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幼麟传 >

第181部分

三国幼麟传-第181部分

小说: 三国幼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如此说道,倒也是实情。西征诸将之中,以马超、马岱两人的官位为尊,外人虽以“将军”称呼他姜伯约,但他自知自己只是个区区监军,有记录勘察的责任,却无权置喙两人的前途。

    不过,话虽如此,但他对马超的去留多少有些猜测。

    大抵马超在羌氐人间威望极高,除了由他担任武都太守之外,他实在想不出还有第二个人选。

    而且马超愿意将儿子送到蜀中,已经足够他表明衷心又有庞宏从旁牵制,他即便想反,也绝非易事。

    以刘备、诸葛亮之明断秋毫,当能瞧出此种端倪,故而也会放心重启马超。

    至于马岱,他本就是重点培养的将领,颇受刘备信任。

    如今武都、阴平二地归附,有许多英勇善战的羌、氐人可以捡编入伍,如此看来,他麾下的突骑营可能要在不久之后正式扩编了。

    马超却是毫不在意,朗声笑道:“比起什么官位来,痛痛快快厮杀一阵,才不负此男儿之身!”

    他豪气干云的模样感染道身边诸将,一时皆拍手叫好。

    这厢,马岱踏步上前,沉声问道:“说了半日我等,那么伯约你呢?你自己有何打算?”

    “是啊,伯约你有何打算?”诸人闻言,纷纷侧目来问。

    姜维负手迎风,目视前方,爽朗一笑。

    “武都、阴平二已平,曹兵也已撤退。按理说,维的平羌之策也当收效,大可回归蜀中了。只是”

    他的语气倏忽一变,表情渐渐变得坚定:“曹魏大军西去,乃是为了平定凉州叛乱,进而重开西域。西域者,孝武时始通,丝绸之路所在,贯通中外之所也。据西域者,可通东西货物,获益无穷也。比起西域这个大榷场来,我们的略阳榷场还是太小了些”

    魏荣疑道:“丝绸之路经凉州河西四郡,过玉门关接西域伯约你莫非还要与曹魏争凉州?”

    他这话倒是一阵见血。

    大抵在普通人的印象中,丝绸之路起自长安,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姜维此时有心开拓西域,那是不是意味着马上要与曹魏展开凉州争夺战?

    须知武都、阴平二地刚刚占下,捂都还没捂热,此时再掀大战,也得问局势允不允许啊。

    众人正疑惑间,马超忽摇头道:“丝绸之路并非只有河西走廊一条道路自此向西,沿高山草原,经西海亦可到玉门关,谓之故羌,乃西羌和胡人的聚居地。”

    姜维收回深邃的目光,回身笑道:“将军于羌氐旧事当真如数家珍。不错,西海以东,有善于养马的河曲羌人西海以西,有私通西域善做生意的胡人羌人手中有马,胡人迫切想要购买丝绸,这些都是朝廷急需拉拢的对象。维本意还想在入冬之前赶赴当地一趟,若能说服他们与大汉合作,那么于国于民都是两利之事。”

    庞宏闻罢,叹道:“伯约眼光深远,宏所不及也,佩服,佩服!对了,此行路途遥远,可要宏同行协助吗?”

    姜维摆手道:“不必,我已修书一封给糜威,请他随我同游西羌之地。须知此行是做生意去的,非是打仗,人越少越是便利。”

    众人闻言,皆暗忖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索性断了同行的心思。

    这时,马超爽朗一笑,面有得色道:“我年少时,与西海的大小胡王都有些交情,这次正好与你同去,探望几名故友。”

    又指着马岱、庞宏二人,用不容质疑的口气道:“在朝廷诏书正式下达之前,武都、阴平二地的守备便由你二人负责,万万不可有失,明白了吗?”

    马岱、庞宏对视一眼,齐齐躬身道:“遵命!”

    马超身份贵重,宜镇守不宜远行,姜维本想婉拒。

    但转念一想,马超毕竟武艺绝伦,甚得羌胡之心,他的名头在西海也一样响亮。接下来的行程若有他同行,未必不能收得奇效。

    姜维也非拘泥不化之人,念及此处,便慨然允诺下来。

    马超想到有生之年竟然还能重踏足故土,胸臆之间顿时大为开阔,竟是连眉间的郁结之气亦散去不少。

    山风凌冽,日头耀目,山脚下的魏军倏忽而去,早已撤得一个不剩。

    马超心事尽去,大笑着招呼道:“此间事了,诸位,请随我到下辩城中庆祝一二!”

    引得众人轰然叫好。

    武都郡,略阳城,秋九月十五,清晨。

    诸葛亮一袭便服,手持白毛羽扇,悄然出现在略阳榷场之中。

    

第二百八十五章 军师西来() 
几日前,诸葛亮接到曹真引兵南下的急报。千钧一发,他先藏计于锦囊,遣赵统孤身回复,暗示马超、姜维将计就计,以自污之计诱骗曹真退军。

    但他为人审慎,自不可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敌人自行退兵上,故而一俟送走赵统,旋即召集魏延、关平二将,命其点起精兵万余,枕戈待旦,做好一旦下辩战起,就能火速北上支援的准备。

    汉中开发方兴未艾,武都攻略如火如荼,这好不容易得来局面,倾注了大汉无数的心血,诸葛亮绝不容被曹魏轻易毁去。

    他自己则在交代好手头政务之后,在数十精锐中军的护卫下,乘一叶扁舟直趋略阳,一来打探下辩最新的消息,顺道对榷场的效果做一番细致评估。

    诸葛亮昔日主政蜀中时,对内政颇有心得体会,曾着有便宜十六策,内有一篇考黜法,书中言: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明主在上,心昭於天,察知善恶,广及四海,不敢遗小国之臣,下及庶人,进用贤良,退去贪懦,明良上下,企及国理,众贤雨集,此所以劝善黜恶,陈之休咎”

    明察秋毫,人尽其用,历来是国家保持政治清明的重要基础。

    如今之武都、阴平正在大兴刀兵,姜维正以监军的身份,替他监督西征的诸将。

    但与此同时,他秉持法不遗远、不避亲的原则,亦密切关注着姜维之举止表现——这同样也是朝廷,是汉中王赋予他的责任。

    外人都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兵法韬略,识人洞情,无一不精,但其中的秘诀他最是一清二楚——无他,唯多观察,多思考,多钻研耳。

    此次微服出行,他并未通知任何人,只有裨将高翔陪伴在侧,几名老练的将士游弋在外,远远散开保护,等闲很难让人联系起他们的关系。

    城中羌人汉人混杂,他这样的打扮,往来行人只当他是一名普通的客商,任由他四处游荡、询问。

    清晨的榷场早已人声鼎沸,大批披发左衽的羌人左牵羊、右擎牛,甚至还有人担着草药,快速奔走在宽敞、干净得街道上。

    买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连成一片,人人脸上皆是一副喜笑颜开,充满希冀的模样。

    在诸葛亮的印象中,羌人自由散漫,不守规矩,聚得人越多,越容易闹出乱子。

    但他一路行来,只见沿途的羌人规规矩矩,丝毫也没有逾矩之举,不由大感惊奇。

    兴之所至,他随手拉住一名粗豪的羌人汉子,问了几个牛马行情的问题。

    羌人汉子本有些不耐烦,但诸葛亮的态度亲切和蔼,笑容恍如三冬暖阳,能够化去所有壁垒和皆备,便不由自主停下脚步,细细解答。哪料没聊上几句,忽生出如沐春风之感,脸上亦渐渐堆叠出越来越多的笑容。

    等话头有些挑起,诸葛亮的话锋倏忽一转,旁敲侧击地问起城中治安、民情。羌汉皆备之心全无,当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有相谈甚欢的模样。

    巡游半晌,一连探问了好几名行人和商户,诸葛亮终于对榷场的生出“乱中有序、生机勃勃”的良好印象。

    身后,高翔紧紧跟随,由衷感慨:“来时路上,末将本以为武都羌人穷的叮当响,能有什么油水可图?不想这个榷场规模虽然不大,但朝廷每年可以以极低廉的价格收得数百头耕牛,还有近千匹战马,羌人亦借此谋得一条生路,不复造反。此行从无到有,姜率更令果真是个有本事的人呐!”

    诸葛亮笑了笑,心道,姜维腹中锦绣,又何止这些本事?正要回话。

    蓦地,一排屋舍的转角处忽闪出一队衣甲鲜明的卫士。首领是一员羌将,只见他身子壮实,蓄着一脸络腮胡,瞧着凶神恶煞,此时肩抗一把斩马大刀,指着诸葛亮与高翔,怒斥道:

    “城中有人上报,说你二人鬼鬼祟祟,到处查探消息。本将怀疑你们是曹魏派来的奸细,还不乖乖束手就擒?来人,将他们就地拿下!”

    他一声令下,身后十余名将士分作两列,齐刷刷上前,将两人紧紧围住,作势欲擒。

    “放肆——”

    乔装打扮、随行保护诸葛亮的中军卫士岂容他们如此放肆?一声爆喝后,迅速抄出贴身收藏的武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抄到巡逻卫士身后。

    巡逻卫士大惊,纷纷转身举刃相对。

    一时,双方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

    高翔终是在战场里摸爬滚过的人,见此情状,情知身份再难保密,便上前挡在诸葛亮身前,按剑厉喝道:

    “我乃汉中王帐下裨将高翔是也。军师当面,尔等休得无礼,速叫此地守将过来参见!”

    那羌将大怒道:“什么臭皮匠!你这厮还反了不成,居然胆敢拒捕?哼,有种,就让老子看看你到底有几分斤两!”

    说罢,横握长刀,踏步逼进。

    这时,诸葛亮推开高翔,迎着羌将微笑道:“你是越吉吧?伯约送你的大刀,用可还顺手?”

    羌将一愣,心道,他怎知我身份?如此倒也罢了,他居然还知道我的大刀是姜将军送的?莫非莫非真的不是奸细?

    这一沉思,脚步不由自主便慢了下来,浑身杀气亦消弭于无形。

    其实,诸葛亮密切武都战情,对投降的羌氐首领都曾细加留意。越吉曾是略阳城主,姜维在战报中多有描述;又兼他阅览公文过目不忘,当日姜维调用长刀时亦上报说明了原委。

    故而只需一眼,他便能确认眼前羌将的身份。

    时越吉还未回过神来,诸葛亮已经衣裾飘飘,缓步踱到跟前,笑道:

    “我们不曾见过,故而你不认得吾,却也无妨。这样吧,你且带路,吾便随你往公署一行费文伟应当在哪儿吧?他当能识得吾之身份。”

    此时凑得近了,越吉终于看到这位所谓“军师”的庐山真貌。

    但见此人长身玉立,样貌清癯,一举一动莫不恰到好处,便是衣决摆动,亦暗藏自然之道,平白教人心折,偏偏生不出一丝厌恶来。

    “好请随我来”越吉迷迷糊糊,鬼使神差地用了个“请”字。等他反应过来,那人已轻摇羽扇,提步行到数步之外。

    “呸,可还没洗脱嫌疑呢!”越吉冷哼一声,一指身后的卫士,喊道:“跟上!莫要走脱了此人!”

    卫士旋即快步追上,执兵带刃,紧紧围住。

    诸葛亮只笑了笑,负手闲庭信步如旧。

    瞧这幅景象,这群巡城的卫士不像是在看押嫌犯,反倒更像是在拱卫上官一般。        

第二百八十六章 秋夜静思() 
诸葛亮安步当车,行到距离公署尚有半里路的时候,遇到了闻知消息、匆忙赶来参见的费祎、柳隐二人。

    这年头,哪个奸细会傻到去冒充敌国的高官?更何况是人人仰慕的诸葛孔明?所以此人既然自称是军师,那他一定是便是诸葛亮。

    等两拨人马堪堪遇见,费祎快速趋步靠近,躬身作揖道:“祎拜见先生不知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柳隐面带薄霜,怒瞪了一眼越吉,低声喝道:“军师当面,怎敢如此无礼!”

    说完一振衣甲,单膝跪地,抱拳道:“末将柳隐,拜见军师!羌人无状,冲撞了尊颜,还请恕罪!”

    诸葛亮微笑着将两人扶起,又朝傻了眼的越吉笑了笑,道:

    “怪吾不曾提前知会,越吉将军尽忠职守,何罪之有?诸位不必介怀。”

    越吉见状,只得憨憨笑了两声。

    费祎搀过诸葛亮,展颜笑道:“先生说得是,略阳城内鱼龙混杂,左将军和率更令又出征在外,全仗柳将军和越吉将军日夜巡察,这才保得一方安宁,宵小绝迹。”

    他这般说道,可谓同时捧了两位武将。柳隐、越吉闻言,心情大为熨贴,皆投去感激的眼神。

    费祎只当不见,只对着诸葛亮笑道:“说来也巧,伯约昨日刚刚从下辩城发来战报,祎正准备将信笺尽快转送到汉中,不想先生竟然提前赶来了。”

    涉及到前线战情,诸葛亮脚步一缓,抬眼问道:“下辩战况如何了?”

    费祎躬身回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