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幼麟传 >

第47部分

三国幼麟传-第47部分

小说: 三国幼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非,这汉祚当真未绝吗?

    眼中众人皆露出震撼的表情,关兴面有得色,又道:“父亲还说,主公若还担心荆州战事有变,还请径直派遣精兵强将,坐镇江陵便是!”

    法正闻言,心中暗叹:“孔明说关云长性子高傲,果不其然。我等并未怀疑其能,不过是建议主公派遣了一个使者视察而已,却引得他这般不满……”

第七十四章 烈士暮年() 
许都,大汉天子刘协居城。此时,魏王曹操亦坐镇于此,密切关注天下大势。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趁曹操远征不在许都之际,夜攻丞相王必大营,欲挟天子以灭曹室,虽为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所讨平之,但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

    同年十月,南阳宛城一带的吏民苦于徭役,在守将候音的带领现下据城反叛,与关羽遥相呼应。曹操即命屯驻在樊城的曹仁出兵围困宛城。至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斩候音、屠宛城,候音之乱遂平,但宛城一带元气大伤,再无一兵一卒可用。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四月,代郡、上谷一带的乌桓无臣氐先后造反,播及甚广。曹操遣其子鄢陵侯曹彰行骁骑将军前往平叛,秋七月,追至桑干之北,大破而归,至此北方固然悉定,华北之兵也亟待休整。

    建安二十四年冬九月,少有辨才、名动京师的相国钟繇之西曹掾魏讽,与长乐卫尉陈祎等秘谋袭取邺都。还末到起事之日,陈祎惧而告发,魏太子曹丕怒而诛魏讽等数千人之多,相国钟繇罢官告免,邺都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建安二十四年夏五月,汉中之战历时两年,曹操在折损了虎将夏侯渊、丢了汉中一郡之地后,无功而返。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起,关羽率军北伐襄樊,连破数将,水淹七军,围逼樊城,如今还在他腹心之地织罗党羽,兵锋直抵南阳。

    魏国立国以来,情势从未如此严峻,说是千钧一发也毫不为过。连带着曹操的头痛之疾亦发作得愈发频繁。

    但在曹操眼中,这些都算不得什么。

    他曹孟德一生波澜壮阔,什么风浪没见过?大魏既能一一平息各种叛乱,自然也能行有余力、收拾残局。

    实则令他最担心的,还是居住在许都城内的汉天子刘协。

    关羽来势汹汹,外忧未解。倘若那个不安分的刘协暗中再做出类似“衣带诏”般的丑事,双方薄弱的面皮,只怕要就此撕破了。

    故此,他确有把汉天子迁移到远一点的洛阳、或者魏都邺城的打算。只是这念头刚刚在他脑中闪过,外间即传言纷纷、谣言四起,说他曹孟德心虚,怕了关羽了。

    曹孟德一生老谋深算,岂能被外人看出腹中虚实?

    迁都之事,就被他暗中压下。

    纵然局势错综复杂,但在曹操看来,只要彻底击退关羽,他就可以腾出手来逐一安抚各处叛乱,局面必将豁然清晰,所有问题亦将不刃而解。

    只是——

    于禁大军破灭被俘;曹仁兵少,困受樊城,士气低迷;满宠虽领兵来救,却不是关羽的对手;徐晃、赵俨所率的援军乃是客兵,除了虚晃一枪,逼关羽军退出郾城外,再无其他作为;邺城的援兵难至;此刻曹操手上,竟再无可用之兵。

    念及此处,曹操蓦地冷笑起来:

    “若云长以为我黔驴技穷,只怕太小看我曹孟德了。我曹孟德解决问题,从来不会只着眼于一处。。。。。。“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能用谋略解决的问题,何须一定要在正面拼出个你死我活?任谁都会有缺点,关羽再强,能强过当年的西楚霸王?

    “那么,关羽的弱点在哪?”

    曹操眯起眼睛,细细打量平铺在案几上的荆襄地形图。这还是当年南下时,降将蔡瑁张允进献之物。图上江河湖海,大小城池,一一标注得十分细致。

    只是他才凝神看了一阵,就觉头晕目眩,天地仿佛都在旋转,脑袋疼得就像要裂开了一样。

    “可恶……每当关键时刻,头疾就会频犯,当真老了吗……”

    “哎,此时此刻,只消荀彧、郭嘉、贾诩、荀攸、程昱五人之中,但有一人在此,必能看破关羽虚实,樊城之围必将迎刃而解!可恶!可恶!”

    曹操心烦意乱,突然狠狠一捶案几。

    随侍的宫人俱是一惊,但未得魏王传唤,皆不敢擅入。最近魏王心绪不佳,还是莫要触他霉头为好。几天前,就有不懂事的宫人,因此身首异处……

    曹操手捧脑袋,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默道:“可惜郭嘉、荀攸早逝,贾诩老迈,程昱乖张,而荀彧……”

    荀彧是他一生的痛。他将自己平生的理想、甚至野心都托付给了这个日月在躬、灵鉴洞照的男子,可这个男子却在最后关头选择了离去。在他看来,这是背叛。每次想起荀彧,他都会本能地回避,也许是愤怒,也许是伤心,也许是内疚罢。

    不管怎么样,这些老伙计,终究一一凋谢,不复存在了。

    时至今日,能够为他曹孟德出谋划策的,不过司马懿、蒋济二人。

    他实在不喜欢这个“狼顾之相”的司马懿。

    历数诸位谋主,郭嘉纵情声乐,贾诩明哲保身,程昱嚣张乖戾,荀彧……每个人皆有鲜明的特点,有特点就能察其欲,能察其欲,曹操便自信能够拿捏得住。

    唯独这个司马懿,始终无欲无求,谦卑恭敬,他观察了许多年,始终不曾看透。

    想到眼下局势糜烂,曹操心中没来由一阵焦虑,头疼更盛,只得挥了挥手:“召司马懿、蒋济议事!”

    不一会儿,随着一阵脚步声传来,两名中年文士趋步而至。

    “臣司马懿拜见魏王。”

    “臣蒋济拜见魏王。”

    曹操以手抚额,半闭目倚在榻座之上,缓缓道:“召你们来,是想商议一下如何击退关羽,解围樊城。都说一说罢。”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现任曹操的主簿兼西曹属,与时任主簿兼军司马的司马懿并称智囊。

    他略一沉思,朗声道:“魏王且宽心,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国家大计未有损伤。且羽进军日久,士气不复初时之盛,而我四方援军齐赴,乃是彼消我涨之势。”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者,刘备、孙权,外亲实则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以臣之见,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若变故生于羽之肘腋,樊城之围自解。孙权派来的使者已经在许都呆了一个月了,魏王不妨召见。”

    曹操点点头,蒋济这一釜底抽薪之计真说到他心里去了。他将目光转向司马懿:“仲达,依你之见呢?”

    司马懿躬身低头道:“孙权此人,其志不小,欲取荆州之地久矣。此番表面派使者前来,上奏天子请求归附,准许其南面出兵,夹击关羽,实则欲借大王之手牵制羽军主力,他好借势阴夺南郡等地。”

    “嗯。”曹操不置可否得应了一声。

    司马懿保持之前的姿势,又道:“所谓两害相较取其轻。以臣之见,孙权若肯出兵,关羽自退,与我方倒也是两相便利之事。大王不妨表奏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以坚其出兵之心。”

    曹操冷哼道:“倒是便宜了孙权这个竖子。”

    司马懿吁了一口气,魏王总算同意孙权上表归附了。如此一来,魏吴相互利用,各取所需,一个月之内,至少于魏国而言,樊城之围则将不刃而解。

    三人又商谈了一会儿,眼见曹操露出困倦神色,司马懿正待告辞而出,曹操忽眯着眼道:“仲达,你将孙权之表送到徐晃将军手上,令他将此表射入关羽营中。”

    司马懿闻言一愣,不知魏王所言何意,但他心思缜密,旋即明白过来。

    假如将孙权阴通魏国之事秘而不发,魏国除了樊城解围之外,再得不到其他好处;而孙权将尽取荆州南郡等地——这意味着魏国前后种种都为孙权做了嫁衣。

    若将此事公开,关羽知道孙权来信的内容以后,势必回兵保护江陵。因而樊城的包围就将迅速解除。如此一来,还能使孙权、关羽两虎相争,相互敌对而动弹不得,魏国尽可坐收渔翁之利。

    最差的情况,则是关羽自恃江陵、公安两城防守坚固,不愿退兵,那么也无非是回到原点,樊城之围不得骤解。然而一旦孙权拿下南郡,关羽亦将进退失据,自取败亡。

    司马懿想通此中关节后,心中暗震:“此计阴狠毒辣,果真姜桂之性,老而弥坚。”他微微侧目觑窥曹操,却见曹操也正眯眼盯着自己,仿佛窥破了他内心之想。

    司马懿一惊之下,忙收敛心神,垂首恭敬道:“魏王此计大妙,臣这就去办。”

    曹操望着两人远去的背影,好半晌,方舒了口气:“我曹孟德岂无这点容人之量?何况丕儿方过而立之年,他自幼文武双全,长大后更是迈志存道。有他弹压……哼哼,司马懿克己奉公倒还好说,若真有异志,必死无葬身之地。”

    秋风爽咧,天色尚早,曹操忽打了个哈欠,一股难掩的困意涌上心头。

第七十五章 一唱一和() 
法正内心十分之担忧。

    当日关羽上表请求北伐,他与刘备、诸葛亮三人经过庙算,认为当时魏国正处于内有外患,北伐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遂一致同意关羽之请。目的在于夺取襄阳樊城一带,使得汉中、上庸、襄樊连城一片,蜀国东部一线则可以长江、汉水为界,北拒曹魏,东让孙吴。

    魏国内部不稳,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曹操主要的精力必然会放在国内。按照法正和诸葛亮的预测,丢失襄樊是曹操的底线。

    然而事实上,关羽一路高歌猛进,兵锋和势力威慑到南阳、许都一带,这就严重超越既定方略的初衷,也深深触犯到曹操的逆鳞所在,势必激起强力反弹。

    时天下九州,曹操得其六,实力雄厚,眼下远非到消灭曹操,恭迎汉帝的地步。

    “树大招风,此乃兵家之大忌。可惜关云长早已杀红了眼,不复清醒了!”法正心中暗叹。

    放眼望去,账中众君臣将士济济一堂,刘备、吴懿、张苞、糜威自不必说,即便是蜀中世家子弟,乍闻到这个消息之下,哪一个不是双目圆睁,摩拳擦掌,激动不已?

    陷入癫狂的又何止关羽一人?

    “此时此刻,该如何是好?”

    就在法正忧思之际,刘备朗声道:“云长功勋盖世,无以为谢,着即废葭萌县,改置汉寿县,当为吾弟食邑。”

    他又解下腰间的佩刀,交于关兴手上,笑道:“辛苦安国跑这一遭,仓促之间寻不到什么宝贝,就以此刀相赠。这把刀名唤‘炎兴’,正巧其中一字与你名字相重。”

    关兴一触之下,寒意传来,当知此刀绝非凡品,他自幼好武,乍得这等神兵,大喜之下,连忙拜谢。

    刘备举杯道:“有赖诸君奋勇,兴复汉室之日不远矣,饮胜,为前将军贺!”

    “饮胜,为前将军贺!”

    “饮胜,为前将军贺!”

    ……

    篝火灼灼,照得四方一片通亮,映得众人红光满面,人人面上皆是洋溢着喜气。

    法正孤立于一片阴翳之间,看着眼前狂热的人群,心下着实焦虑不已,暗忖当年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只怕与自己现在一般无二。

    他皱眉踱了几步,忽见一旁的姜维正含笑看着自己,并伸手向右指去。法正顺着望去,却是关兴正极郑重得擦拭着新得的神刀。

    他猛然吸了一口气,心道:“才说羽林卫外派不易,这不有一个现成的机会从天而降吗?”

    他快步走到刘备身前,拱手道:“启禀主公,眼下前将军势如破竹,威震华夏,臣以为,当此之际,主公可休书一封,遣使星夜驰往荆州,以彰其功,并备下金银财帛,犒赏三军,以激励前方将士士气。还请主公明断!”

    刘备大喜之下,不做他想,连连点头道:“上次派使者一事引云长不快,这次倒正好弥补一二。孝直提议甚佳,明日回城,卿可与孔明商议犒赏之资,至于这传诏之人……”

    他话还未说完,姜维迅速出列,躬身道:“前将军名闻天下,如雷贯耳,末将自小仰慕,欲求一面而不可得,今日既有此幸,恳请殿下将此任交于末将,末将铭感五内!”

    刘备闻言沉吟不决。他知自家二弟为人自矜,姜维一介新附降将,怕他看不上,反而弄巧成拙。而费诗两个月前成功说服关羽就任前将军一职,圆满完成任务,是个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