多年已能在府中不怒而威,厅中众人果然不敢做声了。

    但口不做声,不代表心中没有想法。到底也在襄侯府这么久了。

    “我已经跟京城里的命妇们说过了,有府里缺人的你们便去受受差使。你们去账房领了银钱,自会告知你们的去处。今后如何就看你们的福气了。”何氏轻道。

    厅中彻底无声,各人都有了出路,这样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了。

    何氏对着胧月使了眼色。

    胧月会意,拿好账本:“现在都随我去账房候着,依我念到的名字挨个领银子,今后不一定会在一起侍候了,话个别,收拾好细软,便散了吧。”

    邵氏是个有魄力的女子,何氏亦是有骨子里的骄傲,二人性子里大有相投之处。只是,葛素的事情改了何氏曾经一贯的凌厉倨傲。

    于邵氏而言,何氏身为主母,命妇入宫是一道优势,给温千山的助力远比为其管家来的多。

    只是,这份人脉优势,第一次用起来,竟是为了今日。

第43章 迁居城外() 
云都城外,温家终是在唤作“五里城”的地方迁了宅。也不如温清姿所想,这处宅子虽然比不得襄侯府尊贵奢华,也算五里城里数一数二的了。

    五里城,少有高门大户在此落户,但此处市集物事不缺,不比云都里喧嚣吵闹,不失是个安静颐养的好地方。

    五里城里,自此又落下了一家人,只见此户人家的门楣之上是“温宅”二字。

    从前在京城那锦绣斑驳里住惯了,到了五里城,自是许多都不同了。

    温宅里的几处院子。

    “喜儿走的时候东西都带全了么?”温清玉在收拾好的院中落住。

    玲珑将从襄侯府带出来的东西依次重新摆放入合适的地方:“她的东西都带齐全了,按小姐的意思,在她的包袱里放了三百两的银票。她打算好了回去故乡,三百两足够她讨个好人家,过衣食无忧的日子了。”

    温清玉轻“嗯”一声:“这便好。”

    “那个丫头没有心眼,是个有福气的。”玲珑见温清玉眉眼一低,道。

    ……

    “这里都什么地方,一股子尘土气儿,哪里是能住人的地方?”一进新院子,温清姿便皱着眉捂住了鼻腔,“没有打扫干净就让本小姐住下来,有没有眼力劲儿啊?”

    叶儿从邵家调来这位小姑奶奶身边,也没有少受什么气,亏得是叶儿忍得住:“小姐莫躁,这宅子空置久了,尘土大些也是正常的。”

    “娘,你去跟爹说说吧,这里根本就不是人住的地方,哪里能跟邵月阁比?我们回去京城里住好不好?”温清姿拉着邵氏的手,眼神既委屈又无辜。

    邵氏叹了声气:“你爹的决定不该有错的,乖乖听话。”

    温清姿直跺脚,恼急:“娘你就是骗我,说了会护我,就让我住这里?”

    “行了。”邵氏喝道,“你爹还能委屈了我们母女不成?”

    温家最后留下的除了主子,便只剩了侍候温千山的安子和一直守着温家的杨管家、何氏身边的胧月、邵氏身边的叶儿、古氏身边新添的香儿、袁氏身边的蓉儿跟温清浅的乳娘、温清玉身边的玲珑,负责温家吃食的是从前主母何氏院里的茹姑姑等人。

    侍候的人少了便出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那便是从今往后几个院子里的人便得要在一处用膳了,便也意味着,今后温府各院子的矛盾会更加直面了。

    秋夜里的风吹草动都是格外突兀,落在月光下的疏影横斜格外醉人,朦胧迷醉的桂花香笼罩起一处暗香浮动、恬静舒适。

    当夜的太子府,却不如往日里平静。

    “侧妃娘娘要着紧抓好太子殿下的心了,温家不足以成依靠,侧妃娘娘该为自己好好筹谋。”锦绣看着正在桌案边靠着满室的烛光下安然绣着花的温清许,有些忧心。

    温清许手上的动作依旧,烛光下的神情认真无比。

    当初伏褚同意温清许进太子府的绝大因素是因为温千山,温家退出政治舞台,对于温清许是大大不利。

    锦绣见着自家主子半点不急的模样:“侧妃娘娘不担心?”

    温清许端详了手中的绣品,白净的手指抚着细密的纹路,纹路绣出的,是涟漪波动间莲花并蒂开满池:“担心?当然担心,太子殿下心不死,我如何可以放心。”

    说着,将放置在绣篮中的剪子拿起,剪了线尾。

    锦绣不解。

    温清许淡淡一笑:“你瞧瞧外头,都是怎么个样子,这个时候太子府里有点风吹草动都会被有心人发作。”

    锦绣望了眼初许阁外,从阁楼之上,望着满府内晕黄的灯火。

    “妗妃娘娘薨逝,无论是否如外界传言是没有缘由暴毙或是内有乾坤,君上既然做了辍朝这场戏,太子府便要陪着君上做完这场戏。这府里,一时半刻的进不了女人。”温清许自信妗妃的死因绝不若外界的传言那样简单。

    ……

    “不过你也提醒了我,是时候让太子殿下感觉到我的重要性了。”温清许扬扬头似欣赏一样心爱之物般看着手上的绣品。

    锦绣靠近了温清许些:“我帮侧妃娘娘理理可有突出的线头。”

    岂知还未碰到,温清许忽然蹙了眉移开了手。只觉手中一个失落,锦绣有些不知所措。

    温清许面上扬起一抹莫名的笑意,拿起剪子便是几道。本是新莲吐艳开满池的盛景,霎时在温清许手中破败了开。

    锦绣大惊:“侧妃娘娘,这是您花了三日时间绣出来的。”

    温清许不置可否,扬手一挥,满池的莲花在她手上便只剩了独独一朵:“我最不喜欢花开并蒂了,独独最该惹人注目的,只该是生得最好最高的那一支。莲花也不例外。”

    太子书房。

    伏引看着桌案上的圣谕:“父王令我入宫陪驾,顾公子如何看?”

    自妗妃之事后,伏引深觉顾子引这王者师也实在不是浪得虚名。当年他也曾有幸见过璇玑上一位传人君陌褚,不过这位传人在他被册立为太子的当年便没了踪迹,仿佛人间蒸发。

    如同一个谜,既没有在前朝出现,又没有记入史家文笔。

    若非顾子引出现在他眼前,他几乎以为世人传言中的王者师传人真就隔断在伏褚一朝了。

    “太子殿下该最好最坏的打算。”顾子引道,“南边的帝王星愈来愈黯淡了。”

    伏褚身子本就不好,治了几年,不过就是缓解病势,没有大用。妗妃暴毙几日,伏褚的元气更是消了许多,辍朝也可以说是用迷乱旁人的眼睛。易主,向来动辄的便是民心。

    “王者师……”伏引扬眉,“顾公子是璇玑传人,便该无所不知了?”

    书房中另一人,白衣飘飘,衣袂扬起,总一副谪仙之气,不染纤尘:“所谓知天命,不过只是世人的痴妄。”

    “痴妄与否都罢,我现在只想知道,你同意父王让温家远离兵权的意图,你该明白,他日蜀国蠢蠢欲动,满朝上下再没有比温将军更好的对抗人选。”

    顾子引沉吟一番,眉眼之间是温润如玉的气华:“蜀君楚桓能压下国中乱局,杀伐果决,步步为营,绝不是善类。天命注定,他会是云国的劲敌……”亦会是他顾子引的劲敌。

    “哼,了不得便就是两军对阵,现在对起阵来,我云国也不一定会输。”伏引生来便是太子,所想所思,便如信手拈来。

    顾子引眉头在听到伏引这句话时终是忍不住皱了起来。

    帝王之道,正如师傅所言,是要慢慢辅助的:“太子殿下可知为何云蜀两国多年制都未曾有破局之势?”

    顾子引缓缓道:“两军对垒,既是君王之间的较量,亦是兵力谋算众多因素之间的较量。两国毗邻,牵一发而动全身,蜀国兵力强劲,国库充实,而云国民心聚集,成盘踞之势,故而两国之间都是相互桎梏,相互顾忌。”

    “那父王还将温将军罢出兵权?父王年纪真的大了,真就病糊涂了。”伏引自是不同意让温千山离开朝堂,“温将军的本事与威望,远远胜过那些饷银。”

    顾子引摇摇头,目光柔和:“君上远虑才是。”

    伏引皱眉:“嗯?”

    细细分析:“君上何尝不知温将军的影响力,前几日妗妃薨逝君上恶血攻心,怕是时日无多。这一着,是君上留给太子殿下您的一项功绩。”

    功绩?

    “还有什么比收纳先王的过错更能得民心的呢?就是凭借温将军的人心,君上也在用最后的日子为太子殿下您筹谋。”顾子引言语之间淡淡,不见波澜,“君上如何不知自己的身体,揽了骂名便是为了太子殿下他日的贤明。”

    言尽于此,一切已然明朗。

    伏褚从来功绩便就一般,临了了揽下这不识忠良的名声,他日伏引灵前称王,补救先王的过失,既是登位的一大功绩,又招揽了人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