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幼麟传 >

第136部分

三国幼麟传-第136部分

小说: 三国幼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祎此举,顿时让姜维产生如沐春风之感,当即起身道谢,又道:“我等既是旧识,以官职相称,太也生分。不如改以表字相称?”

    费祎大笑道:“如此,祎便托大唤你一声伯约。”

    姜维见他神情潇洒大方,丝毫没有下属面对上官的局促紧张,不由大生好感。

    重新入座后,董允与费祎开始处置公事。

    他二人除了太子属官这一层身份之外,还是军师诸葛亮的智囊幕僚,经常帮助诸葛亮处置公文,因此十分忙碌。

    而霍弋却清闲至极。

    他是因为其父亲霍峻生前的功劳,而被刘备养在府上,虽然封了个太子舍人的身份,但平时只能算是刘禅的伴当,更兼年纪尚小,此时尚未大用。

    自那日凤凰台一叙后,霍弋便以兄事姜维,怕姜维第一人上值无聊,便径直过来与他奉茶闲聊。

    聊得内容大抵还是太子身边的人和事,间或夹杂武艺、兵法,有时讲到高兴处,两人会忍不住轻笑起来。

    董允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对付眼前的文牍;费祎有时却会侧身注目,微笑着应和两句。

第二百二十章 另有重用() 
辰时时分,一员宦官来报,说汉中王今日得闲,特来检查王太子刘禅的功课。

    董允闻罢,旋即带着诸人奔赴书房见驾。

    等众人赶到时,刘备、诸葛亮二人已经在书房中与负责教导的先生说话。

    书房内的除了刘禅外,还有另外两个学生,三人皆正襟危坐,恭聆教诲。

    霍弋指着其中一位年纪约莫十七八岁、瞧着颇为文弱俊秀的少年,低声介绍道:“那位是军师之子诸葛乔。”

    又指着另一位与刘禅差不多年纪,却有一副老成模样的少年,道:

    “那位是汉中王傅许靖的侄外孙陈袛,两人都是陪太子读书的同伴。”

    姜维闻言后,目光缓缓飘向两位少年。

    据他所知,诸葛乔本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之次子,大名鼎鼎的诸葛恪之弟。

    时诸葛亮与黄月英成亲后一直没有亲生子嗣,诸葛瑾便将次子过继给诸葛亮为嗣,诸葛乔由是进入蜀中。

    刘备爱屋及乌,便将他留在王太子刘禅身边作为伴读,彼此也算有个照应。

    而许靖的侄外孙陈袛陈自小便是孤儿,一直养在许靖家中。因他年纪与刘禅差不多,平时又十分聪慧,亦被刘备选作为刘禅的伴读。

    历史上的诸葛乔早亡,倒也罢了;但这个陈袛却是个厉害角色。

    他与刘禅的关系十分亲厚,在董允死后,接任侍中一职,开始与黄皓结成同盟,干预政事,甚至连当时执政的费祎都不能制他。

    姜维到此时才知道,原来陈袛和刘禅是同学关系,难怪他可以深得刘禅信任,甚至对他的信任程度远在蒋琬、费祎、以及历史上的自己之上。

    复观房中,今日授课的先生是议曹从事杜琼,此人学识渊博,既是蜀中名士,也是刘禅的首席教习。

    刘备与他聊过几句后,便开始考教三位学生。

    其中,刘禅支支吾吾,显然所藏不丰。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诸葛乔,他不仅对答如流,态度更是从容,两相比较之下,高下立判。

    而陈袛的水平介于两人之间,他虽然勉强还能答出个大概,但断断续续,并不能像诸葛乔那么流利。

    但姜维隐约觉得陈袛有些藏着掖着,仿佛是为了掩盖刘禅的无能。

    在他的衬托下,刘禅似乎也不是那么愚钝了。

    刘备素来知道他儿子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对他的表现既不觉惊喜,也不觉失望,反而温言勉励了几句,嘱托他好好跟随杜师傅学本事。

    刘禅鼻尖冒汗,忙不迭应承下来。

    待刘备与诸葛亮走出书房后,等候在外的姜维、董允、费祎、霍弋四人忙大礼参拜。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主公今日一是来考教太子功课,二是知伯约第一日上值,特来看望于你。”

    姜维受宠若惊,忙施礼拜道:“微臣谢过主公厚恩。”

    刘备摆了摆手让诸人免礼,他仔细端详姜维年轻的脸庞,感叹道:

    “伯约的均田令、平羌策、五铢钱制还有常平法,孔明却都跟孤说了。孤与孔明探讨后,皆觉得这几策不仅高瞻远瞩,而且切实可行。”

    他朝着刘禅笑了笑,又道:

    “若早知伯约如此文武双全,孤如何会将你置于阿斗身侧?当封你个封疆大员,治理一方才是。”

    姜维闻言,忙谦逊道:“主公言重了。何况太子之尊,干系国本,臣有幸能与诸位贤才一道辅佐太子,实乃三生有幸,主公切莫折煞微臣。”

    刘备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啊,总是这般客套,平白让人觉着生分……”

    顿了一顿,又道:“不过,太子的性子有些软,孤与军师商量后,定下每三日,便抽出一日,由你指导太子学习武事。这首课应当是在两日之后。伯约趁着这几日可以好好想想,该教导些什么。”

    这是考教来了。

    姜维早有准备,旋即道:

    “身为储君者,学习武事当以‘强体魄,广见识’为目的。而骑术和射艺最能锻炼男儿体魄意志,微臣当主要教导这两门本事;但身为储君,多接触、见识一些军队、军事,也当不无裨益。”

    刘备缓缓颔首,笑道:“既是伯约亲自出马,孤也没什么好担心。只是他是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性子,你若想教会他这两样本事,只怕要费些心思喽。”

    姜维道:“自当竭尽全力。”

    刘备显然心情不错,温言勉励几句后,转身与诸太子属官闲聊。

    趁此间隙,诸葛亮上前将姜维拉到一边,轻声道:

    “主公矢志北伐,对平羌策极有兴趣,想要尽快实行该策。此策既是由伯约你首倡,吾要你在最短的时日内,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章程,并拟订随行的人员、物资诸事宜……”

    姜维闻言,身躯登时一凛,立即应允下来。

    诸葛亮点了点头,继续道:“到时候,吾会推荐你随吾同赴汉中。故而,眼下你虽在太子身边随侍,但时间不会太久,最长不超两个月。这段时间里,你只消教会太子学会骑马、射箭便可,余事自有董允处置……”

    “平日若有闲暇,可多来大司马府公署走走,尤其是要帮一帮刘子初的忙,他对你可是评价甚高呢。”

    诸葛亮是太子太傅,管辖所有太子属官,姜维也是他的直属属下。他既然有了安排,姜维不假思索,立即点头称是。

    这厢,刘备已经同董允等人寒暄完毕。他伸手将姜维招到身边,笑道:

    “如今你既然也在府里当值,日后若有什么紧要之事,直接来寻孤便是。”

    诸葛亮解释道:“这是主公赐你无需通禀即可面君之权,伯约还不拜谢!”

    姜维不疑有他,抱拳躬身拜谢。

    刘备打量了一番,满意地点了点头,方才领着诸葛亮大步离去。

    待两人身影走远,费祎转过身,笑道:

    “此番倒是要恭喜伯约了。”

    他见姜维一头雾水的模样,笑着解释道:

    “无需通禀即可面君,整个朝廷拥有此特权的不过右将军(张飞)、军师、翊军将军(赵云)、辅汉将军(吴懿)等寥寥数人,这是心腹重臣才能享有的特权啊!”

    董允亦抚须道:“不错,你初来王府,便有如此礼遇,足见主公器重之意啊。”

    姜维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

    刘禅的课程安排得很满,一直到中午用膳时分,才抽出空来,好是欢迎了姜维一番,当然少不得提及那日在姜府中玩的游戏,一直追问何时再召集人手厮杀一盘云云。

    但好景不长,两人不过说了小半个时辰的话,董允即黑着脸,催促刘禅速去午歇片刻,因为下午还有背诵课文和练习书法两项课程。

    刘禅显然十分惧怕这位严格的“管家”,只得苦着脸与姜维依依惜别。

    他走后,诸葛乔、陈袛二人趁势过来与姜维见礼。

    不过他两人与姜维并没有深交,相互行了一礼,匆匆寒暄一句后,便告辞离去,毕竟他们作为太子伴读,下午的课程安排也是一般无二的。

    下午时分,姜维闲来无事,便领着霍弋到兵营处走走。

    大抵太子卫队还是一支仪仗性质颇重的队伍,每日何时起床,何时操练,操练的内容,诸葛亮早已定好规章制度。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他得了诸葛亮吩咐,并不准备改变现状。

    他现在一门心思想的,除了箭在弦上的平羌策外,便是怎样在后日的射箭、骑马课中,充分引起刘禅的学习兴趣,以便早日完成刘备和诸葛亮交托的重任。

第二百二十一章 黄皓的小心思() 
两日时间内,姜维一边熟悉环境,一边思索平羌之行需要涉及的物资和人事。

    物资大抵以蜀锦、盐、铁器为贸易重心,多多益善;关键的还是人事安排。

    平羌策主要分两部分,一为设立傀儡,以大义名分和武力占据武都、阴平二郡。

    在武都、阴平二郡,羌人、氐人混杂而居,部落旁支繁多,若要一统此地,自然免不了一番激烈大战。

    未免引起魏国的注意,汉人的军队须尽量避免现身。如此一来,马岱统领的、由羌人构成的突骑营,便成了此行主力的不二之选。

    姜维提起笔来,默默在竹简上写上马岱、杨千万、柯十三、阿布四个名字。

    其实若论起影响力来,上述四人加起来都比不上半个马超。

    但姜维也知道,朝廷对马超多少还是有些戒备。若不出意外,他只可能坐镇阳平关,不到万不得以,不太可能领军出征。

    想到这里,姜维只能暗叹一口气。

    占据两郡只是开了个头,开立榷场方才是事关北伐的紧要之事。

    商战虽然不比打仗惨烈,但其影响却却是更甚,朝廷若要尽收其利,便要派遣精通货殖之道的精干之辈从中主持。

    姜维思来想去,觉得糜威是个十分合适的人选。

    糜威是他的老上司了,彼此之间算得上十分了解。因为糜芳投敌的缘故,他一直闭门在家,甚至连小伙伴们前去拜访亦闭门不见。

    在姜维印象中,糜威虽然不擅长统兵打仗,但其父糜竺为东海豪富,经商一道,可谓家学;他家中更有不少精通商贾之道的仆人,他若是愿意出手相助,于此行而言必有裨益。

    “他休息了那么久,差不多也该出来活动活动了……”

    姜维一想到这个动不动就爱拉别人手的家伙,嘴角不觉浮起一丝微笑,心随意动,刷刷写下了“糜威”二字。

    他又想到,此行既是冒险,也是培养锻炼人才的大好机会,不如捎上几位尚未出仕的小伙伴同去,也好长长见识,历练一二。

    在他印象中,庞宏庞巨师在玩官匪游戏时,表现出反应快捷,眼光毒辣、判断精准的特点,是个值得期待的人物。

    念及此处,姜维再一次提笔,写上“庞宏”二字……

    ******

    转眼就到了正式教导刘禅骑术、射艺的日子。

    这几日,姜维除了平羌之章程外,对刘禅学习武艺一事亦做过深入思索。

    作为储君,实无必要将一门武艺练精、练深,更多的还须以强身健体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若能通过平日的言传身教,增广学生的见识和器量,便算尽善尽美了。

    这日,姜维早早地来到校场。

    他先是吩咐陈曶、郑绰二人将靶场收拾干净,并嘱咐他们将大小力道不一的弓箭尽数准备妥当。

    因着时候尚早,他便在校场里使绿沉枪又练了两趟枪法。看时候差不多了,便到刘禅寝宫接他。

    此时不过寅时三刻,天色尚暗。

    按照董允的要求,刘禅应该在寅时二刻起身。总算姜维念道他还是个在生长发育的孩子,需要多多睡眠,这才晚了一刻钟来叫。

    不想等他到时,寝宫光亮全无,刘禅显然还在睡眠中。

    室前一员低眉顺目的小宦官趋步上前,躬身招呼:“可是率更令吗?可要奴婢现在去唤醒太子么。”

    姜维看了看这个小宦官,心中生疑:听董允说,随侍的宦官每日都会准时唤醒太子。为何我第一日上课,这个小宦官就不守规矩?”

    他想了一想,终于还是摆了摆手,拦阻道:“无妨,让太子多睡一会儿,到卯时二刻再说。”

    那名小宦官闻言,心中大喜,连连点头应和道:“率更令果然体恤上情。奴婢正是见太子平日太过辛苦,这才不忍唤醒。”

    那小宦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