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肆虐文娱 >

第11部分

重生肆虐文娱-第11部分

小说: 重生肆虐文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晓夜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其实我倒是想问你为什么不喜欢,觉得花灯很土?”

    云此方又摇摇头,顿了顿才道:“只是单纯的不喜欢,看不出乐趣来,所以才奇怪你为什么会喜欢。”

    张晓夜就笑道:“没有偏见就好,不喜欢也很正常,这世上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让所有人都喜欢,有人喜欢,肯定就有人不喜欢,喜欢的没罪,不喜欢的也没错。”

    云此方没有说话,也没有说她想要尝试着去了解一下,其实是为了张晓夜。

    两人就这样相顾无言的坐了好一会儿,边上的大爷大妈们已经收工了的时候,云此方才又轻声道:“刚才我姐打电话回来了。”

    “她怎么说?”一想到云此方的姐姐,张晓夜就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电话里肯定提到了自己,要不然云此方也不会这样说。

    云此方就道:“姐姐她去京城之前让你照顾我,所以她问我你的表现怎么样,如果照顾得不好,等她寒假回来就揍你。”

    “说得她好像打得过我似的,谁揍谁还不知道呢。”张晓夜听后哼了一声,然后云此方一个白眼就砸了过来。

    张晓夜顿时蔫了,道:“好吧,你姐姐确实揍过我,可那是我没跟老南粤学拳之前,我现在可是高手,不比你姐姐差。”

    被一个女孩子给揍了,说出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过小时候的事情嘛,也是可以理解的。

    谁让他过家家的时候扮医生给云此方检查身体来着,怪不得会挨揍。

    云此方白了他一眼表示鄙夷,也不跟他较劲,转而道:“姐姐她还不知道,老南粤已经去世了。”

    因为是南粤人,所以大院里的人都叫他“老南粤”,对于张晓夜和云此方的姐姐来说,既是师父,也是一个和蔼慈祥的爷爷。

    在永昭元年立宪之前,与彩云接壤的南越为了摆脱藩属国身份主动挑起了战争,结果被帝国狠狠的揍了一顿。

    战争虽然赢了,不过帝国立宪之后还是主动放弃了从属关系,毕竟时代已经不同,没法再要求别人年年进贡岁岁称臣。

    而帝国主动放弃之后,南越随即宣布赢得了胜利,有时候一个国家不要脸起来,看着还挺搞笑的。

    老南粤是个军人,曾经跟随部队深入南越复地,战功赫赫,战争结束之后也没有再回老家,一直留在清溪直到年初的时候因病去世。

    那时候云此方的姐姐早已经在京城了,所以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张晓夜有些伤怀,道:“我是故意没有告诉她的,等她回来再一起去看看吧。”

    这时候楼上走道上出现了张晓汐的身影,就听她大声喊道:“此方姐,虽然打扰你们两个很不好意思,不过有人打电话找我哥。”

    这丫头一天不挤兑人就会死,张晓夜抓抓头,干笑道:“你看,这个……”

    云此方就板着脸站了起来,道:“我也该回去预习了。”

    被打断多少有些遗憾,不过分班了之后,张晓夜和云此方反而慢慢的越走越近了,倒是不用担心没有机会。

    云此方也觉得事情总是那么奇妙,朝夕相处的时候感觉不知道该说什么,而现在分了班,反而越来越有在一起说说话的意愿了。

    云此方首先离开,张晓夜就“腾腾”跑回了家,瞪了挤眉弄眼的张晓汐一眼,然后拿起了已经掉漆褪色的听筒。

    “喂,你好,我是张晓夜。”

    “我是秋扇,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哦,你的已经售罄了,高兴吧?激动吧?”电话那边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

    张晓夜一听就道:“拜托,主编大人,就算全部销售一空也不值得激动好吧,才印了一万册而已。”

    “一万册很少吗?”从语气就可以听得出来,对面好像撇了撇嘴。

    “帝国十多亿人口,你说一万这个数字算多吗?”

    “帝国地广人众怎么了,你还想人手买上一本呐?现在帝国的图书业也才刚刚复苏,市场和人口根本没法相比的好么,如果不是你夜破晓有底蕴,首映根本不可能有一万册。”

    对面就就道:“再说你可是不到一个月就卖了一万册,已经达到畅销书的标准了,潜力无限哦。”

    图书市场还真不能按照人口来算,要不然国内搞出版的都会发财,国产人口虽多,这块市场相对来说却不大,而且一样不可能让所有读者都喜欢。

    “听你的口气似乎是打算再版了,这倒是个好消息。”

    “我这次打电话就是通知你一声,出版社已经开始第二次印刷了,这次加印是十万册。”

    “十倍的量,那就是五万多块的版税咯,可别忘记了给我汇款。”

    “死要钱,有点文化人的样子么?我挂了。”对方似乎对张晓夜的态度很是鄙夷,说完直接挂了电话。

    张晓夜放下听筒,父母都还在早点店里忙活没有回来,电视也没什么看头,于是直接回了房间。

    房间里,张晓汐正躺在他的床上,将被子堆在背后靠着,手里捧着出版社寄来的样刊,一边看一边吃着干脆面。

    张晓夜一见大怒,“臭丫头,你又在我床上吃东西。”

    冲过去想要将妹妹给拽起来,结果张晓汐首先脚一横踩在他的小腹上,张晓夜没辙,只好抢过干脆面就往嘴里塞。

    “笨蛋老哥,你别全部吃完,给我留一点。”张晓汐顿时一咕噜爬了起来,伸手就抢。

    张晓夜两三下吃完才道:“买零食的钱都是我悄悄给你的,给我吃点怎么了?”

    已经被吃完,张晓汐悻悻的躺了回去,道:“你现在是大款,给我零花钱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说起来你刚才好像说加印,还会有五万多块的稿费?”

    “就你耳朵尖,你想要干嘛?”张晓夜虎着脸。

    “五万块呐,咱家重来没有过这么多钱。哥,你以后就是万元户了呢。”

    “什么万元户,这又不是八十年代。”张晓夜翻翻白眼就道:“作家财富榜上那些家伙版税都是几十万几百万,我这算什么?”

    “那也很了不起了呢。”张晓汐嘻嘻一笑,道:“哥,说起来你这本很好看呢,好笑又好玩,肯定不比其他人差。”

    张晓夜一听倒是有些意外,忍不住问道:“你都看完了?”

    张晓汐伸着脚丫子,道:“早就看完了,有些地方不明白又看了一遍。哥,为什么书名是三重门,这是什么意思?”

    “礼记·中庸有云,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其实起这样一个名字,就是为了显得有文化一点,你要理解是三道门也行。”

    解释一句,张晓夜转而又道:“话说你看完了就纠结这个问题?”

    “哪有你这样敷衍人的。”张晓汐撇撇嘴,道:“不过我现在是明白了,你当初为什么说就因为学习不好所以才能写书,这本书的男主角林雨翔其实就是你吧?而苏姗怎么看都像是此方姐呢。”

    张晓夜哼哼唧唧两声,并没有回应。

    《三重门》这本书整体框架和大部分剧情都是抄的,只不过张晓夜相对应的做出了调整和修改,人物设定确实也有拿自己和云此方做原型,本身和原著里的人物也有点相似。

    “我就是知道肯定是。”张晓汐瞪瞪眼睛,然后又翻开了书,皱皱眉道:“哥,你在书里写的,对读书考试那么反感,我也觉得很有道理,但人到底要不要念书呢?”

    看妹妹似乎有些迷茫,张晓夜摸了摸她的头就说道:“瞎想那么多干嘛,书当然还是要读的,主要是看怎么去读。”

    “帝国所有学校都一样,还能怎么去读?哥,你是不是不赞成人们参加中考高考?”

    张晓夜就道:“我可没这么说,事实上我虽然反对现在的教育,但并不建议别人去抵抗,因为人总得生活,很多时候得顺应环境才行,你哥我也不是教育家,并不打算去改变什么。”

    “不过你呢,以后哥养你,保证你衣食无忧,所以你除了学习之外想做什么都可以,不用只盯着考试的分数看。”

    “有点懂了,不过还是不太明白。”张晓汐先是躺得笔直,然后又将书给拿了起来。

第十九章 发酵() 
即使张晓夜这个文抄公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在他手里《三重门》?13??剧情同样并不曲折复杂,只是通过男主角的视角将当下的高中生活给反应了出来。

    没错,原作里的男主角是初中生,在张晓夜手里则改成了高中生。

    班级、同学、师生、家长与子女,学校与社会,剧情虽然平淡,但表现得却很真实,能够让人感同身受,最重要的是,讽刺和批判足够辛辣。

    除了张晓夜和云此方,故事中张晓夜特别加进去的班主任,原型就是王利民。

    毫不客气的挖苦和嘲讽,估计也会让很多对班主任不满的学生看后大呼过瘾。

    讽刺归讽刺,张晓夜也没有刻意的将班主任这个角色按在地上打,而是通过他去更深入的表述一些问题。

    再版十万册之后,他这本《三重门》就像一颗被埋了很久的地雷,终于被触发了。

    《开卷有益》是央广电台的一档读书节目,节目主持人会在每期节目中给听众介绍、推荐和点评各种热门的冷门的图书,很受欢迎,质量也很高。

    “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做三重门,是一本上市不久的新作品,值得大家一看。”

    “这本书描写的是高中生活,是对当下应试教育的反思,言语风格幽默尖锐,充分反应出了当下年轻人的叛逆思维,让人深思。”

    各种报纸上,对于《三重门》的评价同样也是随处可见——

    “作者描写的是一个在当下教育中迷惑不已的学生,其的思想又格外的成熟。书中少年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以及周围的一切,发出直抵要害的见解,使人感到可怕,又使人惊羡。”

    电视节目里——

    “帝国当下的教育制度确实值得反思,三重门这本很好的将应试教育的弊端都给表达了出来,如此尖锐的批判有大师风范。”

    电台、报纸、电视,不知道是谁先带了节奏,《三重门》带来了轰动已经引爆之后发酵得好像完全听必须来。

    再版一周之后,经过统计《三重门》的周销量超过了一万册,登上了销量榜榜首。

    根据出版署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的标准,畅销书被分为三个档次,分别是超级畅销书、比较畅销书和一般畅销书。

    月销量超过四千,一年累计销量超过五万册就可以算作是一般畅销书了,而《三重门》首印一万册,一个月不到就已经脱销,再版一周就能破万。

    按照这样的节奏下去,一年下来最少也能达到四十多万的销量,而超级畅销书的标准也就是五十万而已。

    原本的世界里,原书的作者靠着这本一炮而红,销量远远超过五十万,张晓夜已经将这把火给点了起来,相信也不会差到哪里。

    活了,造成了轰动,同样也少不了的带来了无数争议。

    依旧是电台、报纸、电视这样的平台,不同的节目给出的评价完全不一样,有赞不绝口拥戴的,也有攻击驳斥的。

    “阴暗而消极,没有任何闪光点,这就是我对这本的评价。”电视节目里,有专家这样点评。

    “作者全盘否定了当下的教育体制,对故事里班主任这个形象极尽挖苦之能事,这不是在反思,只是单纯的宣泄,并不客观。”

    “纵观本书,情节单薄之极,一点起伏都没有,就是在卖弄文字。整个故事里,所有的家长、老师、包括学生在内,没有一个正面人物,灰暗得令人窒息不安,这不应该是一本青年读物,更不该推荐给学生看。”

    这是某报纸的文章选段,而在电台里,有节目采访了某位老师的看法,这位老师就直接怒斥道:“将老师比作***这是极大的不尊重,作者不仅侮辱了教育,还侮辱了老师。”

    教师不吃香而家教却十分热火,可见求授知识这东西就像谈恋爱,一拖几十的就是低贱,而一对一的便是珍贵。

    珍贵的东西当然真贵,一个小时几十元,基本上与**开的是一个价。同是赚钱,教师就比**厉害多了。

    **赚钱,是因为**给了对方快乐;而教师给了对方痛苦,却照样收钱,这就是家教的伟大之处。

    想当今的中国的教育真是厉害:不仅读死书,死读书,还有读书死。难怪中国为失恋而自杀的人这几年来少了一大帮,原来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已经在中考和高考这两个门槛里死得差不多了。

    这样的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