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幼麟传 >

第152部分

三国幼麟传-第152部分

小说: 三国幼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hony。xwork2。ior。i18erior。java:176

    phony。xwork2。defaultavovokedefaultavo。java:248

    。apache。struts2。ior。servletterterceptservletterceptor。java:164

    phony。xwork2。defaultavovokedefaultavo。java:248

    phony。xwork2。ior。aliasierceptaliasior。java:190

    phony。xwork2。defaultavovokedefaultavo。java:248

    phony。xwork2。ior。exappierceptexappior。java:187

    phony。xwork2。defaultavovokedefaultavo。java:248

    。apache。struts2。impl。strutsaproxy。executestrutsaproxy。java:52

    。apache。struts2。dispatcher。dispatcher。servidispatcher。java:485

    。apache。struts2。dispatg。executeoperatioioions。java:77

    。apache。struts2。dispatg。filter。strutsprepareaer。dofilterstrutsprepareaer。java:91

    


    he full stack trace of the root cause is available iomcat/7。0。62 logs。apacat/7。0。62

第二百四十二章 华夷之辨(上)() 
姜维领着魏荣、庞宏赶到营区时,战斗已经接近尾声,敢于反抗的羌人皆已被无情杀死,无力反抗者皆双手抱头,跪地请降。

    两人便在众羌人惊恐的注视之中,缓缓策马行往前来相迎的马岱。

    碰面后,姜维问起战损情况,马岱回道:“杀了二十几名胆大的,其余人没了主心骨,又面对我军如此威势,不得不降。我方仅有几名将士受了轻伤,柳屯将已经在救治了。”

    这等战绩算得上十分出色了,但他在说这番话时面无表情,丝毫也没有得意之色,仿佛此事再应该不过。

    顿了顿,又道:“比起这个,伯约你可知还有一位‘故人’随雅拉索一道被抓了么?”

    “哦?是何人?”

    “正是去年你投奔阳平关时,一直跟随在老羌王雅木吉身边的雅丹。”

    马岱缓缓道:“说起这个雅丹,倒是参狼羌中一个颇具智慧之士,不仅对东羌、西羌诸事极为熟稔,传闻对汉家诗书亦颇有涉猎。”

    姜维闻罢,一下子便来了兴趣。

    大抵东羌指的是陇西、陇南的羌人,西羌指的是凉州、西海一带的羌人。马超离开凉州日久,论起对西羌的了解,肯定不如生于斯长于斯的雅丹,若是此人愿意归降,倒是带路党的最佳人选。

    当下缓缓颔首,跟着马岱提步来到一处搭得还算结实的木舍。

    但见木舍四周布满警戒的战士,进得屋舍,内中坐有三名被发覆面的羌族女子,围绕着一名八九岁孩童,正惊恐得打量着进来的三人;边上盘腿端坐一名年约三旬、样貌枯瘦的羌人男子,赫然便是雅丹。

    但见当中那名孩童穿着颇为雍容,脸盘狭长,眼窝深陷,鼻头高高耸起。见有人进得屋子,不自觉地咽了口口水,颤抖着嗓音问道:“你…你们是谁?为…为何要袭击我们?”

    姜维从其年纪和穿着上判断,断定此人必然就是雅拉索本尊了。

    他笑了笑,回道:“我们是来帮你的。”

    “帮我?”雅拉索喃喃自语,显然没料到会有答案。

    “不错!“姜维缓缓颔首,反问道:“你祖父死后,你父亲本该继承王位,但你家亲戚并不安分,如今坐在下辩城的羌王是你叔祖雅顿,难道你不恨他吗?”

    乍闻到“雅顿“这个名字,雅拉索目光中顿时迸发出一股孩童不该有的怨毒,恨恨道:“他不仅将我们赶了出来,还夺走了我父亲帐下诸多勇士,连牛羊马匹都被他夺走大半,这样的人,我当然恨他!”

    姜维缓缓颔首,道:“只要你顺从我,我便发兵攻打下辩,让你夺回本该属于你的居城。”

    雅拉索闻言不语,显然有些意动。

    就在这时,边上那名消瘦的羌汉雅丹忽冷笑道:“马岱,你本是汉人,此番插手我们族中事务,是何居心?”

    马岱正要说话,姜维忽得伸手将之拦住。

    在他看来,雅拉索的年纪实在太小,根本无法统领数百族人生存,想来东狼谷中真正的主事之人,应当就是这位昔日的智囊了。

    他举着火把,一步一步缓缓凑近雅丹,嘴角微扬,问道:“雅丹,你还记得某么?”

    借着微弱的火光,雅丹眯眼觑望面前之人,待认清面容之后,他的面色顿了变了数遍,伸手一指,惊怒道:

    “你……你是姜维?”

    姜维笑而不答,表示默认。

    雅丹压下心头震撼,沉思片刻,终于缓缓颔首道:“我说我们与马氏兄弟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不知为何此番突然发难……原是你姜维报仇来了……”

    他又长长叹了口气,道:“你们汉人有句话,叫做成王败寇。事已至此,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是可怜我雅丹,终究没能完成老王和大王子的嘱托,无法看护少主长大成人了。”

    他这话说得决绝,气氛一时有些悲怆,边上羌女闻言俱抽泣起来。

    姜维却摇了摇头,道:“雅丹,你若愿意效命于我,助大汉一统参狼羌部,我不仅不会杀你们,还会助雅拉索如愿登上羌王宝座。”

    雅丹闻言一愣,显然有些心动,但他想了一想,旋即摇头冷笑道:“且不说你是杀害老王的凶手,只说羌人汉人之间的血海深仇,想要我助你,那是痴心妄想!”

    姜维面带笑意,也不继续这个话题,忽得问道:“雅丹,听闻你是羌地少有的饱学之士,对汉人典籍亦颇有涉猎,那么我想问问你,在你心中,羌人的前途何在?“

    “我族前途自有先祖庇护,不劳你关心!”

    姜维笑了笑,转过身子,缓缓道:“羌人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自祖先爰剑之后,子孙支分凡百五十种,因无信义规矩,彼此倾轧不止,自先秦以降,你们中有多少人是死于自己人之手的?族人又有多少能活过三十岁?故而在某看来,羌人若是一味守旧,不加以革新,即使有朝一日你雅丹掌了参狼羌大权,亦不过换得三五年荣光而已,根本不会给你族人带来任何益处!”

    雅丹皱眉道:“此话恕难认同。当年诸侯并起,与董卓争洛阳,以致生灵涂炭;后有你主出兵和曹操争汉中,也使寰内百里无一人。你们汉人不也彼此倾轧?何故只说我羌种如此!”

    姜维正色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诸夏重衣冠礼仪,故而,诸侯与董卓争得不是洛阳,而是为了挽救将倾,并匡社稷;我主与曹操争得亦不是汉中一郡一地,而是为了扫讨凶逆,昭行大义!”

    “我们汉人之中自然也有不肖子孙,百年盛世之后,难免有妖人现世作乱,但我等华夏后裔为了维护衣冠礼仪,社稷江山,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将生死置之度外,此公勇大义也;而你们彼此争斗,争得只是一片蝇头小利,此私勇小义也。“

    说到这儿,他加重语气,蓦然喝道:

    “这便是我华夏屡兴不灭,越发强盛;而你们势力日减,永远摆脱不掉蛮夷称谓的原因!”

第二百四十三章 华夷之辨(下)() 
木舍内,姜维面沉如水,侃侃而谈:

    “昨日雅木吉强,则雅木吉为王;今日雅顿强,则雅顿为王;明日你雅拉索强,则雅拉索为王。即使真的有那么一日,某也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你,等到你们力有不逮,就有新的征服者出来挑战,更何况,我大汉始终是横亘在你们面前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你们参狼羌人世代更迭,始终逃不开屠杀、倾轧、毁灭的宿命!如若不信,试问当年如日中天、拥兵十万、占地千里的先零羌、烧当羌,现又身在何处?”

    雅丹闻罢,面色通红。他身为羌人中的饱学之士,对羌人的历史自然十分了解。

    姜维口中的先零羌曾在前汉时与匈奴联合,合兵十余万,攻令居、安故等地;次年,汉武帝遣将军李息等率军十万深入河湟,西逐诸羌。西逐诸羌之后,先零羌退守到了青海湖一带,逐渐式微。

    而烧当羌,是羌人传奇领袖爰剑的直系后人。羌王滇良在位时期,烧当羌军力强盛,征服了周围的先零、卑南等羌人部落;而滇良的儿子滇吾,更是进一步统一羌人部落。

    在滇良、滇吾领导下的烧当羌,可以说是羌人部落联盟首领,曾经屡次进犯王莽新朝和后汉王朝,一度动摇朝廷统治之根基。

    后在后汉不顾国本,全力不断打击下,烧当羌有一部分远走发羌地区,剩下的被分而治之,分散汉化。

    对于姜维的论断,雅丹本能想要反驳,但搜肠刮肚却始终找不出适合的例子,毕竟他说的都是不争的事实。

    这厢,姜维打断他的沉思,忽问道:

    “你定然十分仰慕华夏礼仪文章,否则何必饱读汉人诗书?你是否也有曾朝一日午夜梦回,梦见自己身为高尚的诸夏后裔,而非被人唾弃的贱种蛮夷?”

    雅丹冷哼一声,不置可否。

    姜维慢慢凑近,目光凛然,言道:“其实有一件事,某倒是可以和你说上一说。”

    “先秦三皇五帝时期,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于是舜归而言于帝,把共工放逐到幽陵,把欢兜放逐到崇山,把三苗放逐到三危,把鲧放逐到羽山,使他们分别去领导北狄、南蛮、西戎、东夷,而后天下咸服。三苗被放逐到西方之后,便成为你们西戎之祖先。”

    稍做停顿,继续道:

    “此四人本皆黄、炎之后,那么他们就是诸夏苗裔了么?某看未必,唯有实行礼乐而亲近中华者可为夏,而余者皆为蛮夷。周朝时,郑国本为诸夏,因其行为不合义礼,被视为夷狄;楚国本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某谓之: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

    “雅丹,某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么简单。你只要同我华夏之衣冠,同我华夏之礼仪,某就认同你部有资格列于诸夏苗裔之林。千百年后,你之族人后裔视你当如三苗之于西戎;但倘若你不思进取,抱残守缺,那么你我之间再没什么好说,一切诉诸武力便是。”

    姜维说罢,便转身领着马岱、魏荣、庞宏三人鱼贯出了木屋。临关门之际,他忽又站道:

    “汉人有句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某只给你一炷香时间考虑。届时,你若仍未能决断。那么大汉要的东西,某自己来取便是。勿谓某言之不预也!”

    雅丹望着缓缓闭合的木门,一脸阴晴不定,再次陷入沉思。

    却说四人陆续行到门外,马岱吩咐周围将士严加看管后,皱眉道:“雅丹要是想通了自然最好,若是不服管教,却是一桩麻烦。”

    姜维却笑道:“马兄多虑了。羌人习惯弱肉强食,这一部数百条性命捏于你我之手,他们别无选择,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归顺我大汉!聪明如雅丹者,必然知道进退。一炷香后,便知分晓。”

    马岱情知有理,点了点头,放下一桩心事。

    此时的屋舍外,汉军正将所有羌人俘虏驱赶到空旷处看管,场面颇有些混乱。他见此情状,便告罪一声,领着魏荣策马上前指挥。

    一时,草原上仅剩姜维、庞宏二人迎风而立。时晨风和煦,将草木清香尽数送入二人口鼻之中,闻将起来别有一股芬芳。

    庞宏方才被姜维之言打动,上前两步,与他并肩而站,赞道:

    “宏原只知华夏为华夏,蛮夷为蛮夷,两者判若鸿沟,泾渭分明。不想伯约今日一番话,教宏有大开眼界之感。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我等接下来以此论为号召,何愁诸羌不定?”

    姜维转过身正视之,失笑道:“巨师,你还是太年轻,想得太简单了。某方才那一番话,羌人可以信,你我却不可尽信。”

    庞宏一愣,问道:“哦?这是为何?”

    “这句话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即,夷狄进入华夏就要用华夏的办法对待夷狄,因为等夷狄势大,他们一定会用野蛮的办法对待我华夏苗裔。而用华夏的办法对待夷狄,就是要么强迫夷狄接受汉化,主动臣服;要么将不顺从者彻底消灭,不留后患。巨师,你可知其中缘由吗?”

    庞宏忙抱拳道:“愿闻其详!”

    姜维迎风稍稍理了理思路,开口道:

    “昔日周室势弱,夷狄四起,摧毁宗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及至秦兴,乃修长城以为御;汉初国力交困,高祖被围白登,不得不以和亲请和;及至武帝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