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国幼麟传 >

第9部分

三国幼麟传-第9部分

小说: 三国幼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钧知道,这一句话出自《中庸》,意为唯有天下至诚之人,才能发挥自我本性;进而发挥万物之本性,赞助天地化育万物,如此就能够与天地并立为三了。姜维以此句赠,也是勉励自己正视自身的才能和爱好,切勿妄自菲薄,半途而废。

    他一时如醍醐灌顶,呆立半晌,方行了一个大礼,恭敬道:“朝闻道,夕…夕可死矣。钧…谨…谨受教。”

    姜维见他已是被震住,知道见好就收,上前托住他的手臂,盈盈笑道:“与德衡兄一见如故,不觉多聒噪了几句,无端惹人厌烦,兄切勿萦怀。只是这站了半天,已是有些口干舌燥,德衡兄不请我入内稍坐,述说一下来意吗?”

    他知马钧已有所触动,于是又改口以表字相称。

    马钧以手拍额,面有羞赧之色,连道失礼,忙伸手将姜维并王姓小校请入营房中。待两人依次落座后,又倒了两碗凉茶奉至二人面前。此刻他心病尽去,行动间已是多了亲近之意。

    王姓小校适才听姜维讲了半晌,虽然一句话也听不明白,前后只记住了几个人名,什么“韩非”、“圣人”、“李冰”,只觉得中郎大人甚是厉害。他一心想在姜维面前表现一番,待马钧也落座后,抢先发声道:

    “马首领,姜中郎此番欲为家中重新打造一套家伙什,过几日有大用,时间上甚是急切,还望你多多费心。”

    马钧问道:“可是大…大婚之用?”

    姜维道:“非也。维父早丧,家中清贫,家母含辛茹苦将维抚养成人,家母性俭,府里旧物已是十余年不曾换。恰逢此次破羌之战,维薄有功劳,州中郡中俱有赏赐,故欲重造些家具物什,以报家母昔日辛苦之万一。”

    他喝了口水,又道:“再过得半月,维欲举全家往乡下宗祠祭拜先祖,家母年岁渐长,腿脚不便,还要请德衡兄打造一辆辎车,内里铺上厚垫,也好减轻家母路途颠簸之苦。”

    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块银子,摆于桌上:“今日事出仓促,仅带了些定钱,请德衡兄收下。待物件造好交付后,再将尾款交割与你。”

    马钧见姜维事母至孝,更添几分敬意,心里暗忖:“眼下朝廷封赏未至,外郡的工匠尚留在营中候赏,平日里并无活计,无聊度日而已。此人所求,实属易事。

    且不说众人左右闲着也是无事,便是那家具马车所费的材料,营中大部分皆是现成。众人通力合作,十来天也便做好了。适才此人对自己有点拨之情,又如此敬重自己,这钱可万万收不得。”

    他有心推脱。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惊呼。马钧转手望去,原是几个闲散工匠趴在门外张望,想是见到姜维出手阔绰,皆惊叹不已。

    眼见众人面上满是渴望之意,马钧一时又有了犹豫。他自己是不愿生受姜维的钱财,但即已被推举为首领,众人的心情又不能不兼顾。

    须知天下流通以铜钱为主,金银多用于大宗货物交割,民间本不多见。姜维的这块银子,折成铜钱怕不下三千钱,够每人分上二百来钱,即便平日在家中,也不见得能挣得这份赏钱,何况这还只是定钱而已。

    马钧一时左右为难,限入沉默。

    姜维见他神状,早知他心思,不容分说一把便将银两塞到他手中,笑道:“众位兄弟出门外在,这一点小钱,是维的一点心意,权当请众兄弟吃碗水酒罢了。德衡兄,若当维是朋友,请切勿推辞。”他语气坚决,不容半点抗拒。

    马钧闻言不再推辞,领着众匠人拜谢。

    当下,两人就物件的数量、款式细细攀谈起来。

    姜维自己对汉代家具款式倒是一窍不通,本就是抛砖引玉之用,只要求简单大气即可。但说到辎车,则提了不少要求,既要外观简朴,又要内在舒适,还需坚固耐用云云。

    马钧持笔一一记录下来,双方又约好以十五日为交付之期。

    姜维知道马钧面薄,也不再提尾款之事,想着届时再奉上一斤银子,如何也够酬谢众匠之功了。

    两人聊了约莫小半个时辰,终于把细节一一敲定。

    姜维遂起身抱拳道:“得德衡兄相助,心中方始大定。此番叨扰良久,天色已是不早,维不忍家母久侯,就此告辞。”

    马钧亦起身回礼,道:“敢不竭。。竭尽全力。”

    待送姜维出营门,又目送其一行人身影消失在巷口,马钧心中激荡:

    “这位姜中郎文武兼修,举止得体,前途当真不可限量。马钧啊马钧,你既有上进之心,可惜苦于没有门径,眼下这位姜中郎倒是可以多多请益……也罢,他即高看我一眼,此番无论如何都要全力以赴,尽早完工。一来算是报答他的情义,二来也能显一显我扶风马德衡的本事!”

第十四章 万事俱备() 
主仆三人从匠作营出来后,便行转道回家。因两匹黑马的马鞍辔头等物件尚未购置,一时还不得骑乘,姜维只得陪着姜文姜武两兄弟牵着马步行。

    一路上,两兄弟因给两匹黑马起名儿一事,着实争论了好一会儿,最后定了“大黑”、“小黑”二名。就这取名的本事,结结实实被姜维嘲笑了一番。

    姜武一路上咧嘴直笑,时不时转身,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像是得了全天下最金贵的宝贝一般,若不是少主和兄长催促,只怕要在半道里停下来把玩个痛快才行。饶是短短三五里路,三人足足走了一炷香的辰光才堪堪到家。

    家中杨氏早已备好晚饭等候,两兄弟匆匆扒了两口,旋即兴冲冲地奔去马厩。姜维也在服侍完母亲用罢晚饭后,回到自己房里整理甲胄兵器。

    他自床底抱出一口大樟木箱子,里面放的是一领两裆铠,前后各有一面护甲,每一面护甲皆有数百枚铁片密密缝制而成。

    此铠是他父亲昔日所留下的遗物,也是他平日上阵时所穿,故而他甚是珍重,定期保养,但有破损,便找能工巧匠细细缝补。因而虽已是二十年余年的老甲,却依旧光亮如新。

    姜维将铠甲置于木架上,用桐油细细擦拭一番。等待其自然阴干之隙,他又将墙上挂着两张弓一一取下,摊放在案几上。

    两张弓一大一小,小一点的那张桦木弓只八斗力道,是他少时练习臂力所用。较大的那张是他成年后所用。

    大弓长约三尺,弓身由桑拓木所制,坚实无比,又用牛角贴于弓臂腹部,弓弦则有牛筋同丝线紧密缠绕而成。这等良弓的耗时冗长,制作及其不易,且开弓需要有两石的力道,非等闲之辈可以受用。姜维也是因为郡中武官的身份的缘故,才蒙郡中赏赐,得此良弓。

    他身高臂长,自小打熬力气,若是卯足了劲头,三石的强弓也是开得,只是若要兼顾准头,还是两石的更实用些,马背上瞄准本就不易。

    此番南下,这两把弓一把随身,一把备用,皆是要派上大用场的。姜维索性将两把弓也做了十分细致的保养。

    如此擦拭完毕,已是费了好一番功夫。

    忽听到院子里传来杨氏的怒骂声,还伴着姜武的阵阵讨饶。姜维推开房门望去,不由得哑然失笑。

    原是姜武爱马心切,草草吃了晚饭,便端着水桶刷子,将马儿上上下下、仔仔细细都擦洗了好几遍,晚上还欲卷着铺盖到马厩里睡觉,一刻都不得分离。

    晚上马厩蚊蝇甚多,如何是安歇的地方?哥哥姜文怎么也劝不动,只得向母亲杨氏告状。

    杨氏一把拽住姜武的耳朵,转身就往外走,嘴上还咧咧骂道:“怎生得你这憨货,既喜欢住马厩,日后娶了匹雌马当媳妇算了。”

    姜武疼得咧嘴直吸冷气,口中直呼“再不敢了!”他虽耷拉着脑袋,跟着杨氏往外走去,眼睛却频频回首,向那马厩看去。

    姜维摇头苦笑。

    他挥挥手招来正在偷笑的姜文,塞了块银子给他,吩咐他明日天亮慢慢将马鞍器具一一买齐。

    如是花了一宿功夫,终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再过十来日,只等马车造毕,即可万事具备,启程南行了。

    他却不敢大意,暗忖道:“中途这几日须得韬光养晦,当一如往日,不可让人看出什么端倪。”

    接着数日,姜维早起练武上值如常。他做事迅捷,通常上午即可处理好公文行书,下午则会去城墙、街上巡视,也去了几次监牢,这些都是他参本郡军事的本职工作。

    有时下值时候尚早,便会买些酒水肉食,行至匠作营探望马钧。马钧已是心存感激,又见他折节相交,心里更是念着他的好来。

    他虽有些口吃,却是精通经书杂学,姜维比旁人也是多了两千年见识,略知历朝历代工艺之变革,两人颇能聊到一块儿去,故这一来二去,便成了“坐而论道”的好朋友。

    又过得几日,州中对尹赏、梁绪、梁虔三人的任命已是陆续下来。三人少年得志,自然免不了邀请姜维一道宴饮欢庆,如此一闹便是连着三日。

    也是从那天起,城里也渐渐传开姜维即将升任州从事一事。

    相熟的、不相熟的,请他吃酒之人越来越多。姜维却是但凡有邀,无宴不赴。请客之人,难免会赠些金银贺仪,他也是来者不拒,一概笑纳。

    这日姜维已是应了何督邮之宴,下值的打板声刚刚响起,正要准备出门,杂役进门通报,说是报匠作营有人到访。

    原是马钧特意派人来传信,马车并家具物什都已是打好,现在已是送至姜维家中。

    这才过了十三日,比约定之期还早了两日。姜维不由大喜过望,南行最为关键的一样器物终于是做出来了。于是他厚赏了来人一吊铜钱,言明日必将登门酬谢,请他代为传达。

    传信之人捧着钱千恩万谢得去了。姜维又赏了杂役一把铜钱,请他帮忙到家里代为通传,便直奔何府而去。

    却说这何督邮家大业大,在天水也算显赫人物。膝下仅一女儿,极其珍视,眼下业已及笄,尚未婚配。

    他见姜维少年英雄,又要到州中任职,可谓前途不可限量,心中便起了招婿之意。

    姜维上一世时常陪领导吃饭,自然懂得审时度势,调节气氛。故而席间觥筹交错,何督邮之兴致甚是高涨。

    只是他屡次暗中示意,姜维却是使起太极手段,一一推将回去,直让何督邮觉得有千斤之力,却打不出分毫重量,心中暗自悔恨不已。

    瞧这小子确是个妙人儿无疑,这些年怎么未曾察觉?眼下他高升在即,只怕州中家有千金的长官们也已虎视眈眈了。

    何督邮心中有怨,不免多喝了几杯。这顿酒又饮至亥时时分,姜维方才告辞回家。

    ******

    今夜他一跨进大门,就觉得有些异样。只见院子里整齐摆着马钧派人送来的的家具物件,分毫未动,就连防刮用的稻草,也是未曾拿掉一根。

    他心有疑问,便转身望向姜文,问道:“白日里送来的东西,怎么到现在还不曾收拾妥当?”

    姜文面露慌张之意,却并不言语,只悄悄伸出右手,指了指厅堂。

    姜维见状,举步便向厅堂行去去。刚刚跨进门槛,就见母亲李氏面色阴沉,端坐于堂中,手中还握着一根儿臂大小的竹棒。见他到来,沉声喝道:“孽子,还不跪下!”

    姜维一惊,暗忖道:“莫非自己假借先祖托梦,星象暗示一事被母亲知晓了吗?可是自己平日里不曾与人谈及,也并未露出破绽啊。”他心中没有定计,只得依言跪下。

    姜母手持竹棒,站起身来,起手便向他的后背狠狠打去,连打了十余下,口中直呼:“孽子,孽子!”

    姜维自小打熬身体,这等力道倒也经受的住。但他见母亲神情激动,只怕自己没事,母亲反倒先被气出病来了。心中不忍,于是忙抱着母亲双腿,道:“儿若是有错,如何责罚都是应该,只是母亲万万不要动气,莫要伤了自个的身体啊。”

    姜母停下手下,气喘吁吁,骈指着姜维,骂道:“汝夜夜饮宴,通宵达旦,彻夜方归,这倒也罢了,竟然还采买家具器物,耽于安乐!汝意欲何为?定是知州中欲辟汝为从事,故绝了南下之意!汝不思衷心报国,却一味贪恋权位,这般行径,欲置祖宗家声于何地焉,我竟然生了汝这般孽子,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列祖列宗!无怪先祖公骂你是不忠不孝之子孙!”姜母神色激动,骂着骂着已是流下眼泪来。

    姜维这才恍然大悟,原是自己炫耀功名,打造家具物什之事引起母亲误解。他如此刻意广赴宴席,收受程仪,是刻意在太守、同僚面前营造一个少年得志的假象,全为了降低周围人对自己南下之行的戒备。

    此前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