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幼麟传 >

第119部分

三国幼麟传-第119部分

小说: 三国幼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宽慰道:“马季常再有几日便可到锦官城了。他与刘子初(刘巴字)有交情,臣到时请他出面劝说一二,当能收效。”

    刘备又恨恨唠叨两句,这才作罢。

    君臣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刘备忽又问起糜竺的情况。

    糜竺是原南郡太守糜芳的兄长,羽林中郎将糜威的父亲,当他得知因其弟弟糜芳献城投导致关羽兵败之后,旋即向刘备面缚请罪。

    刘备为人宽厚,不曾因为其弟的缘故责罚他,反而不住劝慰他,对他待遇如初。

    后来他急着筹备东征,东征结束后更是连自己都病倒了,直到此时身体稍复,这才有闲暇想起这位患难之交。

    诸葛亮回到:“正要禀告主公知道,糜子仲深感愧疚,携其子糜威闭门谢客,如今却是生了重病,卧床难起了。”

    刘备大惊道:“当年孤穷困潦倒,蒙子仲不弃,散尽家财投效,使孤得以重新振作。孤对他只有感激不尽,从不曾怪罪于他,他。。。他何至于此!”

    他起身踱步两圈,旋即道:“孔明你且安排一下,这几日孤要去探望子仲。”

    诸葛亮躬身应是,宽慰了两句,刘备这才稍稍平复下来。

    说着这许多话,内外大事大抵沟通完毕,诸葛亮正待告退,殿外快步跑进一员侍卫,躬身抱拳道:

    “启禀殿下,副军将军求见!”副军将军是刘封的官职。

    刘备、诸葛亮对视一眼,脸上俱露出惊讶表情。

    汉吴夷陵大战期间,曹操北取上庸三郡,征北太守、上庸太守申耽,西城太守申仪以及孟达皆投降曹魏,独独刘封消息全无,这让刘备一度十分担忧,还以为刘封命丧曹操之手。

    不想过了一个多月后,刘封竟然回归蜀中,登门求见了。

    刘备不假思索,正要召见,忽闻诸葛亮打断道:“主公且慢!”

    刘备转过脸面对诸葛亮,露出询问神色。

    诸葛亮面无表情,沉声道:“臣有要事禀报,烦请太子先稍事休息。”

    刘备与他共事日久,见他这副模样,便知他有隐秘之事要奏,当下令刘禅先行退下,随后道:

    “如今此间只你我二人,孔明有何言,但说无妨。”

    诸葛亮缓缓问道:“不知主公欲置少将军于何地?”

    刘备闻罢,一时语凝。

    他明白诸葛亮所言何指。

    孟达投降前,曾经派人捎来一封《辞别汉中王表》,表中先狠狠夸赞一番汉中王的伟业和志向,然后言之凿凿举了一大堆历代先人的例子,表明自己志大才疏,无法跟上汉中王的大志和步伐,恳请汉中王放归他自由之身;末了,还喷击刘封欺凌侵攻,用以粉饰他自己投敌之举。

    总之,这封信大抵的意思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刘备读完这封信后,立即看破孟达虚伪之性格:曹操来了,他坐拥四千精兵,一仗未打便投降做了魏之孟达,可见其人心中丝毫不存忠义廉耻。

    面对曹操如此,只怕换了吴军来,这厮也会毫不犹豫改换门庭,做了吴之孟达。

    但这封信让他在愤恨孟达的同时,也获悉了刘封欺凌同僚的事实。

    再者,关羽北伐后期,刘封迟迟未能驰援关羽,最后还是靠姜维夺了他的兵权,才保得关羽从东吴的围剿中逃出升天。

    所以,刘封在镇守上庸期间,是犯了大错误的。

    此时的刘备虽然气愤刘封短视,但到底是十余年的父子关系,陡然听闻刘封还活着,他的第一时间的反应还是欢喜多过愤怒。

    但诸葛一句“欲置少将军于何地”,顿如一盆冷水,令他彻底冷静下来。

    刘备轻捻舒朗的胡须,思索了好一会儿,依旧没有思路,只能问道:

    “依孔明之见,当如何处置?”

    诸葛亮低首躬身道:“太子个性和顺,而刘封性情刚猛,骄奢强悍,名为太子之兄,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惟望主公察之。”

    刘备闻罢,当即醒悟过来。

    虽然此时刘禅储君之名分已定,但等他百年后,按照刘禅、刘封两个儿子的性情,或许还真有可能在继承事件上造成危机。

    诸葛亮的意思十分明白,与其将有些隐患留给后人去解决,还不如趁早作出决断。

    毕竟舐犊情深,养子再亲,哪有亲儿子要紧?刘备又想到自己的年纪毕竟大了,也不知还能照看几年。

    他皱眉沉思半晌,面上渐渐现出坚决的神色。

第一百九十六章 刘封的决断() 
刘封此刻正端坐偏厅,等候召见。

    等候间隙,这些日子那段不堪的经历不住在他脑中回荡。

    两个月前,魏将徐晃进攻上庸,申氏兄弟旋即起兵响应。他两人原本就是魏国旧僚,对于这个结果,刘封也早有预判。

    他的大军被姜维夺走,所能依仗的只有孟达麾下的四千东州兵。但可恶的是,孟达这厮居然也选择投降了,还试图劝诱他一道投降!

    刘封向来以汉室忠臣、汉中王义子自居,哪里愿意就此屈服?当即断然拒绝,后在亲卫的拼死护卫下,杀出重围。

    而后一行百来人向北遁走,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徒步走完数百里秦岭山道后,终于抵达蜀境汉中。

    突围期间,他们一度面临围剿、迷路、断粮、野兽侵袭,个中艰辛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百余人中最终仅有十余人活着逃出生天,这一趟逃亡经历当真可谓九死一生。

    刘封想到这儿,对带走自己兵力的姜维,和屈膝投降的孟达二人恨得益发刻骨铭心,心想一会儿见到父亲后,定要狠狠告上一状。

    一想到父亲刘备,刘封忽又想起随行的寇勋之言。

    寇勋是他的家人心腹,逃亡路上不离不弃,誓死追随。

    但凡有一口吃的,必定会让他先吃;但凡有一匹马儿,必定让他骑乘。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寇勋此人可以说是一个大大的忠臣。

    但就是这样一个忠臣,却在脱离险境后一直劝说他认祖归宗。

    刘封知道,眼下他的身份十分尴尬,认祖归宗不失为洗脱染指储位嫌疑的良法。

    他本姓寇,祖上为荆州长沙郡罗县寇氏。寇氏在当地也是高门大户,认祖归宗本也不辱没他的名声。

    但他更希望先在兴复汉室之大业中立下泼天大功,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才能,然后再堂堂正正地向汉中王提出这个要求,也好狠狠打一打看轻他的人的脸。

    只是来时路上,他也知晓了夷陵之战一事,大汉终究没能夺回荆州,反而失了关羽和上庸三郡。

    这几件事都与他有莫大的关系,刘封念及此处,心中不免有些惴惴不安。

    但他转念一想,是姜维夺兵权在先,孟达投降在后,他自己也是受害之人。

    “父亲向来明辨是非,定能识得自己的苦衷。”

    正自我安慰间,走进一员宦官,言奉汉中王旨意传他觐见。

    刘封当即收敛心神,振奋起精神,随那宦官一道入殿。

    进得殿中,乍一见刘备的身影,他心中涌起一阵孺慕之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以膝当步,膝行至刘备身前,泪如涌泉。

    “父亲!天可怜见,终教孩儿逃得一命,得以再见父亲当面!”

    在刘备的印象中,刘封是个丰神玉朗、器宇轩昂的青年,隔了不过半年再见,却已是面黄肌瘦、形容枯槁,想是路上吃了不少苦头。

    终是多年的父子之情,刘备刚刚硬起的心肠忽有些软了下来,叹了一口气后,弯腰将他扶起。

    “倒是受了不少苦,起来说话。”

    刘封却抱住刘备双腿,继续哭道:“还望父亲为孩儿做主啊!”

    刘备暗自皱眉,心道,你不救关羽在前,欺负孟达在后,还要孤为你做什么主?

    但刘封始终长跪不起,他只得闷道:“你还有何委屈?”语气中已带三分不满。

    刘封丝毫不察,兀自哭诉道:“孩儿要状告羽林左丞姜维姜伯约!此人假借父亲之名,矫诏夺孩儿兵权!孩儿手中无兵武将,上庸三郡由是不保!”

    “孩儿还要告孟达、申耽、申仪三个乱臣贼子,此三人蒙父亲大恩,却背主求荣,投敌叛国……”

    刘封心怀愤懑,当下将心中怨怒,匆匆道来。

    人都有趋利避害之本能,在述说一件错事时,通常会把责任推诿给他人,从而摘清自己的嫌疑。

    刘封性子单纯,自觉在上庸失陷一事,自己也是无辜受害者,此事的始作俑者乃是姜维、孟达、申耽、申仪四人。

    故而,他这一番话在他自己听来,可谓字字泣血,铿锵有力;但在刘备听来,却显然成了刘封的推托之辞。

    对于刘备而言,先有姜维主动汇报夺权一事,此事事急从权,姜维只有功,没有过;又有孟达上奏在后,刘封欺凌霸道也是事实。

    故而刘封声泪俱下,滔滔不绝,刘备却越听越怒,终于猛然喝道:“够了!”

    刘封闻言一惊,满腹委屈顿时打住,只用一双惊疑的目光打量乃父。

    但见刘备面带煞气,恨恨道:“云长既是孤兄弟,便是你叔父,你竟为一己之私欲,拒不发兵,致云长身处险地,此人子可为乎?”

    “孟达狡诙,孤自知之,故委你重任督之,不料你自恃身份,欺压于他!你可知道,孟达降魏,有一半是你逼迫的么!”

    刘封不料刘备作此反应,一时瞠目结舌,愣在原地。

    他马上意识到定是姜维、孟达二人恶人先告状,满腔怨气顿时冲天而起,作势还要解释,脸上由是亦流露出怨恨、不服的神色。

    刘备见状,脑中闪过诸葛亮之言,又闪过刘禅敦厚的模样,不由更为不喜,双目微闭,眉头暗皱,心中杀机顿生。

    刘封终究服侍刘备十几年,深知乃父的习惯,他抬头见到刘备这副表情,便知其动了杀机。

    “父亲要杀我?”

    念及此处,刘封心中的委屈愤恨顿消,脑袋空空如也,唯一想到的便是上庸突围前夕,孟达的劝降之言:

    “你割舍父母成为别人的继嗣,这不合礼;明知灾祸要降临而固执不走,这不明智;有正道不行却怀疑它,这不合义。自称是大丈夫,却做出这三件事,可贵之处又在哪里?以你的才能,弃蜀东来,继承罗侯的爵位,这不算是背叛亲人;北奉君王,维系纲常,这不算是抛弃旧主;这样,汉中王虽然会生气但不至于对你动手,你就可以避免自己的危险和死亡,更不算徒劳之举。”

    刘封心中电闪疾念,心道:“莫非让孟达这厮说准了吗?难道我刘封费尽艰险回归蜀中,便是要来自寻死路吗?”

    “我本一心一意辅佐父亲,亦无染指储位的心思,怎落得如此下场……”

    连番刺激之下,刘封怅然若失,哑口无言。

    他忽又想起寇勋路上所讲的“认祖归宗”一事,蓦地福至心灵,意识这是他眼下唯一的生机了。

    但见刘封深深吸了一口气,面无表情,恭恭敬敬拜服于地,沉声道:

    “封自知罪孽深重,死罪难逃,更无颜再以主公义子自居。恳请主公先将封逐出家门,再赐以死罪,以免玷污主公英名。”

    他这话说得十分郑重,但语气间的意兴阑珊却是再难掩饰了。

    刘备从未见过他这般灰心丧志的模样,恻隐之心又起,端立半晌,含在口中的这句“赐封死,使自裁”终究还是没能说出口。

    过了良久,他方长叹了口气,摆了摆手,心力俱疲道:“你且回府闭门戴罪。未得孤吩咐,不许外出一步。”

    ******

    眼见刘封失魂落魄的背影,一步一晃走出大殿,刘备没来由一阵心悸。

    他年纪大了,总喜欢追忆前尘往事。

    还记得初见刘封的情形,当时的他还客居小城新野,属于刘表麾下。

    一日樊城县令刘泌设宴庆功,席中有一威武少年,问其姓名,方知是刘泌的外孙寇封。

    上菜时,厨役不小心,将肉掉在地上,寇封随手拣起,转身丢入口中吃了下去。这一举动引起了他的注意。

    事后问寇封:“见肉落地,随口吞食是何意也?”

    寇封回答说:“身为将吏,应时时垂怜百姓,粒米片肉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士卒厨役,终日劳累,受之有余,偶尔过失,安忍呵斥。”

    寇封的美德令他深受感动并大为赞赏,遂收其为义子,改名为刘封。

    后刘封不仅对自己执礼甚恭,还苦学将略,终成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若非储位之争,必不至此也。”

    刘备摇了摇头,举起袖子往眼角轻轻一抹。

    就在此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