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七零之怦然心动 >

第23部分

重生七零之怦然心动-第23部分

小说: 重生七零之怦然心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嗯”罗小诲以为杨阿姨相信了她的话,高兴的直点头。

    “好,好。”杨阿姨笑意更深,她站起身拍拍手召集大家说:“大家画完了没有?好,都画完了,那一会我们去活动室排练《我是小海军》这个舞蹈。现在大家把画交到我手里。”

    “杨阿姨,余立峰的铁锚画错了。”罗小诲坚持不懈继续这个话题。

    杨阿姨把余立峰的画看了看对他说:“余立峰,你就是画错了,回家重画,明天再给我交上来。”

    罗小诲自豪起来,唐湘香却郁闷了。

    小女儿断奶后她只是上午送,下午接,一下子轻松了。

    当天下午她一走进托儿所,杨阿姨就拉着她的手说帮忙做海军裙的事,看着杨阿姨着急带恳求的样子,唐湘香答应了。

    五月二十号中午唐湘香准时来到托儿所,孩子们吃过饭都去午睡,整个教室静悄悄,杨阿姨把两张课桌并在一起,又拿出准备好的蓝色和白色的确良,还有划粉,唐湘把尺子和以前给罗小诲做的海军裙拿出来说:“像我女儿这样的个子有几个?其他是什么样子?”

    “在这,在这,我大概量了一下,这个舞蹈有六个女孩子,罗小诲这样的有三个,还有一个小点的,两个大一点的。”杨阿姨把量的尺寸给唐湘香说。

    唐湘香接过来看了看,又想想说:“这样吧,今天先裁大号的等做好了,让孩子们试试,小诲他们三个就按我这件做。”

    “行,你只管裁好,我带回去自己缝,我还约了几个家长过来帮忙,我看呀,要不了几天这六件都能做好,唉,总算完成一件大事。”杨阿姨松了口气。

    “这绣铁锚要费些功夫,可是没有铁锚又不好看。”唐湘香边说边摊开白色的确良用尺子上下量,公家的布料就不像她给自家裁衣服,计划的天衣无缝,连边角料用都用上,每次都是量半天才下手裁剪。

    唐湘香大胆的裁起衣服,孩子的尺寸都在脑子里,现在只要放大一至二寸就可以,何况小孩子只需要宽松即可。

    一个中午裁出三套大号的,唐湘香又画了铁锚的样子交给杨阿姨说“把这个放在连衣裙胸口当模型,印上去,然后再绣,噢,先不急,明天中午来的时后,把做好的拿来再说。”

    “行,都听你的。”杨阿姨点头道。

    下午,唐湘香在缝衣服,现在家里没有缝纫机,所以得衣服都是手工缝,罗小毓拉着小妹妹学走路,自从小妹妹会走路就不让人抱,要不停地走,见什么抓什么,家里地方又小,她就成了专职保姆,她身板又小,没一会小妹妹还精神抖擞,她却满头大汗。

    直到罗景全把孩子都哄睡,唐湘香才缝完一套,昨天裁了三套,她拿回来一套。她把衣服抖抖展开,满意的点点头。

第四十八章 沔水印象() 
唐湘香伸了伸胳膊,顺手敲敲肩膀,罗景全看到后摇摆头走过去给她按按肩。

    “景全,中午你去王跃进他说什么啦?”唐湘香想起中午的事问丈夫。

    “哎呀,你不知道,今天是小毓的生日,咱俩都忘了。”罗景全一下子想起来,遗憾的说。

    唐湘香也愣住了,前几天还想起大女儿过生日,想给她做条裙子,昨天被杨阿姨的事忙忘了,今天更是忙的没影没边。

    “唉,算了,现在都这么晚了,以后补上吧,本来打算给她做条裙子,刚好杨阿姨说剩的布料都给我,今天我算了一下,还可以给小毓做一身连衣裙。”唐湘香想到大女儿真懂事,也不提醒他们过生日的事觉得委屈了她。

    后面的几天唐湘香又是裁,又是缝,还要教别人绣铁锚。

    终于在六一前一天完成所以得海军裙,还顺便把剩的布料给大女儿也做了身海军裙,只是布料不够,做出的裙子没过膝盖,而且腰间的褶子打的不够密。她有点遗憾。

    六一儿童节那天早上,家长们都提前来到托儿所,唐湘香也请了几个小时的

    假,罗小毓穿上海军裙也来到托儿所。

    当大家看见她身上的海军裙时都瞪大眼睛,有认识她们的上前问唐湘香:“唐湘香,这条裙子自己做的?做的太好了,我怎么没有发现,这裙子短一点更好看,这腰间少些褶子显得更洋气。。。。。。。。。”

    唐湘香尴尬万分,这时候衣服都是往大一号做,可以多穿几年,她这是歪打正着?

    当然托儿所的小海军表演也吸引着家长们,一群小萌娃装出正规的样子,踏着军步走出来,走着走着就乱了,有的脚步跟不上就往前颠一下,有的走成一顺顺,逗的大家哈哈大笑。

    还好接下来他们的海军舞蹈跳的不错,家乡们给了很长时间的掌声,杨阿姨终于露出笑脸。

    事后可把唐湘香忙坏了,熟人直接把布料拿到她家里让她裁,不熟的就托人找她帮忙,那一阵家里很热闹,桌上都是唐湘香帮忙的谢礼,有水果糖,瓜子,花生,还有点心呢。

    点心都吃不完,又是夏天,坏了不少,全家心疼不已。

    后来再有人送,罗小毓就和大妹妹装些给小舅舅送去,李月华高兴极了,给她们装了大同的特产——小米和豆腐干。

    罗小毓很奇怪,虽然关系有点缓和,但后姥姥也没这么大方呀?

    整个夏天,先是她们家属区,接着整个铁路地区,再后来罗小毓没上街她不知道,整个街上都是,小男孩子海军衫,女孩子都是海军裙,裙子有的长,有的短。

    绵水顾名思义,这里有条河叫绵水,它是汉水的支流,外地人称这个地方为绵水车站,铁路上的人叫它绵水地区。。。。。。。。。。。。。。

    龙丁文那天在王跃进家听了罗景全说调动的流程,走了同样的路线,顺利的调进铁路上,分配到绵水车务段。

    绵水地区唯一一条马路绵铁路和铁路线平行,它把这个地区分成两块,南边生活区,北边工作区。

    架子山不高,山脚下就是依山而建的生活区,简单,整齐。。。。。。。。。。。

    最西边机务段家属区,一条往东走过水库就是整个地区地势最高的绵水医院,它下面就是铁路子弟中学和小学,一条下坡到绵铁路。

    学校地绵水地区繁华中心,粮店,菜店,商店,邮局,地区食堂,托儿所还有澡堂会聚一起。

    每天早上这里人群聚集,有上学的学生,有下夜班的职工,还有买菜买粮的家属,这种热闹也只持续短短两个小时就寂静无声了。。。。。。。。。。。

    再往东就是八栋家属楼,四层灰砖的家属楼两两并肩排着,这是当年铁道兵修建那条铁路时建的,龙建兵的家就在八号楼一单元三楼。趴在窗户上还可以看下面的露天电影,那是他最感兴趣的事。

    电影院后面是一个大下坡,下坡处就是电务段家属区和供电段家属区。

    工作区依家属区而建,比如最西边是机务段家属区对应的工作区就是机务段。往东就到了车站,车站的旁边是车务段。。。。。。。。。。。。。。。

    依次往下是信号楼,地区办公楼,电务段,供电段。最东边是小型维修车辆的站修所。

    家属区到工作区上班的职工都要过绵铁路到铁路底下的涵洞。

    这种涵洞共有三个,东西各一个,中间一个在龙建兵家属区附近。

    涵洞没有照明设施,铁路职工上常白班的很少,大部分都是三班倒,一个班就是十二小时,交接班在早上八点和晚上八点,个别凌晨两点交接班的工人不用回家就地休息。

    所以晚上八点之后涵洞里几乎没有人走动。

    工作区的北边是农田,左边是左村,右边是右村,两村都紧挨绵水河,河的斜对岸就是绵水县城。

    铁路地区到绵水县城有三条路可走,一条走涵洞通过工作区沿左村右村到绵水河,顺河边走几公里就到绵水大桥,过桥就到县城,一般人都选择这条路。

    第二条沿铁路线一直走到绵水大桥,这条路最短但不安全,放假时学生急的回家就走这里,这里离下一个车站只有五公里。

    第三条,顺着铁路地区唯一的一条马路绵铁路到绵水大桥,路况不好,路程最长,但骑车开车方便。

    逢年过节放假,一家人就会选择其中一条去县城采买东西。龙建兵还没有机会去县城逛逛呢,他家就像是没进过学校的文盲,对铁路概况还不懂。

    他不着急,他有种感觉,这个地方他会待很长很长时间,在这里上学,或者在这里上班。

    龙丁文到自己的新单位绵水车务段人事报道,人事主任很欣赏他这个从兵团过来支援铁路建设的军人,人事主任姓黄,知道龙丁文的妻子也姓黄,就更没有架子了。。。。。。。。。。。。。。

第四十九章 入学() 
黄主任详细说了龙丁文分配工作的地方,段部旁边的信号楼上,让他先休息几天。

    一切手续办完,龙丁文拿了两本书回家,三个儿子,争先恐后地翻看。

    “技规,行规。”大儿子念着字,小儿子翻看书上的图画,当看到红绿灯和手势信号还是彩色的,兴奋地朝龙丁文喊道:“爸爸,小人书,还是彩色的呢。”

    龙丁文被他的一句‘小儿书’弄得哭笑不得,而龙建军和龙建兵从这本书里学到很多知识,从门外汉到真正的内行。。。。。。。。。。。。。。

    第二天龙丁文领着他们先去工作区参观一番。

    西边的机务段最有气势,一进段大门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圆盘,中间横恒着铁桥,龙丁文问了人才知道这是给车体转方向用的。

    他们从铁桥上通过,前面是一个大厂房,挂的牌子上写着‘检修车间’,右边是二层小楼,牌子写着‘运转车间’。

    再左边就是一排排的铁道,上面停放着庞然大物,龙丁文告诉他们这是蒸汽机车。

    展现在兄弟三人面前的是他们很崇拜的蒸汽机车,厚重的黑色,高昂的吼声,还有那喷射出并迅速弥漫开的蒸汽,头顶上高高烟冲冒着黑烟,白烟,让人心跳加快。

    黑色的外壳,配上美轮美奂的大红色车轮,鲜明地对比成为一道风景线。

    站在车下只能看见机车中部的驾驶室,空间很小,一堆复杂的手柄阀门脚踏等,工作时需要三人正司机副司机,司炉。

    龙丁文告诉儿子们:“司机叔叔们很辛苦,基本工资43块钱,每跑一趟车多拿三毛钱,看着驾驭这庞然大物很威风,其实他们熬根守夜很辛苦。”

    龙丁文说以后会带他们坐机头的,新鲜的事物总是让孩子们盼望,等真正上到机头却是另一番感受。。。。。。。。。。。。。。

    走出机务段前面是一个小院,那是养路二工区,主要是维修保养线路的,平时上班都在钢轨上,调整轨距水平,清理线路外观等工作。

    接着参观龙丁文单位——车务段,车务段的工作地点大部分在沿线车站和调车场,段部就是一个二层楼。

    继续向前是信号楼,这是个比段部大楼还要高一层的楼房,主要管整个绵水铁路地区的行车调度。

    再往前是电务段和供电段,龙建国走不动了,龙丁文抱起小儿子说:“前面咱们就不去了,电务段是负责红绿灯的单位,平时还要维修信号设备。”

    他把小儿子往上抱了抱接着说:“我也是大概知道一点儿,以后你们要在这生活,慢慢会了解很多。”

    整个绵水铁路工作区全部走完了,兄弟三个有兴奋,也有茫然,还有呼呼大睡的,更多的是对铁路生活的憧憬。

    一大早黄彩莲帮两个儿子换上清一色的军便服,深蓝色的裤子,解放鞋,小军跨,军挎很抢手,可他家不缺。

    六一刚过,他们兄弟俩要在沔水铁路子弟小学上学,这里是春季招生。

    龙丁文这几天忙得脚不着地,又是报到,又是学习,又是迁户口,最重要的是儿子们要上学了。

    他拿了调令户口本去了一趟学校,找到校长董祥瑞。

    董校长是一个很和蔼,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体竟然没有发福,个子很高,一口的东北口音,脸上看着特别沧桑,皱纹很深,跟他的实际年龄不符。

    他很热情的接待了龙丁文,例行公事的办好两个孩子的入学手续。

    两人又一见如故的聊起来。

    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北疆,共同的特点就是冬天漫天大雪,说起恶劣天气,两个男人都深有体会,直到下课铃声响起,才发现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

    龙丁文忙起身告辞,双方握住对方的手,客套的说了再见。

    。。。。。。。。。。。。。。。。。。。。。。。

    第二天,龙丁文领着兄弟两走进沔水铁路小学,兄弟两好奇的看着周围,几节楼梯上去后是半圆形的铁大门。

    大门上方印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