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幼麟传 >

第68部分

三国幼麟传-第68部分

小说: 三国幼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决石口归于沉寂,只余风沙吹叶之声。

    孙皎追羽心切,已经快速通过决石口。丝毫没有意识到伏兵的存在。

    等吴军全军通过后,关兴拉住姜维,急问道:“我知道兵法上有半渡而击的说法,方才吴贼通行时,我等为何不突然发难?他们毫无防备,我等只消出击,必能破去这一路兵马!”

    姜维笑了笑,他有心考教句扶、王平二人,于是转身问道:“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句扶、王平二人相互看了一眼,眼见王平做了个请的手势,句扶便朝他点了点头,首先开口道:“末将以为,左丞想要全歼此部吴军,仓促发难,只可击破,但收尾不可尽除,故而故意等他们全军通过后,再行瓮中捉鳖之计。”

    姜维颔首道:“孝兴讲得不错,我正有此意。”他又将转向王平,问道:“子均有何高见?”

    王平略一沉思,便道:“将军所谋者,必然不止这一部吴军,不愿在此留下大战的痕迹,免得引起后续吴军警惕。”

    姜维哈哈大笑,对关兴道:“孝兴和子均所言,便是我不愿提前发动袭击的缘由。这番缘由,安国了解了吧?”

    关兴讪讪道:“原来如此,受教了。不过这般计算当真劳心,还是在战场上来回冲杀最为爽利。”

    姜维闻言,换上一股挑衅的表情,作势激道:“一会儿营中信号传来,到时候君候拖住吴军正面,我们从背后杀入,必能全歼敌军。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这次斩将夺旗的功劳,到底是你的还是我的。”

    关兴闻到“斩将夺旗”四字,顿时来了精神,大笑道:“如此最好,我们一言为定!”

    众人在煎熬中又等了一顿饭功夫,忽闻前方营地方向传来一阵凌厉的鸣镝响声,便是在五里外也听得十分清楚。

    这意味着孙皎部已经开始攻营,围歼的时机已到!

    姜维马上下令全军列阵集合。只片刻功夫,关兴、句扶、王平等人各自归位,姜维当即翻身上马,举枪高呼:“全军出击!”

    大军快步而行,不过两刻钟时间,随着杀伐喊叫之声由远及近,吴军后背已经隐隐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方才一番邀战,关羽高挂免战牌,闭门不出。孙皎遂下令就地取材,砍了一棵大树作为攻城木,攻城队环抱巨木,正在猛烈撞击关羽军的营门。

    关羽号令营内弓箭手齐射。只是吴军攻城队被数百余手持大盾、身披两档铠的将士紧紧护在正中。

    盾墙之阵一旦结成,正克弓箭手齐射。汉军弓箭手数番齐射,所获甚微。

    作为反制,吴军数百弓箭手于两翼散开,齐齐朝营中射击,以作为对攻城队的支援掩护。

    吴军的大部队也早已列阵完毕,只等营门被撞开,就要一拥而上。

    孙皎被数百人围绕,端坐于本阵正中,看着前方摇摇欲坠、随时可能被叩开的营门,不由轻笑道: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关羽关云长,不外如是也!”

    pl:请勿叫我断章狗,这一场战斗4000字两章,这里不断,实在不知道断哪儿。剩下半场等晚上下班后改完再发。

第一百一十章 处置俘虏() 
由于场上喊杀声大躁,且吴军过分关注营门前的战况,竟然丝毫没有注意,到在他们身后三百步开外,有一支汉军已悄然逼近。

    再前行一百步,姜维长枪一展,大喝道:

    “羽林卫两翼齐飞,直取左右弓箭手,上庸兵攻击敌军中军!将士们,杀啊!”

    “杀啊!”

    “杀啊!”

    “杀啊!”

    汉军得了命令,呼喊着骤然加速。

    随着速度变化,骑兵和步卒旋即一分为三。

    姜维和句扶各领一支骑兵,途中忽然变阵散开,一路扑向左边的吴军弓箭手,一路扑向吴军右边的弓箭手。

    王平则带领着着三千上庸兵直扑吴军本阵。

    孙皎发现身后动静,忙扭头来看,“嗡”得一声,脑袋顿时一片空白。

    “哪来冒出来得这许多蜀军?”

    他又回身去望,己方的阵势已经拉开,仓促间哪里来得及调整?眼下正是空门大露!

    就在他脑中一片浆糊之际,姜维、句扶所率的羽林卫骑兵已经狠狠撞上吴军两翼的弓箭手。

    以密集阵型冲击阵列松散、只着布甲、几乎没有防御力的弓手,那就好比以刀切菜,丝毫没有阻力。

    吴军弓手惨叫着被纷纷冲挑上半空,只一轮冲锋,旋即宣告溃散。

    关兴方才跟随姜维冲锋,但他的心思只落在吴军本阵中那名鲜衣怒马的主将身上。砍杀一阵,眼见弓箭手队被灭得三三两两,再忍耐不住,当即拍马朝着孙皎直冲而去。

    此时,王平的上庸兵也已与孙皎的中军接上。

    孙皎军的精锐铁甲步卒都在营门前保护攻城队,身边的不过寻常步卒,眼见敌军背后来袭,早就被夺了胆气,若非亲兵拼死反抗,只怕一个照面就要被打散。

    就在此时,汉军的营门大开,关平、赵累、向宠各领一部人马,从营内冲杀出来夹击,一时场上喊杀冲天!

    以有心算无意,前后夹击之下,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一边倒的局势。

    孙皎眼看部下陷入混乱,又见一员勇猛的绿袍小将飞速而来,不由得面如死灰,心道:“吾命休矣!”

    战斗只持续了两刻钟,关兴刀疾马怒,一刀砍倒孙皎后,又将他的将旗砍断。他一手持孙皎首级,一手倒持将旗,策马四处飞奔,高声呼喊道:

    “敌将已被吾关兴讨伐!”

    “敌将已被吾关兴讨伐!”

    他这番举动,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

    吴军士卒眼见主将身亡,四下里又都是汉军,斗志顿消,纷纷跪地请降。

    是役,汉军大获全胜,损伤极微。而五千吴军当场战死一千余人,重伤一千五百人,余者皆缴械投降。

    汉军连胜两阵,登时欢声雷动。士兵们纵然身子疲乏,但胸臆之间似有一股豪气要抑制不住得喷涌出来。

    “大汉万胜!”

    “大汉万胜!”

    也不知谁带头喊起,引得将士们齐声高呼,一时欢呼胜利之声直冲云霄,响彻天际。

    ******

    营外的将士们士气如虹,纵声狂呼,但主帐内的几位主将却面红耳赤,几乎快吵了起来。

    争执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处置这批三千余人的俘虏。

    关平认为这些俘虏不可能化为己用,留着不仅无用,还有反戈相向的可能;但若放了又无疑是纵虎归山,徒增敌势。他恨极了吴军背盟偷袭,提议一律坑杀。

    向朗却道杀虏不详,如此好杀有违天道,只是不从。

    两人原本试图相互劝服对方。哪知两人都是心智坚毅之辈,却是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火气一起,竟然就此吵起架来,直吵得面红耳赤,依旧每个定论。

    吵到最后,两人忽齐齐收口,双双望向主位上的关羽,却是将难题抛给主将裁决。

    关羽也恨极了东吴偷袭,但他毕竟是从民间底层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的地位,深知民间疾苦。

    背盟偷袭一事的主谋是孙权、吕蒙等人,这些士卒也只是奉命行事而已,所有罪,罪不至死。

    他心中犹豫,委实不能决断,沉吟半晌,忽转向姜维,问道:“伯约怎么看?”

    姜维搬来救兵,又献计连胜两阵,无形中,已为众人所倚重。虽然向朗、关平的官位都在他之上,但他此刻说话分量之重,却不在二人之下。

    故而关羽一经向他询问,众人皆扭头向他望去。

    姜维却是陷入了沉思。

    实则在他心中,他也不倾向于杀虏。毕竟蜀人、吴人皆为汉人,华夏一脉,同根同种。

    汉末天下大乱,诸侯之间攻伐不止,户口大减。战争已经令华夏百姓承受了太多的苦难。百年后的五胡乱华之所以发生,汉人户口大减是最根本之原因。

    故而在姜维看来,每一个人口都弥足珍贵,遑论此处更有三千多活口。

    只是倘若不杀,后果也确如关平所说。

    他眉头一皱,脑中疾转,不一会儿,心中便有定计:

    “向太守与关将军之言,都是在理。依末将之见,不如折中便是。”

    “怎么个折中法?”向朗、关平齐声发问。

    “这些俘虏一律打折一条腿,以示惩戒。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至少半年内,这些伤兵不可能再次上阵为乱;此外,东吴还要花费大量药材粮食救治他们,供其还乡,凭添损耗耳。如此一举两得,我等何乐而不为?”

    众人闻言,皆觉有礼,于是在众人一致肯定中,这群俘虏的命运就此被定了下来。

    关平当下起身离座,前去召集人手处置这群俘虏。

    此时,吴军俘虏在校场上跪了一地,他们本就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心下正惴惴,忽然听闻只打断一条腿就能活命,竟然齐齐跪伏于地,齐声呼道:

    “将军仁德,将军仁德啊!”不少人更是当场留下泪水。

    听到外间的山呼海啸,姜维嘴角不由得挂上了一丝笑容。

    其实他还有一些心思不曾说出口,这些俘虏伤愈后,有好些人不能再次从军上阵,但在家乡务农生活却是不碍。如此一来,也算为华夏一脉留下几千火种。

    三国之间是内战,而不是征服之战,不应以灭绝、屠杀同胞作为手段。这也是姜维选择投效刘备的重要原因,毕竟刘备以仁义自居,从来没有过屠城之举。

    更何况,从短期看,蜀吴相互敌对;单从长远看,蜀吴必须合作,才能扛得住来自曹魏的压力。

    三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半年后,是战是和还难说得很呢!

    等处置完俘虏,姜维再次点齐兵马,带着关兴、句扶、王平等人前往决石口埋伏。

    孙皎只是第一条鱼,他身后还有诸葛瑾、孙桓、蒋钦三部。

    姜维始终坚信,只要关羽这个诱饵还在此地,就不愁这些鱼儿不上钩。

第一百一十一章 诸葛瑾() 
却说姜维领着三千余将士收敛气息,再次藏身于决石口,静候吴军落网。

    哪知直等到日沉西斜,犹未等到半个吴兵踪影。

    关兴已经忍耐不住,道:“伯约,我看东吴鼠辈见友军逐一失去消息,定是被吓破胆子,不敢再追。不如我等回去汇合家父,赶紧西返吧?”

    姜维也兀自纳闷不已,就在这时,丘下正见两骑身着皮甲的骑兵呼啸而过。

    他忙捂住关兴嘴巴,低声道:“噤声,再等等!”

    ******

    汉军苦苦等待的诸葛瑾此时正急得坐立不安。

    他奉吴主孙权之命参与了此次荆州讨伐战。在顺利袭取江陵城后,吕蒙兵分两路,一路由陆逊统领,溯江西上,直取夷陵、宜都、秭归诸城;一路由诸葛瑾节制,在麦城一带围剿关羽残军,并负责统领、协调潘璋、朱然、孙皎、孙桓、蒋钦诸部。

    诸葛瑾是东吴的中司马,位高权重,又是孙权的心腹加密友,自然有权力和地位节制诸部。

    在孙权看来,诸葛瑾为人胸怀宽广,温厚诚实,他十分信任;不过,在此行围剿关羽的诸将心中,他却是德才有余而威严不足——老好人一个罢了。

    故而诸将一俟得知关羽突围,便自行其事,也没怎么与这位名义上的监军通气。也就孙皎与他关系十分要好,追击之前还专门写了封信派人传递。

    作为此地实际统帅的诸葛瑾,诸葛瑾对擒拿关羽的功劳倒是不怎么看重,但友军逐一失去联系,也不知死活如何,这是他最为关切之事。

    吴侯以此重任交托,他又怎能不尽心尽力?

    情急之下,他只能下令与自己靠得最近的孙桓部前来汇合,两部约莫一万余人并做一部后,方朝着孙皎信件所指的方向追蹑而去。

    大军行到早间关羽军与潘璋、朱然联军混战的战场时,见地上躺满了吴军的尸首,诸葛瑾便感觉不妙。

    他素有智名,终究不是那些容易热血上脑的粗鄙汉子。旋即下令停下查验。

    一经检查,他便发现很多疑点,譬如有很多吴军是死于战马踩踏——可见蜀军中有骑兵,而且数量还不少;再譬如,有很多吴军是背面而死,想是受到了背面的冲击。

    他根据上述蛛丝马迹判断,关羽定然是得了援军!

    以关羽的赫赫威名,得了援军自然如虎添翼。自家各部各自为战,终是一路一路得送入虎口,断无幸理了。

    正犹豫是否还要追击,忽听同行的孙桓大叫:“此地还有活口!”

    诸葛瑾忙跟上探视。

    原是一名吴军士卒的肩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