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 >

第103部分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103部分

小说: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金吃到带血的骨头,兴奋地甩起尾巴。迎向盈芳的眼神,比在部队时看到投食的军籍饲养员都崇敬。

    盈芳好笑地摸摸它的头:“你要感谢的是小金,没有它,咱们都吃不到这肉。”

    老金本就聪敏,又在部队驯养了那么多年,极通人性,闻言,朝着小金盘踞的方向汪汪吠了两声。

    “哈哈!你已经认识小金啦!真聪明!”盈芳竖起大拇指夸赞。

    老金的尾巴摇得越发起劲了。

    小金在黑夜里翻了个白眼。这蠢狗,给点肉就撒欢,还说是军犬之王,怎么看怎么蠢萌……

    老金要是知道金大王的心理活动,指定汪汪抗议。没退役前它真是军犬之王,至于有点肉就摇头摆尾,咳,这不看对象的么。要是主人以外的人投食,抵死不从!

    盈芳见老金吃得差不多了,转身进屋。

    入了夜,加上西北风呼呼刮,屋里屋外的温差还是挺大的。今儿有点兴奋过度,一时睡不着,干脆等小金驮着两个麻袋回来后,点着油灯,在堂屋剥起了核桃壳、板栗壳。

    剥掉的壳暂时堆在墙角,赶明天好推到院子里晒。晒干后堆在柴房,生炉子、烧火都不错。

    剥出来的核桃、板栗,分成两堆。

    核桃也需要晒干,否则容易发霉。板栗则不能晒,而是需要阴晾,一两天后浸到冷水桶。水要没过板栗,这样浸泡一个礼拜后捞出,装在竹篮里、挂到通风处自然风干,能让板栗新鲜地保存到来年开春。这法子是师娘告诉她的。

    若是数量不多,炒炒、煮煮吃了也就吃了,可这里少说有百八十斤呢,所以得想个存储法子,最起码能放到过年向刚也能尝尝炒栗子、核桃仁的美味。

    幸好第二天仍旧放晴,直到晚上才变天。清苓下工后赶紧又跑了趟山上,除了把剩下的山货扛下来,还逮到两只出来溜达的野鸡、摘了一背篓金黄灿灿、酸甜可口的冬杏。大丰收啊!

    前次挖来的水仙,被她小心翼翼地分装到三个缺口的大海碗里,师傅家、向刚家、自己家,一家一盆,摆在窗前的香桌上。

    腊梅则把那些盛放的花瓣摘下来,模样好的,晒干后泡花茶;模样次的,做成香包,塞衣箱或是挂床脚熏香。含苞待放的仍留在枝上,插在细颈酒瓶里。

    闺房被妆点得甚是美丽,心情也随之愉悦。

    农闲,卫生院里几乎没啥事,除了偶尔来几个社员坐坐、唠唠嗑,大部分时候,都很闲。

    许丹调走后,盈芳霎时感觉轻松许多,不需时时防备、处处戒备。

    每天上工,干完日常活计,还能泡杯花草茶,坐在师傅旁边,捧着医书讨教。

    公社干部们忙着统计核算。生产队队长开始组织各自队伍里的骨干,开始往供销社运鸡鸭猪羊。完成上交任务,余下的就是社员们分配了。想到马上就要分钱、分肉,大伙儿脸上堆满笑,走路都带风。

    分了钱就能买年货。雁栖公社的代销点,这段时间门庭若市。供销社有的代销点几乎都有,既能买到称心商品,又省却了来回两趟渡轮票,何乐而不为。

    1

第215章 不见得有多好() 


    冯美芹忙得都没时间找盈芳唠闲嗑。好不容易逮着中午的空闲,跑来卫生院遛弯。

    “盈芳,天放晴了咱们上县城公园玩儿吧。供销社派人在那儿炸米炮呢,咱们也去排队炸点。我娘过几天要去外婆家熬麦芽,回来垒米炮糖。你要垒吗?垒的话我让娘多熬些回来。”

    “好啊。”盈芳点头道。

    脑海里浮现喷香酥脆的米炮糖、小米酥、芝麻饼、绿豆糕、花生糖……麦芽糖能做很多甜点呢。

    “那劳烦婶子帮我捎点回来。回头我拿好东西上你们家换去。”这话是贴着冯美芹的耳朵偷偷说的。

    冯美芹被勾起好奇心:“什么好东西?”

    “到时你就知道了。”盈芳抿唇笑着卖了个关子。

    “那我可等着了啊。”冯美芹咧嘴笑着又唠了几句。见午休时间快到了,风风火火地赶回代销点上工。

    刘继红路过公社,看到廊下笑容明媚的盈芳,心里很不是滋味。想当初刚下乡那会儿,自己何尝不是这样的洒脱自信、恣意飞扬。如今呢?形容憔悴、苟且偷生。短短两年,怎么就变成了这副模样?

    转念想到没有凤冠霞帔、没有彩礼嫁妆、被逼无奈般地嫁给本社最傻的农夫没有之一的蒋美华,又想到此刻被禁足被调离卫生院、后续还不定给什么处分的许丹,又觉得自己也不算是混的最惨的。

    刘继红自我安慰了一番,朝盈芳方向冷哼一声,雄赳赳气昂昂地离开了。

    盈芳见状,一头雾水。想半天没想明白,耸耸肩,回卫生院向师傅讨教疑难杂症,顺便学习艾灸之术。

    师徒俩一个教、一个学,氛围正好,书记夹带着初落的雪子和冷意从县城回来了。顺便带回文工团对杜亚芳的一个处分通知——是柳团长拨电话到县委、再经县委转达的。

    这个事,也让县委干部对向荣新以及整个雁栖公社高看了几眼。接待向荣新时,那态度,可以用和煦如春天来形容;级别低的,更是热情如火似盛夏。与以前那平淡的待人方式截然不同。

    向荣新一回来,就钻进卫生院找师徒俩吐槽:“你们说,这叫什么事啊!以前找他们说个正经事吧,一个个不是搪塞就是敷衍,态度不要太冷淡;如今不过是唠几句闲嗑,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热情地像是在招待他们丈母娘……”

    “噗嗤……”盈芳听乐了,“要招待也是丈人啊,怎么是丈母娘呢。”

    书记摆摆手:“咱不纠结这些细节。总之啊,我算是看明白了,县委那些人,个个都是捧高踩低的能手……不说这些,刚子首长来电话,是来告诉我们,那个和许丹打架的女兵,回到文工团后,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并降一级的严厉处分。据首长的意思,这还是看在杜亚芳的祖父曾为国立过功劳的份上从轻发落的,要不然直接开除……那咱们这儿势必也要上纲。”

    这就意味着许丹要遭殃了。

    原本只想关她几天禁闭的,结果听说杜亚芳回到文工团,又是受警告处分、又是降级处理,显然,这次事件,在上头那些大佬们眼里,非常严重。不慎重对待还真不行。

    于是,被禁足在知青站的许丹,于当天晚饭前被转移到了漏风又湿冷的牛棚。

    许丹怎么都想不到,公社竟然这么狠!

    不过就是两个女人打个架的小事,居然发展到关牛棚。接下来是不是还要批斗啊!

    她的精神都要崩溃了。

    另两个知青笑了。

    曾尝过牛棚滋味的刘继红,看着一路嚎啕被拖往牛棚的许丹冷笑:“许丹啊许丹,想不到你也有今天!”

    蒋美华躺在林大柱给她铺的温暖床铺上,抚着平扁的小腹,神色晦暗莫名:当初你和刘继红害我小产,刘继红对我拳打脚踢时你冷眼旁观。如今,你该感谢我没有落井下石……

    继刘继红之后,这是第二位知青被关进牛棚。一时间掀起千堆浪。

    说什么的都有。中心思想倒是很清楚,表达的无非是:知青不见得有多好。从分派到雁栖公社的四名知青来看,都是孬货。

    这下,已嫁人的蒋美华无比庆幸自个嫁人了;刘继红的终身大事成了老大难。许丹倒是听说家里给安排了对象,还是城里的工人。

    无奈以许丹现在这情况,结婚势必得推后。好在男方据说挺通情达理的,不仅没有退婚,还很贴心地给她送来一些御寒物资。这些八卦成了农闲时最好的谈资,几乎天天都有人提及。

    盈芳权当看热闹。

    和冯美芹约了礼拜天去县城公园排队炸米炮。

    “芳芳姐!芳芳姐!我们能和你们一起去吗?”二狗子听说后,跑来问。

    半大孩子独自去县城,家里大人总归不放心,可带着他们去吧,炸米炮已经费粮又费钱了,实在舍不得再掏钱买船票。

    盈芳一听就明白二狗子的意思了,头一点:“成啊!咱们赶早班船去,炸了米炮再到公园玩一圈,赶末班船回来。你们要是想去,礼拜天那天早上六点一刻在公社门口等我,我和你美芹姐带你们一块儿去!”

    “哟吼!太好了!”二狗子激动地连“谢谢”都忘了说,忙着去通知小伙伴,撒丫子跑出几十米,挠着头又折回来,“谢谢芳芳姐!”

    盈芳被逗笑了,扬声喊:“顺便问问苍竹要不要去。”

    “好嘞!”二狗子蹦跳着跑远了。

    冯美芹抽了一下嘴:“不是吧盈芳,真要把这帮小子全带上啊?你不知道他们有多皮实,到时管不住咋办啊?”

    “不会的。狗子调皮归调皮,还算懂事。再说,不就是逛公园、炸个米炮吗?又不去别的地儿,不碍事的。快过年了孩子们乐呵乐呵吧。还是说,你打算帮他们炸点米炮回来?”

    “别!”冯美芹忙不迭摆手,“那还是一块儿去吧。帮他们炸?那得背几个蛇皮袋啊?”一想到浑身上下挂满胖乎乎的米炮袋,冯美芹打了个哆嗦,那画面太美她不敢看。看清爽的就到

    1

第216章 床单去哪儿了?() 
盈芳也联想到了那个画面,笑得牙豁子都露出来了。

    “不过,说到去县城,我还得去趟照相馆呢。”她和向刚的结婚照差不多能拿了,顺便绕趟邮局给他寄一张去。

    “照相馆啊。”冯美芹一脸欣羡地说,“我能跟你一块儿去不?”

    “不能。你负责看二狗子他们。炸米炮排队,人指定不少,别和城里孩子闹出矛盾。”

    “我就知道!”冯美芹噘噘嘴,嘟囔道,“身后跟着几个小屁孩,肯定玩不痛快。”

    “吃痛快咋样?”盈芳笑眯眯地提议,“中午我带你们去菜场隔壁新开的饭店吃桃花面,我请客!”

    冯美芹眼睛一亮:“说话算话?”

    盈芳笑出了声:“当然算话!”

    “那行!二狗子他们我来看,你只管忙你的。中午等着你请客!”有的吃就很开心的美芹姑娘,原地转了一个圈圈,奔回家准备明儿要炸的大米、玉米、年糕片去了,兴奋劲半点不输二狗子。

    盈芳笑着摇摇头,伸了个懒腰,打算也回家收拾一番去。

    横竖要去邮局,顺道给李四婶捎点核桃、板栗。

    这半年来,多亏李四婶这个大客户她赚了不少钱和票。年终了合该送点什么回馈回馈,来年好合作。

    回家之前,顺道拐了趟向家。

    向刚走后,晴了不到两天就转阴了,还稀稀落落地下了两天雪子,晴天那会儿她惦记着山上的核桃,以至于忘了把向家两个屋的被褥拿出来晒晒。今儿倒是又开起太阳,盈芳脚步轻松地来晒被子了。

    这一晒糊涂了。

    东屋那张临时搭的木板床咋少了床单?她明明记得铺上去的,虽不是新床单,但没打过补丁,洗得也很干净,咋会没有了呢?到哪儿去了?

    她在屋里找了一圈,连床底下都检查了,还是没有!纳闷地直挠头,莫非自己记岔了?当时忘了铺?

    于是跑回向刚那屋,打开他爹娘结婚留下的大衣柜。

    他,衣柜里几乎是空的,正好用来放床单、被夹里。如果东屋那木板床忘了铺床单,那么那条蓝灰色的咔叽布床单,应该还在这儿。

    可是没有!她翻了三遍,都没找到。其他的都在,唯独缺了那条床单。

    真是见了鬼了!

    盈芳对着敞开的大衣柜门发怔。

    脑子里不停地思考,那条铺在客房床上的床单到底去哪里了?难道是被人顺手牵羊偷走的?

    想到被向刚拿去自家院门使用的铁锁,盈芳能想到的也就这个原因。当即拍板:明儿去县城,买把新锁回来,重新把向家院子锁起来。

    要买锁,原先准备的钱就不够了。

    盈芳回到家,拉开抽屉整理票据,眼角瞄到角落那支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碧玉簪,捏着钱票的手一顿,想到了那位萍水相逢的老大爷,他家的状况似乎不大好。

    想了想,起身到仓房装了一袋大米,估摸着有十来斤。背篓口子小,干脆换成了竹筐,这样去壳的核桃、板栗都能装上一些。

    最上头是一包炸米炮用的大米、小米、玉米粒。

    美芹家还晒了斤把年糕片,炸成米炮据说很好吃。一口一大片,酥酥脆脆的,光是想想就流口水。可惜去年磨年糕那会儿她还没来,原主那弱懦的性子,哪是舒老太的对手,连过年都没吃上年糕,哪来多的切片晒干。今年倒是可以多磨点,浸在水缸里,勤换水的话,能吃到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