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肆虐文娱 >

第36部分

重生肆虐文娱-第36部分

小说: 重生肆虐文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是起火还是烧烤,张晓夜动作就要比这些学生娴熟得多,逐渐的从帮手成为了主力,边上的男生都忍不住道:“你这么熟练,要不是年龄还小我都要以为你是专业的烧烤师了。”

    “这算什么,只是做得多而已,如果你以后也经常露营的话,很快也就会熟练的。”

    “一看就知道我们没你专业。”这男生又看了看张晓夜的帐篷,道:“看起来挺有意思的,以后有机会试一试。来点啤酒没有问题吧?琴岛啤酒哦。”

    琴岛啤酒,源自西元1903年,是炎华帝国最早也是最好的啤酒,张晓夜哈哈一笑就道:“烧烤不配啤酒,那不就像穿着袜子洗脚一样吗?”

    “所以我说跟你投缘呢。”这男生跟着笑了起来,马上就塞了一瓶啤酒在他手里。

    吃着烧烤,喝着啤酒,围着篝火又唱又跳,这些学生也是多才多艺,有能够抱着吉他自弹自唱的,也能跳民族舞的,还有会唱黄梅戏的。

    张晓夜拿着相机不时帮他们拍照,并没有参与到其中,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只是客人,这些学生面临着分别,而他们可不是。

    念的是祝福的诗,唱的是离别的歌,很快气氛就被点燃,所有学生又哭又闹,一个个借着酒劲站出来说着大学四年里都没能够说出来的话,空气似乎都凝重了下来,不像之前那么欢快了。

    张晓夜握着啤酒坐在人群边上,她自然是跟他寸步不离,也喝着啤酒道:“你看起来很有感触。”

    “我本来就是个感性的人啊,好歹是个诗人呢。”啤酒的酒精度虽然不高,不过喝多了张晓夜还是感觉有些微醺。

    等这些学生都哭够了笑够了,渐渐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变得沉默之后,他才走到人群中道:“今晚多谢你们的款待,谢谢你们的烧烤和啤酒,我也献个丑,给你们唱首歌吧。”

    “早就该这样了,要不要吉他,接着。”所有人都沉默下来之后,气氛变得有些冷静,这些学生借此机会收起了情绪,笑呵呵的将吉他给递了过来。

    张晓夜之前就听出来吉他的音不太准,不过这种场合本来也不需要讲究太多,于是也没说什么,他接过吉他后又试了试音,然后调弦。

    “张晓夜,你还是高中生吧?”

    “之前是。”张晓夜点点头,马上有有人说道:“那么就是说现在不是咯,高考也还得到六月份,难道你是去年的应届生?”

    “我今年高三,本来是要参加高考的,不过被开除了。”张晓夜没有隐瞒什么,而这些学生也没有往夜破晓身上去想,谁能料到会这么巧呢。

    “你们姑且就当我是个旅行家吧。”张晓夜觉得这话是在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不过喝多了也无所谓,吹吹牛也不打紧。

    随意又聊了几句,调好弦他就接着说道:“看你们都在感怀毕业,这首同桌的你送给你们。”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

    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

    喜欢和我在一起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得太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奔东西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

    谁把它丢在风里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

    我也将有我的妻

    我也会给她看相片

    给她讲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啦……啦……

第十二章 黄山的日出() 
早晨五点半不到六点,黄山的云海已经被朝阳映射成了红色,昨晚喝得叮咛大醉的皖大学生还东倒西歪的睡成一片,篝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熄灭了。

    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趴在了张晓夜的腿上,张晓夜轻轻推了推她就道:“起来了,要不然你会错过最美的风景。”

    她爬起来揉揉眼睛,正好看到朝阳浮出云海,忍不住痴痴的就道:“好美啊。”

    “你终于不是觉得这没意义了。”张晓夜笑了笑,她却仿佛没有听见,怔怔的看着日出。

    张晓夜也没有再多说,一边看一边又拿起了身边的相机,不知道过了多久,边上才传来了一个女声,“好美啊。”

    那些学生先后爬了起来,谁也没有说话,就这么静静的看,一直看着太阳逐渐升高后才打着哈欠回忆起了昨晚,很快又热闹了起来。

    打扫完战场,这些学生就跟张晓夜他们告别,最终除了他们之外,留下来看日出的也只有一位看起来五十多岁,还是精神抖擞的男人。

    狂欢了一个晚上,终究还是要分别,不止是跟张晓夜他们,他们本身也是。但昨晚之后,对于大学四年来说,或许也会觉得无憾了。

    帐篷搭起来之后也没有住,张晓夜收起来在登山包上挂好,“我们也走吧,该看的也都看过了。”

    两个人优哉游哉的要下山,后面又传来了一个声音,“张晓夜,等一等。”

    回头一看,正是那个一起喝啤酒一起看日出的五十多岁的男人,虽然说是一起,但他们还没有交流过,或许他是觉得自己年纪已经太大了,所以一整晚都只是在一边安静的看而已。

    “请问有什么事吗?”张晓夜停住脚步就问。

    他笑一笑,道:“我就是想跟你们结个伴,毕竟能够在这黄山遇到你可真很难得。”

    “你知道他?”她忍不住就问。

    “哈哈,本来还不确定,不过一首同桌的你就能确定了。”他笑了笑,道:“被开除的高中生,还有如此的音乐造诣,不是最近传得火热的夜破晓还能有谁。全国媒体都在找你又找不到,会在黄山出现也就情有可原了。”

    张晓夜摸摸下巴,“这种被人认出来的感觉很奇妙呢,有种天下无人不识君的感觉。”

    “本来也是如此。”他忍不住又哈哈笑了几声,然后道:“认识一下,我叫李宗翰。”

    “李宗翰?”听到这个名字张晓夜忍不住又打量了他一遍,道:“华语音乐教父李宗翰,你不说我想不到,听了这名字再仔细一看,果然是你啊。那我昨晚不就是班门弄斧了?”

    张晓夜汗颜,李宗翰出于生五十年代,现在不是五十多岁,是四十多岁,因为泛白的胡茬和头发太有欺骗性,张晓夜完全错估了他的年龄。

    李宗翰中专肆意之后走入歌坛,是炎华帝国最早的一批流行音乐人,不止是个歌手,同时还是话语乐坛最著名的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而去还精通乐器制作,是一个制琴师。

    他发行过唱片,曾经以歌手的身份红极一时,但现在最广为人家的还是词曲作家和制作人的身份,几乎给每一个炎华帝国的歌手写个歌,创作过无数脍炙人口的歌手,捧红过好几位歌手明星。

    他获得过的奖项跟他创作出来的经典歌曲一样多,不花点时间都统计不出来一个具体的数字,一切的一切让他成为了华语乐坛的教父级人物,只不过这两年属于半退隐的状态,偶尔才给人写首歌,很少能够看到他抛头露面了。

    张晓夜一直关注着当今帝国的歌坛,也了解过帝国流行乐的发展史,不可能不知道他,只不过现在他和海报、新闻上看到的差别很大,所以才一时间没能认出来。

    这个名字说出来,她也觉得很意外,李宗翰就笑了笑道:“教父什么的可不敢当,而且你张晓夜说班门弄斧这句话可也不合适,太过谦虚了。”

    张晓夜笑了笑,转而道:“既然遇到了李老师,肯定要跟你结伴而行,我们就一起吧,我还有很多问题想跟你请教呢。”

    “千万别叫我老师,还是叫哥吧。”李宗翰一直微笑着,道:“这里不是索道的方向吧,你们准备走着下山?”

    娱乐圈里,年龄什么的其实很无所谓,不管大了多少都可以叫哥,像原本时空里的成龙,六十多了别人一样是叫他大哥。

    张晓夜顿了顿就道:“倒也不是非得走着下去不可,李哥,要不我们去做缆车吧?”

    “别,那就走走吧,我这把老骨头也跟你们年轻人学学。”李宗翰摇摇头,然后就道:“你怎么想起跑到黄山来的?看你装备还这么齐全,专门准备的吧?”

    “反正左右没事,所以就到处玩到处看咯,李哥你也知道我现在已经被开除了,有的是时间。倒是李哥你,怎么也到黄山来了,也不像是来旅游的,嫂子都没带。”

    李宗翰自然是已经结了婚,而且一娶就是俩,其中一个比他小八岁,可以说是他的学生,在娱乐圈也是一段佳(ba)话(gua)。

    “我是来采风的。”李宗翰就说道:“这两年我作品越来越少,其实不是我想退隐,而且感觉已经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了,所以你嫂子建议我出来走走,也许能够得到灵感也不一定。”

    “想必李哥已经有所收获了吧?”

    “除了很享受黄山的风景,感觉心情轻松愉悦之外还真没什么灵感。”李宗翰无奈的摊摊手,道:“不过昨天那个唱黄梅戏的女孩子给了我点启发,我突然对这很感兴趣,所以回到市区后准备去看看,你们要不要一起?”

    “好啊,我也很感兴趣。”张晓夜点点头。

    李宗翰就笑道:“我倒是忘了,据报纸上说你平时对戏曲也挺有兴趣的,那怎们也算是志趣相投了。”

    “要说志趣相投,显然说流行乐方面更合适吧你们两个。”

    她看着李宗翰和张晓夜两人觉得有趣,也忍不住插了一句话。

第十三章 折子戏() 
要说黄梅戏最著名的剧目,当然是非《天仙配》莫属,就算完全不知道这个戏种的人也听说过几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张晓夜三人买了票进入剧院,距离开场还有五分来钟剧院里已经做了不少人,李宗翰看看周围就道:“虽然我听说现在戏曲无人问津,都处于频临灭亡的边缘,不过上座率还很高啊,将近六成也不错了,外界是不是传说得夸张了一些?”

    “六成的上座率是不低,可谁知道其中有多少是单位的赠票?”张晓夜翻看着介绍黄梅戏的小册子,道:“像我们这种自己买票来的人并不多,剧团没有观众,只能大肆送票,如果演一场之后零零星星几个人那就尴尬了。”

    李宗翰苦笑了一下,道:“倒是可以看出来。”

    他们这些自己买票来的,和那些单位组织来的完全不一样,很容易看出来,如果把这些观众给除开,还真就没几个人了。

    她轻轻皱皱眉,道:“剧院本身就不大,真正买票来的根本没有几个人,那他们怎么赚钱?”

    “这种演出都是演一场赔一场的,可是又不能不演,要不然怎么会说是频率灭亡呢?”张晓夜他们聊了几句,演出就已经开始。

    那些单位组织来的,本来对戏曲也没有什么兴趣,所以也不能指望他们能够听得认真,整个剧院能够坐下将近一百人,真正认真听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就连她也是听得皱眉。

    现在不管是什么戏曲,一般都不会演本戏(全本),都是演折子戏,也就是一本剧目中的一折(一出),本戏所需要的时间太长,没几个观众能够有耐心从头看到尾,特别是在这样戏剧已经落寞的时代。

    折子戏就是将剧目中最精彩的段落单独拿出来演,《天仙配》中,最经典的一段就是《鹊桥》,演出的最多的也就是这一折,今天同样如此。

    即使只是其中一折,演出时间也不算短,他们本来就花了不少时间下山,等看完戏之后已经是到了吃饭时间,李宗翰就道:“我们找个地方吃饭吧,喝上一杯。”

    张晓夜点点头,而她则是一言不发默默跟上。

    也不讲究,随便找了个人多的小饭馆点菜上酒,主动要求做东的李宗翰也不问他们到底能不能喝,就给每人倒了一杯白酒。

    拧上酒瓶他才说道:“以前我没有接触过戏曲,今天看了这一出黄梅戏后才发现,其实还挺好听的,为什么越来越没人喜欢了呢?”

    “李哥,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你给的会比我专业。”李宗翰是音乐教父,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戏曲,但眼光本身还是有的,而且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很强,这方面的见地自然也要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