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幼麟传 >

第84部分

三国幼麟传-第84部分

小说: 三国幼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糜威是他的上司,也是他的朋友,方才只是下意识得问了一句,而随行的谋主究竟是谁,这才是他时下最为关心之事。

    张苞答道:“这一次是尚书令随军,哦对了,季常(马良字)先生也来了,两位正坐镇中军,眼下还在鱼复县等候后续大军;赵将军在江州督办粮草;军师和黄老将军亲自坐镇都城!”

    姜维闻言微微颔首,这个消息也令他安心不少。

    他原本十分担心,在救了关羽之后,夷陵之战可能会提前爆发,而从今日刘备亲自来援的情况看,这种可能几乎是可以断定了。

    历史上刘备怀着滔天恨意发兵伐吴,最终被一把火烧得魂断白帝,这次蜀吴大战提前上演,结果是否还会如之前一样呢?

    但转念一想,造成夷陵兵败这一后果,极为要紧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法正已经过世,诸葛亮又要坐镇中枢,刘备身边缺乏善于判断战局的谋主。

    当时刘备乾纲独断,又有些不够理智,当退不退,陷入长时间的僵持,士气逐渐涣散,这才让陆逊等来可趁之机。

    历史上,诸葛亮曾云:“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意思是,倘若法正还活着,肯定能劝服主公休兵;即使刘备执意东征,也肯定能够避免大军陷入倾覆之局面。

    姜维暗忖,刘备此次东征较历史上的夷陵之战早两年发生,恰好关羽、张飞、法正尚在,又有自己加入,这一番大战到底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了。

    正沉思间,张苞一口气又道:“不仅如此,还来了黄权、陈到、吴班、傅肜、冯习、张南、陈式、赵融等诸位大将。本来黄将军也请命同来,只是主公念他身子不大好,便请他与军师一道镇守都城。”

    姜维心中顿时便有数了。

    这几位都是军中宿将,刨除镇守边陲的马超、魏延、李严,以及坐镇都城的黄忠、吴懿,督江州的赵云之外,这几位可以算是大汉仓促之间能拿得出手的最强武将阵容了。

    张苞见姜维不再发问,于是道:“你可算问完了么?快,接下来快说说你们的事!”

    关兴忍了半天,终于等来张苞发问,一想到自己大杀特杀的壮举,再按捺不住心中得意,忙抢道:“我来说!我来说!”

    当下清了清嗓子,将他与姜维两人于秭归兵分两路开始讲起,到十日后麦城突围反败为胜,再到决石口设伏,再到计赚蒋钦水营,再到北渡沔水,嫁祸江东诸事一一讲来。

    关兴口才甚好,这些事又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他讲来又不免有些添油加醋,自然多了一份扣人心弦的味道,倒是惹得张苞好一阵艳羡。

    姜维观他讲述之际,脸上顾盼自豪,神采飞扬,又想到他假扮东吴虎卫曲将时那惟妙惟肖的模样,顿时忍俊不禁,笑出声来。

    ******

    就在关兴滔滔不绝之际,帐篷内的关羽已经讲完突围一节,正兀自感慨:

    “此次能够脱险,一是上苍眷顾,不忍我等兄弟分离;再者,这首功还需记在姜维身上。此子从上庸、房陵二郡搬来救兵,救某于危难之间,又数献计谋,连败东吴追兵。”

    “不仅如此,他为了掩护某与伤员撤退,甘冒奇险深入魏境,引魏军南下,逼得吴贼自保固守,如此一来,某方能引军从容退至秭归。回想当日,若非他舍命相救,不仅我等兄弟三人再无相见之日了,只怕这数千忠义将士也难得安然而返了。”

    张飞闻罢,双目放光,高声叫道:“有勇有谋,有情有义,果真是个好小子,不愧是俺看好之人。俺家苞儿与他相交,总算他还有点眼光!”

    关羽想起伤病员一事,微一沉吟,又道: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此子宅心仁厚,心系伤员,退守秭归后,某因杂物缠身,便交托由他主持救治伤员一事。如今不过十日,伤病营焕然一新,伤员恢复神速。某还听说,有一员濒死的羽林郎,就是在他的看护下,生生被救了回来。”

    刘备仔细闻罢,口中叹道:“伯约真乃忠义之人!”心中已经起了电闪疾念。

    入川时,姜维设计招揽羌人,献雍凉地形图,又治理羽林卫有功;出川后更是屡献计谋救关羽于危难之间,这显示了他远超常人的大局观和极强的才具。

    与此同时,他秉持大义,举家千里归汉,又能不顾自己的安危救了刘禅,还能在生死悬于一线之际,做到舍己为人,谨守仁心。

    其间蕴含的忠义之心、君子之器,更是刘备尤为看重之处。

    似这等有才干、有情义、能担当的少年,年轻一辈中再不做第二人想,假以时年,必成一时俊杰。

    自秋狩那一日起,刘备已是将他列为将来辅佐刘禅的肱骨之臣之一,其地位几于关平、张苞、关兴等人可以并驾齐驱。

    而从荆州突围之战的表现看来,只怕此子的潜力还远在诸人之上。

    这让刘备顿时生出栽培的念头来,但同时,他心中实则还有另一桩隐忧。

    姜维是北方降将,如今看着算是孤臣,但听说他与法正、诸葛亮走动频繁,颇有亲近之意,未来难保会被拉拢,成为东州人,或者荆州派的一员。

    诸葛亮和法正两人,刘备自然是知根知底、十分放心的,但他也深知两人身后各有一派人马或明或暗、颇有斗争。

    于上位者而言,臣下拉帮结派是极为忌讳之事。朝堂中派系错综复杂,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他也不知道熬白了多少头发,搓断了几根胡须。

    自己在时,对于这些势力尚能弹压转圜;但未来大权始终要教给刘禅的,刘禅长于妇人之手,对于他的才干,刘备自是心知肚明。

    以刘禅的才识魄力,定然难以独自掌控朝局,肯定是要借重某一派系的,如此一来,其中一派难免便会趁势做大,把持朝政。

    由此看来,似姜维这等人才,一定要捏在自家手上,将来方能高枕无忧,刘禅也未尝没有独掌朝堂的机会。

    刘备看着左右关羽、张飞二人,心道:“唯有云长、翼德这般元从旧人,才能永生永世与刘家捆绑在一道,他们的后人才会毫无保留忠于阿斗,忠于汉室。”

    将一员孤臣烙上“元从”的标签,其实有很多法子,其中联姻是最为快捷的一步。

    刘备心道,倘若自己膝下能有一个女儿,倒是不介意招姜维为婿。只可惜自己一连生了三个儿子,并没有剩下半个女儿。

    可是,两位兄弟家中都有啊!兄弟三人君臣一体,他们的女儿,和自己的女儿又有什么差别?

    将星彩、银屏中的任何一人许配给姜维,难道还换不得此子感激涕零,肝脑涂地相报?

    此时,刘备着实有些心动,但他望向关羽、张飞二人时,忽又有些犹豫。

    其实他也知道,两位兄弟都盼着阿斗能迎娶自家女儿,那么只有剩下的那位才能考虑许配给姜维。

    然而,这世上做父亲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做王妃?

    如此一来,谁做王妃,谁配臣子,又成了一个难题。

    刘备轻捻胡须,眉头微皱,心道:“倒是要费些思量,以免让两位兄弟生了厚此薄彼的想法,白白伤了兄弟情分……”

第一百四十章 千古第一拜() 
帐外,关兴口沫横飞,堪堪讲罢。

    张苞默然听完后,再细细打量了两人,忽黯然叹道:“你二人在此做得好生大事,却留俺一人在蜀中平白度日,无所事事!平日只觉喝酒打猎最是痛快,如今想来,却是寡淡如水!”

    姜维拍了拍他的肩膀,正色道:“张兄何必气馁,主公既然东来,我等与东吴之间必免不了一场大战,到时候英雄自有用武之地。”

    “正是如此!”

    张苞这才振奋了一些,神色凛然道:

    “上一场不曾赶上,这一场,无论如何少不得俺张苞!想我巍巍大汉,绝不能让吴贼小觑了去!”

    “好一句巍巍大汉!”

    正说话间,帐篷帘子倏忽被掀开,刘备面含笑意,领着关羽、张飞鱼贯而出。

    姜维注意到关羽脸上再无之前那种低沉的神态,不由心道,这世上能解开他心结之人,恐怕也只有刘备一人而已了。

    他深吸一口气,忽朝着刘备跪下,口道:“末将姜维,要向主公当面请罪!”说罢,叩拜到底。

    刘备与关羽、张飞左右对视了一眼,奇道:“伯约你…你这是做什么?”

    姜维垂首回道:“末将此前冒用主公名号,夺了少将军的兵权,还请主公赐罪!”

    其实这个想法他已经考虑了很久,绝非临时起意。

    盖因上位者对于手下滥用权力向来是谨慎的,即使曾经赐下过便宜行事之权,但若非事情紧急,大体还是不愿意手下触碰这项权力。

    上庸夺兵权一事迟早会传到刘备耳中,等到别人告状,倒不如此时光棍些,自领罪责。

    然而,他在此处耍了点小心机。

    方才在主帐中,关于上庸夺权一事,关羽肯定已经向刘备介绍过一二,刘备心中应当已经有过铺垫。此时自己亲承其事,不仅不会引来反感,说不定还能给主上留下个君子坦荡的好印象。

    刘备果然上前亲身将他扶起,安慰道:“是刘封那小子不懂事,你当断则断,救下这一干忠义之士,有功于朝廷,孤如何能怪罪于你?”

    姜维口道:“末将谢过主公!”同时心中微微吁了口气,如此一来,这一事儿变算过了。

    张飞此时哈哈笑道:“你这娃娃,什么都好,就是心眼多了些。”

    他方才见到儿子和他十分亲近,心中十分高兴,便朝向张苞道:“苞儿,快给你姜兄弟磕个头,若非他拼死相助,只怕为父再没兄弟重逢之日了。”

    张苞闻言,忙跪下行礼。

    因刘关张三家君臣一提,视同一家。在张苞看来,姜维救了二伯关羽,与救了自家父亲无异,因此推金山倒玉柱,毫无半分扭捏。

    关羽也抚须道:“安国,你也替为父磕个头罢。”

    关兴也依言跪下。

    姜维这一路所作所为,他都看在眼里,他不仅救了父亲和兄长,那日沔水北岸的林子中,他为了己方能够顺利脱险,毅然决然引开魏国追兵,更是令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也是毫不犹豫,纳头便拜。

    姜维见状大吃一惊,他不敢托大,慌忙跪下还礼,连道:“两位兄长切莫如此,当真折煞在下。”

    故而,张苞、关兴二人每拜一下,他也要回拜一下作为还礼。

    张苞、关兴见状,哪里肯依?拜得更勤,姜维有苦难言,只得不住回拜。

    三人便呈“品”字跪立,不住躬身互拜。

    刘备含笑看着,忽有一个念头浮上。

    关张家的女儿不好骤嫁,但关张家的虎子与姜维向来交好,若教他们皆为异性兄弟,岂非更能让此子烙上“元从”的标签?

    联姻固然好,但义结金兰显然更能谱为佳话。

    念及此处,刘备心中便有了决断。他面上现出淡淡笑容,伸手按住张苞与关兴,朗声道:

    “想当年,孤在涿郡与你们的父亲一见如故,桃园结义,从此亲如骨肉,一道南征北战,总算创下一分基业。而今,汉室未兴,国贼尤在,正是志士效命之时。你们三位皆是少年英雄,更是汉室忠裔,何不结为异性兄弟,继承我等之志,同心协力,共扶汉室?”

    张飞闻言,开怀大笑道:“好!好!你们三个小子,功夫都不差,合该如此!合该如此!兄长这提议,当真说道俺老张心里去啦!”

    关羽也抚须笑道:“如此,确是一桩美谈。”

    关兴与张苞自小一起长大,本就是亲如兄弟,自不必提;这几日他与姜维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知他是个重义轻生的好汉子,对他的人品谋略更是佩服万分,乍闻刘备之言,只觉有一股热血就要喷涌而出,难以自抑,当即大喜道:

    “我却是早有此意,不知两位意下如何?”

    张苞激动得面色通红,他与姜维几番交手,早就惺惺相惜,哪里还会反对?激动之下,连声道:“俺也一样,俺也一样!”

    两人脸上带这激动得笑容,将目光投向姜维。

    姜维却大惊道:“在下不过一介远人,何德何能,只怕高攀了两位……”

    关兴沉下脸来,喝道:“兄弟相交,贵在知心。我等看重的是伯约你的人品武艺,你却以身份家世搪塞,莫非是瞧不起我等,认为我等是那种以貌取人之辈?”

    姜维忙道:“不敢,不敢。”

    张苞亦嗔目大喝道:“既是男子汉大丈夫,何必婆妈,愿意与否,径直回答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