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时空门 >

第184部分

重生时空门-第184部分

小说: 重生时空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存活下来的已经放弃了传统的一般性摩托,改而生产昂贵的重型摩托。

    因此,重型摩托首先被排除掉了。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了,你再怎么做也竞争不过欧美的老牌摩托车制造商。

    经济性的乘用摩托,直接放弃了,那是rb摩托车商的天下。

    “boss,我们的目光不能只放在两轮摩托上,想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站稳脚跟,我们的目光应该放在那些造型独特的跨界摩托车上。”罗纳尔森见李怡炫选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就出言提醒道。

    对呀,干嘛非得纠结两轮,那些跨界摩托也是可以考虑的吗。

    又是一番搜索,还真找到一项最适合的摩托车,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倒三轮摩托。

    这时候还没有倒三轮的概念呢,首辆倒三轮得2003年去了,现在去发展它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更何况,倒三轮摩托也是很有市场潜力的,虽然它属于觉得的小众摩托车,全年年需求量也不过3万多量,但对目前的德玛吉来说是完全够了。

    至于传统的两轮摩托,以后在说吧,把倒三轮做好了,再进入两轮摩托领域会简单许多。

    到是西蒙尼提出了质疑,“这样的摩托车有市场吗?”

    “有,肯定有市场,不过与传统的两轮摩托相比,这种摩托车属于绝对的小众,每年过万的销量还是有保证的,做好了销量过三万也不是太困难。关键是,这种摩托车的利润可比传统摩托车高太多了。”李怡炫很有信心的回答到,他太清楚倒三轮摩托给庞巴迪赚了多少钱。别看它销量很小,庞巴迪每年从倒三轮摩托上面挣得利润,是一点不比那些产量过百万的摩托车制造商低。

    有多高,市场上一辆庞巴迪的倒三轮起步价是3。4万美元,这还是乞丐版配置。要知道一辆宝马3系的起步零售价也不过才2。98万美元。可以想象这里的利润有多高。

    以年产1万辆来计算,毛利润50%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能做到庞巴迪那样年产销量能够到达3万辆左右,生产成本会更低,利润就更可观了。试问,全世界又有那家摩托车企业能做到50%的毛利,就是本田也做不到。

    况且,在倒三轮领域,庞巴迪是绝对的老大。因为其他企业去跟他竞争,也不会去跟他竞争,这个市场实在是太过于小众。

    不过,法国的标志集团后来也整了个倒三轮摩托,不过这跟庞巴迪的倒三轮不是一个概念。

    标志的倒三轮与其说是摩托,还不如说是少了一个后轮的汽车,完全是把小桥车的前底盘这么改了一下,直接上汽车的动力系统,再把摩托车后面部分直接与汽车车头连起来的一个怪物。

    驱动方式也跟小桥车一样,采用发动机横置前驱。价格也不高8800多欧元。

    别看便宜,年产销量连庞巴迪的一个零头都赶不上。玩汽车的人不会选它,玩摩托车的更不会选它。

    你得知道,想庞巴迪这种造型独特的摩托车,普通人不会买,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

    愿意为此买单的都是那些有钱闲的,要的就是与众不同,要的就是风格独立,根本不在乎那点钱。

    想让他们花8800欧元买去一辆少一个轮子的汽车,天啊!这也太丢人了,还不如买一辆实用性很高的家庭桥车。

    庞巴迪的倒三轮就不同了,它可是按照真正的摩托车的构架来设计的,动力系统也是按照标准的摩托车来布局的,就连驱动方式也跟摩托车一样都是驱动后轮。

    “那工厂建在哪里?”见李怡炫态度坚决,西蒙尼也不再争辩,问起厂址来。

    李怡炫没有回答,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将军澳的地有多少了?”

    79年的三月份,香港发生了大规模的股灾,这是70年代香港最严重的股灾,香港的地价更是一泻千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跌了六成。短暂的会涨之后跌的更猛了。

    这场股灾李怡炫是知道的,这既是一场危机更是一场机遇。记得李超人就是在这场危机中大量抄底,最后一跃成为香港的顶级地产商之一。

    李怡炫也想从这次股灾中捞一笔,于是他开始关注李超人的一举一动,只要他开始入手抄地,李怡炫就紧随其后。

    跟李超人的不同,他对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提不起丝毫的兴趣,只关注工业用地。

    让李怡炫没想到的是,工业用地比其它用地跌更多。他原本以为工业用地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再怎么跌也不会跌的很厉害,可没想到

    德玛吉的市场部分析了原因,得出的结论是除了股灾外,北方大陆的开放也是导致香港工业用地快速下滑的因素之一。

    在李怡炫模糊的记忆中,大陆是在79年才开放的,其实在78年他们就已经开放了。今年一月北方在宝/a县东南部的蛇口半岛上成立了中国首个工业区,以三通一平和三来一补的方式来吸引香港的工厂主来投资建厂。

    三通,就是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

    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各种减免税政策。像什么三年免税,两年减半。到期之后换个马甲还可以继续享受税务上的减免。

    这些政策对香港的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不少企业都已经把工厂搬到了对岸。

    正是这两个因素加速香港工业地价进一步的下跌。

    买地,大量购买,未来他需要很多的地来建工厂。香港的工厂搬走了更好,他可以用更低价格收购。

    “我们收购了两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我们手里的,总共12平方公里。”西蒙尼回答道。

    “很好,就画出一平方公里土地出来,作为摩托车工厂。”

    “一平方公里好像不够吧?”

    李怡炫反驳道:“完全够用了,只要规划好了,连一半都用不上。你不会认为我造摩托车,所有的零件都自己生产吧?”

    西蒙尼毫无反应的表情,让李怡炫心里噔了一下。靠,还真被说中了,他还真打算从头包到脚呢。

    这个时代的人是怎么想的啊,哪有所有的零部件都自己生产的道理。哪像后世的企业,采用的都是单品、集中、开放的模式来生产商品。

    不过想到这个时代的人思维就是这样,李怡炫难得去跟他争辩。

    直接把后世的办厂理念告诉对方。

第254章 单品、集中、开放() 
跟以前不同,现在国际上的摩托车产业链已经非常的完整和成熟,完全没有必要生产所有的零部件。

    可如果时间倒退几十年,就是另外一种现象了。那时候的摩托车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配套的产业工厂都没有。

    如果你想造摩托车,只能一步步从底层做起,把摩托车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哪怕是颗螺丝钉,你都要一点点的去建立。

    哪怕是能外购的零配件,种类和数量也都少的可怜,品质还无法保证,这也是为什么老牌的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都是从头包到尾的原因。

    以本田摩为例,它就是靠做摩托车螺丝钉起家的,专门为欧美的摩托车制造商代工螺丝钉。

    接着又代工摩托车的其他零部件,代工的零件种类越来越多,工厂也是越办越大、越办越多,终于某一天本田对摩托车的每一个零件都能制造了,于是开始了自己生产摩托车。

    感觉不可思议是不是?告诉你,现实比你想象的更加不可思议。

    摩托车还算好的,那时候的摩托车并不像现在这么复杂,只要肯下功夫,摩托车生产还是能够办到。

    如果你知道丰田是怎么制造出第一辆汽车的,相信任何人都会感到绝望。

    1920年,大学毕业后的丰田喜一郎来到了美国,被那里遍布大街小巷的汽车所震撼。

    当时的rb没有自己的汽车,年轻气盛的丰田喜一郎决定投身汽车制造。回国后他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父亲,父亲很支持他的想法,并将售卖纺织机专利的收入提供给他。临终前佐吉嘱咐喜一郎一定要造出rb自己的汽车。

    由于当时的rb汽车产业为零,全rb没有一个人不要说见过,甚至连汽车这个词都没听说过,没有任何技术基础,丰田喜一郎必须从汽车的最底层开始。

    这是一条远远超乎所有人想象的艰难之路,可丰田喜一郎面临这所有困难时,从来没有退缩。

    从欧美国家购买了多辆汽车,并对其一一拆解以便掌握其中的门道。经过多年的反复推敲,一群汽车门外汉渐渐搞明白了每一个零部件作用和构造。

    1926年丰田喜一郎开始了自己的造车计划。

    没有发动机,买!不卖!什么,价格太高,数量很少,要很久才到货,质量还无法保证。哪就自己造吧,于是丰田喜一郎建了rb第一座发动机工厂。

    除了发动机外,还需要变速箱,丰田喜一郎建了rb第一座变速器工厂,这是爱信精工的前身。

    没有车轴,丰田喜一郎建了rb第一座车轴厂。

    没有底盘,丰田喜一郎又建了rb第一座底盘厂。

    没有方向盘,丰田喜一郎又建了rb第一座方向盘工厂。

    就这么一点一点的,丰田喜一郎把汽车产业涉及的所有环节,在当时完全处于汽车工业空白的rb这么一点点了建立了起来。

    终于在十一年后,也就是1935年,丰田的首款汽车,同时也是rb第一辆自产汽车,“丰田g1”卡车下线。

    rb首辆汽车的诞生,轰动了全rb就连天皇也知道了。他亲自来到丰田汽车工厂,见到喜一郎的第一句话就问,“你是怎么把汽车造出来的?”

    天皇这句话可不是随便问的,当时的rb见过汽车的人可是凤毛麟角,天皇可是见过的。他深知造汽车有多么的难。而丰田喜一郎且凭一己之力居然建立一座完整的汽车工厂。

    这里不但有汽车装配厂,还有发动机工厂、变速箱工厂、底盘工厂、轮胎工厂、甚至连雨刷工厂都有。简直就是一座完整的汽车产业。

    而这一切的一切完全凭着丰田喜一郎一手一脚的建立了起来。怎么不让天皇吃惊。

    想想我们国家的第一辆汽车是怎么诞生的吧,靠着举国之力,一大帮回国的技术专家和苏联的帮助。

    而丰田喜一郎和他团队完全是帮门外汉,可就是这帮人,在没有任何外来力量的帮助下,没有任何国家力量的帮助下,就这么一点一滴的把汽车给造了出来。

    丰田喜一郎成了rb的英雄,笔者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丰田喜一郎的事迹传到美国后,更是举国震惊。美国所有的媒体把丰田喜一郎称为“上帝之子”。

    丰田汽车的传奇开始了,一年以后,丰田喜一郎又建立rb第一座车灯厂。

    1936年,rb首辆小桥车丰田aa下线。同一年丰田汽车公司在rb爱知县正式成立。

    随后爆发的二战中,丰田为rb军方提供军用卡车,因此其工厂也在战争后期遭到了盟军的轰炸。

    二战结束后丰田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工厂给全部恢复了,重新开始了民用车辆的生产,但由于rb国民购买力严重不足,丰田公司陷入了困境。

    苦熬了五年,终于迎来了转机,50年朝鲜战争爆发,盟军需要大量的军车,从美国海运到朝鲜路途太过遥远,这是机会。

    丰田公司又开始了军车生产。并同时为盟军提供车辆维修后勤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丰田又认识了美国汽车的品质化管理,丰田喜一郎决定将它引入进来,为日后丰田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看到这里,笔者想问,谁还敢说rb的汽车产业是靠美国人建起来的。

    丰田喜一郎为了造汽车,付出了太多太多,他的身体早已是透支过渡,1952年3月27日仅有58岁的丰田喜一郎离开了人世。

    rb举国哀悼,并以亲王之礼下葬,这也是rb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以亲王礼节下葬的rb公民。

    在丰田喜一郎下葬的那一天,rb天皇把丰田小桥车命名为皇冠,皇冠车诞生。

    这就是丰田汽车的故事,他的事迹是哪个特定时代的典型。直到今天我们也无法想象,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如何把汽车造出来。

    丰田的事迹不是个例,包括福特和卡尔。本次在内,汽车生产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都得靠自己一点一点的去建立起来。

    福特汽车至今还有个沙发部门,他的任务就是为福特汽车制造沙发。

    法国的雷若有一家排气管工厂、通用有一家汽车仪表工厂、克莱斯勒还有一家车灯玻璃厂和雨刷器开关工厂。如果换成今天,这配件在汽配城是随处可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