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妖清 >

第189部分

妖清-第189部分

小说: 妖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有什么条件没有?”扎斯利奇当即问道。

    “没有提过份的条件,他们只是要求我们立即放下武器,举手走出阵地。”骑兵应答道,“哦,还有,要求所有军官和士兵都不得自杀。他们的长官在交谈的时候,还提到了赎金!”

    “不得自杀?”几名俄军军官不解地互相对视。若不是为了活命,谁会选择投降?既然选择了投降,又为何会自杀?这华军的逻辑,还真令人捉摸不透。

    “华军既然提到了赎金,那应该是会守信的。传令,所有将士放下武器,集体走出枯河谷,向南面的华军投降。”扎斯利奇叹了口气,有些无力地挥手下令。

    就这样,在这枯河谷固守了五天五夜,扎斯利奇以及麾下的一千三百多名俄军,集体向华军投降,将决定自己生死的权利交给了华军的指挥官。

    一千三百多俄军是幸运的,虽然他们将决定自己生死的权利拱手交给了华军,但华军有着不杀平民不杀俘虏的铁律,没有哪个华军军官会冒着上军事法庭的风险而下令枪杀这些战俘的。所以,在一千三百余俄军放下了武器,战战兢兢地走出枯河谷的整个过程中,俄军士兵所担心的华军会趁机用机枪射杀自己的一幕始终没有出现。

    一千三百多名俄军,上至中将,下至普通士兵,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全部沦为了俘虏。

    “恭喜你们,你们成为了这场华俄战争中,首批主动向我华军投降的俄国军人。”负责受降的第三步兵旅旅长高雄,在接受俄陆军中将扎斯利奇投降的时候,调侃般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恐怕也会是最后一批。”扎斯利奇嘴硬地回应道。不过,就连他自己也都觉得,自己的这句话,是如何地没有底气。

    “哈哈,放心吧,你们不会是最后一批的。”旅长高雄发出一声长笑,“扎斯利奇将军,很遗憾的告诉您,您虽然是主动向我华军投降的中将,但却并不是我华军俘虏的最高俄军长官。”

    听到这,扎斯利奇当即叹了一口气。即将被华军公开枪决的阿列克谢耶夫,乃是沙俄帝国的海军上将,他才是被华军俘虏的最高俄军军官。而且,若不是这个阿列克谢耶夫在中国旅顺屠杀了八千多华人,彻底地激怒了有着魔头称号的华武大帝张林,这场浩大的华俄战争怕是根本不会发生。

    与军力如此之强、战法如此先进、装备如此之精良的华军开战,是沙俄帝国犯下的一个致命错误。不过,此时的扎斯利奇似乎忘了,大华与沙俄之间的这场战争的导火索虽然是俄国远东舰队擅自入驻旅顺港,但率先向对方宣战并主动挑起战端的,却是张林代表的大华帝国。

    企图侵占东北的沙俄,根本就是被张林拿来向西方列强开刀立威的出头鸟!

    当然,战事发展至今,谁开的第一枪已经无关紧要。这场浩大的国之战争,正在全面铺开。华俄两军正面战场的激烈战斗,才刚刚拉开帷幕!

    这场决定着谁将成为远东霸主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第202章 大华造T1型坦克() 
不得不承认,出产于大华飞龙汽车厂的Z1型装甲车是一款性能极佳的战斗运输两用型装甲车。拥有多达八个实心橡胶大轮胎,再加上功率高达180匹马力的魔核内燃机,使得这款战车拥有着较好的越野性能,以及前世任何装甲车都无法比拟的长距离突击能力;装备的1门25mm口径魔能机关炮,以及2挺12。7mm口径重机枪,让这款Z1型装甲车拥有着异常强大的短距离火力输出,使其拥有着极其强大的短兵相接能力;Z1型装甲车的基本装甲厚度为12mm,采用全防护设计,几乎除了顶棚、轮胎和后车门,其他部位几乎全部都是装甲,可以防御包括华产12。7mm毒牙式重型机枪在内的所有枪械武器的攻击,在装甲车的前身位置还装备有30mm厚度的匀质斜甲,可以一种绝对防御的姿态正面抵御魔能机关炮的攻击;Z1型装甲车的后半部分乃是运兵仓,可以运载约为一个班的兵力,从而实现将兵力直接运送到战场前沿并快速突击敌军。

    当然,Z1型装甲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车载武器。Z1型装甲车之所以能够问世,基本上也是因为它的车载武器。毕竟,不论是25mm口径魔能机关炮还是12。7mm口径重机枪,都是重量很轻且便于携带的短射程武器。

    25mm口径魔能机关炮,在张林将连发速射技术带到这个世界之前,被称之为魔能炮。魔能炮的原理与魔法枪的原理一模一样,唯一区别在于魔法枪的魔能输出源为二级或三级魔核,而魔能炮的魔能输出源为四级甚至是可能是五级魔核。魔能炮,是一种直接发射大团魔能的武器。大华制造的25mm口径魔能机关炮,由八颗四级魔核作为魔能输出底座,可以实现以两秒钟一发的速度持续对外发射大颗粒魔能炮弹,有效射程高达500米。而这种机关炮的全部重量,仅有108千克,而且无需携带任何实弹。

    大华造12。7mm口径毒牙式重机枪,内置108颗三级魔核,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432发,射速可调节,通过改良魔能击发装置,一定程度上地缩减魔核使用寿命,目前这种毒牙式机枪发射的乃是比普通步枪威力稍大的大颗粒魔能子弹,而且有效射程已经提高到了320米。而这种重机枪的重量,仅为39。7千克。

    将一门重量约为108公斤的魔能机关炮和两挺重量仅为40公斤的重机枪装载在一辆重量高达18吨的装甲车上,几乎不涉及任何高端技术。在车身前端开上三个孔,然后把枪管往外一伸,三个前向火力点便已成型。

    当然,Z1型装甲车的失败之处,也在于它的武器。不论是25mm口径八核机关炮,还是12。7mm口径重机枪,都是短程火力武器,两种武器的作用仅局限于杀伤敌军的有生力量,并不具备摧毁敌军防御工事的能力。而且,Z1型装甲车无法抵御火炮攻击,哪怕是小口径炮。

    所以,向来将士兵生命摆放在第一位的张林,让坦克这一享有陆战之王美誉的战争利器提前了十五六年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上。

    坦克,作为一种全履带装甲战斗车,集凶猛火力、高防护装甲和高机动性于一身。也就是说,作为陆战之王,坦克的装甲必须够厚,陆地上行驶的速度必须够块,持有的火力必须够强。

    但是,受限于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作为早产儿,而且是早产了十五六年的早产儿的T1型坦克,却无疑是一款极其不成熟产品。在向来吹毛求疵的张林眼中,T1型坦克,甚至都算不上真正的坦克。

    当初在设计坦克的时候,张林原本是想将前世的虎式、豹式,或者是T34之流的著名坦克照搬过来,但却是因为种种技术原因,使得张林心目中的完美坦克计划直接流产,最后只得捣鼓出T1型这种半残品。

    研制坦克,张林首先遇到的就是火力输出的问题。

    因为坦克在战场上是作为突击型武器使用的,主要是用以突破敌军防线、摧毁敌军火力点,以及近距离杀伤敌军有生力量,辅助步兵进攻,所以坦克持有的火炮必须是威力大且可以平射的特制炮。考虑到后坐力的问题,再结合坦克的吨位,坦克炮的口径必须尽量地小,否则以这个时代的机械科技的水平,坦克的车身和地盘都会因为无法承受那巨大的后座力而直接散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即便是作为华军主流小口径炮的100mm口径炮,也因为后坐力过大无法被装载上车,哪怕是在装置了制退复进器的情况下。

    妖清时代没有与火药相关的化学反应,而经张林最后证实,**也无法当做炸药使用,这个时代唯一的爆炸物,就是魔核!魔核质量虽小,但要致爆魔核却必须使炮弹达到足够大的冲量,也就是要使得炮弹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必须达到某一固定的值。

    火炮的口径变小,炮弹的受力面积就会变小,这会导致推送炮弹的推力也相应变小。同时,口径变小,炮弹的质量也会相应变小,所以致爆魔核所需要的速度便需要相应的变大。因为增加炮管长度可以增加魔能燃气对炮弹做功的距离,从而使得炮弹获得更多的动能。所以,在缩小大炮口径的同时,可以选择尽可能地加长炮管的长度,以提高炮弹的初速。但是增大身管长度,也会使身管更易于弯曲,并增大发射时的横向振动,使弹丸散布增大,平均弹着点偏离预期命中点。

    另外,在坦克炮的炮管是采用作为当下主流炮管的线膛炮还是选用已经近乎被世界各国摒弃了的滑膛炮这个问题上,张林这位大华皇帝给了坦克炮研制项目组一个很明确的答案——滑膛炮。坦克炮使用滑膛炮,主要原因有三点:1、滑膛炮没有膛线,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不存在膛线磨损的情况,炮管寿命长;2、炮口初速乃是坦克炮攻击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线膛跑想要获得高炮口初速,必须付出更高的膛压、更长的身管长度、更大的膛线磨损,而这些对于需要装载上车的坦克炮而言都是有限的;3、滑膛炮虽然射程和射击精度不如线膛跑,但即便是在40多年后的二战时期,坦克炮的交战距离也只有800米至1200米,乃是作为直接打击的武器使用,所以坦克炮无需过多地考虑射程,在近距离交火中,使用滑膛技术的坦克炮的射击精度并不会太大地受到影响。

    张林在这个科技水平处处受限的19世纪末采用滑膛炮作为坦克炮,其真正原因,就是要在尽可能减小膛压(也就是减小后坐力)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炮口初速度。

    最终,综合考虑其中的各种因素,坦克研制项目组只得在华军现役各种口径炮的基础上,特制了一种75mm口径的加长炮管坦克专用炮。通过减少底座魔能输出以减少后坐力的同时,通过加长炮管以提高炮弹的出膛初速,同时摒弃了可以实现更高射程和更高射击精度的线膛炮炮管,直接使用可以持有更高炮口初速且制造成本低廉的加长滑膛炮炮管,使得这种坦克专用炮勉强达到了装载战车的要求。

    这种75mm口径坦克专用炮,炮管长度为3375mm(45倍口径),炮弹出膛初速仅有520m/s,可发射实心穿甲弹、单魔核破甲弹、级联魔核弹三种炮弹。实心穿甲弹的弹重为3。8千克,500米以内可以打穿钢板厚度约为70mm,1000米距离可击穿的钢板厚度将会直接下降至不到50mm,穿甲能力着实不敢恭维。单魔核破甲弹和级联魔核弹的弹重均为5。3公斤。鉴于一颗三级魔核的直径高达92mm(二级魔核直径为4。3cm),直接超过了大炮口径,不可能从75mm口径炮发射出去,故而这种坦克专用炮发射的级联魔核弹乃是一种用一级魔核触爆二级魔核的特制级联炮弹,魔核弹爆炸时的威力等同于2公斤的**,爆炸时的威力不小,可有效杀伤方圆五米内的敌军。因为坦克是以穿甲能力作为最为主要的性能指标,故而装载着仅能够击穿70mm厚度匀质钢板的75mm口径坦克专用炮的大华造T1型坦克,在火力输出上是有着很大不足的。

    另外,因为炮塔太过笨重,在当下科技水平下根本没有办法被装载上车,所以T1型坦克直接摒弃炮塔。因为没有可供大炮旋转炮塔,或者说整辆坦克本身就是炮塔,所以装备的那门75mm坦克炮的射角极小,水平和垂直射角都只有25度,而且根本无法做到在运动中开火,坦克炮必须在坦克车停下来摆正位置之后才能对敌军阵地开炮。好在T1型坦克还在右前进方向装备了一挺12。7mm重机枪,以实现前向突击时用机枪杀伤正面的敌军士兵。

    其次,再说一说T1型坦克的装甲防护。按照张林的要求,作为主战坦克使用的T1型坦克,必须能够抵挡小口径甚至是中等口径陆战炮的攻击,达到一种无法被火炮摧毁的效果。陆战炮打出的多为一触即爆的魔核弹,炮弹基本上不具备什么穿甲能力,这种相当于榴弹的炮弹,若是放在后世根本无法对坦克造成有效伤害。但是T1型坦克因为自身结构稳定性差、坦克车身材料技术不成熟等种种原因,在二级魔核炮弹面前表现出了极差的防御性能,几乎是一炮过来,坦克车身直接被压垮,极容易出现坦克内部的士兵安然无恙但坦克却是已经近乎报废的情况。

    考虑到坦克自身结构问题,坦克研发项目组在T1型坦克的正面装备了一块75mm厚的同质钢板,可抵御100mm口径及以下口径炮的正面轰炸,至于车身两侧、顶部和尾部位置,则只有15mm至30mm的装甲厚度,仅能够抵御魔能炮的火力。

    再次,再论一论T1型坦克的机动性。

    T1型坦克乃是履带式坦克,有着一根长为3。2米阔度为560毫米的金属履带,比轮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