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钱荼无量[重生] >

第10部分

钱荼无量[重生]-第10部分

小说: 钱荼无量[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荼摇头。

    “唉”罗兵叹了口气,又抱着杯子回到沙发坐下,慢慢叙述起这张纸条的来历。

    田姓,是玉龙公司高层姓氏,玉龙公司是新南玉龙岛的家族企业,在天朝与y国定下新南回归之日时,玉龙公司便开始有意往内陆发展,而这个田宇则是现任董事长的儿子。

    钱荼越听越是不可置信,自己这辈子的运气未免太好了些!那个孩子,那个叫田宇的孩子!竟然真的要送他衣服,而且这金额高的实在有些吓人!虽然并不是所有都是送给他一个人,但却是打算交由他来处理的,甚至于这次的抽奖活动也是因为他的关系,让田宇想要筹款捐赠给像他一样的山区留守儿童才产生的。

    之前他不知道那个叫田宇的孩子和玉龙公司有什么关系,现在知道了,却因为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一时之间感到不知要如何应对。

    也许从他走出小泉村的那一刻起,他的整个轨迹已经偏离了上一世。

    上一世他在泥泞里挣扎,拾过破烂,偷过钢筋,钱奶奶过世后,甚至和人做过一些高利润却危险系数极高的事情,最终弄得身有残疾,他一直凭借自己的努力活着,从来没有人会可怜他、资助他,这辈子,却有这么个小孩,只因为一面之缘,就……虽然这在对方来看算不上什么,只是拿出一份用不了的生日礼物而已,可对于他,或者像他这样的更多穷苦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罗叔叔,谢谢您告诉我这些,也谢谢您愿意相信我,事实上我手上的这些钱也是近段时间才赚来的,碰上田宇时,我确实正在为学费努力,买车位也的确花掉了我所有的积蓄甚至还背负不少债务,但我不后悔。我不富裕,可我却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我相信自己和奶奶以后会过的更好。”钱荼坐直了身体,真诚的对罗兵道,“罗叔叔,不知道您有没有办法联系上田宇?物资我们确实需要,但如果能用这笔钱为我们村里修路的话,我想那才是从长远处帮助了我们。”

    要致富先修路,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水泉村离青城县不过几公里路程,而青城县离水都又不过三十公里的距离。

    水都作为金沙省的省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周边环境是绝对的,如果能够提前将公路修好,按小泉村的外在条件,钱荼相信他们村里一定可以引进不少投资,打造出一个不一样的景点。

    上辈子没有他的重生都能发展出的轨迹,这辈子让他提前五年,他不相信小泉村还能别周边景区混的差。

    事实上罗兵在接手这件事情的时候,除了想在上层面前多露脸外,更多的原因就在于他还是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做些好事。

    这次活动所集资的金额是要用来搞捐赠的,罗兵虽然不是很聪明,但跟在他姐和姐夫身边久了,自然也能明白,如果这件事情交由其他人经手,搞不好十多万的捐款金额最终只有不足十之二三的部分能落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虽然他也不是没心动过,但最终还是人性压制了贪念,况且他姐也说了,这次是他姐夫的机会,容不得失误。

    只是他没想到,那位小少爷口中的贫苦孩子中了大奖不说,还有买断地面上所有停车位的魄力,一口气拿出两千块的现金来。

    当知道钱荼就是田少爷口中的那个人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小少爷被欺骗了!

    可是一想到对方只是个七岁的孩子,即便有几分小聪明,可也不至于有如此的心机,所以他给了对方解释的机会,并且也相信了对方的解释。

    最终罗兵选择帮助钱荼,将其想法告知自家姐夫,又通过自家姐夫与对方的联系得到了确切的答案,非但如此,田宇的十来万属于私人捐赠,玉龙公司还额外捐赠了一些费用凑足了整整二十万。

    于是小泉村的第一条水泥路便被提上了议程。

    玉龙公司在水都说不上根基深厚,但该接触的层面也通通没落下,有了他们的支持,这笔款子是直接落到村上的。

    钱光明在接到这个消息时,整个人都呆住了,二十万!整整二十万,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对于万元户已数少见的地方,突然来了个二十万的巨额,整个小泉村都轰动了。

第17章 。稳定() 
不过一次水都之行,平白得了两百来平的商铺不说,还弄到水都市中心的八十七个车位,为村子里拉到赞助修路。

    钱荼觉得自己这重来的人生简直不能更幸运了。

    只是再幸运归幸运,后天的努力依旧少不了,他还是得想办法筹钱再筹钱,四千五百块软妹币可不是凭空就能冒出来的。

    再次告诉自己这是长期投资,想象着未来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画面,钱荼血条瞬间飙满,理了理肩上的小背娄,全副武装进入了玉米地。

    自从黄瓜市场被抢占,钱荼就把主意打到玉米上,虽然是借鉴了后世的经验,不过他也没打算长久做这个,占点先机总没问题。

    青城县地势平坦,除了小泉村倚靠的那条龙门山脉外全是田地,算得上是坝区,县里的农民基本都是种的水稻,只有山地农民才种植玉米,所以那些跟风卖了黄瓜的想要再次抢占钱荼的这条生财之道也不是那么容易,容易抢占钱荼市场的,也基本是乡里乡邻的拉不下面子。

    趁着螃蟹还没被人发现,抢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前,才是妥妥的钱途!

    钱荼哼着不着调的歌,一列列的转悠着,累了就扯根黄瓜,被玉米杆割的受不了了又冲出地外抖抖身体,完了继续。

    没过多久钱荼的小背娄里就装满了玉米,大约有三十来斤。

    等他背着玉米冲回家时,小脸通红。也不知是因为即将到来的财富兴奋的,还是因为累的。

    清点好玉米,过称,钱荼便拎着两块肥皂,几件衣服往三婶家走去。

    钱荼所掰的玉米并不是自家的,而是村里最爱种植的三婶所种的早玉米。

    三婶家的玉米种留的好,打理的也不错,颗粒饱满,色泽油亮,钱荼一早就垫记上了,但是由于三婶通常不出售,他去和对方商量时,对方只一个劲叫他去掰就好,不收钱,反倒让钱荼不好意思下手,可要让他放弃他又不乐意,毕竟这时候大多数人家的玉米都没成熟,即便成熟了也不一定有三婶家的好。

    他不好意思白拿三婶家的玉米,三婶估摸着也是不好意思收他的钱。

    于是钱荼就琢磨着,反正自己这段时间正处于筹钱时段,软妹币最好还是能不出就不出,不如就拿东西换好了!

    肥皂是水都拾尾奖换的,衣服是水都批发市场拿的,论斤称的货质量却不错,在青城县就算花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给三婶送完东西后,婉拒了对方的护送,钱荼自己打着泛着淡黄色光晕的电筒一路走一路嚎。

    三婶追了一小段,实在赶上不这个皮孩子,没办法只得叹气回了家。

    这个季节正是蛇频繁出没的时间段,三婶的担心完全是出于好意,只不过这好意注定要被浪费了。

    钱荼可不是一般小孩,他心里非旦不怕蛇,还由衷希望自己能分批次的多遇上几条蛇,要知道蛇肉鲜美,能卖不少钱。

    这么想着,结果钱荼还真就遇到了一条。

    那条蛇有钱荼的手臂粗,身上纹路深刻鲜艳,一看就是个有毒的,它见着钱荼时也不同于一般的蛇进行躲避。

    只见它盘着身子一动不动窝在路中,高昂着头颅吞吐信子,一副闲适模样。

    钱荼眼睛霎时就亮了,转身便往三婶家跑,等他借了一把小号锄头返回来时,那条蛇依旧呆在原地,像是压根不把他放在眼里一般。

    钱荼也不客气,抡着锄头就往蛇头砸去。

    他没兴趣解读毒蛇的心理,他只知道遇到毒蛇不打的是傻子。

    首先这毒蛇吧,味道要比一般蛇的味道更鲜更美,在这个难得吃到一回肉的年代,能放过这上佳的口粮么?

    再有就是这毒蛇伤人,打了也算为民除害不是?

    最重要的是这毒蛇够傻啊!

    别看它老是一副牛逼无敌的样子,事实上却经常死呆在一个地方等人返回家拿了工具来对付它也不知道闪躲,最后十有八9进了人的肚子里。

    所以,这条毒蛇也没例外,最终它不仅进了钱荼的肚子,还被钱荼当作人情请了光明叔、五奶奶、二大爷、三婶等人一同享用。

    尝到甜头的钱荼之后就对蛇上了心,不管在掰玉米的时候,还是巡山的时候,他都会十分留意周遭,不怕被蛇咬,就怕蛇不出现。

    为此,钱荼还特意去求五爷爷做了把叉子,作为捕蛇专用。

    只是也不知道是他的运气回潮了还是那些蛇的运气太好,总之,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钱荼都没能遇到一条蛇。

    略微失落的钱荼,这下子卖玉米卖的更加卖力了,与此成对比的是,收入也一天更比一天多,从最开始的一天几十块到后来每天最少也能进账两百,钱荼大大填饱了自己的钱包。

    不过一个半月的时间,钱荼不仅还清了车位的四千五百块,还将自己的学杂费再次凑齐。

    这日,钱荼从水都罗兵那里领了停车位的购买发票后,便请了杨大均到水都北门去玩台球,直到凌晨两点过两人才出了台球厅出发去北门市场。

    北门市场是水都最大的批发市场,因为靠近火车站,货源丰富价格便宜所以人气很足,只不过批发的时间早的令人发指。

    钱荼这次除了给村里的五奶奶、三婶、二大爷等人带礼物外,还打算进点小物件放到王大爷的店里寄卖。

    上次王大爷转了大半个水都也没能找到钱荼说的那些个机器,最后无功而返。

    眼见他的存货越来越少,整个纪念品小店变的空荡荡的,对客流造成一定影响,钱荼便提出建议,王大爷继续走精品路线,而他自己则到水都取些次等货挂卖在他店里增加物种,每成功卖出去一件就给王大爷20%的提成。

    对于王大爷来说,这就是无本买卖,自然乐的接受,而对于钱荼来说,他只除了进货时稍微辛苦一点,销售却不用他管,他到时候只需要对照单子收取80%的费用就好,收入远比卖煮玉米要稳定的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车周围聚集的人更多了,已经不再局限于小泉村,卖黄瓜煮玉米的更是什么地方的都有,甚至有不少操着外地口音不知道来自哪里的人也频频出现。

    哪怕钱荼卖的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好玉米,并且能保证新鲜味甜,可面对那些同等商品价格却更低的人,钱荼也没法再继续实现自己的暴利,毕竟他卖的价格本来就属于天价。

    这样一来,煮玉米这项生意也没必要再继续下去。

    所幸钱荼花钱的缺口已经被堵上,目前他只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收益熬过这几年,就不筹钱不来就他!

第18章 。大肠() 
寻找到稳定的进货渠道,钱荼又借着在一些司机导游面前混了个脸熟,将人往王大爷的店里引,每每卖出多少钱便给对方一点礼物做提成,渐渐地,那些导游也爱把人往他这里带,没过多久,纪念品小店的生意就又火了起来,尤其是钱荼所购的那些小物件,虽说外观属于机雕略粗糙了些,但胜在材料不错价格不贵还楞是给他整出许多神话由来、代表意义,销路比起王大爷自产的东西还要好。

    不过货品方面还是王大爷制作的要精细的多,当然价格上也相当“精细”,一件东西的收入往往比钱荼出产一个月货物的总和还多,当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一时间,这一老一小的收入以一种不科学的速度增长着,两人在村里的待遇直线上升,钱荼还好,仗着脸嫩年纪轻、嘴又滑,众人从他那里套不到什么进货消息,反倒是他身边总跟着几个小伙伴,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比起钱荼四处混脸熟给小伴伙们拉零食赞助,王大爷这一下却是从无白事不登门的情况转变到门庭若市,他家的门槛都差点被人踏破,有来拜师学艺的,也有跟他打听经营方针的,最多的,却是那些说媒的。

    起初王大爷还念着,年纪大了需要找个人来陪的想法,认认真真处了几个,结果总觉得碍手碍脚,哪里都不对。

    自己的生活被打乱不说,最令他气愤的是,这还没进家门呢,就把他的一切当作自己的,总想着让他把钱给交出去。

    这是给自己找伴还是找老娘啊!

    王大爷怒了,将人统统赶走,又清清静静的窝在家里雕自己的摆件去。

    因为这家小店针对的消费人群是外来的旅游者,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