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 >

第424部分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第424部分

小说: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了一通之后才说:“实话告诉你,他们才不是奔着我去的,是奔着那篇新闻报道去的。报纸抢到手,就把我扔一边了。像不像古时候那啥,‘新妇娶过门、媒人扔过墙’?哈哈哈!”

    馆长抽了一下嘴角,别说,还挺像的。

第765章 出名了() 
馆长助手好奇地问:“不是说没几个念过书吗?很多连自个名字都认不全呢。”

    馆长一愣:“对啊,老钱你哄我的吧?”

    “哄你干啥?你又不是我媳妇。”钱教授白了他一眼,“不认识字总认识照片吧?看到自己家乡甚至自己家门口的照片印在报纸头版,能不激动?搁我我也想瞅几眼。”

    “这我能作证。”萧三爷笑着走进来,“他们为了抢报纸,连我都给挤出来了。就是奔着上头的照片去的。欣赏够了照片,找书记念上头的文章去了。这会儿晒谷场老热闹了。”

    “这下你信了吧?”钱教授笑瞥了一眼老朋友,“谁让你收到电报就把这消息说出去的。要是等拿到报纸再告诉他们,你就是最受大家欢迎的人了。”

    馆长摸摸鼻子:“行了,说得好像我只是图他们感谢似的。”

    钱教授一脸戏谑地看着他笑而不语。

    馆长恼羞成怒地瞪他一眼:“没完了是吧?话说你咋来了?上次邀你一块儿来,说七月份忙得要死。”

    “放假前我就跟小舒讲好,腾出时间一定来。这是她第一次参与古遗迹开发,我这做老师的哪能不到现场支持。正好收到你电报,想着手上的活暂时告一段落就来了。”

    馆长听得又想翻白眼了:“是是是,主要为你学生来的,我这个老伙计只是顺道过便。”

    钱教授忍不住又哈哈大笑。

    大伙儿听着俩人斗嘴也着实忍俊不禁。

    因着钱教授的到来,盈芳家再一次像过年似的,家里进进出出拜访的人不断,除了本地社员们,还有县里头的领导班子,也闻讯前来感谢。

    雁栖公社出名了,岂不变相意味着宁和县出名了么。

    这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呀。

    县|委领导找向荣新商议,不如趁农忙结束,又恰好夏收大丰收,在晒谷场举办一次庆祝宴。

    酒水席面的费用由县里承担,届时还会请来露天电影,轮着播大伙儿们爱看的片子。公社方面只需提供人手和桌椅板凳即可。

    这哪需要商量啊。向荣新二话不说点头。

    不过他也知道,县|委班子之所以这么大手笔,主要是奔着盈芳家借宿的几位来自首都的大人物来的。

    没他们,就没有雁栖公社登上报刊的好事儿;没这件好事儿,雁栖公社咋可能惊动市委、省委的领导干部?还在他们那儿挂上名?

    因此送走县|委领导后,向荣新专程跑了趟盈芳家,和她说了这个事。

    盈芳还没说呢,三胞胎兴奋地跳起来:“好啊好啊!有露天电影看咯!太棒啦!”

    钱教授到过很多地方,感受过很多的民俗风情,但馆长却鲜少参与此类活动,对此还是蛮好奇的。

    晃了晃手上的相机说:“我别的不在行,特别是杀猪捕鱼这些活,找我就是扯后腿呀。但我擅长拍照,保管把你们个个都拍得美美的,洗出来送你们。”

    向荣新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听到拍照就高兴。

    身为公社书记,最大的心愿,可不就是让公社在他的带领下一天比一天红火嘛。

    如今,分田到户以后的第一个丰收实现了,看新种下的晚稻苗在烈日炎炎下依旧长势良好,只要老天爷别犯抽该下雨下雨、该晴天晴天,不出意外,今年一准是个屯粮满仓的丰收年。

    县领导、省领导看了解放日报上的报道,纷纷来人、来电慰问贺喜。这是紧接着粮食丰收的第二桩大喜事。

    向荣新高兴啊!

    这会儿听馆长表示愿意做公社临时的摄影师,把社员们拍的美美的洗出来送他们,心里一动,握着馆长的手问:“同志,能不能给咱们拍个集体照?洗出来以后挂在我办公室。哪怕以后我不做书记了,看着这照片我也能回忆起任期间的点点滴滴。”

    “没问题!”馆长笑着一口应允。

    “给咱家也来张集体照。”萧三爷接腔,“说起来,咱们自从三胞胎周岁上照相馆拍了几张,这些年还没拍过四世同堂的大照片呢。趁刚子在家,咱来张全家福。一晃眼,我们家宝贝蛋们就快十岁了,这日子快的,啧”

    “你啧啥啊啧!老子我都没啧呢!”萧老爷子没好气地举起手杖戳小儿子的腿。

    萧三爷笑笑,也不躲:“我替老头子你啧还不行啊!”

    既说到拍照,一行人立马行动起来。

    盈芳家的四世同堂集体照,选了两个背景,一处是泉水潭旁边的绿草地,寓意欣欣向荣;另一处就在自家院子,背景映衬着枝繁叶茂、红宝石般点缀的石榴树。

    公社的集体照就选在公社大门前,院门上方,萧老爷子题词的“雁栖公社”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两边院墙,新描的红漆标语鲜艳醒目。

    “三、二、一笑!”

    “咔擦”

    “咔擦”

    一张张写满欢乐和温馨的集体照,随之诞生。

    一年才只过一半,就开“庆功宴”感觉有些过了。

    但夏粮大丰收是事实,雁栖山里的古遗址要开发也是事实。

    双喜盈门,请个露天电影的班子、再开几桌席面热闹热闹似乎也挺顺理成章。

    再说了,这算是一项政治任务市|委|领导陪同省|委|领导要来实地视察和参观,县|委班子掏腰包承担了这笔接待费,雁栖公社要是再推三阻四,就不是矫情而是找虐了。

    向荣新召集公社干部开了个会,宣布了这个事。

    公社干部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

    省|委领导来乡下视察,还选中他们公社?这真的不是开玩笑?

    转念一想,国家级的解放日报都刊登自己公社的改革事迹了,市级、省级的不下来视察一番似乎也说不过去。这么一想,感觉还挺正常。不来才不正常。

    再者,县委班子这几天隔三差五地往自己公社跑,领导干部见的多了,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横竖都是一个鼻子一张嘴、两只眼睛一双眉。没啥好怂的。

    

第766章 拍脑袋决策() 
当然,该做的准备还是要认真做。

    就是心态上淡定许多,不像隔壁公社,明明像擦边球一样,县|委领导去不去他们那边还是个未知数,各种节目、各种活动筹备得甭提多隆重。

    关键是他们得自掏腰包,不像雁栖公社,除了劳动力和桌椅板凳,所有的接待物资都是县里拨款。

    向荣新每每想到这一点就情不自禁地昂首挺胸。

    隔壁俩公社的书记、社长看了真想揍他。

    可谁让他们地界里找不出一处值得国家重视、开发的古遗址呢;也没有向刚这类建个特种兵基地想着自个家乡的三好社员。除了眼热还真没有别的办法。

    不日后,省委领导在市委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江北的雁栖公社。

    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比过年还热闹。

    过年哪有露天电影看啊。

    还都是大伙们喜欢的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深入人心的露天电影,一场播完接着播,不到夜深不散场。

    晒谷场口,还有脑瓜子灵活的社员摆出来的瓜子、花生、糖果、西瓜等零食摊。

    孩子们有零嘴儿吃、有电影看,高兴得满场乱窜。

    这时候,三胞胎以及他们的小伙伴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举着树杈和红碎布做的小红旗,编成几个小队伍,井然有序地维护现场秩序。

    不仅是对调皮捣蛋、满场乱窜的熊孩子们,发现个别看电影喜欢高声喧哗的大人也会走过去提醒他们“小点声儿”。

    “雁栖公社不愧是《解放日报》头版刊载的文明公社,社员们的思想觉悟不是一般的高啊!值得其他公社好好学习!”

    省委领导见了不住夸道。

    其他陪同人士自然跟着夸了一通。

    别说这些话的的确是他们心中所想,哪怕不是,这时候也要把雁栖公社和孩子们夸出一朵花来——萧老爷子搁对面坐着呢。

    于是,向荣新啥也没干,又在领导们跟前刷了一波好感。心里头暗道:回头一定要好好犒赏三胞胎。太给自己争脸了!

    萧老爷子身边围的人最多,其次是馆长和钱教授。

    老爷子虽然级别高出在场任何一个干部,但他乃武将出身,实在不耐烦跟这些能耐没多少、官腔倒是摆得足足的文职干部们打交道,忒没意思。

    可考虑到这里是孙女婿的老家,这才按捺着暴脾气出席吃了几盏酒。然后就把摊子扔给向荣新和钱教授几个,跑去找熟悉的老乡对弈了。

    钱教授聊别的兴趣缺缺,一旦谈及专业方面的东西,顿时来了精神。那谈兴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从省委到县委的干部们,起初听着觉得新鲜,不时还问几句,到后面就集体懵逼了。

    可钱教授是国家级考古研究所的名誉所长,论级别,那绝壁只有市委、县委干部伸长脖子仰望的份。

    没辙啊,于是一个个将企盼的目光投向向荣新。这里能供他们差遣的也就只有公社干部了。

    向荣新能咋办?只好朝盈芳和向刚俩口子使眼色。

    最后,钱教授被盈芳请去鉴别一件社员家里找出来的斗缸,说怀疑是某朝古物。

    待钱教授兴致勃勃地来到社员家一看,哪是什么古物啊,就五六十年代出厂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斗缸。

    逗他玩呢嘛这是!

    知道真相的盈芳,暗地里吐了吐舌,这鉴宝速度也太快了吧。不愧是教授,不好糊弄啊,看来只能出撒手锏了。

    她把教授请到自家,拿来床头柜上那盏擦拭得十分亮堂、保存也相当完好的珐琅彩台灯。

    这是早几年跑废品收购站淘来的。早先喜欢归喜欢,但绝壁不敢拿出来用,怕被人扣上一顶小资的帽子。如今改革开放了,类似的古物成了抢手货。

    盈芳喜滋滋地拿了一件实用的藏品出来,经向刚一通修理后,摆在床边上,偶尔晚上看书还能照照。

    钱教授见她居然把前朝皇室用过的珐琅彩台灯当成普通台灯照明,恨铁不成钢地骂她败家。

    盈芳:“……”

    后悔拿这个给教授看了。

    那厢,向刚则陪着在座各位喝了几盅。顺势聊起古遗迹的开发以及后续的安排。

    省委一把手一高兴,拍板道:雁栖大山要是能得到开发,宁和县一准发展起来。干脆在这儿建个省级博物馆的分馆得了,主题就是现成的前朝遗址。附近村寨如果发现此类遗迹,也有个负责的管理部门……

    酒喝至尽兴,连分馆的具体选址、建造等,都一一落实了。

    盈芳回家路上听男人一说,简直无语了。

    这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拍脑袋决策”?灵光一闪,一个方案就出来了。

    “娘,为什么不建个动物园?雁栖山里小动物也很多啊。”暖暖趴在向刚背上,睡眼惺忪地问。

    阳阳也说:“就是嘛!动物们多可爱。博物馆有啥好玩的呀。”

    盈芳拍了一下儿子的头:“博物馆不是让你们撒丫子玩的。”

    “那就更不好玩啦!”阳阳没趣地扭头,对晏晏说,“我们还是继续我们的计划吧。”

    向刚好笑地问:“你们啥计划呀?说来我听听。”

    “不告诉你!这是属于我们兄弟俩的秘密。”阳阳人小鬼大地说。

    “臭小子!”屁点大,就有秘密了。

    向刚和媳妇儿相视一笑。

    次日,各级领导干部带着当地最出名报社的记者,跟随馆长和钱教授进山视察、采访。还到泉水潭和竹林合了个影。

    这些照片,将来都要挂在博物馆大厅里,向大家讲述古遗迹特色主题馆建立初期的故事的。说不定还是一份宝贵资料。

    盈芳听领导干部们左一口“博物馆”、右一个“博物馆”,心道莫非来真的?省里真打算在这儿建博物馆分馆?要是真的,那感情好。等毕业,她是不是有机会申调到这里工作?

    “位置挺隐蔽的啊,进出麻烦了点。”

    才走了一程,挺着啤酒肚的干部们就开始气喘吁吁了。

    馆长心里偷笑。想当初他第一次跟着盈芳进山,也累得不轻。

    如今能脸不红、气不喘、脚下步履轻盈,全靠这段时间和老钱一起,每天进出山谷锻炼出来的。

    向荣新则是干惯了农活,对这点路不在话下。

    不过他是东道主,好歹要附和几句:“确实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