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幼麟传 >

第58部分

三国幼麟传-第58部分

小说: 三国幼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咽了口口水,又道:“何况上庸守兵毕竟有限,派兵多了,则上庸危险,万一被攻破那就是我等守将之责;倘若派兵少了,面对魏吴十万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只怕前将军未救到,我等反倒辱于敌手。故达以为,一动不如一静,少将军只需谨守门户,也不失为大功一件。”

    刘封闻言,如梦初醒,一拍大腿道:“不错,若非子度之言,本将险些误了大事!来,举杯,本将敬你一杯!”

    申耽也偷偷觑去面有得色的孟达,心道:“呸!好你个孟子度,竟说得这般大义凌然。还不是舍不得手中那些私兵,想要保存实力。”但既然刘封已经表态了,他也不便再坚持,免得露出马脚,只是一味敬酒,以示恭敬。

    孟达到了上庸后一味伏低做小,哪里被这般恭敬对待过?故而来着不拒,一口接着一口,不曾停歇。他酒量本不甚佳,在两人连番劝酒之下,已是有了七八分醉意。

    恍惚中,他想到在座三人于攻取上庸一事皆有功劳,刘封是主公义子自不必提;申耽保留原职如故,还加封正北将军;而自己竟然不仅毫无封赏不说,连原有的宜都太守一职也被一个叫樊友的无名小辈顶了去。

    想到此节,孟达不胜伤感,忽叹息道:“想我孟达对主公忠心耿耿,他却将我丢在此地不闻不问,也不知道何年何月可以再回蜀中,得见家人。”说罢,伏案沉沉睡去。

    他这番话有怨恨刘备之意,申耽闻言大惊失色,觑眼向刘封望去,却见刘封面色铁青,一言不发。

    孟达酒后失言,怨恨刘备,刘封也有些物伤其类。

    想当年,为支援父亲夺取益州,他刘封与诸葛亮、张飞等人各领一军溯流西上,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汗马功劳。益州初定,当时关羽受封荡寇将军,他则领了副将中郎将,两人之间只差半筹,彼时是何等的志得意满!

    然而到了汉中之战结束,父亲进位汉中王,大封群臣。关羽不过镇守之功,得以受封前将军;而自己取了东三郡,拓地千里,父亲竟然只给自己晋了半级,做个副军将军而已!

    其间落差之大,一度令他暗自神伤。他自长大成人后,早已学会将心事深藏,等闲不再与人分享,也渐渐淡忘当初所追求之物。只是——

    刘封一直认为造成父亲态度迥异的始作俑者,是因为刘禅那小子。因为那小子的出生,夺走了父亲对他的关爱,夺走了旁人对他所有的关注。

    待想到刘禅此刻正安安稳稳坐于王太子之位,尽享他流血流汗的成果,刘封不由得怒火中烧,青筋暴突。

    就在他自怨自艾之际,一名士兵禀上前报道:“启禀少将军,门外有一拨骑兵护着一名使者,说是自益州奉汉中王之命宣慰上庸而来。”

    接待朝廷使者向来为地方上十分紧要之事,但眼下刘封正在气头上,只摆了摆手,不耐烦道:“领他们去驿馆歇息,就说本将身体不适,有事明日再说。”

第九十三章 下定决心() 
开门迎接姜维一行人的是刘封的副将寇勋,直言道:“少将军已经歇息,有事明日再说,你们且随我先到驿馆歇息。”

    姜维心中暗怒,他手持汉中王诏令,代表的是朝廷权威,这刘封居然跟自己玩起架子来,也不知道是故意为之,还是真的分不清楚状况。

    但刘封不愿见,他也没有办法,只得领着众人,跟着寇勋来到驿馆安顿下。

    稍稍用了些晚膳,关银屏径直行来,道:“姜将军,我要去找刘封兄长,特来告知一声。”

    姜维心道今夜由她去摸摸刘封的底也好,当下点了点了头。他又有些担心关银屏的安危,便又道:“我领几名羽林郎护在三小姐身后。”

    边上林航机灵,当下选了十名武艺高强的羽林郎,又叫来熟门熟路的王平,众人一路护卫着姜维和关银屏行往副军将军府。

    姜维临去前向句扶施了个眼色,句扶顿时便已会意,姜左丞这是要他们衣不卸甲,随时做好支援和战斗的准备。

    其实在姜维看来,纵然刘封不知道他们的此行的目的,料来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举动,但人在是非之地,不得不谨慎,务必要做到万无一失才好。

    等到走到少将军府门前小巷,姜维忽驻足,对关银屏道:

    “少将军既然不愿意见我,仓促拜访,反为不美。今夜便烦请三姑娘孤身进府,劝说一二。希望少将军能念在往日的情分上捐弃前嫌,施以援手。我和弟兄们在此处等候,若有危险,高声呼喊便是。”

    关银屏道:“如此也好,小时候刘封兄长最是疼我,自当尽力一劝。”当下盈盈一拜后,转身离去。

    她向守门的卫士报出了名号,卫士进府通报后不久,果然大开府门,邀请她进去。关银屏回首朝着姜维藏身处点了点头,就此跟随进入。

    随着少将军府大门缓缓关闭,关银屏的背影也逐渐消失在视线中。姜维内心即有些期待,又有些担忧,心道:“最好少将军能够念及旧情,以大局为重。不然……便只有夺权一途了。”

    等候间隙,他留心观察四周,但见少将军府附近士卒林立,防御森严,不时便有一队兵卒巡逻经过。不由点头暗赞:“这位少将军带兵倒是有些模样……”

    时光便在忐忑不安中流逝。

    约莫有一炷香的功夫后,随着“吱呀”一声,大门缓缓打开,露出关银屏的半片身影。

    姜维心情蓦地一沉。寻常故人相逢,若是聊得投机,彻夜畅聊也是有的。而此时三小姐进府不过一小会儿,她就旋即出府,如此看来,两人必定是谈崩了!

    他猜得不错,眼下关银屏正孤身一人,失魂落魄地从少将军府走出。她还沉浸在方才的会面中,一时不能接受商谈的结果。

    初时,刘封对她的到来感到十分惊喜,命人送上各式小食点心款待。但当她提到请派援兵时,刘封忽沉默不语。她再三哀求,刘封却始终无动于衷,最终拂袖而去。

    她这时才知道,小时候敬仰的兄长竟是这般铁石心肠。

    江陵城失陷至今已有十余日,从逃出江陵,到潜伏宜都、秭归,再到疾奔房陵、上庸,关银屏一路强打着精神,从未睡过一个囫囵好觉,全凭救父的信念苦苦支撑。

    而她全部的希冀就在今夜彻底粉碎。

    她一路失魂落魄、跌跌撞撞走来,快要走到众人藏身处之际,忽双眼一黑,一个踉跄,就要栽倒。

    姜维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抱住,关切问道:“关三姑娘,情况如何?”

    关银屏面如死灰,两行清泪顺着脸颊汩汩而出,只是一味摇头。

    见此情状,姜维心中早已明白,不由暗叹:“事到如今,只能行最下策了。”

    他也不迟疑,将关银屏负于背上之后,拔腿便往回走。

    等一行人回到驿馆,却见到句扶携着一员陌生的武将正在门口等候。那武将见到姜维到来,忙上前拜见。

    句扶一指那员武将,道:“启禀姜左丞,这位是前将军帐下主簿廖化,闻将军在此,特来拜会。”

    姜维顺着看去,只见那武将约莫四十来岁年纪,两片八字胡,眉头紧锁,满脸皆是忧色。

    句扶刚刚介绍完毕,廖化就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疾呼道:“求将军救救我家君候,求将军救救我家君候!”说完,以额触地,叩头不止。

    姜维心道,原来此人就是廖化。历史上廖化在关羽灭亡后被迫归入孙吴,后刘备领军前来复仇,他便使了诈死之计回归蜀汉。他或许不是一个好说客,但他对蜀汉,对关羽确是忠心耿耿,是个忠义之人。

    他不愿受廖化大礼,忙施了个眼色,句扶会意,上前将廖化扶起。

    姜维此时方道:“廖主簿勿虑,我正是为此事而来。”他侧了下身子,好让廖化看见他背上的关银屏,又问道:“你看这位是谁。”

    廖化凑近细细一看,大吃一惊:“三…三小姐!她…她怎在此处?”

    姜维道:“此事说来话长,廖主簿请进,先喝杯茶润润嗓子。”说完,他便排开众人,大步跨入驿站。

    等他安置好关银屏,关门而出后,廖化早已凑了上来。姜维将他引到自己房中,落座后,将自己此行一一道来。他说的言简意赅,但紧要处都一一点出。

    等他说到已经派了信使前往蜀中报信,又托关兴紧急输送物资到麦城,自己则同关银屏一起前来上庸寻求援军时,廖化再一次拜倒在地,哽咽道:“化到上庸数日,一事所成!原本决定明日一早回转麦城,与君候一同赴死。今日得见将军高义,虽死无憾!”

    姜维将他扶起,道:“只是刘封顽固,关三小姐劝不动他。她心力俱疲,已经倒下。烦请廖主簿且在此看管三小姐,其余事情,便交于我来做。”

    廖化见姜维年纪轻轻,但举手投足间莫不有极大的自信,这令他焦灼的心情稍得平复。他既得了吩咐,当下又行了一礼,告辞而去。

    时天色已晚,姜维孤坐于在屋内,又将计划细细捋了两遍,终觉再无明显疏漏。于是朝门外喊道:“孝兴、子均。”

    “末将在!”句扶和王平推门而入,躬身抱拳。

    姜维轻拍桌面,沉声道:“孝兴,你去点二十名武艺高强的弟兄,一会儿随本将出去办事。子均,你点齐二百羽林郎,埋伏于孟达府邸附近,等候本将号令。”

    句扶和王平闻言后对视一眼,心中皆是暗震:

    “将军终是下定决心了!”

第九十四章 见鬼说鬼话() 
一刻钟后,姜维、句扶、王平并二百余名羽林郎内着软甲,外套袍服,在驿馆令的带领下,一路向孟达府上行去。

    说起来,这位驿馆令半夜被叫起来带路,又见使者一行人人多势众,哪里不知道其中有猫腻?他本不愿蹚这趟浑水,实是他的妻儿被羽林郎看押,姜维又手持汉中王诏令,这才无奈答应下来。

    一路上遇到好几拨巡逻的兵马,驿馆令受了胁迫,只说是益州来的使者人数太多,驿馆屋舍不足,需要另找住处。有他作保,巡逻的兵马倒也不虞有他,皆是一一放行。

    等到了孟达府邸左近,众人旋即兵分两路。王平领着二百羽林郎埋伏于暗处;姜维则领着句扶并剩余人马径直走到孟达府门前。

    句扶上前拍门喊道:“汉中王使者在此,特来拜会你家主人,速速开门!”

    门子睡眼惺忪,拉开一条门缝,待看清门外站着二十余名虎视眈眈的壮汉时,大吃一惊。他情急之下,正要关门,句扶却提腿将门顶住。门子使上吃奶的力气,大门兀自纹丝不动。

    “你…你们要干什么!”

    姜维负手缓缓踱步而上,笑道:“这位小兄弟不要害怕,你只管进去通报,就说我姜维乃是汉中王使者,奉命宣慰上庸。另外,还奉了尚书令大人密令,要第一时间拜会孟将军。”

    门子扫了扫门外的兵将,故作镇定道:“小人这就去通报,只是府中有精兵数百,尔等勿要乱来。”

    姜维知道他在虚张声势,只摆了摆手。句扶松开双手,门子趁机一把关上大门,拍着胸口一溜烟得跑去府中禀报。

    且说孟达在刘封宴席上吃醉了酒,被仆人抬回府中歇息。正沉睡间,忽被管家一阵急促的拍门吵醒。

    “将军,府外来了一批军汉,说是汉中王的使者,领头的那人叫做姜维。”

    “姜维?”孟达半梦半醒,半坐在榻上,心道:“我在蜀中多年,这名字怎么全无印象?”

    管家又道:“哦对了,他还说身怀尚书令大人的密令,要马上拜会将军。”

    “法孝直的人!”孟达闻言,酒意忽然醒了一半,他霍然掀开被子,喝道:“快,伺候本将更衣。”

    却说孟达为何如此重视法正,这还要从当年刘焉旧事说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皇室宗亲刘焉为避中原之祸(也有人说心怀异志),放弃朝廷高位,主动要求前往偏远的益州当州牧,带着一干早已物色好的心腹去益州赴任。

    刘焉入主益州时,当地地方势力非常强大,刘焉势单力薄,无法驾驭当地的土豪士族。为弹压益州地方势力,刘焉以入蜀带来的人才为基础组建了班底,同时收编招募进入益州的南阳、三辅一带流民,编练成数万人的东州兵。

    而这些来自南阳、三辅的将官就成顺势组成了所谓的“东州派”。

    后来刘焉去世,其子刘璋掌权后,与蜀中豪门妥协,东州派反过来遭受打压。所以当刘备入蜀时,东州派竟无一例外选择投靠刘备。

    而眼下法正、李严、孟达三人正是东州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